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水产养殖业的病害为什么要以“预防为主”

原因很简单啊,就是水产动物的疾病治疗是群体治疗吗,与畜牧养殖的个体治疗是不一样的,的。在水产上一旦发现有发病现象,不管有病没病的,统统下药一起治,这样对没病的多少是有害处的,所以提倡预防为主,在不同时期提前低剂量使用药物,这样就可以防病还对养殖动物的伤害小。

水产养殖业的病害为什么要以“预防为主”

黄鳝养殖常见疾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氧气是水产动物生命活动的基础,影响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免疫、抗病等生理活动,影响水产动物摄入量、诱饵利用。大部分水产动物主要通过水域获取氧气,水域的溶解氧量影响水产动物获取氧气的难度和各种生命活动能否顺利进行。氧气在水体中的溶解与水温呈负关系,因此高温季节水温越高,相应水体氧气的溶解度越低。同时,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水温越高,各水生生物的耗氧率越高。受上述两个因素的影响,养殖水域容易发生低溶解氧和缺氧状态。

高温季节也是水产动物的快速生长季节。为了获得更快的增长、更大的产量,养殖户增加诱饵供应频率和投入量,水产动物摄取更多的饲料物质,可能导致鱼体超定期生长、发育,鱼体本身也可能出现脂肪肝、糖尿病、肥胖等“富贵病”。消化系统负荷高,运行超负荷,一般来说,水生动物的蛋白质含量占总湿中的16%~18%左右,喂食的饲料蛋白质含量一般达25%~45%,在目前养殖行业常见的饵料系数下,投水的饲料只有部分有效蛋白质转化为机体蛋白质,其余蛋白质通过残饵、尸体和粪便释放到水体中。

它是影响我国淡水鱼养殖生产的最重要的鱼病之一,主要危害草鱼鱼种和一足龄鲱鱼、草鱼出血病的临床症状,即红色肌肉型、红色鳍和红肠型。患有草鱼出血病的草鱼和青鱼主要出现肠道均匀发红的症状,有些病鱼有红鳍红色鳃盖现象,偶尔会出现红色肌肉的症状。解剖生病的草鱼和青鱼,可以看到肠子均匀地红,附着在肠子上的脂肪也出血,充血变红。切开肠子后,可以看到肠子的内壁也变红了。但是发病鱼的大部分体表基本上没有明显的异常。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发病、感染率和死亡率高的传染性疾病。这种病毒只感染鲤鱼和锦鲤,甚至感染鱼苗、幼鱼和成语,死亡率达80%至100%。水温在25左右容易爆炸。

对虾白斑综合症是由白斑综合症病毒感染引起的。病虾一般停止摄取,行动迟钝,虚弱,无力跳跃,在水面上游荡或趴在池塘边不动,死亡出现。会伤害淡水鱼类各年龄的鱼。特别是钟鱼的危害最大,可以在全国各地流行。其中广东、广西、福建最严重。大量多种茶蟑螂寄生在鱼体皮肤或鳃上的疾病,引起这种病的病原体约有10多种,主要有引人注目的茶蟑螂、粗刺头籽车轮虫等。茶蟑螂经常寄生在鱼的体表和鳃上,主要寄生在鱼的鳃上。病鱼症状表现为白头偕老或不停旅行的症状,鱼的嘴和鳃因损伤而难以摄取,呼吸短促。

这几年农村地区养殖业蓬勃发展,特别是水产养殖,如黄鳝、泥鳅、小龙虾等,已经成为了很多地区的致富项目了。

水产养殖要是养得好,效益是不错的,特别是黄鳝。

而要想养好黄鳝,那么就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黄鳝主要疾病的防治。

1、水霉病

水霉病又叫白毛病,是黄鳝的常见病之一,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黄鳝一旦感染了水霉病,会吸取黄鳝营养,使黄鳝机体松弛糜烂,严重时不摄食而死亡。

治疗方法:每立方米水体用食盐40克、小苏打35克59配成合剂,全池泼洒1~2次,如果不愈,换水后再泼洒1~2次。

或者是用0.1×10的活性氯全池泼洒1~2次即可痊有愈。

2、烂尾病

烂尾病又叫赤皮瘟和擦皮瘟等,主要表现是黄鳝尾梢溃烂,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这个病具有发病迅速、传染快、死亡率高特点。

病鳝主要表现为行动迟缓,头伸出水面,体表黏液脱落,口腔出血等。

治疗方法:每立方米水体用二氧化氯0.06克全池泼洒,连用4天可痊愈。

或者是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3克,化水全池洒,3~4天可愈。

最后还可用1×10-6聚维酮碘和1×10-漂白粉联合泼洒。

3、腐皮病

腐皮病是目前黄鳝成长阶段的主要疾病,终年可见,危害较大。

病鳝体表出现许多圆形或椭圆形大小如黄豆或蚕豆不一的红斑,有时在腹部出现蚕豆大小的紫斑,严重者表皮烂成漏斗状。

防治方法:在黄鳝放养时,要注意不要使鳝体受伤,可预防此病的发生,若发现鳝体受伤,可进行药浴消毒,来预防本病的发生。

4、出血病

黄鳝出血病是新发现的一种鳝病,症状是黄鳝口腔内有血样液体,倒置可流出来。

体表布满大小不一的出血斑点,从绿豆大小至蚕豆大小,有时呈弥漫型出血,以腹部尤为明显,并呈长条状出血斑。

防治方法:用50毫克/升有机碘液浸洗鳝种5-10分钟。

发病季节,水深30厘米的鳝池,每亩用8千克生石灰加水全池遍洒,定期每月遍洒一次,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患病采用烟叶治疗,每亩水深30厘米,用250克烟叶温水浸泡5-8小时后,全池泼洒,存一定的治疗效果。

5、发烧病

该病主要是由于人工放养密度过大又不及时换水,致使黄鳝分泌的黏液大量积聚、发酵,释放大量热量而使水量骤升,水中溶氧下降,抑制和破坏了黄鳝的正常代谢而引起发病。

病鳝表现为离穴、神经质窜游、相互缠绕翻滚、体表黏液脱落、头部肿胀、极度不安等。

防治方法:降低放养密度,及时换水。

用0.07%浓度的硫酸铜水溶液按每平方米水体5毫升的用量全池泼洒。

6、萎缩症

病因及症状主要是放养密度过大,饵料不足,小黄鳝受到大黄鳝的压制,长期处于饥饿状态,鳝体萎缩。

病鳝体色发黑、消瘦、头大身细,严重时会丧失食欲,最终死亡。

防治方法:提供充足饵料,严格进行分级饲养,发病早期及时增加新鲜饵料,如蚯蚓、蛆等。

以上就是关于黄鳝疾病的防治方法介绍了,养殖黄鳝过程中,这些病害尝尝发生,为了有效保证黄鳝的饲养成活率,我们一定要了解及做好这些病害防治工作。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65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