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在快成熟时表面会有各种斑纹,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导致苹果果实产生病斑的原因很多,但因为题主在提问中加了一个前置条件,“苹果快成熟时”,哪乡村萤火虫就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导致苹果快成熟时出现斑纹的元凶就是苹果苦痘病、苹果痘斑病和苹果缩果病。
苹果苦痘病先由苹果果皮下浅层开始发病,染病病果果肉肉质变浅褐色,果面出现稍凹陷的圆斑,病斑在绿色品种上呈现为深绿色,在红色品种上呈现为暗紫红色。随病情的发展,苹果果面上的病斑会逐渐向苹果果实的深层果肉发展,致苹果果肉肉质坏死干缩,成蜂窝状,靠近病斑处苹果果肉味苦。观察苹果苦痘病染病苹果果面会发现,病斑多发生于苹果近果顶部分,果面病斑深褐色至黑褐色。
苹果苦痘病在苹果果实接近成熟时发生,导致苹果苦痘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缺钙,但诱发苹果苦痘病的诱因却极为复杂。一般地下水位高的沙滩果园发病重。多雨年份,苹果幼果期和采收前降雨多,或者是采收前浇水次数过多,容易诱发。偏施氮肥,特别是7——8月份追施速效氮肥,果园重剪致果树新稍长势超强,过度疏果等一切促使苹果树过旺的管理措施,都有可能诱发苹果苦痘病。
防治苹果苦痘病,可在施用基肥时增施有机肥,6月下旬到7月下旬,为苹果树喷雾0.4%硝酸钙溶液2次,同时混用0.3%硼砂的话,会比单用硝酸钙效果更好。7——9月间,为苹果树喷雾0.5%硝酸钾溶液,对红色品种可以同时喷雾0.4%氯化钙溶液,20天1次,直至采收。
苹果痘斑病苹果痘斑病染病果实的向阳面症状明显,病斑以果点为中心。发病病果果面上会出现疏密不均的小斑点,病斑直径多在1毫米之内,病斑周围会出现紫红色晕圈。苹果痘斑病发病后,病斑处果皮首先变色,而果肉组织此时还是白色或变色很浅。这也是苹果痘斑病与苹果苦痘病(苹果苦痘病果肉先变色,且变色较深,果肉组织呈海绵状,果面发生病斑的范围比较大)最明显的区别。
苹果痘斑病的发生与苹果果皮或靠近苹果果皮的果肉中钙的含量有关,也是一种因为缺钙引起的病害。
防治苹果痘斑病,可在基肥使用上将有机肥和速效化肥按照5:1或6:1的比例施用。在苹果树花芽分化后至苹果套袋前,或者是再7月中旬和8月中旬,对苹果树叶面喷施氨基酸钙2——4次,基本就可解决。
苹果缩果病苹果缩果病按症状不同可分为旱斑型和果肉木栓化型两种。旱斑型从苹果树谢花后半个月开始发生。初果期果面上出现水渍状不规则斑块,随后病斑下面的果肉坏死,变褐干缩,凹陷成干斑,病果小而畸形,或于干斑处龟裂。果肉木栓化型多在果实生长后期发生,苹果果实外形变化不大,但萼片闭扰。病果果肉局部松绵、变褐、味淡。严重时果肉大部分变褐,自萼筒基部开始细胞木栓化,沿果心线扩展,呈发射状散布于维管束间,果肉松软如海绵。
苹果缩果病因为缺硼引起。如果土壤中缺少足够的硼素,或因为其它因素影响苹果树根系对硼素的正常吸收便会引起病害。一般土层薄,土壤贫瘠的果园,以及土壤结构不合理的沙滩地果园容易发病。天气干旱、使用氮肥过多发病重,红富士、新红星、嘎啦品种易发病。
防治苹果缩果病,需要结合苹果树施用有机肥,为每株苹果树补充施用0.2公斤天达硼,施后浇水。苹果树开花前后至套袋前,间隔叶面喷施浓度200倍的天达硼3次。
苹果缺素病是指在苹果生长过程中的各类元素缺乏症,又因所缺元素的不同,表现为多种症状,以下几种较为常见。
(1)苹果小叶病症状苹果小叶病是缺锌所引起的病害。发病初期病枝节间短,发芽晚。叶片狭小细长,新的叶片浓淡不均或呈淡黄绿色,边缘上卷,质硬脆。有的枝条根本不能发叶,形成“光杆”或仅顶端生一叶簇,易早期脱落。病枝花芽少而小,花朵小而色淡,不易坐果;即使坐了果,果实也小且易畸形。金冠和元帅系品种较轻,国光、秦冠等受害重。发病规律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锌引起的。锌会影响植物氮素代谢,缺锌的树色氨酸减少。色氨酸是合成吲哚乙酸的原料,缺锌时吲哚乙酸减少,果树生长和叶绿素合成受到抑制,表现出小叶或簇叶症状,叶片发生黄化。苹果树缺锌主要与土壤有关,一般砂壤土含锌量较少,且易流失,碱性土壤中锌盐易转化为难溶解状态,不易被果树根系吸收。偏施磷肥的果园会加重缺锌症。而富含有机质和偏酸性的土壤很少缺锌。据河北省普查,大部分果产区普遍缺锌。防治方法①加强果园管理。
因地制宜地改良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增施有机肥料,种植绿肥,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搞好果园排灌设施,及时浇水和排水,防止干旱和水涝。②药剂防治。
在苹果树发芽前半月左右,全树喷3%~5%硫酸锌溶液,当年效果明显。或在苹果花后20天左右,喷0.2%硫酸锌和0.3%~0.5%尿素混合液,对减轻病害有显著效果。还可结合春、秋季施肥,在土壤中施锌,每株结果大树施0.5~1千克硫酸锌,施后翌年见效。
(2)苹果黄叶病症状苹果黄叶病是由缺铁引起的。果树缺铁后,新梢顶端幼叶先发病,初期叶肉变黄,叶脉两侧为绿色,叶片呈黄绿相间的网纹状。随着病情的发展,黄化程度逐渐加重,全叶变为黄白色,进而叶缘枯焦,全叶干枯,提早脱落。幼苗发病也是从枝梢顶端的幼嫩部叶片开始,越往下的老叶发病越轻。发病规律黄叶病主要由树体铁素供应不足引起的。铁素对维持叶绿素的功能相当重要,因而缺铁素时叶片表现黄比。又因铁素不易转移,所以嫩叶表现黄化最为明显。树体缺铁素的原因,多由于土壤过碱或含有多量碳酸钙,使土壤中的铁素变为不溶性状态,植物无法吸收利用。同时生长在强碱性土壤中的苹果树,因其本身的生理机能失去平衡,铁素的运转和利用也受到抑制。尤其是在雨少的春季或干旱果园,会加重病情,与之相反,雨季则发生较轻。在土壤黏重、通气性差的果园,根吸收能力较弱,也易发生黄叶病。防治方法①选用抗性砧木。
在土壤偏碱性地区,注意选用适应当地条件的抗黄化和抗碱砧木。②加强果园肥水管理。
果园间作豆科绿肥,翻压绿肥,增施农家肥以改良土壤。地势低洼或地下水位高的果园,除应注意排水外,种植深根性绿肥,对于减轻黄叶病也有良好效果。③药剂防治。
在施用农家肥的同时,配合施用硫酸亚铁。先把硫酸亚铁溶于水,再与牛马粪或棉籽饼混合,开沟施人树冠周围土中。10年生左右的树每株约施硫酸亚铁0.5千克,施用1次效果可维持1~2年。在新梢加速生长期,在树上喷洒0.3%~0.5%硫酸亚铁溶液,每15天左右喷洒1次,连喷3次,有一定防治效果。还可在叶面喷施0.1%~0.2%螯合铁溶液(乙二胺四乙酸合铁),有显著疗效。
(3)苹果缩果病和芽枯病症状苹果缩果病主要表现在果实上,落花后至采收期均可发生,病情严重时可引起大量落果,因发病早晚不同,可分为干斑和果肉木栓化两种类型。
①干斑型。
在落花后半月左右即可显现,开始发病时幼果表面出现近圆形水渍状斑;皮下果肉也呈水渍状,半透明,以后病部干缩凹陷,果实畸形,重病果变小或于干斑处开裂。②果肉木栓化型。
自落花后20天至采收前陆续出现。果肉发生水渍状病变,逐渐变为褐色呈海绵状。幼果期发病时果实变形,易早落。生长后期发病,果形变化不明显。着色病果着色较早,变暗红色。重病果果肉大部变褐色,不能食用。
芽枯病的芽在冬前即可在内部出现坏死组织,春天不能继续发育,最后造成“芽枯”;或者萌芽后迅速干枯死亡,新梢也随之回枯,后期在枯枝下可抽生一细枝,呈“丛枝状”;或者芽萌发后尚能生长,但以后生长停滞,节间短缩,在节上生出许多小而厚的叶片,呈“丛簇状”。
发病规律缩果病和芽枯病是由于硼素不足所致。山地果园缺硼现象较多;天气干旱将加剧缩果病的发生。苹果树在生长过程中不断需要硼素,而且硼素不能贮存于体内再运转到新生部分,因此,在果树生长期陆续表现缺硼症状。造成缺硼的因素相当复杂,当土壤pH低时,硼素变为水溶性,易被雨水淋洗流失。土壤中水溶性硼低于0.2毫克/千克时容易发生缺硼症。底土板结,根系发育不良,土壤含水量低,pH高时,限制硼的吸收利用,或遇高温干旱条件,妨碍硼素在树体内运行转移,也容易发生缺硼症。防治方法①加强果园土肥水管理。
因地制宜地改良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增施有机肥料,种植绿肥,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搞好果园排灌设施,及时浇水和排水,防止干旱和水涝。②土壤中施硼。
秋季或春季开花前,在树冠周围开环状沟或放射状沟,施入硼砂或硼酸,施用量按树冠大小而定,一般每株施硼砂50~350克,如施硼酸,用量应减少1/3,施后随即灌水,然后再覆土。土壤施硼有效期可达2~3年。③根外喷硼。
在开花前、花期、花后分别喷洒0.2%~0.4%硼砂溶液1次。
(4)苹果苦痘病和苹果蜜病症状
苦痘病一般在果实近成熟期始显症状。发病初期以皮孔为中心出现颜色较深的圆斑,在着色果面呈暗红色,在绿色或黄绿色果面为浓绿色,多发生在果顶部和果肩的下半部,四周有深红或黄绿色晕圈。随后病部凹陷,表皮坏死,形成褐色陷斑,大小不等。重病果褐色陷斑多达几十处,布满果面。病部果皮以下组织坏死,褐色海绵状,呈半圆或圆锥形深入果肉内部。坏死细胞含大量淀粉粒,有苦味。
苹果蜜病又称水心病。病果外表与健果无异仔细观察可见果面有水渍状斑块,或者表面无任何异常,切开果实,可见果肉的某些部分变成透明状或称“玻璃状”。病果由于含酸量低,有醇积累,所以果肉比平常果更甜,但口味不正。发病规律果实中钙的含量低,则在成熟以后,细胞膜迅速分解失去作用,细胞的各种活动,如呼吸作用和某些酶的活性均加强,导致果实加速衰老变绵过程,发生缺钙症状。重修剪的树,营养生长过旺的树,初结果和结果少的树,以及过量施用氮肥和排水不良的果园发病较重。防治方法①加强果园管理。
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增施有机肥料,种植绿肥,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搞好果园排灌设施,及时浇水和排水,防止干旱和水涝。保持树势中等和生长发育均衡。②药剂防治。
在苹果谢花后30天左右,每15~20天喷1次0.4%~0.5%氯化钙或硝酸钙液,直至采果前1个月,效果较好。喷硝酸钙和硼砂混合液的效果优于单喷硝酸钙液,加用硼素可增强喷钙的作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56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