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叶志彪的从事工作及成就

主要从事蔬菜遗传育种及蔬菜生物技术研究,利用反义基因技术创建的耐贮藏转基因番茄,1997年获得我国首例农业生物转基因安全评价“可商品化生产”审批书,1999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育成的耐贮藏杂交一代番茄新品种“华番一号”,成为我国第一例审定的农业转基因品种,2002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叶志彪的从事工作及成就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发改委、“948”等科研项目30余项。在蔬菜营养品质基因组学、植物逆境的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克隆鉴定、茄科作物基因组研究等方面取得成果。在番茄文库构建、特异启动子的克隆,标记基因的剔除载体系统等取得进展,为蔬菜分子育种提供物质和技术支撑。先后获得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励4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申请专利5项,审定品种3项。发表论文和专著8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5篇。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了表论文130余篇,其中SCI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4部,农业部鉴定成果1项,审定品种6项,发明专利4项,是学校蔬菜学科的主要带头人,在蔬菜生物技术与遗传育种方面研究颇深,成果突出,创建了我国首例被国家批准可商品化生产的农业转基因产品,被誉为“我国果蔬耐贮藏育种的范例”。利用图位克隆方法分离并鉴定了番茄多细胞表皮毛形成的关键基因(Wo),Wo通过蛋白互作的方式促进细胞周期相关基因—SlCycB2的表达,从而促使细胞从G2期向M期的转换,最终促进表皮毛的形成。该机制的发现对于揭示植物细胞命运调控的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同时,由于Wo基因纯合后会导致番茄胚胎的败育,因此该基因的分离对于揭示番茄胚胎发育的机理也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杂志《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园艺界专家认为这是至目前为止我国园艺作物基础研究水准最高的科学研究工作。参与国际茄科植物基因组计划—番茄基因组测序及番茄进化机理的研究论文应Nature《自然》杂志之约已投稿该刊。先后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973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50项。

“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和首席专家技术责任制,建立研究开发主体与经济实体相互依存的体制模式。“中心”下设九个研究室,即:蔬菜种质资源与特菜引种研究室;蔬菜生物技术研究室;耐寒类蔬菜育种研究室;茄果类育种研究室;瓜类育种研究室;花卉研究室;蔬菜栽培与设施研究室;蔬菜采后保鲜与加工研究室;蔬菜种子与产品质量检测研究室。建立了四个跨学科综合实验室,即:北京蔬菜种质改良实验室;蔬菜活性物质与深加工实验室;资源高效利用实验室和都市园艺与设施实验室。“中心”下设四个实验农场,即:中心试验农场;四季青试验农场;延庆原种繁育农场及海南试验农场。此外,还有以“中心”为依托的农业部蔬菜种子质量检测监督中心。“中心”投资兴办的北京京研益农科技发展中心、北京利得农业科技开发公司、北京京域威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三个经济实体。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56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