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的动物和植物的成本包括
养殖动植物的成本包括种苗、饲料、肥料等材料的成本。在销售或入库前消耗的,应分摊的人工成本和间接成本。
养殖成本是反映人工养殖成本的指标。指人工养殖水生动植物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为养殖一定种类和数量的水产品所发生的费用总额。养殖成本按计算范围可分为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不同种类水产品的养殖成本应分别计算。如养鱼、养虾、海带养殖等的费用。,如果在同一个水域养殖几种产品,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合理分摊养殖成本。育种的成本项目一般包括种子费、饲料肥料费、材料费、工资福利费、其他直接费、合作生产费、企业管理费等。
苗种培育
苗种放养前,做好池塘清整和消毒。夏季鱼苗池需注意水体中藻类生长过盛引起气泡病,要及时调节水质,控制藻类丰度。鱼苗及时分池,防止生长规格差异过大,肉食性鱼类出现大吃小的现象,分池前后做好抗应激、防缺氧和消毒工作。
水质调控夏季持续高温,水体昼夜温差大,水产动物代谢旺盛,底层水易缺氧,底质环境恶化严重,水质变化快。要及时进行水质调控,确保养殖环境稳定。
●适量加注新水,一般7-10天加水一次,水位保持在1.5-2米,加注新水时,尽量避免将底质冲起。
●加强对池塘水环境的pH、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的检测,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换水、增氧等应对措施;注意监控养殖池水溶氧,勤开增氧机,谨防养殖鱼缺氧、浮头,增氧机的使用应当遵循“三开两不开”的原则(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阴雨连绵半夜开;傍晚不开、阴天中午不开)。“优激灵”具有络合毒素、增强抗应激能力、稳定藻相等多重功效,早已成为不少养殖户调控水质和培育苗种的“香饽饽”。
●高温期间经常改善池塘底部环境,可以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同时会加快水体中有害物质的分解,促进养殖水体中有机物的循环,保持水体状况良好。
饲养管理选用恰当适合的饲料、采取科学合理的投喂,是夏季健康养殖的重要环节。
●夏季昼长夜短,可采用“少量多次”的投喂方式,按照“四定”原则(定质、定量、定点、定时)投喂全价配合饲料。
●饲料要保持新鲜、无杂质、不变质;投喂次数和投喂饲料量要根据天气、气温、养殖水体水质、养殖鱼体规格等不同因素,做出合适判断并及时调整。晴天可多投喂饲料,阴天尽量少投喂饲料,雷雨天气时不投喂饲料;上午、中午可多投饲料,傍晚尽量少投喂饲料,晚上一般不投喂饲料;投喂饲料量以达到养殖鱼类7-8成饱为宜,每次投喂掌握在1-2小时吃完为宜。“斯大灵”具有诱食促生长、保肝护胆和提升肠道免疫的作用,在饲料中添加斯大灵不仅能促进养殖品种的健康生长、也能降低养殖成本,实现“降本增效”,目前已在多地得到成功应用。
●夏季持续高温,会出现表层水温度较高但下层水温较低的情况,易导致水产养殖动物出现应激反应。可以通过设置遮阳设施、逐渐加深池塘水位、使用低温水降温等措施减少水体温差,保持水体温度相对稳定,避免水产养殖动物因高温出现应激反应。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65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