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有哪些经典名句
1、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2、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3、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4、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
5、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寅。
6、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于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7、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8、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9、大批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10、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
半生志散文
1.王阳明著名诗词
《泛海》王阳明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诗的开篇便仪态潇洒,表现了世间荣辱,淡然处之。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后来解放了无数人的心灵,打破了数百年来理学家对人性的钳制。
但要解放世人,首先就要解放自己。他说,海上的风起云涌,巨浪滔天,只要心不为所动,那这点风浪又能算什么呢?世间的一切艰难险阻,自己原本就没放在心上;世间的万物变化,也不过似浮云掠过长空,根本就不会在心中留下痕迹。
这种心境的超越,是完成了人与自我的和解、与世界的和解。他既反映了王阳明刚毅无畏的品质,也反映了阳明心学“戒慎不睹,恐惧不问,养得此心纯是天理”的观点。
有了如此境界,在诗歌的三、四句,诗人进一步抒发此时的心里感受——“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在这辽阔而静谧的大海上,手拿锡杖,身驾长风,在月光下飞越,飞越大海,飞越苍茫,飞越沧桑。“海涛三万里”,这惊涛骇浪中的惊险航程,诗人却写得像一次极富诗意的旅行,因为他心中自有法器,心中自有智慧。
后来,王阳明确实找到了人生的法器,也确实凭此法器飞越了世间的沧桑,这就是他的“阳明心学”。写完这首《泛海》后,王阳明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贬谪的龙场之路。
在荒蛮的贵州,他终于龙场悟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奠定了阳明心学的基础,成就了中国最后一位圣人。正如王阳明后来所说的“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辩他吉凶灾祥”。
是的,“心外无物”,人生必得先找到自己,找到自己的那颗赤子之心,找到那个无所畏惧的自己,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2.王阳明诗词有哪些不错的姑苏吴氏海天楼次邝尹韵 晴雪吹寒春事浓,江楼三月尚残冬。
青山暗逐回廊转,碧海真成捷径通。 风暖檐牙双燕剧,云深帘幕万花重。
倚兰天北疑回首,想像丹梯下六龙。 山中立秋日偶书 风吹蝉声乱,林卧惊新秋。
山池静澄碧,暑气亦已收。青峰出白云,突兀成琼楼。
袒裼坐溪石,对之心悠悠。倏忽无定态,变化不可求。
浩然发长啸,忽起双白鸥。 夜雨山翁家偶书 山空秋夜静,月明松桧凉。
沿溪步月色,溪影摇空苍。山翁隔水语,酒熟呼我尝。
褰衣涉溪去,笑引开竹房。谦言值暮夜,盘餐百无将。
露华明橘柚,摘献冰盘香。 洗盏对酬酢,浩歌入苍茫。
醉拂岩石卧,言归遂相忘。 寻春 十里湖光放小舟,谩寻春事及西畴。
江鸥意到忽飞去,野老情深只自留。 日暮草香含雨气,九峰晴色散溪流。
吾侪是处皆行乐,何必兰亭说旧游? 西湖醉中漫书二首 十年尘海劳魂梦,此日重来眼倍清。好景恨无苏老笔,乞归徒有贺公情。
白凫飞处青林晚,翠壁明边返照晴。烂醉湖云宿湖寺,不知山月堕江城。
掩映红妆莫谩猜,隔林知是藕花开。共君醉卧不须到,自有香风拂面来。
九华山下柯秀才家 苍峰抱层嶂,翠瀑绕双溪。下有幽人宅,萝深客到迷。
夜宿无相寺 春宵卧无相,月照五溪花。掬水洗双眼,披云看九华。
岩头金佛国,树杪谪仙家。仿佛闻笙鹤,青天落绛霞。
题四老围棋图 世外烟霞亦许时,至今风致后人思。却怀刘项当年事,不及山中一著棋。
无相寺三首 老僧岩下屋,绕屋皆松竹。朝闻春鸟啼,夜伴岩虎宿。
坐望九华碧,浮云生晓寒。山灵应秘惜,不许俗人看。
静夜闻林雨,山灵似欲留。只愁梯石滑,不得到峰头。
化城寺六首 化城高住万山深,楼阁凭空上界侵。天外清秋度明月,人间微雨结浮阴。
钵龙降处云生座,岩虎归时风满林。最爱山僧能好事,夜堂灯火伴孤吟。
云里轩窗半上钩,望中千里见江流。高林日出三更晓,幽谷风多六月秋。
仙骨自怜何日化,尘缘翻觉此生浮。夜深忽起蓬莱兴,飞上青天十二楼。
云端鼓角落星斗,松顶袈裟散雨花。一百六峰开碧汉,八十四梯踏紫霞。
山空仙骨葬金椁,春暖石芝抽玉芽。独挥谈尘拂烟雾,一笑天地真无涯。
化城天上寺,石磴八星躔。云外开丹井,峰头耕石田。
月明猿听偈,风静鹤参禅。今日揩双眼,幽怀二十年。
僧屋烟霏外,山深绝世哗。茶分龙井水,饭带石田砂。
香细云岚杂,窗高峰影遮。林栖无一事,终日弄丹霞。
突兀开穹阁,氤氲散晓钟。饭遗黄稻粒,花发五钗松。
金骨藏灵塔,神光照远峰,微茫竟何是?老衲话遗踪。 李白祠二首 千古人豪去,空山尚有祠。
竹深荒旧径,藓合失残碑。 云雨罗文藻,溪泉系梦思。
老僧殊未解,犹自索题诗。 谪仙楼隐地,千载尚高风。
云散九峰雨,岩飞百丈虹。 寺僧传旧事,词客吊遗踪。
回首苍茫外,青山感慨中。 双峰 凌崖望双峰,苍茫竟何在?载拜西北风,为我扫浮霭。
3.阳明心学经典语录阳明心学经典语录01.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解析:《周易》中说,天道亏盈益谦,地道变盈流谦,鬼神害盈福谦,人道恶盈好谦。天地运转不息,人不断前进,靠的就是“谦”之道。
谦虚,不是虚伪的客套,而是一种永不满足,永远前进、自强不息的态度。而宽大的胸怀,不仅是一个人成熟、大气的表现,也是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一个绝妙法门。
02.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解析:人都会犯错,因为犯错是我们走向成熟和成功的必由之路,但一定要善于改过。
从孔子到王阳明,都强调改过,孔子盛赞颜回“不贰过”,同样的错误不犯两次,这已经是很高的要求了。对于自己的错误,要严格对待,及时反思改正。
对于别人的错误,只要能及时改正,我们也要懂得宽容。03.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解析:这句话有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层是说,人人心中都有个圣人,人人皆可以为圣人,为尧舜。
第二层是说,人要成为圣人,必须反求诸己,向本心里致良知,寻求万事万物之理。第三个层次是说,人心中的“圣人”为自身不当的行为、观念所掩埋、所遮蔽,人若要成圣,则必须除掉这些遮蔽本心的行为和观念。
04.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解析:我们自己以为懂得了一个很好的道理,但却未能付诸行动。王阳明认为,原因只有一个,你只是知道了这个道理,却并未真正用“心”去体悟它。
无独有偶,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无人有意做恶,恶只是来自于无知。王阳明这里虽然没说恶,但观点与苏格拉底却是一理。
根据这种观点,一个人如果真的知道了什么是好的、善的,那他一定会去做。如果他没有付诸行动,原因只有一个:他并未真正认识到善;同样,坏人作恶,原因也是对于善的无知,或者没有真正认识到善。
4.求王阳明的诗王守仁不只是哲学家、教育家,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
他非常热爱故乡的山山水水,回故乡时,常游览名胜古迹,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他写的《忆龙泉山》: 我爱龙泉山,山僧颇疏野。
尽日坐井栏,有时卧松下。 一夕别云山,三年走车马。
愧杀岩下泉,朝夕自清泻。 王守仁的游足还到奉化雪窦山,他写的《雪窦山》诗明丽、秀拔。
数百年来被人们传诵不息。穷山路断独来难,过尽千溪见石坛。
高阁鸣钟僧睡起,深林元暑葛衣寒。壑雷隐隐连岩瀑,山雨森森映竹竿。
莫讶诸峰俱眼熟,当年曾向画图看。 王守仁的一生,著作甚丰。
他死后,由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其中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是《传习录》和《大学问》。 他将心学凝成四句话: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余姚“四碑亭”,留有纪念他的碑亭。
碑文是:明先贤王阳明故里。楹联:曾将大学垂名教,尚有高楼揭瑞云。
横额:真三不朽。
5.谁能帮我解释一下王阳明心学名句1、人的宿敌只有一个,便是他自己。
2、一个真实的自我可以让人有效地应对真实的世界,从而完整地把握世界。一切皆因思想而异。如欲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如欲改变自己,首先磨炼内心。
3、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4、没有一劳永逸的制度,制度是有保质期的,只有不断地修补、革新,才能保证社会机器的良好运转。改革固然会伤及既得利益团体,固然会出现波折动荡,但不改则必死无疑。
5、生命就是在这喋喋不休的追问中慢慢成熟的,每一个人,无论智商高低,相貌美丑,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环境,询问最多的问题终究是“我要做什么样的人?”
6、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6.名人赞美阳明洞的诗句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白居易)青阳行已半,白日坐将徂。
越国强仍大,稽城高且孤。利饶盐煮海,名胜水澄湖。
牛斗天垂象,台明地展图。[天台、四明二山。
]环奇填市井,佳丽溢闉阇。勾践遗风霸,西施旧俗姝。
船头龙夭矫,桥脚兽睢盱。乡味珍彭越,时鲜贵鹧鸪。
语言诸夏异,衣服一方殊。捣练蛾眉婢,鸣榔蛙角奴。
江清敌伊洛,山翠胜荆巫。华表双栖鹤,联樯几点乌。
烟波分渡口,云树接城隅。涧远松如画,洲平水似铺。
绿秧科早稻,紫笋拆新芦。暖蹋泥中藕,香寻石上蒲。
雨来萌尽达,雷后蛰全苏。柳眼黄丝缧,花房绛蜡珠。
林风新竹折,野烧老桑枯。带亸长枝蕙,钱穿短贯榆。
暄和生野菜,卑湿长街芜。女浣纱相伴,儿烹鲤一呼。
山魈啼稚子,林狖挂山都。产业论蚕蚁,孳生计鸭雏。
泉岩雪飘洒,苔壁锦漫糊。堰限舟航路,堤通车马途。
耶溪岸回合,禹庙径盘纡。洞穴何因凿,星槎谁与刳。
石凹仙药臼,峰峭佛香炉。去为投金简,来因挈玉壶。
贵仍招客宿,健未要人扶。问望贤丞相,仪形美丈夫。
前驱驻旌旆,偏坐列笙竽。刺史旟翻隼,尚书履曳凫。
学禅超后有,观妙造虚无。髻里传僧宝,环中得道枢。
登楼诗八咏,置砚赋三都。捧拥罗将绮,趋跄紫与朱。
庙谋藏稷契,兵略贮孙吴。令下三军整,风高四海趋。
千家得慈母,六郡事严姑。重士过三哺,轻财抵一铢。
送觥歌宛转,嘲妓笑卢胡。佐饮时炮鳖,蠲酲数鲙鲈。
醉乡虽咫尺,乐事亦须臾。若不中贤圣,何由外智愚。
伊予一生志,我尔百年躯。江上三千里,城中十二衢。
出多无伴侣,归只对妻孥。白首青山约,抽身去得无?贺新郎(葛长庚)遥想阳明洞。
夜深时、猿啼鹤唳,露寒烟重。家在神霄归未得,十二玉楼无梦。
梦里听、瑶琴三弄。醉卧长安人不识,晚秋天、此意西风共。
黄金印,吾何用。云衢高策青鸾鞚。
把天书玉篆,留与世人崇奉。垂手入廛长是醉,醉则从教懵懂。
那些子、凝然不动。一剑行空神鬼惧,金粟儿、日向丹田种。
把得稳,任放纵。次韵正辅同游白水山(苏轼)只知楚越为天涯,不知肝胆非一家。
此身如线自萦绕,左旋右转随缫车。误抛山林入朝市,平地咫尺千褒斜。
欲従稚川隐罗浮,先与灵运开永嘉。首参虞舜款韶石,次谒六祖登南华。
仙山一见五色羽,雪树两摘南枝花。赤鱼白蟹箸屡下,黄柑绿橘笾常加。
糖霜不待蜀客寄,荔支莫信闽人夸。恣倾白蜜收五棱,细劚黄土栽三桠。
(正辅分人参一苗,归种韶阳。来诗本用?亚字,惠州无书,不见此字所出,故且従木奉和。)
朱明洞里得灵草,翩然放杖凌苍霞。岂无轩车驾熟鹿,亦有鼓吹号寒蛙。
仙人劝酒不用勺,石上自有樽罍洼。径従此路朝玉阙,千里莫遣毫厘差。
故人日夜望我归,相迎欲到长风沙。岂知乘槎天女侧,独倚云机看织纱。
世间谁似老兄弟,笃爱不复相疵瑕。相携行到水穷处,庶几一见留子嗟。
千年枸杞常夜吠,无数草棘工藏遮。但令凡心一洗濯,神人仙药不我遐。
山中归来万想灭,岂复回顾双云鸦。游阳明洞呈王理得诸君(唐彦谦)禹穴苍茫不可探,人传灵笈锁烟岚。
初晴鹤点青边嶂,欲雨龙移黑处潭。北半斋坛天寂寂,东风仙洞草毵毵。
堪怜尹叟非关吏,犹向江南逐老聃。春分投简阳明洞天作(元稹)中分春一半,今日半春徂。
老惜光阴甚,慵牵兴绪孤。偶成投秘简,聊得泛平湖。
郡邑移仙界,山川展画图。旌旗遮屿浦,士女满闉闍。
似木吴儿劲,如花越女姝。牛侬惊力直,蚕妾笑睢盱。
怪我携章甫,嘲人托鹧鸪。闾阎随地胜,风俗与华殊。
跣足沿流妇,丫头避役奴。雕题虽少有,鸡卜尚多巫。
乡味尤珍蛤,家神爱事乌。舟船通海峤,田种绕城隅。
栉比千艘合,袈裟万顷铺。亥茶阗小市,渔父隔深芦。
日脚斜穿浪,云根远曳蒲。凝风花气度,新雨草芽苏。
粉坏梅辞萼,红含杏缀珠。薅余秧渐长,烧后葑犹枯。
绿綟高悬柳,青钱密辫榆。驯鸥眠浅濑,惊雉迸平芜。
水静王余见,山空谢豹呼。燕狂捎蛱蝶,螟挂集蒲卢。
浅碧鹤新卵,深黄鹅嫩雏。村扉以白板,寺壁耀赪糊。
禹庙才离郭,陈庄恰半途。石帆何峭峣,龙瑞本萦纡。
穴为探符坼,潭因失箭刳。堤形弯熨斗,峰势踊香炉。
幢盖迎三洞,烟霞贮一壶。桃枝蟠复直,桑树亚还扶。
鳖解称从事,松堪作大夫。荣光飘殿阁,虚籁合笙竽。
庭狎仙翁鹿,池游县令凫。君心除健羡,扣寂入虚无。
冈蹋翻星纪,章飞动帝枢。东皇提白日,北斗下玄都。
骑吏裙皆紫,科车幰尽朱。地侯鞭社伯,海若跨天吴。
雾喷雷公怒,烟扬灶鬼趋。投壶怜玉女,噀饭笑麻姑。
果实经千岁,衣裳重六铢。琼杯传素液,金匕进雕胡。
掌里承来露,柈中钓得鲈。菌生悲局促,柯烂觉须臾。
稊米休言圣,醯鸡益伏愚。鼓鼙催暝色,簪组缚微躯。
遂别真徒侣,还来世路衢。题诗叹城郭,挥手谢妻孥。
幸有桃源近,全家肯去无。
7.心学大师王阳明的名言有哪些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
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
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
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
有《王文成公全书》。名言名句:1、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3、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4、夫学贵得之于心。
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5、立志用功,如种树然。
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
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
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
勿作叶想。勿作花想。
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
没有枝叶花寅。6、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于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7、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
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8、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9、大批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
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10、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
不管宁静不宁静。11、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12、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13、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14、知行合一。
15、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16、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17、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而才能之异,或有长于礼乐,长于政教,长于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学校之中。18、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19、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8.跪求王阳明的经典语句原话语句有:
1.知行合一(王学主要思想之一。)
2.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天泉论道时得出的王学的总诀。)
3.致良知(王学的又一主要思想。)
4.心即理(王学的又一主要思想。)
5.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这里,王学即心学。我个人是完全喜欢王阳明的,但我主要喜欢他的思想(连同用兵思想一起)。当然,王阳明写的有文采的诗文也都不少。
对于“市场上还有没有关于阳明先生或心学的书?”这个问题,我认为是有的。我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搜过很多次,也多次找到各种书,但都不是太理想。我印象深的的《儒学正脉——王守仁》(浙江人民出版社),写的凑合。为了找别的书,我上网查了查,下面是查到的书(但没在市场找到过。)
1.《王阳明与明末儒学》
〖日〗冈田武彦 著
吴光 钱明 屠承先译
上海古籍出版
2.《杨国荣讲王阳明》
杨国荣
北京大学出版社
3.《王学通论》(从王阳明到熊十力)
杨国荣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4.《王阳明著述选评》(新世纪古代哲学经典读本)
吴震
上海古籍出版社
5.《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
陈来
人民出版社
6.《王阳明大传》
周月亮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7.《王阳明内圣外王的九九方略》
周月亮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8.王学流衍(江右王门思想研究)
蔡仁厚
人民出版社
(以上书籍来源于/wym/xsyj.htm)
我是很喜欢王阳明的,希望你也能喜欢!!
人生七十古来稀。人到了35岁,算得半生了。
(一)少年
鲁汶南旺,民风悍烈。蚩尤战死于此,留蚩尤冢。偶有路过,一马平川的田地里,高达数十米的黄土堆,甚显突兀,隐隐感受这位战败的上古首领。鲁九公墓,这座姬姓皇陵,堪称周礼的最后绝唱。孔子宰中都时,亦先到此拜谒先君之庙,这也是汶上旧名中都的由来。大运河横穿南北,1500多年的持续流淌,见证了封建王朝的兴衰。八百里水泊一部分的南旺湖、马踏湖早已不在,苇海菱荡,少年时代早期,有幸数度在其中穿梭。
想象中的田园应该是日出而作、鸡犬相闻、邻里相亲,而真正的农村生活并不如此。正因有了这样的切身经验,在以后有关人与人的认知上,少了些理想主义情怀。也许比不得城里人的相对独立,农村资源有限而集中吧,猜疑、嫉恨、争吵、械斗,无论亲疏远近性别,父子反目、兄弟成仇、婆媳争端、异姓排斥的事情,的确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富有情调。现在想来,要是能有一本XX村恩仇记录,作为口述历史,说不定能为非遗事业做些贡献。
农村的四时。春天没甚么特别的记忆,返青的麦子,墨绿色,土变得异常松软。三月过后,天突然变热,但真正的夏天还没有到来,棉裤裹在身上,和汗一起,很是不自在。夏天就好多了,麦子熟后,几场雨水过后,田野里丰盛起来,成了天然乐园。那年夏天,粗大的柳树躯干/几个儿时的玩伴/直到那一声回家的呼唤/须臾功夫,作鸟兽散/只剩下蝉鸣响彻 刺耳欲穿;那年夏天 体验长途跋涉的艰难/目标是村东的泉河 或是村西的运河/湍急的水流 还有河对面的芦苇滩/其间几条小鱼 几根泥鳅 或是河蚌/归途中,饥肠辘辘,两手空空/漫天夕阳 绽放稚嫩的笑脸 /那年夏天,我还看得清星光满天大人们有关农事的低声夜语终归于宁静直到这一天一去不返。秋天也是疯玩,那时太阳虽然依旧很大,但身上的汗珠不再黏糊糊,而是滑溜溜。玉米熟了,棉花开了,红薯胡萝卜可以动手了。在少年的心中,是绝没有半点“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感伤。冬天的捉迷藏,80前后的一批人亦是绝唱。哪里黑往哪里钻。麦秸垛、棒子秸,上面飞驰、下面穿越,叽叽喳喳的笑声,直到有父母出现把自家孩子叫回家。有时四五个人晚上去田里,生起一堆大火,火光映照在每个人的脸上,厚厚的棉袄,冰冷的双手,呼出的冷气,脏乎乎的头发、红通通的脸。
虽说少年不识愁滋味,那时我已经喜欢仰望星空了。秋天的仙后,冬天的猎户,是那样的清晰。在寒冷的夜里,抬头看到这么多闪亮的星星,觉得自己也不算孤单。
那时农村的孩子,都没有梦想,都没想过以后会读大学,去城市里生活。打工的机会都很少,一般都去东北,一个月估计也就几百块,劳动强度大,吃住也不好,很多人落了病。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农民负担逐渐加重,网上有相关的税费名目。因征缴产生的激进事件层出不穷。这是后来农业税取消的最主要原因,实在征不下去了。
《呐喊?自序》里提到“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 。我的心里早早地就摒弃了农村,也要寻求自己的别样人生了。
(二)晃荡的青春
刘同在《谁的青春不迷茫》有一章说得很好,思考和分享是一种逐渐消失的美德。他的青春有太多职业的、都市人、小资色彩,先做娱乐,后做职场导师,成名早、挣钱多、足够成功、也有不少正能量,但与各路为生存打拼的青年们之间,还是存在着一段难以逾越的距离。这个距离是精神的,也是物质的。
济宁师专的三年,如中文系一样,从本部划出,发配到60亩的北校区,蜷缩而憋屈。要是谈点收获的话,就是经过三年的历练,我在个人主义的路上越走越远,孱弱的躯体里培育了一颗足够坚强的心。讲人的修为,要超脱得失、荣辱、生死等,我还是个俗人,但的确在修为上进阶不少。《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到如今,还真保留了做人的清爽。刘同把自己比作一只贱狗。如果是的话,这只狗也是被人当孩子养的,养尊处优、宠爱无限。肯定不是在垃圾里寻找食物,饥肠辘辘,随时被人呵斥的流浪狗。当然,他有权矫情。我,不能。有人问,你是愿意做快乐的猪还是痛苦的人?我的答案是毫不思索的。
有个小测试。当石子击中了玻璃,玻璃会怎样,碎了,裂纹,还是完好。这是用来测试人的心理坚强程度的,也可以用来测试失恋的承受能力。碎了的,算是没心没肺,心理承受力差,痛苦来得快也去得也快。依次类推。我是怎样的?去猜吧。
临沂师院两年。以下是当年的一些记录。
从家乡出发,两个小时的火车车程。刚一出站,就让我砰然心动的城市。那是一整团,萦绕脑海的记忆,尽管我没时间打理出头绪,可是几乎所有的细节都印在我的心里。两年的求学时光,形同虚设的校规校纪让自由散漫的天性得到充分释放,在我反思我的过往岁月的时候,我几乎认定这就是中国最好的教育方式。那个时候,唯一夜生活:一周能去网吧上三个通宵,玩CS好几个宿舍全体行动,同陌生女性激情文字,或是在口耳相传的某些知名网站流连忘返。到了白天,就丰富多了:中午十二点前,在宿舍昏昏大睡。然后起床,去餐厅吃饭,夏天的校园食堂,总有五六个家伙,每人手握一瓶啤酒,围坐一张大圆桌,大声喧哗。吃过饭后,个别睡眠质量不好的家伙继续巩固睡眠成果。精力好的,或者拿几本书去自习室,准时守望那个固定位置上自习的姑娘;有的按照占座规矩,轮到自己只好先去占座。在我的记忆里,下午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好像一愣神的功夫,又该去吃晚饭了。按照平时的生活习性,提前到餐厅等候,几乎第一个打到饭,然后,继续回自习室刻苦修行。
在上晚自习的时候,相同的一幕总是在不同的日子上演。“走吧,去打枪”,“去弄两杯”,“我又发现了一个好地方,那菜忒好吃喽,还不贵”……大多数的情况是,在数次故作姿态的含糊推诿之后,嘴上一边骂着,手上已经在收拾自己的英语词汇手册了。
三个男性同学:“ L渣”、“ S渣”和张腾。大家因为臭味相投,所以才一见如故。正是那么多觥筹交错,在各大批发市场游荡穿梭(这个城市物流发达),夜晚卧谈泡妞心得,互相嘲讽揭短谩骂增添自己的阴暗快感,不时发出声嘶力竭、各怀鬼胎的夸张奸笑。使得一起的度过日子美好无比记忆深刻。S和我四六级一次通过,L走得较为艰难曲折,在临近毕业的那次六级考试,终于也考过,我和S还为他准备了盛大的“酒会”。张因为常同我一起在自习室刻苦用功,没有受不良影响,直到学期终了,都是洁身自好。年龄比我小,就像我的一个小弟一样。至今还保持联系,最近听说这家伙混到所在市的发改委去了,并且文字材料写得有模有样,令我些许妒忌之外,也有丝丝欣慰。
临沂的三月,阳光普照,生机勃发,一如体内奔腾的激情。当女生们褪下厚厚包裹的衣服,开始显露玲珑的曲线。中间宽敞的绿化带,两边是平行的两条主干道,樱花绽放地异常丰满,粉嘟嘟、明晃晃,炫彩夺目。看着行走在校园路上的美女越来越多,我开始觉得生活还是充满了希望。我好像每年都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作别赖在床上不起的习惯,生活渐渐规律起来,有时候,一个人早早起来,行走在校园的路上,感觉自己又充盈起来。
回忆有时候很美好,所以在不经意的时刻,一再回放;也有一些回忆,竭力想要避免,因为回忆令人痛苦。就我而言,早习惯了浑浑噩噩的日子,可是一回头,在萌起的青春冲动里还有莫名的感伤。
2005年,专升本四班,有两个人考上研究生,班长考上了山东大学,我来到了安徽。
(三)入皖十年
按照宿命的说法,安徽是我命中注定的地方。
阳明先生拿种树作喻。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人都会懒散、疏忽、懈怠,但有些本真的一定要坚持下来。也有可能,这些本真就像气质禀赋一样,想丢弃都难。
合肥,在十年里变化很大。我的记忆更愿意留在2005年。那时候的天空明朗,人也没这么拥挤。我们习惯于用数字的增长来展现发展的丰功伟绩,却很少想失去的'是不是比得到的更多。可能2015年冬天,几乎都在灰蒙蒙中度过,影响了一点心情吧。
这边同学、朋友来自安徽各地,亳州、阜阳、滁州、淮南、六安、安庆、池州、铜陵、肥西、长丰都有,现在还能经常聚在一起。人之相处,首先一个“重谦敬”。敬人者,人恒敬之。少一点虚张声势,多一点平易自持。不攀附,不鄙弃。行事如此,至少可以保不辱。人就怕忘了自己几斤几两,分不清东西南北。另一个就是“不妄求”,无论何时何地,在请求别人帮助的时候,我总是诚惶诚恐,思虑再三。怕给别人添麻烦,生尴尬。借钱,除了自家亲戚,朋友我是不张口的。
失败的常客。这十几年,就是在一次次失败打击中度过。参加过十几次的考试,很多时候,连面试都没进入。面试失败就有这么几次。
台盟中央、全国总工会、保监会,安徽省直、常州,上海的不算是个人的失败,总成绩第一,后来竟然取消了招录岗位。任城广播电视局签约了,自己放弃;九江的参加了体检,自己放弃;扬州一职业学院,自己放弃。我那么喜欢看《麦兜当当伴我心》,一遍遍被感动。我觉得,总有一天我们都会长大,混迹于茫茫人海中为生计四处奔波,或许永远不会出人头地一辈子从事最平凡的职业,甚至交不起房租提心吊胆地等待电闸被拉后的黑暗。但我们的内心还会时而响起一首歌曲,那是我们依旧残存的善良和本真。末鱼蛋了,末粗面了,世界不会为我们而改变什么,而只有我们去努力适应这个世界的改变。麦兜的世界从不是完美的,就像你我,但看到最后你却会感到温暖安心,因为只有坦然地接受了所有不完美,才会真正的得到满足,就像那只胖胖的小猪。
而世界,就是这个样子啦。
(四)平凡之路
言与不言,就像To be, or not to be,有话想说而又无需再说。孔子、孟子在泉下相见,估计也就颔首微笑,两人即使观点有所差别,但应该无需再言了。阳明临终时,弟子问“何遗言?”先生微哂曰:“此心光明,亦复何言?”顷之,瞑目而逝。钱理群认为真正的鲁迅是沉默的,默默无言的鲁迅,才是真实的。鲁迅说:“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一个人的精神成长也是分阶段的,相对于一个人生阶段,一种思想情感的状态,自有它的意义。情有独钟还是风情万种,心动了还是心痛了,茶饭不思还是暗自窃喜,沉湎过还是无视过,都是自己的人生。人的开始和结局(生、死)都不是自己所能选择,据海德格尔,我们是被“抛”向了这个世间, 每个人的生存在于他的选择,然而时时刻刻有一个他无可选择的世界摆在他面前。过去的就过去了,以往的和现在的,都不是你,下一步要干什么,才是本真的你。
回顾人生。不太适合用加法,看收获了多少。更适合用减法,看失去了多少。那些做错的错过的,遗憾的失落的,在不可逆的人生之途,都会从脚印变成烙印。(完)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63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