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大棚放风,能够掌握温度吗?
冬季温室大棚放风技巧:
一、适时放风
刚拉开棚时,因为棚内温度与蔬菜植株的温度相当,这时蔬菜上并不会产生露珠,但是随着棚内温度升高较快,而植株表面的温度升高慢,植株温度低于棚内温度,从而造成棚内湿气在蔬菜植株表面凝结成露珠,如果这时将通风口打开进行放风,就会导致冷风急剧将蔬菜叶面及果面的露珠吹干,从而造成干叶、皴皮。
有些菜农为图省事,当棚内温度上升到25℃以上时,一次性将放风口开到最大,也会导致植株体表面温度变化剧烈造成蔬菜生长不良,果实发生皴皮。
具体方法
晴天放风,分两次进行。
第一次:早晨拉开棚1小时后,敞开上风口3厘米左右大小放小风,目的是将棚内的湿气排出,补充棚内的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的顺利进行添加原料同时又能及早排放出棚内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早晨刚拉开棚时,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在1%以上,来源是蔬菜经过晚上的呼吸作用自身释放出来的和土壤中有机质分解释放的。光合作用进行1小时左右,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为0.01%左右,即使在强光和高温下光合速率也会逐渐变弱。所以,此时要提早放风,让二氧化碳早进棚,为光合作用进行创造条件。
第二次:等棚温上升到28-30℃以上时,对于茄果类蔬菜,随着棚内温度的升高,应逐渐将放风口敞开到10-15厘米为宜,而对于需要生长温度较高的黄瓜、丝瓜等蔬菜大棚,只需将放风口逐渐敞到6~8厘米即可。
放风注意事项:?
如果蔬菜已经侵染了如灰霉病、叶霉病等病害,通风应该有所差别。第一次放风半小时后,及时拉上风口,使棚温迅速升至30~35℃,保持一个小时左右,然后进行第二次放风。目的是制造不利于病原菌生长的环境条件。
在大棚内,由于大棚两山墙会见光吸热,所致棚两头温度升高慢一些,从而使得棚两头温度低于大棚中间的温度。在放风时,菜农应将大棚大棚两头的放风口开得稍小一些即可。
放风口大小也要根据风向确定。当刮偏西风或西风时,风会顺着放风口进入棚中,从而导致棚内东头温度较低,菜农可以在放风时将东头放风口适当关小,而大棚西头则需要将放风口加大,以降低棚西头的温度,保证棚内温度一致。反之,当遇到东风或者偏东风时,则要采用相同的管理措施。
二、浇水后,不要急于放风
冬季棚室浇水后棚内地温降低明显,若在浇水后接着通风,会使棚内温度一直保持在低位,地温自然也提升不上来。根系长时间处于地温较低的环境下,就容易出现伤根的情况,进而导致其吸收肥水的能力变弱,蔬菜生长发育受阻。
当然,浇水后也不能长时间不通风。如果菜农一直关闭通风口,棚内湿气排不出来,到夜间温度降低时,形成较多的露水,更有利于病原菌侵染。而且一直不开通风口,会使棚内二氧化碳缺乏,光合作用停滞,造成植株营养匮乏,植株抗逆性下降,不利于蔬菜的正常生长。
具体方法
冬季浇水应选晴天上午拉棚后,保持通风口关闭,一直到棚内温度升高至30℃以上时,开小口放风半小时,然后关闭通风口,保持棚内温度一直在30℃左右。
半小时后再开小口通风,持续至下午三点左右,棚室温度降低至23~25℃,关闭通风口。到棚内温度降低到20℃左右时,再开小口通风15分钟左右,然后覆盖草苫或保温被进行保温。
三:阴天也要注意放风
在棚室管理中,连阴天气的影响是菜农们最为苦恼的,因为一旦管理不当,其损失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对一些瓜类、豆类蔬菜影响最大。而很多菜农为确保棚室内气温,阴天时连续好几天不进行放风,这对蔬菜的生长极为不利。湿度过高,各种病害多发,由于阴天没有进行通风,棚内的有害气体在棚内积累过多,还易造成气害的发生。
具体方法
在冬季及早春,遇到连阴天时,在棚内温度允许的情况下(16°以上),一定要将放风口敞开进行通风。这样做的目的是将棚内的湿气及有害气体排出棚外,避免发生气害。
在阴天放风时,不能放风过早,以防棚内温度降低,影响蔬菜的生长。在放风时可以选择中午12点到下午2点的时间段内进行。可以将放风口开到6~8厘米为宜,放风时间10~15分钟即可,然后及时将风口关闭,以防棚内温度降低过大。
当间隔30分钟后,再次进行放风10~15分钟,这样经过连续进行2~3次的间隔放风,可使棚内的大量有害气体排到棚外,同时也利于棚内湿度的降低,抑制病害的发生。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76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