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青海湖里有哪些水产

青海湖里的水产主要是青海湖裸鲤(俗称“湟鱼”),还有硬刺条鳅、隆头条鳅等,而其中的青海湖裸鲤则是全国五大名鱼之一,被列为国家重要名贵水生经济动物。

青海湖里有哪些水产

青海湖裸鲤属鲤科裂腹鱼亚科裸鲤属,一般大多数分布于中国青海湖及其湖周支流(在克鲁克湖、扎陵湖、鄂陵湖也有少量出产),为高原低温盐碱性水域经济鱼类。喜栖息于滩边、大石堆间流水缓慢处、深潭或岩缝中。适应性强,在半咸水(青海湖水含盐量12~13‰)或淡水中均可生活。杂食性,主要摄食藻类、轮虫、甲壳类、水生昆虫和小鱼。幼鱼主要摄食动物性饵料。成鱼在产卵洄游时仍摄食,但摄食量下降。

青海湖裸鲤是青海省极为重要的经济鱼类。裸鲤体粗壮肥满,肉味鲜嫩丰腴,营养丰富,含脂量高达12%,蛋白质16.14%,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当地老百姓吃食裸鲤的烹饪方法却颇为特别,他们把鱼剖洗净入锅加水、调料、食醋,用文火炖5、6小时,出锅取名为“酸鱼”。

青海湖裸鲤的资源量在上世纪60年代初曾经达到19.9万吨的最高值,渔获物平均体长28.8厘米,平均年龄为10龄。但在10年以后,裸鲤资源量就下降到2.12万吨。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裸鲤的资源量下降为1.1万吨。到1999年,裸鲤资源量只有3000吨,严重地影响到整个青海湖的生态安全。近年来,青海湖裸鲤产卵群体的数量比1970年代前明显下降,且体长多小于25厘米,成熟个体体长明显缩短。国家已将其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评估等级为濒危(EN)。目前,经过多年封湖育鱼和其他治理措施,青海湖裸鲤的资源量有所回升。

青海湖(藏语名为“措温布”,蒙语称为“库库诺尔”,意皆为蓝色或青色的海或湖)古称“西海”,又称“仙海”、“鲜水海”、“卑禾羌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长105公里,宽63公里,湖面海拔3196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咸水湖,由祁连山脉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

青海湖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河水,其次是湖底的泉水和降水。青海湖每年获得径流补给入湖的河流有40余条,主要是布哈河、沙柳河、乌哈阿兰河和哈尔盖河,这4条大河的年径流量达16.12亿立方米,占入湖径流量的86%。

青海湖景区为AAAAA级旅游景区,地理位置在青海省刚察县南部,主要景点包括青海湖、金沙湾、仙女湾、鸟岛、沙岛、二郎剑等。同时,青海省委、省政府设立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为省政府派出的正厅级机构。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挂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青海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牌子。

水产养殖技术是指在人为的控制下,水产品进行繁殖的生产行为,其整个过程都是以人工饲养为主。

所谓的陆基养殖指的就是改变传统的淡水养殖和海水养殖,而是采用封闭式的循环水养殖技术。

主要装置是采用环保型的信息技术,进行集约型水产养殖。

陆基养殖相对于传统的淡水养殖有多不同之处,相对于传统的养殖技术,路基养殖数量是传统养殖的三倍。陆基水产养殖技术在国际水产养殖当中都是比较先进的养殖技术,它的出现是对传统养殖技术的突破和创新。

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受传统水质环境的影响,可以有效的水质环境进行控制,同时还可以减少养殖的占地面积。由此可见,陆基养殖占地面积小、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比较少,适合于很多城市的运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77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