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稻鸭蛙生态种养模式下能减少化肥农药用量?
稻鸭蛙形成生态圈互相补给。
根据枝江市人民政府资料显示,水稻移栽活蔸后,在稻田放养鸭子,用稻田虫子和水生生物养鸭,鸭子为稻田除草、除害虫和增肥,是一种种养结合的生态模式。
“稻鸭共育”种养模式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好处:除草效果好,鸭子除草效果达90%以上;减轻病虫害危害;通过鸭子活动为稻田松土增湿、增氧、增肥;节本增收;减少了环境污染。
(1)稻田养鸭是水稻生产实现高产稳产低耗的高效种植方式 稻田养鸭充分发挥了鸭好动、勤觅食的生活习性,起到了中耕除草、吃虫增肥的作用。鸭群能有效控制稻田杂草的发生,能有效解决水稻个体和群体与杂草争肥、争光、争气的矛盾;能改善水稻群体通风透光条件,控制纹枯病的发生;鸭粪便是优质的有机肥,能提高土壤肥力,降低稻田肥料消耗。
(2)在稻田生活的肉鸭能发挥生物防治的作用 稻田养鸭能充分发挥鸭群昼夜觅食的习性,使昼夜活动的害虫均有机会成为鸭子的食物,对水稻秧苗的生长有保护作用。
(3)充分利用稻田生产的生物饲料,降低养鸭成本 活泼好动的鸭子能广泛采食稻田中的各种浮游动物、两栖动物和落入田中的谷粒,能变害变废为宝,显著降低养鸭的成本。稻田饲养的肉鸭运动量大,活动采食自由,其健康水平和鸭肉品质高。
(4)充分利用稻田的自然资源,发展生态养殖业 稻田养鸭能充分利用稻田的自然环境、水体环境、空间和田地青饲料资源发展养鸭业。能在减少稻田化肥使用量的同时,提高水稻的产量。并且避免了鸭粪污染环境问题,保护了土壤和水资源。
“稻田养鸭”是农民易于接受、既经济又环保的绿色产业,其产品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利用“稻田养鸭”种出来的米优质无污染,养出来的鸭味道和品质好、营养价值高。“稻田鸭是治虫的突击队、除草的机器、天然的肥料厂”。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74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