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来源、危害及其控制措施?

一、危害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来源、危害及其控制措施?

食用含有大量高毒、剧毒农药残留引起的食 物会导致人、 畜急性中毒事故。长期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农副产品,虽然不会导致急性中毒,但可能引起人和动物的慢性中毒,导致疾病的发生,甚至影响到下一代。

二、来源

施用于作物上的农药,其中一部分附着于作物上,一部分散落在土壤、大气和水等环境中,环境残存的农药中的一部分又会被植物吸收。残留农药直接通过植物果实或水、大气到达人、畜体内,或通过环境、食物链最终传递给人、畜。

三、控制措施

1、生物净洗液(降解酶)

市场有数种生物净洗液(降解酶),原理上这些生物净洗液是从菠萝、 木瓜、柚子、艾叶、苹果、柠檬等生物中提取可食 性生物蛋白酶提炼而成, 利用 蛋白酶的活性破坏残留农药的结构是农药因子脱落、降解,净洗液能够穿透果蔬表层深入果蔬肉质4mm之内清洗,达到高效、快速、深层解除果蔬中残留农药的目的。

2、“农药降解酶”彻底去除农药残留

农药降解酶 ,通过水解有机磷农药分子中的磷酯键而使其脱毒。?农药降解酶 可以与瓜果蔬菜表面残留的农药发生化学反应,破坏其剧毒成分的结构 , 使剧毒的农药瞬间变为无毒的、可溶于水的小分子,从而达到迅速使瓜果蔬菜脱毒的效果。

扩展资料:

产生原因:

1、方法单一

缺乏正确使用农药的基本知识绝大多数农户仅用农药进行防治,原因很简单: 杀虫效果好,见效快。还有部分农户不讲究用药技术(如白粉病打叶的正面,霜霉病 打叶的背面,不能在晴天正午打药),一旦认为防治效果不佳,就加大用药量,结果 使病虫害产生了抗药性。

当有了抗药性的病虫害又在危害田间的蔬菜时,就施用更大的药量来防治。如此恶性循环,蔬菜的农药残留就会大大增加。更严重的是有的农户还违章在蔬菜上使用禁、限农药,用药后,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还未到就忙于上市,这样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就更大了。

2、结构错误

对使用无公害农药的认识还不够  影响蔬菜质量的农药主要为杀虫剂类农药, 在此类农药中又以有机磷类杀虫剂为主,即三个70%:使用农药中70%的为杀虫剂;杀虫剂中70%的为有机磷类杀虫剂;有机磷类杀虫剂中70%的为髙毒、剧毒、高残留农药。

部分农户认为使药后马上见效的农药就是好农药,而低度的、无公害的生物农药价格高、效果慢,是浪费了人力和物力,这样对蔬菜的质量也产生 了一定的影响。

百度百科-农药残留

怎样控制农药残留不超标?

何为农药残留?

农药残留就是农药施用后一个时期内没有被分解而残留在生物体、收获物、土壤、水体、大气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农药残留是施药后的必然现象,但如果超过残留限量标准,会导致人畜急性中毒。如果长期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食材,虽然不会导致急性中毒,但可能引起人和动物慢性中毒,导致疾病的发生,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下一代。

农药残留,有何危害?

1、诱发长期慢性病症

农药残留会导致人类大脑功能紊乱,会诱发一些疾病发生,如帕金森病、早老性痴呆、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神经疾病及不孕不育症等,这些病症发生率逐年增高,都与食用含有农药残留的蔬菜水果等有直接关系。

2、引起肝脏病变

残留农药进入人体后,主要依靠肝脏造酶来吸收毒素,然后进行氧化分解,但是,随着农药残留越来越多,肝脏负担严重超标,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会导致肝脏机能下降,引起肝硬化、肝积水等一些肝脏病变,从而降低肝脏的吸收分解功能。

3、导致癌症、畸形和基因突变

农药残留中的化学物质是有剧毒的,进入人体内会促使人体的各个组织内细胞发生恶变,甚至会通过胚胎将毒素传给下一代造成基因突变,导致胚胎畸形,甚至是导致癌症的发生,这种现象对于人类是一种巨大的危害。

第一,合理使用农药。应根据农药的性质,病虫草害的发生、发展规律,科学、辩证地施用农药,力争以最少的用量获得最大的防治效果。合理用药一般应注意:对症用药,掌握用药的关键期与最有效的施药方法;注意用药的浓度与用量,掌握正确的施药量;改进农药性能,如加入表面活性剂有机硅等,以改善药液的展着性和渗透性能;推广应用生物制剂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并要合理混用农药。

第二,安全使用农药。应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等法规,实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积极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严禁使用禁用、限用的高毒、高残留和“三致”农药。严禁高毒、高残留和“三致”农药用于果树、蔬菜、粮食、中药材、烟草等作物,禁止利用农药毒杀鱼、虾、青蛙和有益的鸟兽等,施用农药一定要在安全间隔期内进行。

第三,采取避毒措施。在遭受农药污染较严重的地区,一定时期内不栽种易吸收农药的作物,可栽培抗病、抗虫作物新品种,减少农药的施用。

第四,实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认真实行农作物的合理轮作、倒茬,选用抗病品种,增施生物菌有机肥料,减少速效氮素化肥施用量,推广温室、大拱棚等设施栽培,并在设施栽培中推行防虫网等农业防治措施;积极开展性诱激素、以虫治虫、以菌治虫防病等生物防治措施;大力推广黑光灯、诱虫板等物理防治措施;在设施栽培中实行白天高温调控、夜间通风降湿、防虫网封闭通风口的生态防治措施;科学进行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

第五,掌握好收获期。不允许在安全间隔期内收获和利用栽培作物。各种药剂因其分解、衰变的速度不同,作物的生长趋势和季节也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安全间隔期,收获时该作物离最后喷药的时间越远越好。

第六,进行去污处理。对残留在作物、果蔬表面的农药可作去污处理。如通过暴晒、清洗等方法,减少或去除农药残留污染。

第七,大力推广使用天达2116,降解农药残留。据山东外贸和植保部门试验,喷洒天达2116能有效降解作物的农药残留,喷洒3天后其农药残留可比对照减少50%左右,喷洒15天后可减少90%以上,使各种产品达到绿色标准。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动植物百科》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49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