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的科研成果
自 2001 年以来,我所先后承担各级各类项目 58 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科技部“ 863 ”、“粮食丰产工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农业部“跨越计划”、“ 948 ”等国家级项目40余项,省级项目 20余项,累计合同总金额 4000 余万元。
建所以来,先后获国家和省 ( 部 ) 级科技成果奖励 112 项,育成农作物新品种 50 余个,其中 20 世纪 70 年代育成的“泰山 1 号”小麦累计推广面积达 3.5 亿亩,享有“泰山压顶”的美誉, 1978 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近年来育成的济麦 19 、济麦 20 、济麦 21 等小麦品种、齐黄 27 、 28 、 29 、 31 等大豆品种及济薯 15 、济薯 18 甘薯品种和鲁谷 10 、济谷 12 、济谷 13 等谷子品种均通过国家审定,济麦 20 、济麦 21 、济薯 18 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近年来小麦研究成绩显著,济南 16 号( 2000 )和济麦 19 号( 2003 )小麦分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济南 17 号小麦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1 )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3 ),济南 18 号小麦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1 ),济麦 19 号 小麦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大豆、谷子、甘薯等 10 余项研究成果分别获国家、省科技进步奖。济南 16 、济南 17 、济麦 19 三个小麦品种在全国的推广面积均超过了 4000 万亩,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农业技术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累计创造社会经济效益 150 多亿元。近 10 年来共发表论著 600 余篇,参加编写专著 10 余部,每年在 Field Crops Research 、 Photosynthetica 、 Euphytica 、作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遗传学报等国内外一级刊物发表论文 10 余篇,理论研究水平在国内外同行间有较广泛的影响。
近年来与美、英、德、法、澳、日、韩等十几个国家及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 CIMMYT )、国际马铃薯中心( CIP )等国际农业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每年派出和邀请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的专家都在 5 人次以上,促进了国际农业科技合作,提高了我省的农业科技水平。
服务“三农”是作物研究所服务社会的根本宗旨。全所每年分赴全省各地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的专家百余人次,发放科技宣传资料 10 余万份,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群众逾万人次,多名专家被省电台、省电视台、山东科技报、山东科技信息报、农村大众等媒体和地方政府聘为科技专家。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先后在青州、潍北农场、曹县、郓城、莱州、广饶等地建立了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示范基地,在阳信建立了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阳信分所。这些举措,对推动我院科技成果推广、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起到了积极作用。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始建于1959年3月,是从事小麦、大豆、甘薯、谷子、杂粮等作物种质资源、遗传育种、栽培生理、产后加工、生物技术研究和成果应用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全国农业百强研究所、山东省一类科研院所、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科研单位,山东省省直机关文明单位,山东作物学会挂靠单位。
机构设置:下设小麦育种、小麦栽培、甘薯、大豆、谷子杂粮等五个研究室,行政办公室、科研产业办公室和试验场等三个管理和服务部门,并控股成立山东鲁研农业良种和山东金禾农业科技两个有限公司。是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济南)分中心挂靠单位。
人员团队:现有在职职工123人。其中,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39人,博士21人,硕士21人。拥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中华农业英才奖获得者、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省政府参事等20余人次。“小麦遗传育种与栽培”学科是山东省的优势和重点学科,设有山东省“泰山学者”岗位,2007年获亚太地区杰出农业科技奖,2008年被评为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2009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荣立集体一等功。
科研条件:建有品质分析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作物生态生理实验室和植物新品种测试实验室等高标准实验室,面积1000余平方米,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120余台(套),价值1500余万元;建有育种挂藏室、网室、加代温室、晒场、种子库、作物种质资源库等,总面积约13000平方米,保存小麦、甘薯、大豆、谷子、高粱等作物种质资源8000余份;育种试验田300亩,土地平整,水利设施完备,配备了国际先进的小区条播机、点播机、联合收割机等10余台(套),价值500多万元。
平台建设:
国家发改委:小麦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
农业部:国家小麦区域技术创新中心
黄淮北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黄淮海薯类科学观测实验站
国家黄淮海转基因小麦中试与产业化基地济南试验站
国家黄淮海转基因大豆中试与产业化基地济南转基因大豆生态育种与中试试验站
国家转基因小麦环境安全评价与检测技术中心济南转基因小麦环境监测试验站
小麦原原种繁育基地
甘薯原原种扩繁基地
山东省国际(港澳台)科技合作平台:
山东省中法转基因小麦合作研究中心
山东省中-CIMMTY保护性耕作及高效节水合作研究中心
承担课题:目前承担国家自然基金、科技支撑计划、成果转化资金、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转基因专项、948、省良种工程等科研及条件建设项目6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1500余万元。在农业部启动建设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我所争取到小麦育种、小麦栽培、甘薯栽培、甘薯育种、谷子栽培5个专家岗位和大豆、高粱2个综合试验站。在山东省启动的农业产业体系中,我所为小麦产业体系的首席专家单位。
科研成果:“十五”以来,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成果奖励2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育成审(认/鉴)定小麦、大豆、甘薯、谷子等作物品种37个,其中16个品种通过国家审(鉴)定,9个作物品种获植物新品种权;获国家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高产优质面包小麦济南17、高产优质面条小麦济麦19、高产优质面包面条兼用型小麦济麦20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示范推广:近年来先后在莱州、广饶、鄄城、邹城、嘉祥、平阴等地建立了优质小麦、小麦垄作技术、优质高产大豆和甘薯示范基地,在全省建立了40余处科技示范点。“十一五”以来,先后举办现场观摩会20余次,科技下乡服务活动200余人次、培训班120余期,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群众3万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0余万份,及时将最新科研成果推广到千家万户,为全省粮食生产做出了积极贡献。2009年被省农业厅评为万名科技人员下乡抗旱保春管活动先进集体。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将按照“强化优势学科,提升特色学科,发展新兴学科”的发展思路,增强创新意识,弘扬团队精神,营造求真、务实、团结、奋进的良好学术氛围,建设和谐、创新型研究所,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把作物所建设成为山东省重要的农作物科技创新基地、科技成果和人才培育基地、国内外科技合作交流基地而不懈努力!
所长、副书记:张正
副所长(正处级):黄承彦
副书记、副所长:王维星
副所长:李青 宋华东
地址:济南市工业北路202号
邮编:250100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61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