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苯菊酯有哪些特点,如何使用?
联苯菊酯是一种中等毒性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杀螨剂,又名天王星、虫螨灵、脱螨达。具有触杀、胃毒作用,但无内吸、熏蒸作用。杀虫谱广,作用迅速,在土壤中不移动,对环境较为安全,残效期长。适用于棉花、果树、蔬菜、茶叶等多种作物上,防治鳞翅目幼虫、粉虱、蚜虫、潜叶蛾、叶蝉、叶螨等害虫、害螨。尤其在害虫和螨类并发时使用,省时省药。联苯菊酯主要剂型有:25%、10%乳油。防治白粉虱,在发生初期,虫口密度低时(2头左右/株)施药,用25%联苯菊酯乳油2000~2500倍液喷雾;防治菜蚜,于发生初期用25%联苯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喷雾,残效期15天左右,相同剂量也可防治多种食叶害虫;防治茄子红蜘蛛,于成、若螨发生期施药,用25%联苯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菜青虫,小菜蛾等,在卵孵化盛期至幼虫2~3龄幼期,用1000~1500倍药液喷雾。注意事项:
(1)该产品没有登记在水稻上使用,在稻、桑混栽地区蚕很容易中毒,一定要谨慎。
(2)该产品对鱼、虾、蜜蜂有较大毒性,使用时,要远离养蜂区,不要将残留药液倒入河塘鱼池。
(3)忌与碱性农药混用,以免分解失效。
(4)施药时要均匀周到,尽量减少使用剂量和使用次数;尽可能与有机磷、有机氮类杀虫剂轮用,以减缓抗性的产生。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农业发展报告》
溴氰菊酯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是什么?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一类模拟天然除虫菊酯素的化学结构而合成的农药,亦称仿生合成农药。具有杀虫谱广、药效高、对哺乳类动物毒性一般较低、环境残留时间短特点,同时还有杀菌和抑制霉菌作用。在我国使用的有20多种,如氰戊菊酯、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等。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为黏稠油状液体,为**或黄褐色,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水,多不易挥发,在酸性溶液中稳定存在,遇碱分解失效。
这类药剂的常用品种对害虫只有触杀和胃毒作用,且触杀作用强于胃毒作用,因此,施药时要把药液直接喷洒到虫体上,或是均匀地喷洒到植物体表面,使害虫在植物体上爬行沾着药剂或是取食带药植物体,才会中毒死亡。为了合理使用菊酯类农药,延长其使用寿命,建议使用时注意三点:一是规定使用范围,限定对植物为害严重的害虫才使用菊酯杀虫剂,其他害虫尽可能选用其他类型杀虫剂;二是在关键世代用药,对必须用菊酯杀虫剂防治的害虫也只能在害虫发生为害的关键世代使用,其他世代选用别的杀虫剂防治;三是限制使用次数,一般在一个生长季节使用1~2次,并与其他类型杀虫剂轮用或混用。另外菊酯杀虫剂对家蚕和蜜蜂毒性大,使用时要注意安全,对人皮肤和眼睛有刺激作用,施药时要注意保护。
(1)英文通用名 deltamethrin(2)商品名称 敌杀死、凯素灵、凯安保、节节高、抗虫敌、扑虫净、果虫死、除敌灵、猛威灵、虫赛死等。
(3)剂型 2.5%乳油,0.5%、0.6%增效乳油,1.5%、5%超低量喷雾剂,2.5%、5%可湿性粉剂,25%水分散片剂。
(4)性质与作用 敌杀死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杀虫活性高。纯品为白色斜方形针状结晶。不易溶于水,溶于丙酮及二甲苯等大多数芳香族溶剂,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
敌杀死属中等毒性杀虫剂,对眼和咽喉有刺激作用,对鱼类、蜜蜂、家蚕及寄生蜂、草蛉、瓢虫等毒力很大,本剂具有触杀、胃毒和拒避作用,是一种高效、低残留的杀虫剂。在低温时有很好的杀伤效力,杀虫广谱,可有效的防治鳞翅目、同翅目、半翅目、缨翅目和直翅目的多种害虫,对螨类无效。
(5)使用方法①防治枣树、苹果等果树的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刺蛾、卷叶虫等,在初孵幼虫蛀果前喷布3000倍2.5%溴氰菊酯乳剂+1000倍果树专用型“天达2116”液,杀虫保果效果好,其残效期可达15天。
②防治苹果瘤蚜、绣线菊蚜,在苹果开花前喷布3000~4000倍2.5%溴氰菊酯乳油液,杀蚜保叶好,并可兼治卷叶虫等害虫。
③防治叶蝉、潜叶蛾等,在成虫产卵初期喷布3000~4000倍2.5%溴氰菊酯乳油液,杀虫保叶效果良好。
④防治枣树食叶性害虫刺蛾类、天幕毛虫、苹果舟蛾等,在低龄幼虫盛发期、集中为害时喷布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
(6)注意事项①溴氰菊酯对枣树上的害螨无效,又杀伤天敌,多次使用该药易引起害螨猖獗发生。在虫、螨并发时,应与杀螨剂混用,兼治害螨。
②溴氰菊酯不能与碱性药剂混用,避免失效。
③该药对人的眼、鼻黏膜、皮肤有刺激作用,施药时应注意保护。
④溴氰菊酯多次使用极容易产生抗药性,为延缓抗药性产生,1年使用次数以1次为宜,最好与非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交替使用。
⑤采收前10天停止使用该药。
⑥本品为负温度系数杀虫剂,使用中应避开高温天气。
⑦禁止在水田、桑园、鱼塘、河流、养蜂场等处及其周围使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72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