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常见的构景手法有哪些,试举例加以说明
中国古典园林常见的构景手法:
一、抑景
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魅力。
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
二、添景
当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
如当人们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中国以江南古典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是中国传统建筑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体现,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奇观,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境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最终和最高目的的审美旨趣。
扩展资料:
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园林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随着园林学科的发展,还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以及休养胜地。
按照现代人的理解,园林不只是作为游憩之用,而且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功能。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净化空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尘埃,减轻污染;可以调节空气的温度、湿度,改善小气候;还有减弱噪声和防风、防火等防护作用。
尤为重要的是园林在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有益作用。游憩在景色优美和安静的园林中,有助于消除长时间工作带来的紧张和疲乏,使脑力、体力得到恢复。园林中的文化、游乐、体育、科普教育等活动,更可以丰富知识和充实精神生活。
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于生态及生活环境质量的改善的更高要求的提出,优美城市园林绿化能将美的享受提供给人们。下面是我整理的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希望对你有帮助!
1.适地适树原则
植物在自然界中能够正常生长,是由于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植物与环境之间形成了相互适应的自然关系。园林植物大多是种植在人工创造的环境中,要使其实现正常生长、发挥应有的功能,就必须充分考虑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即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以及种植区域的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条件,务必使二者相互适应。反之,园林植物则可能生长不良,或根本不能生长。适地适树是园林植物选择的首要原则,必须严格遵循。
2.生态性原则
城市园林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营造舒适宜人的游嬉、休闲和居住环境,实现此功能的主角无疑是园林植物。园林植物具有遮荫、降温、隔噪、防风的作用,以及滞尘、杀灭细菌、增加空气湿度、改善空气质量等重要功能。其中乔木类的植物在此类生态功能上优于灌木、草本类的植物。因此,城市园林中的植物造景,必须重视生态性原则,力求人工营造的植物群落能发挥出更大的'生态效益。
3.艺术性原则
园林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同时,还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除了利用园林建筑、小品等来营造园林美感外,笔者认为园林植物在其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园林植物具有丰富的种类多样性,以及形态、色彩、香味等的多样性,园林工作者应恰当地运用艺术手法,将丰富的植物素材创作成景色优美、四季可观的园林画卷,满足人们欣赏美、体验美的需求。
4.节约性原则
杜绝铺张浪费、提倡节约是包括城市园林建设在内的各行业应当遵循的原则。园林建设的节约不仅要求少些成本高的?硬化?材料,多些?软化?材料(园林植物),而且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也要从实用性、经济性出发,不应追求价格昂贵的所谓?高级?外来品种,以及规格过大、稀有程度高的种类。在园林中多应用乡土植物可以有效地减少建设、养护成本。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70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