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拟单性木兰的栽培技术
栽培要点:与乐东拟单性木兰相同。
云南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yunnanensis)属木兰科拟单性木兰属,为我国的特有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是珍贵的用材树种以及提取芳香油和城市园林绿化的优良树种。云南拟单性木兰天然资源量稀少,生存受到威胁,在单株散生的林分中,天然更新困难。鉴于此,加速人工繁殖技术研究,扩大人工种植面积,是保护、发展和利用这一优良速生树种的有效途径。文山州林木种苗站从1990年开始,对这一树种的育苗技术进行研究,经过10余年的试验研究,初步掌握了该树种的育苗技术。 云南拟单性木兰种子资源少,培育的苗木主要是供给城镇街道绿化、庭园美化及部分工程造林。裸根苗由于移栽成活率低,在实际生产中作用不大。
种子催芽:每年1月,将种子放置于盆、箱等容器内催芽。其方法是:在盆或箱底先铺垫5~10cm厚的细湿沙,其上铺一层种子,厚度为1~1 5cm,之后再铺上2~3cm厚的细湿沙,再放一层种子,如此铺放3~5层,于最上一层种子上铺厚约1cm的细湿沙进行催芽。盆、箱口上覆盖玻璃或塑料薄膜,以提高容器内的温度,加速种子发芽。少量的种子可在花盆内催芽。催芽一般在室外进行,若遇室外气温过低,可移到室内;或者白天移到室外,晚上移入室内。在催芽过程中,要随时注意容器内的水分情况,不能过湿或过干,同时应适时揭开容器口的覆盖物以透气。
营养土配制:营养土是苗木赖以生长的基质,是培育壮苗的关键。为探索较佳的营养土配方,1998~2000年曾用:①腐殖质土60%,红心土20%,土杂肥20%;②红心土50%,火烧土30%,林地表土20%加钙镁磷2%;③红心土60%,锯木或菌渣20%,腐熟农家肥20%加钙镁磷2%配制的3种营养土作育苗试验。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3种营养土以1号营养土培育出的苗木速生健壮,1年生平均苗高达28 7cm,比2号营养土和3号营养土高14 34%和22 13%;平均地径0 46cm,分别比2号营养土和3号营养土高15%和27 78%。但1号营养土成本较高,只适用于山地苗圃,城区苗圃应因地制宜地选用2或3号营养土作为育苗基质。在培育云南拟单性木兰容器苗时,先将装填好营养土的容器整齐摆放到苗床上,容器口平整一致,苗床周围用土培好,容器间隙用细土填实。
播种:云南拟单性木兰的种子经过30~35天催芽,有部分种子开始发芽,当70%的种子种胚已明显伸长,即可取种育苗。每一容器播种1粒,容器全部播完后,及时覆土,厚度以1~1 5cm为宜。播种前1~2天苗床喷1%浓度的多菌灵进行土壤消毒。
芽苗移栽育苗:
(1)撒播 选择土壤疏松、肥沃、透气良好的苗圃地,精细整地、作床,施足底肥,每亩施用4 5%的甲敌粉1kg或5kg呋喃丹,防治地下害虫,将未经催芽处理的种子均匀地撒播于苗床上,每平方米播种350g。播种后覆土,厚度1~2cm。播种前后对苗床喷施1%的多菌灵进行土壤消毒。
(2)芽苗移栽种子撒播后第40~45天开始出土,第50~55天开始长真叶,此时,可逐次把带有两片真叶的芽苗取出,移栽到装有营养土的容器内(营养土的配制同直播育苗)。取苗时应尽量做到不损伤根系,以提高成活率。有条件时,用浓度为50mg/L的ABT生根粉溶液浸根1h后,再进行移栽,效果更佳,成活率可达98%以上。移栽时,先用木棍在容器内掏出孔穴,置入芽苗后再覆土压实。移栽完毕浇透定根水,移栽要在荫棚下进行,时间以阴天全天或晴天上午为佳。
育苗密度:育苗密度对苗木质量影响很大。密度过大,苗木干高径细,木质化程度低,造林成活率差,生长缓慢,易遭受病虫为害;密度过小,浪费土地,成本高。对云南拟单性木兰几年的育苗实践表明,以15cm×18cm的育苗密度效果为好,当年苗高和地径分别达25cm和0 45cm以上,苗木出圃率达90%以上。 苗床遮荫及覆盖不论是直播育苗还是培育芽苗,播种完毕应立即搭上荫棚遮荫,荫棚高约1 7m,透光度以50%~60%为宜。在苗床上铺盖上一层松针或山草,厚度0 5~1 0cm,并一次性浇透水,以后只要保持圃地湿润适时浇水即可。当幼苗大量出土时,逐次揭去覆盖苗床上的松针或山草,待幼苗出齐后,即可全部揭去覆盖物。撤除物应堆放在圃外,集中烧毁,以免影响苗木生长和发生病害。
水肥管理:云南拟单性木兰喜温暖湿润、土壤肥沃的环境,因此,水肥管理尤为重要。在4~5月的旱季,要注意观察苗床土壤水分状况,适时喷水以保持土壤湿润;进入雨季要及时排出积水,以利于苗木生长。在生长旺季(7~9月),用浓度为0 5%~1%的磷酸二氢钾对苗木进行叶面喷施,每次喷肥间隔期为7~10天,连续3次,或喷施浓度为50~100ml/L的ABT生根粉、云大-120等植物激素,促使苗木健壮成长。 (1)采用芽苗移栽方法培育云南拟单性木兰苗木,具有移栽成活率高,苗木长势齐壮,合格苗率高的优点。当年生平均苗高达25cm,地径达0 45cm以上。芽苗移栽成本低,技术易掌握,是培育壮苗的好方法。
(2)营养土的基质以腐殖质土为佳,在山地苗圃要大力推广配方①、即腐殖土60%,红心土20%,土杂肥20%。但此配方成本较高,城区苗圃不宜采用,而应因地制宜选用配方②或配方③。
(3)育苗密度以15cm×18cm为好,既能获得较理想的苗木质量,苗高和地径分别达25cm和0 45cm以上,又能经济地利用土地资源。
(4)加强苗期水肥管理和松土除草工作,实行根外追肥和叶面喷肥,是培育壮苗的重要措施。
一直想写苋菜的种植方法,苦于不知道它的学名,看楼下回答才知道我们平时叫的旱菜就是苋菜,它紫色的汁液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我每年都要种植它。重庆端午节有吃苋菜习俗,每年的端午节市埸苋菜都会卖断货。老人说端午那天吃苋菜,对人身体有免毒功能,吃后身上不痒。苋菜种植简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苋菜适合土壤 苋菜对土壤无严格要求,平时种庄稼的土地都适合它生长。要想苋菜多吃几茬,最好种在肥沃的园林地,园林地半阴半阳的环境可以让它抽薹迟,开花晚。
苋菜种植时间
苋菜分春种和秋种,春天苋菜细嫩柔滑,口感最佳,所以大多数都是春天种植,每年3月后就可以种植苋菜。
种子播种
1:把土地深翻,杂草深埋土层,并把土块细嵌平整,按宽1米挖沟做畦条播。苋菜怕涝,需畦两边沟壑通畅,预防雨水过多积水不畅,影响苋菜正常生长。把平整好的畦面泼上清粪,清粪以打湿畦面为准。
2:把买来的苋菜种子撒在畦面上。撒时需注意,苋菜种子细小,撒时会随风飘走。需要人蹲在地上,手挨着畦面慢慢撒。您怕撒不好也可以把种子拌细沙一同撒。种植撒好后须覆盖薄薄的一层细沙。
施肥除草管理
苋菜出苗后,由于种子撒的不均匀,需把挤在一起的幼苗间掉一些,也顺便把杂草一起给除干净。苗不间掉长大后密不透风,影响苋菜质量。它需肥不多,按一亩10公斤尿素兑水给它施肥。
采摘苋菜注意事项
端午节前几天,就是苋菜丰收的季节。采摘苋菜时,要留住下面部分的侧枝让它好繁殖。苋菜可以连续繁殖好几次嫩茎出来,在园林地里可以吃更久。因为园林地光照短,温度底,苋菜抽薹迟,开花晚。
以上就是留守傅姐种植苋菜的方法,您是怎样种植苋菜呢?请到下面留言讨论。
点右上方“关注”留守傅姐与你分享亲身经历的栽培技术和知识。
不请自来,我是百家农业,一个一年365天在家创业的小伙
苋菜在我们四川资阳地区是端午节必备的一个菜,可以看我以前的视频。这个菜的营养价值较高,有这么一句话,六月苋当猪肝,七月苋金不换,这么一个说法。
至于苋菜怎么种种?
选地整地
实施轮作,选择地势较平坦,排灌方便,杂草比较少的肥沃土地种植,翻耕深度15至20公分,施足基肥,肥料以有机肥为主,一般每亩施用人畜肥1500至2000千克,做成宽1.5米左右的平哇。
选种播种
苋菜从春到秋都可以分期播种栽培,以春天播种质量比较好,品质柔嫩。南方地区在三月份到八月份都可以种植。大棚种植的话还可以提前两个月左右。
一般情况下采用撒播友谊种子比较小,最好和一点细沙混合搅匀之后撒播,播种前要交足水水,透水后再播种,然后面上撒一层细土。春天播种的时候,由于气温比较低,出苗率比较差,每亩播种量就应该增加一点为3至5千克。晚春播种用”量为2000克,秋播为1000克。播种后看天气和土壤的情况进行浇水追肥。如果是条播的话,株距应该在15?35cm。如果是彩色嫩茎为主的,要进行育苗移栽,株距为30cm?30cm。
肥水管理
春季播种因为温度比较低空气比较干燥,出苗比较慢,可以考虑用小拱棚或者是地膜覆盖的方法,促使出苗快而整齐。春天播种后7至12天可以出苗。晚春和秋播只需三至五天就可以出苗了,因为温度都上升了。追肥一般在幼苗由两片真叶的时候进行,第一次追肥,一亩地施浓度为10%的人畜肥1000千克至1500千克,然后每隔一个星期左右施肥一次,采收一次追肥一次。
春季栽培的菜浇水量不宜太大了,夏秋季节栽培了,要适当的灌水,保持田里面的土温润。遇到热天干旱的时候要及时浇水,如果遇到下雨的话,要及时排涝。
整个生长期间要及时除去杂草,以免杂草影响苋菜的生长,苋菜多次才收,还要整枝,当多次采收后可再主枝底十公分处剪下主枝,促进侧枝发芽。
采收
春天播种后40至45天,株高十公分至12公分,有五六片真叶的时候就可以开始采收了。第一次采收就是间拔掉过密的植株。以后才说,就取嫩茎嫩叶就可以。秋天播种的,大约一个月就可以采收一般情况下都是一次性才收完。
如果觉得自己家的苋菜品种还好的话,春天播种的和秋天播种的都可以自己留种。也可以移栽的办法留种。种子成熟过后要及时采收,采收后放在场地上晒三至五天,然后进行脱粒,去掉不饱满的的种子,晒干后,放在清洁,干燥,通风的地方保管。
我是百家农业,一个一年365天在农村创业的小伙,以上为我两年的种植经验,如果你还想知道关于苋菜更多的种植方法和病虫害处理办法和防治办法,请邀请我答题。
红苋菜的种植方法如下:红苋菜喜温暖,较耐热,生长适温23~27℃,20℃以下生长缓慢,10℃以下种子发芽困难。要求土壤湿润,但不耐涝,对空气湿度要求不严。属短日性蔬菜,在高温短日照条件下,易抽薹开花。在气温适宜,日照较长的春季栽培,抽薹迟,品质柔嫩,产量高。选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肥沃疏松的沙壤土或粘壤土,而且喜欢偏碱性的土壤。一般采用直播,很少育苗移栽,以采收幼苗供食用。早春2~3月播种,多利用大棚和小拱棚栽培。春栽播种(4~5月),多套种在瓜类、茄果类及豆类下,或与其他绿叶蔬菜混播,分期播种,陆续采收。夏秋季播苋菜只需3~5天出苗,出苗后应及时除草,并加强水肥管理,保持土壤湿润。在盛夏高温期,还需覆盖遮阳网进行降温保湿,做到昼盖夜揭,创造有利于苋菜生长的适温环境,并有利于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在植株高15厘米左右时及时采收(可间拔,也可一次采收)。在采收前15天可追施2~3成腐熟人粪尿,在后期,追肥主要用速效氮肥,并及时浇水。否则急速开花结实,影响品质和产量。苋菜主要病害是白锈病,在苗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7%特立克可杀得1500倍液叶喷洒预防。发病初期可结合人工摘除病叶进行药剂防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74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