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草坪种植,这是黑麦草吗
上不是黑麦草
黑麦草茎、叶细嫩,营养丰富。含粗蛋白4.93%、粗脂肪1.06%、含氮浸出物4.57%、钙0.075%、磷0.07%,其中粗蛋白、粗脂肪比杂草含量高出3倍。黑麦草是饲养鹅、兔、羊等食草动物及其他畜禽的优质牧草,也是养殖鱼类的好饲料。湖南增润农业有限公司有优质高产黑麦草种子提供,黑麦草高产栽培技术利用冬闲田、池埂等栽培黑麦草是解决冬春季缺乏青绿饲料的有效方法。黑麦草一般亩产鲜草3000千克左右,最高可达5000千克。?
黑麦草系禾本科牧草,适应性强,高产且耐碱、耐瘠薄、耐寒,抗病虫害,再生能力强,选择地势平坦、有机质含量较高的肥沃土壤栽培,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浅耕换茬。秋季作物收获后,翻耕 1次,翻出前茬遗留在地里的残根,浅耕伴随耙地 142次,为施肥 、深耕作好相关准备。耕耙翻作。耕深20~25厘米,使耕作层土壤疏松,利于黑麦草根系生长,增加根部吸收水分与肥料的能 。?
施用基肥。黑麦草产草量高,需要的养分比较多,故必须施足基肥。黑麦草鲜草量高低与施肥多少有密切关系。般亩施有机肥料5000千克左右、过磷酸钙4O千克左右、碳铵25千克左右。还可以在鱼类出塘干池后将塘泥翻出,用于栽培黑麦草。?
播种时间。对播种期要求不严,从增润农业购进有保障的黑麦草种子后,9月下旬至次年2月初均可播种t但播种越迟,剖青利用敬数越少,鲜草产量越低,因此要根据不同茬口做副适时早播。一般空闲地、园地可在9月中旬播种;双季晚稻舶套种,应在晚稻收割前7一10天,一般在9月底至10 月初播种。江苏地区黑麦草播种期 般较秋播小麦略迟,但因黑麦草是利用冬闲地栽培,必须经整理地块后才能播种。因此,播种期在 l0月2O日一l1月 lO日,宜早不宜迟,否则会影响到黑麦草产量。大田播种黑麦草要做到先开掏后播种。黑麦草只有在土壤湿润环境条件下出苗,要带肥下种。黑麦草要高产,必须配施磷钾肥,在播种时先特种耔捏种4—6小时,然后亩用15~20千克钙镁磷肥加适量草木灰拌种后再播种。并要选晴天露水于后或明天播种,雨天不播。
增润黑麦草网提供黑麦草高产栽培技术用种量。 般每亩播种7.5~10干克,视七质墒情、地块肥 、种子发芽率等适当调整。 方法。为便于田问管理,条播为妤,播利-深度5厘米左右,实际深度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黑麦草高产栽培技术施肥。为了促进返青,加速植株生长,补充地力,每次收割后要及时追施肥料,施肥要均匀,施深 6~8厘米 ,施后随之覆土,用脚踏实,以防化肥挥发损失。 除草。结合中耕及时灭除杂草,促进黑麦草生长。利用空闲地单播黑麦草,播种后即时盖草保湿,出苗后10无左右追施一次苗肥,粪尿350—500千克冲水挠施,促进幼苗生长。稻田套种黑麦草应在晚稻收害5后追施苗肥,亩用尿素7.5一J0千克撒施,然后覆草保暖保湿。黑麦草苗高25—30厘米即可割青利用,每割一次均要亩追施尿素5~7.5千克或人畜粪尿500—750千克,以加速割后再生快发
黑麦草高产栽培技术灌溉。在干旱的情况下,田块必须进行灌溉。灌溉结合施肥进行。追施肥后,立即灌溉 1次,使 化肥及时溶解被黑麦草吸收利用。灌溉后适时浅锄 1次 ,以增加地温,迅速发挥肥料作用,促进黑麦草返青生长。
黑麦草收割次数的多少,主要受播种期、生育期间气温、施肥水平而影响。秋播的黑麦草生长良好,可以多次收割。另外,施肥水平高、黑麦单生长快,就可以提前收割,同时町增加收割次数。当植株高20~30厘米开始收割。春季前收割 1次,时间在 12月中旬至 翌年元月,留茬高度 5~6厘米,以后每隔30天左右收割1次。黑麦草高产栽培技术从春节过后至3月中旬收3A,然后接下荐作物。收割后的黑麦草,切段8~10厘米,割单独喂草食家畜或鱼类。黑麦草再生能力强,可以反复收割。当黑麦单用作饲料时,就应适时收割。
留种与翻耕黑麦草留种地一般可选择旱地、出苗不整齐甚至不出苗;如 幼龄园地、双翠晚稻秧田或单季晚稻田。对留种田要珥问积水则往往造成烂种烂 做好清淘排水,防止渍害。留种团应在3月10日左右芽,出现缺苗断垅。因此要 停止割青利用,在最后一次割青后要重施一次氮肥并求在播种前要先开好淘,达 配施磷钾肥。黑麦草籽~般在5月中、下旬即可收获,到旱能灌、涝能排,确保全 收获要适时,黑麦草高产栽培技术防止老熟后落粒,收割后要及时脱粒和翻苗、齐苗,为黑麦草高产打下 晒,避免种籽霉变影响发芽率。
怎样在家里种植蘑菇,
南方地区大白菜,早熟品种用于鲜菜供应的,在结球紧实的时候及时收获,对于中晚熟品种则在叶球充分成熟时,严霜来临前收获。说到这儿我就要说南方的朋友们,你们可以有选择性的种植,不管那个品种,都带有说明书,按说明书上解释就可以种好的。在肥料上我建议多用农家肥,尽量少用或者不用化肥,首先是选地上不适宜连作,不能与十字花科蔬菜如萝卜等连茬种植,选富含有机质的轻沙壤土为宜。选种根据不同的种植时间、种植目的以及不同的环境来选择适宜的种子。
种植土地的选择最好选择三年内未种过白菜、萝卜、小青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的农田或者土地,要求土壤要肥沃,耕层要深厚,排水要良好,有灌溉的水源条件。白菜病害主要是有霜霉病、软腐病、病毒病等。霜霉病主要是危害到叶片,一般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背面初生水浸状淡褐色的小斑点,斑点持续一段时间后在田间湿度大时会长出白霉,施基肥:每亩地施入优质农家肥5000至7000kg,同时配施氮.磷.钾复合肥580至70kg,施肥后结合m耕耙使基肥以土壤混合均匀,有利于根系下扎和养分的吸收。
软腐病防治措施:发病初期每隔7天喷施一次硫酸链霉素或农业链霉素进行防治(每1kg水加入150mg链霉素)。最好选择三年内未种过白菜、萝卜、小青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的农田或者土地,要求土壤要肥沃,耕层要深厚,排水要良好,有灌溉的水源条件。白菜种植之后,一定要及时灌溉浇水,预防病虫害,及时施肥,喷洒农药等。在南方种白菜是很容易的,首先买好种子,挖好土,选个阴雨天把种子撒上半个月左后右会发芽,等长到十厘米左右再选择一个阴雨天移栽,再可适当施些农家肥。
需要去农科站买菌种。
一、菇房设置
1、菇房建设
修建菇房,应选择地势高、排水方便、房边有堆料场地的地方。竹木结构的菇棚,棚架要牢固,棚周墙体和棚顶要用厚膜覆盖,并挂盖草帘和遮阳网。棚的大小由栽培规模而定,一般以每棚栽培110~330m2的蘑菇为宜。
2、床架排列
菇床与菇房垂直排列。菇床四周不要靠墙,留出0.6米宽的过道,如菇房窄于3米,可只留一条中间过道。床架之间留过道0.6米,床架可搭4~5层,每层菇距0.6米,底层离地面15~30厘米,最上层距棚顶1.3~1.5米,长度据菇房而定。床架一般用竹木搭建,过道两端墙上各开上下窗一对;上窗距棚檐15厘米左右,下窗离地面10厘米左右。窗的大小以40×45厘米为好,每隔2~3条棚道的中间棚顶设一拔风筒,筒高1.3~1.5米,顶端装风帽。
二、培养料的堆制、发酵
1、培养料的来源。主要有粪肥、稻草、麦草、饼肥、化肥、石膏,石灰等。
2、培养料的碳氮比(C/N)。在堆制过程中,如含氮量过低,会造成微生物活动减弱,料温不高,发酵不充分,易染杂苗。如氮过高,又会造成发酵后料中的氨、胺和酰胺含量过高,抑制蘑菇苗丝生长。生产中培养料发酵前的C/N为30~33:1,发酵后C/N为17:1。
3、培养料配方(以110m2栽培面积计标):
(1)干牛粪1000千克,大麦草1000千克,菜饼250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石膏粉40千克,石灰50千克,C/N为32:1。
(2)干牛粪1500千克,稻草、麦草各1000千克,饼45千克,石膏粉40千克,石灰40千克,C/N为2943:1。
在粪肥缺少的情况下,也可以实行无粪栽培。
堆料中大部分粪草配比6:4、5:5、4:6。
4、培养料的堆制、发酵
(1)堆制时间:在播种前20~25天左右进行。
(2)建堆与发酵:建堆前,将场地打扫干净。一般堆宽2.1米,堆高1.5米,料堆长不限。先铺一层稻(麦)草;厚度0.3米左右,四边整齐,不浇水,然后在上面铺一层薄牛粪,以盖没稻草为好,然后再铺一层稻草上面再撒牛粪;如此类推,大约铺10~12层。下面三层不浇水,从第四层起越往上铺,浇水越多,菜饼和尿素在建堆时逐层加入。堆好后,四边要整齐、垂直,顶部要堆成龟背形。堆好后要用草片或农膜覆盖,以防日晒雨淋。另外,建堆后,以料底部有水流出为度。
①常规发酵(一次性发酵),粪草堆发酵后,必须经常翻堆,以调节堆料的含水量,散发有害气体,促进有益微生物繁殖,使培养料养分加快分解转化,同时,通过堆温杀死杂苗和一些虫害。第一次翻堆在建堆5~6天进行,主要是将上与下,内与外的料充分调换位置,使发酵一致,或热均匀。翻堆时分层浇水,使料内水分达到手捏有水滴滴下为度。第二次在第一次翻堆后4~5天,当堆温达到75℃左右并开始下降时进行。第三次在第二次翻堆后4天进行,此时料内含水量应在70%左右,加入石膏粉可以使料PH值为7.5~8。第四次在第三次后3~4天进行,第五次在第四次后3天左右翻堆5次后,2~3天使可进菇房。整个过程中,翻堆间隔期一般为6、5、4、3天。
发酵好的堆养料标准为:深咖啡色,无臭味、无氨气,生热适中,料草均匀,有一定的松紧度和香气。
②二次发酵,此法是近十几年推广应用的一种有效技术,整个过程分室外前发酵和室内后发酵。
室外前发酵:方法与常规发酵相同,只是堆期较常规发酵外10天左右,翻堆3次,当料温达70~75℃时,进房进行室内后发酵。
室内后发酵:包括升温、保温、降温三个阶段。培养料进房前,要先在料堆四周表面喷0.4%敌敌畏治虫,喷0.4%的甲醛灭苗,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料堆,闷3~5小时后进房。
a、升温阶段,经前发酵的培养料,趁热进房,堆放在中、上层床架上,底层不放。随即关闭门窗,先让温度自行升温至45℃以上,再升加温。升温可用煤炉、电炉,也可室外明火升温。加温使菇房温度升至62℃,维持4~6小时。
b、保温阶段,这是后发酵的主要阶段,将料温降至52℃,保持3~4天。
c、降温阶段,待料温降至45~50℃左右时,保持12小时,当温度降至45℃以下时,开门窗使料温迅速下降,后发酵完成。
三、翻格、播种
1、翻格。培养料进房完成发酵后,开窗通风,然后进行翻格。翻松料层使粪草混合均匀,料层松紧一致,拣除杂质、粪块,平整床面,稍加拍紧,然后打扫地面,准备播种。
2、播种。当料温降至28℃左右时即可播种。播种前,检查料内有无氨气,料的含水量否合格(65~68%)。如有氨气,要重新补翻一次,散发氨气,如料的含水量不足,可用石灰水调节;过湿,可以加大通风。播种的方法有穴播、条播、散播、混播等。播种量因苗种类型和苗种培养不同而不同。
四、播种后的管理
正常情况下,播后1~2天就能萌发出绒毛状菇丝,3天就开始“吃料”。播种后3天后,随着菇丝的生长,应加大菇房通风量。播后7~10天,菇丝一般长满料面。菇丝吃料后,生长不快,有可能是料过湿、有氨气等原因造成的,可以从床架反面“戳洞”。增加料层通气性,排除有害气体;也可用镊子插入菇种旁的料中,撬松料,降低温度。一般20天左右菇丝到底,就可覆土。
五、覆土
覆土是蘑菇栽培中从单丝体生长向子实体生长转变的重要手段。当前推行的主要方法是“河泥砻糠一次性覆土”。具体做法是每100平方米需备含水量45%的粥状河泥700~750千克砻糠75千克,砻糠要新鲜,在使用前曝晒2天,在PH值为10的石灰中浸泡24小时,捞出用0.5%的敌敌畏杀虫。然后将砻糠和泥按1:10的比例拌和,使PH值为7.5。覆土厚度2厘米,上面用手刮干使厚度均匀。覆土后在料面打孔,适当通风。
六、覆土后管理
覆土后,前期床面一般不调水,以保湿吊菇丝(湿度75%)。若低于要求的湿度,可轻喷增湿。
(1)调水通风。调水原则是先湿后干,调水总量力10千克/m2,分三天调入,采取两头轻、中间重的喷水法,每次喷水时,应打开门窗通风。
(2)喷结菇水。当菇丝普遍长到土缝中,便进行大通风3天,抑制菇丝生长,促进线毛状菇丝连成线状菇丝横躺在细土中,线状菇丝开始扭结成原基,便可喷结菇水。喷结菇水后,大通风2天,然后减少通风,促使菇丝向上生长(吊菇),为以后持续出菇作好准备。
(3)喷出菇水。当蘑菇子实体普遍长到绿豆大小后,生长加快,需大量水分,就要喷“出菇水”。出菇水的用量和结菇水差不多,每25千克/m2,分5~6次喷,每次喷水量视床属子实体多少而定,菇多则多喷,菇少则少喷。喷水时间是在喷结菇水后的4~6天进行。喷水后,逐步减少菇房的通风量,增加菇房湿度,保持空气相对湿度90%左右。
七、秋菇管理
蘑菇从播种到采摘一般需40天左右。我县一股9月下旬出菇,12月下旬秋菇结束。秋菇一般可采5~6批。秋菇管理主要措施是喷水、通风、保温。
1、水分管理
做到看菇用水,菇多则多喷,前期多喷,后期少喷。秋菇前期喷水应在早、晚温度较低时进行。
2、通风及温、湿度控制
蘑菇生长发育中,需要吸收氧气,排出CO2,另外培养料中的微生物在分解增差换气,保持菇房空气新鲜,在子实体逐渐长到采收期间,要增加菇房湿度。出菇期相对湿度要达到90%。
3、清理床面
每批蘑菇采收完毕,要及时清理床面。用镊子剔除冬菇根和死菇,然后补覆细土,喷水,并打扫菇房。
4、追肥
当秋菇第三批采收结束,这时培养料里的养分已大量消耗,常会出观菇体小,出菇少的现象。因此,应适当追施禽粪、畜尿、尿素、豆浆、豆芽汁、麦芽或施用1、2号健壮素等。
八、越冬管理
冬季寒冷,菇房温度在5℃左右,不适合蘑菇子实体发育。这期间的管理内容是保温、通气。一般每隔7~8天喷一次清水,含水量达15%左右(土面保持不发白)即可。室内温度保持在3~4℃,正常天气、每天开窗2~3小时。到3月中旬,当温度稳定在10℃以上时,便可调水和补充营养,气温达15~25度时,是春菇出菇的最佳时期。
九、采收
菇盖直经2~4cm,菇环未破、菇伞未开的采收,要求菇无泥根、无虫蛀、无机械伤,高峰期要勤采(每天2~3次)。要做到“三轮”(轮采、切、放),“三边”(边采、边切根、边分级),“三快”(快收、快装、快运),“一减少”(减少翻运次数)。
十、病虫害及其防治
蘑菇常见病虫害有:白腐病、软腐病、猝倒病、假蚊、蚤蝇、螨粪、跳虫、还有鼠妇等。防治方法主要是搞好菇房、培养料消毒,后发酵,注意菇房卫生,因病虫不同,适当用药(具体措施略)。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56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