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发了口蹄疫能用磺胺类药物吗
点面结合,全群控制,重点治疗护理,治疗控制口蹄疫快捷、有效、成本低。
小猪治疗方案:
小猪发现口蹄疫,尽量减小应激,避免打针。用黄芪多糖 葡萄糖兑500斤水用于饮水。不驱赶猪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哺乳仔猪用刀豆素 黄芪多糖用湿拌料用于紧急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仔猪发病死亡!
大猪治疗方案:
第一步、物理隔离
及时发现隔离肢蹄损伤猪,单圈湿料饲养、单独治疗。一方面保证保证病猪有足够的采食和饮水,促进恢复,另一方面减少健康猪感染。
第二步、全群用药
若蹄部刚起水泡,水泡没有破裂,只需用头孢先锋配合治疗注射一次,水泡即可干瘪消失。若口鼻、蹄子周围的水泡已破溃,流血,甚至蹄壳已脱落,需用头孢先锋配合治疗注射两次,同时防止心肌炎的继发。水泡破溃处可结痂。结痂脱落后完全恢复正常。
第三步、对重症猪治疗
1、保证每天每头病猪足够的采食和饮水,
2、口蹄疫伤残猪基本全发烧、厌食,每天对厌食猪测量体温,用200斤/支 美国进口头孢噻呋钠 双黄莲/小柴胡,肌肉注射,连用三天。保证发病猪食欲,增强猪群抗应激能力。
3、在治疗口蹄疫病时,根据病情宜搭配强心药及10%葡萄糖静脉补液使用,在使用抗体同时,使用0.1%高锰酸钾溶液及适量碘甘油或1%-2%龙胆紫液配合外用。用法:先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患部,然后涂碘甘油或龙胆紫溶液 涂抹溃疡处,每天1-2次,连用3天。
第四步、每天进行喷雾消毒,保证适当空气湿度,也不要圈面太湿,一面猪群受凉,继发其他疾病。注意湿度、氨气浓度,给猪一个良好的环境,尽量避免同时发生其他疾病。
本方案对重症猪治疗第2天见效,35天基本康复,且不脱蹄、不结痂,完好修复伤口。早期发现,能控制疾病发展范围。
满意请采纳,如病情紧急(特殊)可点击我头像或名字,有专业的老师在线为您解答
猪“高热病”,主要指一些猪群发生以高热、皮肤发红和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猪高热综合征,几乎都为多病原混合感染。自2001年以来,我国每年都有部分地区和猪场不同程度地受到猪高热病的危害。今年5月份以来,华东及中南一些省份的猪场遭受该病的侵袭,大部分发病猪场的发病率为10—90%,病死率50—80%,给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今年“高热病”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供各位养猪朋友参考!
一、发病症状
发病猪群大都出现高热(40—42.5℃)、皮肤发红、呼吸困难、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状况,死亡猪呈明显的败血症变化。此外,在不同的猪场还伴随着不同的其它症状:有的猪群部分有便秘和腹泻现象,患病猪耳缘发紫,腹下和四肢末梢等身体多处皮肤呈紫红色斑块状;有的猪群部分猪有神经症状,卧地不起、口吐白沫、抽搐等;有的猪群部分患猪流清或浓鼻涕、打喷嚏、眼分泌物多,出现红眼等明显的结膜炎现象;部分患猪还出现背部毛孔有铁锈色渗血现象;还有少数猪场出现母猪流产等状况。
二、发病特点
调查发现,此次猪“高热病”的发病多为中小规模且对猪群进行系统保健不够的猪场,尤其是外购仔猪育肥的猪场。那些免疫和保健做得好的猪场相对较少发病,即使发病,程度相对较轻,猪群死亡率也较低。
三、可能涉及的主要病原
1、病毒性病原
猪瘟:此次猪群高热病的发生,尽管是多病原的混合感染,但猪瘟病毒被公认为感染率偏高,相当数量发病猪群表现出典型的猪瘟临床和解剖病变:肾脏出现针尖状出血点、脾脏梗死、膀胱有出血点,喉头有出血点等,病理组织中检测出猪瘟抗原。
蓝耳病:多数地区的发病猪群的病理组织均曾检测到蓝耳病病毒,临床解剖也常见肺脏呈弥漫性间质性肺炎,且发病场要么没有做蓝耳病免疫,要么死苗活苗混用,甚至使用一些质量不稳定的活苗,造成免疫混乱,导致蓝耳病可能促使猪群高热病的发生。但此次肥育猪的病死率如此之高,蓝耳病毒是否是直接元凶,有待进一步研究观察。
猪流感:部分发病猪的病料用PCR能检测流感抗原,在有些发病猪场的血清中也检测到H1和H3抗体,个别猪群的病料中,经鸡胚接种分离到可凝集红血球的病毒,疑似H3。
其它病毒:伪狂犬及圆环病毒。
2、细菌性病原
巴氏杆菌:此次猪高热病中,细菌方面分离到最多的是巴氏杆菌,尽管尚未定型,但由于其血清型多,有A型、B型和D型,不但是我国传统猪病—猪肺疫的主要病原,其中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D型更是现代猪病—猪呼吸道综合征(PRDC)主要继发性病原。巴氏杆菌感染可能是此次病猪发生败血症变化主要元凶之一。
链球菌、沙门氏菌和其它细菌:这也是此次发病中检测到相对较多的两种细菌性病原,其中链球菌尚未发现人畜共患的R—2型;临床解剖中常发现肝脏有分散的、小的白色坏死性沙门氏结节,肺有出血性肺炎,盲肠结肠有糠麸样溃疡。在部分发病猪群中也曾分离和培养出副猪嗜血杆菌,有的病料也能镜检到附红体、弓形体等。
支原体:临床解剖中,发现大部分病死猪均有不同程度的支原体感染病变,在发生猪高热病严重的农场,病死猪的肺部不但心叶、尖叶严重肝变,连隔叶的大部分都实变。
四、发病原因初探
从今年5月份开始,华东及中南一些省份天气逐渐炎热,大部分中小猪场因条件简陋,缺乏通风和隔热设施,猪群容易发生热应激,使猪群的抵抗力下降;同时夏季高温和潮湿的环境也有利于细菌在这些消毒不够彻底、卫生状况不佳的中小猪场里大量繁殖。此外,蚊蝇、蜱、老鼠、昆虫等也增加了病原菌传播的机会。
在此次猪高热病中,猪瘟的发生有一定的比例,尤其是只养育肥猪的农场。究其原因,主要是外购仔猪的免疫问题,由于肉猪场购入的仔猪来源杂,体重偏小,日龄不同,猪瘟加强免疫情形不确定,从而难以制定一个合理的猪瘟免疫程序。
当前大部分猪场都不同程度存在蓝耳病毒、圆环病毒等免疫抑制性病原,一旦应激条件发生,病毒在机体淋巴结大量复制,使猪群的免疫力极度下降,猪群中原先存在或潜伏的病原诸如巴氏杆菌、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沙门氏菌等就会乘机发作,这些病菌可能是导致发病猪群败血症死亡的重要原因。
调查发现此次发病的大部分猪场是中小猪场,猪场的条件简陋,猪群也缺乏科学合理的免疫、保健方案。尤其是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猪价下跌,养猪户更是减少对猪群健康的投入,放松了对猪群的免疫和药物保健,埋下了疫病爆发的隐患。
值得关注的是,在对病死猪的解剖中发现肺部心叶、尖叶的肝变、实变非常严重,这与人们往往忽视夏季猪群支原体的危害有关。其实夏季猪群的支原体感染仍十分普遍,支原体感染肺部后,会使进入肺部的巨噬细胞吞噬和消化副猪嗜血杆菌、巴氏杆菌的能力降低,加剧蓝耳病毒对肺部的损害;同时破坏呼吸道纤毛,引发细菌的继发感染。
夏季高温和潮湿使饲料较易霉变,霉菌毒素能抑制猪的免疫力,使猪注射疫苗后抗体水平仍然偏低,从而导致免疫失败。
五、建议的预防策略及应对措施
1、预防策略
加强免疫
① 对猪群高热病发生的几个主要病毒性病原如猪瘟等要选择质量好的疫苗,对免疫猪群进行抗体监测,确保免疫效果。
② 外购仔猪由于其免疫状况不确实,有条件的猪场最好在抗体检测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没有检测条件的猪场,至少也要对猪群进行猪瘟5头份的免疫。
③ 猪场应重视巴氏杆菌的免疫,尤其是小规模的猪场。在做好猪瘟、猪丹毒和猪肺疫三联苗免疫的同时,最好补注巴氏杆菌A型弱毒苗。
加强生物安全和饲养管理
① 坚持自繁自养,防止购入疾病隐性感染猪;外购仔猪育肥的养猪场最好有计划地一次性从同一猪场完成采购,不要分批、分地买猪,以免带进多种病原,同时尽量购买大于35公斤的苗猪,并确认已完成猪瘟加强免疫。
② 猪舍及周围环境均需定期消毒,减少环境病原微生物的存在。同时做好灭蝇灭鼠工作,阻断疾病传播的生物媒介。
③ 重视各种应激对猪群的影响。热应激不但影响猪群的生长性能,更严重的是会使猪群抵抗力下降,所以不可轻视猪舍的降温和通风。
④ 霉菌毒素是困扰当前养猪业的一个重要问题。不要因为市场上有霉菌毒素吸附就放松对原料的控制,有条件的猪场最好对原料的几种常见霉菌毒素定期检测。
药物预防
① 高热病重在预防,当猪群大规模发病时,治疗效果一般不理想。应在疫病未发生时,使用有效的药物组合进行预防。
② 此次高热病分离较多的细菌为巴氏杆菌和链球菌,经药敏试验,发现其对头孢类抗生素敏感,同时由于发病猪群的支原体感染十分普遍,因此,针对这次疫情,特别推荐的预防药物组合为:
枝原净100克+金霉素300克+先锋4号(头孢羟氨苄降级粉)100克 每吨料用量,全群猪每月使用7天
③ 实践证明,在高热病的地区,药物保健到位的猪场,能比较有效控制此病的发生。
2、当前紧急应对措施
未发病的猪场
① 立即普查场内猪群的猪瘟抗体情况,必要时做好紧急免疫接种
② 肉猪饲养场新购买的仔猪进场后,立即用以上组合药物预防一周,并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如维奇抗、德芪康等)抗应激药物。
③ 加强消毒,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同时做好生物安全。
④ 饲料中添加药物组合
枝原净100克+金霉素300克+先锋4号(头孢羟氨苄降级粉)100克 每吨料用量,全群猪每月使用7天
已发病的猪场
① 对猪群加强观察,及时发现、隔离和治疗发病猪,必要时断然淘汰。
② 加强对猪群和环境消毒。
③ 如诊断有猪瘟感染,立即对猪群进行猪瘟疫苗加倍剂量紧急接种,此时一定要严格做到注射时一头猪一个针头,以免造成人为传播。
④ 立即对猪群进行药物添加:
枝原净150克+强力霉素250克+先锋4号(头孢羟氨苄降级粉)150克 每吨料用量 全群猪每月使用7天
⑤ 对发病猪尽量在饮水中添加这些药物,因为病猪采食量多半会降低,导致药物剂量不足。对发热猪群还需在其饮水中添加一定量的电解多维、葡萄糖和盐,有助于病猪体质的恢复,降低死亡率。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63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