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黄芪种植过程中,水肥该如何管理?

黄芪幼苗生长缓慢,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弱,不宜过早在直播田播种。一般在苗高6 ~ 10 cm,出现5片复叶后,进行间苗。苗高15cm时,按株距10 ~ 20 cm固定,每穴留1 ~ 2株。如果幼苗过多,建议及时补种。疏松除草黄芪苗将首次放苗。此时苗木的小根较浅,应以浅移为主,不宜过深,尤其是整地质量较差的地块。除草过深会使土壤通风干燥,容易导致幼苗死亡。一般一个生长季节除草3 ~ 4次比较好。

黄芪种植过程中,水肥该如何管理?

水肥管理黄芪栽培生产应在定苗后追施化肥。一般5 ~ 10公斤/亩硫酸铵和5公斤/亩过磷酸钙可促长增产。尤其是花期追施5公斤/亩过磷酸钙对提高种子饱满度有很好的效果。黄芪在苗期和再生期需要更多的水分。有条件的地区可在播种后或再生前灌水,生长期注意排水,防止根腐病。打顶可在6月底至7月中旬进行,以控制黄芪的生长高度,减少地上养分消耗,增加根系养分存量,提高产量。移植膜黄芪时覆膜时,在田埂边开一条浅沟,选择一层结实的超薄薄膜紧贴田埂,拉紧,铺好盖紧,睡在田埂边的田埂沟里,封紧用细土压实,覆膜后清理田埂沟。覆膜后破膜接苗,用细土封住裂口,避免高温烧苗。

第一次追肥结合第二次中耕除草,每亩施人畜粪1000公斤,即15公斤硫酸铵。第二次结合中耕除草第三次进行,每亩浇水15公斤尿素,或1500公斤堆肥与50公斤过磷酸钙、10公斤硫酸铵混合均匀,然后开沟行间施入,再覆土。第三次在花期每亩施5~10公斤过磷酸钙和7~10公斤氮肥,促进结石和催熟。第四次,冬季死苗后,每亩施粪肥2000公斤,加过磷酸钙50公斤,饼肥150公斤,拌匀后开沟行间施,施后养土防冻。

在土壤肥沃的地区,尽量少施化肥,以磷钾肥为主。黄芪“喜水怕水”。种子萌发期、开花结荚期和绿化期有3个需水量高峰,苗期需少量灌溉,开花结荚期和绿化期如遇干旱,应及时灌溉或浇水,保持畦面湿润,利于植物生长。其他时间无特殊干旱,一般不浇水。

焚烧残株落叶,减少越冬菌源。根据黄芪白粉病在落叶上的越冬习性,采收黄芪地上部分后,将落叶扫掉集中焚烧,以减少越冬菌的来源。黄芪白粉病危害叶片、叶柄、嫩茎和豆荚。发病部位覆盖有白色白粉病层。严重时叶背和整株覆盖白色粉末,后期为灰白色,模层内产生无数黑色小颗粒。在所有产区都很常见,黄叶早落。病原菌主要以封闭蒴果壳内的病株残体在土壤表面越冬,生长季节再侵染分生孢子。

黄芪根腐病通常发生在多雨潮湿的地区或季节,一般发病率为30P。根尖或侧根开始发病,向内蔓延至主根,植株叶片变黄枯萎。发病后期,茎基和主根呈红褐色,干枯腐烂,侧根腐烂,容易将病株从土壤中拔起。病原体是土壤动物,可以在土壤中存活很长时间,并通过根部伤口侵入。多雨潮湿地区易发生,一般发病率为200%。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实行3年以上轮作;雨后及时排水,地面无积水;发病初期,茎基部喷5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或根部灌100倍石灰水。此外,黄芪锈病、立枯丝核菌、褐斑病、菟丝子和根结线虫在部分产区会造成严重损失,应及时预防。

种植黄芪时,应轮作不超过两年,然后种植其他作物,但不要与豆科植物轮作,使土壤中的病原菌随着其他植物的生长而挥发。再次种植黄芪时,不会感染病菌,从而减少白粉病的发生。合理密植防止白粉病有人认为种植黄芪时,密度越高越好。事实上,疾病更容易以这种方式发生。正常情况下,每公顷植株数量应在21万株左右,既能保证通风透光,又能避免病菌在黄芪植株间传播。阳光可以杀灭黄芪土壤和叶片中的病毒,预防黄芪白粉病。

此外,科学施肥、选择抗病黄芪品种也是防治黄芪白粉病的有效方法。清洁乡村,预防白粉病。黄芪白粉病的病原具有在枯枝落叶上越冬的习性。人们可以根据这个习惯采取预防措施。每年收获黄漆后,要及时将农村的黄芪根、落叶、枯枝全部烧掉。深秋的时候,我们应该去野外仔细检查。如发现感染植株,应及时截除焚烧,使其远离其他健康的黄芪,以免来年种植黄芪时发生白粉病。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58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