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问下.在种植姜的地里可以撒上石灰粉消毒吗?会不会对姜有影响?

种植上来说需要潮湿且弱酸性的土壤,很明显不能撒石灰粉,石灰粉会使土壤变碱性,不利于姜的生长。

问下.在种植姜的地里可以撒上石灰粉消毒吗?会不会对姜有影响?

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 姜喜温暖,不耐霜,幼芽在16~17℃开始萌发,但发芽很慢。在22~25℃生长较好,高于28℃则导致幼苗徒长而瘦弱。茎叶生长期以25~28℃为宜,高于35℃以上,则生长受抑制,姜苗及根群生长减慢或停止,植株渐渐死亡。根茎生长盛期要求昼温22~25℃,夜温18℃以上,方有利于根茎膨大和养分的积累,温度在15℃以下则停止生长。

(2)光照 姜喜阴凉,对光照反应不敏感,光呼吸损耗仅占光合作物的2%~5%,为低光呼吸植物。其发芽和根茎膨大需在黑暗环境进行,幼苗期要求中等光照强度而不耐强光,在花荫状态下生长良好,旺盛生长期则需稍强的光照以利光合作用。

(3)水分 姜根群浅,吸收水分能力较弱,且叶面保护组织不发达以致水分蒸发快,因此不耐干旱,对水分要求较严。出苗期生长缓慢需水不多,但若土壤湿度过大,则发育、出苗趋慢,并易导致种姜腐烂。生长盛期需水量大大增加,应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土壤持水量以在70%~80%为宜。若土壤持水量低于 20%,则生长不良,纤维素增多,品质变劣。生长后期需水量逐渐减少,若土壤湿度过高则易导致根茎腐烂。

(4)土壤。姜适应性强,对土质要求不很严,无论砂壤、壤土、粘壤均可种植。但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有机质丰富、通气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上栽培姜产量高,姜质细嫩,味平和;砂壤土种植的姜块更光洁美观。姜对土壤酸碱度的反应较敏感。姜适宜的土壤pH值为5~7.5,若土壤土层pH值低于5,则姜的根系臃肿易裂,根生长受阻,发育不良;pH值大于9,根群生长甚至停止。

(5)养分 生姜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来满足其生长的要求,养分中以氮、磷、钾三要素最大。生姜属喜肥耐肥作物;它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具有一定的规律。生姜全生育期吸收的养分钾最多,氮次之,然后是镁、钙、磷等。不同生长期对肥料的吸收亦有差别,幼苗期生长缓慢,这一时期对氮、磷、钾三要素吸收量占全期总吸收量的12.25%;而旺盛生长期生长速度快,这一时期吸肥量占全生育期的87.25%。

姜的类型和品种

我国生姜栽培品种主要分为疏苗肉姜和密苗片姜两类,如以地名或根茎及姜芽的形状和色泽命名,有南姜、北姜之分。

(1)红爪姜 南方各地常用品种。因分枝节处呈浅紫红皮,外形肥大如爪而得名。又名大莲姜。株高70厘米左右,长势强,分枝数少,姜块皮色淡黄,肉质鲜黄,纤维少,辛味浓,品质佳;耐干旱,发病少,适应性强,产量高,单株重1.5~2千克。

(2)黄爪姜 浙江省临乎一带农家品种。植株较矮,芽不带红色,姜块节间短而密,皮淡**,肉质微密,辛辣味浓。单株根茎重250克左右。

(3)安徽铜陵白姜 株高70~90厘米,生长势强,分枝多,一般15~20枝。嫩芽粗壮,深粉红色,根茎肥大,皮淡**,纤维少,肉质细嫩,香气浓郁,辛辣味浓,品质极佳。一般单株根茎重500克左右。

(4)竹根姜 四川省地方品种。株高一般在70厘米左右,叶色绿。根茎为不规则掌状,嫩姜表皮鳞芽紫红色,老姜表皮浅**,肉质细嫩,纤维少,品质佳。一般单株根茎重250~500克。

(5)广东疏轮大肉姜 原产广州市郊,株高60~80厘米,生长势中等,分枝较疏,单层排列,姜块肥大,一般单株根茎重 1000~2000克,皮、肉均呈淡**,纤维少,肉质嫩。

(6)山东莱芜大姜 植株高大粗壮,生长势强,株高60~80厘米,叶片大而肥厚。每株可分株10~15枝,姜块肥大,黄皮黄肉,表皮光滑鲜亮,肉质细嫩,辛辣味较淡。一般单株根茎重400克左右。

(7)红芽姜 分布福建、湖南等省。植株生长势强,分枝数多。根茎皮淡**,芽淡红色,根茎肉色蜡黄,纤维少,风味佳。单株根茎重可达500克左右。

生姜是很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味调味料,并且多吃生姜可以驱湿气。众所周知,生姜的幼苗期生长较长,想要高产,主要是抓住之后以下这几大点。

1、选地整地

生姜生育期长,产量高,需肥量大,且由于根系不发达,根数少,分布浅,因而需要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不是肥田不栽姜”。生姜地要深翻30~40厘米。同时,要选晴天进行翻耕,力争将*晒白、风化,造成疏松、肥沃、有利于根系生长的环境。深翻后开厢作畦,一般厢宽100厘米左右。厢沟要有70~80厘米的深度,以便及时排除姜田渍水。

姜地深耕整平后,开沟筑姜埂,种姜栽于沟中,埂土将来作培土用,因为培土高,根茎便长得肥大,产量高。一般姜埂筑髙33~40厘米,沟底宽10~13厘米,埂底宽30~35厘米,埂面宽15~20厘米,埂壁一面较陡,一面倾斜,姜埂应压实,以便田间操作和避免雨水冲塌。

2、施肥

生姜生长期较长,需肥量大,属喜肥耐肥作物。生姜在生长过程中,根茎是逐渐分生膨大的,需从土壤中不断吸收氮、磷、钾、钙、镁等多种矿质营养元素。因此生姜高产除了应施足基肥以外,还必须进行分期追沃叶水溶肥,来满足大姜生长对养分的需求。

3、看天浇水

生姜大量分枝和根茎膨大时,需水量明显增加。为满足此期的水分要求,应根据天气情况及时浇水。然而,若浇水过猛过勤,亦会造成烂根烂种、茎叶早衰。故一般每4~6天浇一次水(果树下套种的生姜,可视具体情况少浇水或不浇水),以保持*壤湿润为原则。

4、及时除草

生姜的幼苗期处在高温多雨季,杂草丛生;旺长期水肥条件好,杂草滋生力也强。若除草不及时,草与姜苗争肥、争水、争阳光,姜苗易生长不良。因此,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以防止草欺苗造成植株早衰。?

5、适时培*

生姜的根茎生长需要黑暗和湿润的条件。为防止根茎膨大后露出地面,要及时进行培土。早秋,结合除草和“大追肥”进行第一次培土,把沟背上的土培在植株的基部,变沟为垄;以后结合浇水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培土。两次培土的时间间隔为10~15天,每次培土5~6厘米,逐渐把垄面培厚培宽,为根茎的生长创造适宜的条件。

6、叶面喷肥

生姜生长的中后期,可行叶面喷施,以延长叶片的光合作用时间,提高光合效率,促进植株生长发育,防止叶片早衰。尤其是对生长不良的姜苗(包括弱苗和发黄的姜苗),可提早进行叶面喷肥,并增加喷肥的次数。

7、轻提种姜

依据市场行情,可在生姜的旺长期收获种姜出售(也叫“扒老姜”)方法是:顺着播种方向扒开土层,露出种姜,左手按住姜苗茎部,右手轻提种姜,使之与植株分离。注意不能摇动姜苗,以防伤根早衰,取出种姜后要及时封沟。对弱小的姜苗不宜取种姜,以免人为造成早衰。

8、扣棚保护

为保证生姜丰产,在初霜来临之前应进行扣棚护株,以延长其生长时间(据有关专家研究和实践经验证实,生姜收获期每延迟1天,每亩可增产50千克左右)。拱棚白天温度控制在25℃~28℃,夜间掌握在15℃~18℃。一般不浇水,但要注意放风,防止有害气体的伤害。这样,生姜的生长期可延长20天左右。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63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