栳叶种植管理技术如何疫苗打药胶水
栳叶种植管理技术具体如下: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栽培管理
1.施肥:老花老叶本属胡椒科(Piperaceae)热带永年生植物。野生状态下以攀附岩壁或大树皮型态存活。根系大部份裸露气生。其本身对氮肥需求量原本不高,集约栽培后,自小苗起即可施用尿素、豆饼之类的高氮肥料。其本身「落藤」的习式更增加土面下根系分布的范围;在高氮肥的施用下,短短六个月内其生长快速,茎粗叶大,但往往挨不过一个雨季。今年,笔者和多位南部农友曾比较同一时期栽植的老花园,在雨多潮湿的气候下,尿素等氮肥施用多的老花园远比少施者感染疫病、黑腐病和露菌病者的比率高得多。最主要原因是过多的氮肥降低了作物的抗病能力。若于四、五月种植的小苗,最好于六个月内少施氮肥,俟根系密了以后,隔年春天可配合榖壳和苦土石灰施用低氮肥料。施用天然有机肥如鸡粪、牛羊粪时,务必经过醱酵腐熟,过程以尽量不伤害到根部为原则,依照老花老叶的天然习性,在目前的柱立式的栽培形态下,施肥方法若能以高位自动喷洒方式,不但有助于地上部根系的生长和吸收,即使滴落土中的养份和水份仍可供地下根系利用,更无施肥过当之忧。市面上贩卖的肥料种类很多,最近也有老花老叶专用肥料出现,农友们选用时宜以低氮为原则。
2.水份:所有老花老叶农友都知道园里土壤不能太乾,但淹水太久根系则易腐烂,导致全株死亡。自田间沟渠引水灌园的方式是不适宜的的,病菌、线虫常可由水的传送自病区带入健区,种下病因。灌概水位亦不能高过根基部。如以黑色塑胶水带点滴方式给水则较佳。
3.通风:老花是雌雄异株的,其授粉以风为媒介。园中雄株不足或分布不均以及通风不良都易造成授粉不全,果实畸形的现象,是以四周篱笆不能太密和太高。
二、病虫害防治
1.黑腐病:这是种细菌性病害,一般在叶片上的病徵是自叶尖或叶缘开始黑腐,病斑周围有黄晕(halo)出现,农友们通常称之为「水臭」。此病在雨后湿度高的老花及老叶园中都会发生。而今年最令农友们头痛的「黑骨」病,也是由此种细菌引起,在茎部上起先是一点点长椭圆形的黑斑,继之扩大连合,最后整个茎部变黑,有时以节为界限。黑色斑点并无扩展向茎部中心的情形,仅在表皮约0.2㎜(公厘)厚处。然严重时甚易折断乾枯。此病发生轻微时,在老花老叶园可先摘除所有病叶,加以销毁,切勿弃置园中地上或抛入河渠,以免再成为感染源;再施以抗生素(霉素)或铜剂。至于「黑骨」的情形最好能于阳光弱、温度较低时喷用铜剂加以防治,以免药害。本病害系属细菌性病害,可由风雨水滴飞溅和水流传染,故若能砍除严重病枝、摘除病叶,先去除已有感染源,注意下雨前后喷洒防治细菌性药剂,当可达防治效果。
2.线虫病:在老花的栽培上,根瘤线虫对农友们的威胁颇大;它的危害一如人体中的寄生虫,是渐进的,慢性发作的。罹患根瘤线虫的老花植株,先是根部形成肿瘤,继而因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使根系腐败。植株根系受损后,水分及养份之吸收远不及健株,地上部渐渐出现了叶子黄化、脱落之病徵,严重时全株死亡。根瘤线虫病害是线虫病害中最显而易见的,农友可以肉眼检视根部而得知。线虫之侵害根系亦常造成其他病菌如疫病等的复合感染。线虫为害的老花植株在春夏生长旺盛期有生机回复的趋势;俟秋风一起,病徵即出现,往往拖不过隔年雨季。预防之道:(1).栽种前的土壤须事先消毒。(2).避免引用田间水流,以免带进线虫感染源。(3).减少人兽的脚蹄自别处携带附线虫泥土入园。(4).不间作根瘤线虫寄主植物。一旦检查得知老花园中根瘤线虫密度甚高,根系结瘤率在30%左右时,可以杀线虫剂防除之;但最好在采收前两个月前使用。目前市面杀线虫剂甚多,最好选用非系统性药剂,以免农药残毒伤害人体健康。如果根系结瘤率在50%以上时,植株生长势已呈衰弱,有叶片变小黄化现象,除施用杀线虫剂外,尚得于离地面二0公分高处包设一「紧急救生袋」,以挽救垂危的老花生命。其作法乃先除去二~三节枝条,包以90%遮光之黑色塑胶网,其内填充以二号蛇木屑或细颗粒树皮等材料。底部以尼龙布条绑紧于柱子上以免填充材料外漏,其上部任其开露,以便浇上老花专用肥料或其他养分。这个方法最主要的目的有:(1).在地上部的茎节上造成另几处能使新根系生长发展、吸收养分水分的地方,以取代已受线虫摧残无法行正常功能的根系。(2).离开地面的根系生长袋中,可避色线虫的感染,无疑可省下一笔可观的药费。(3).以后施肥只需浇在袋中,省工省时不少。亦可免去除草的麻烦,更无淹水受害之虞。在管理上将可大大改善。线虫病害发生在老叶植株上者,尚未达到防治价值,姑且不论。中国有机农业网cnoa360.com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68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