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在立秋之后需注意哪些方面
立秋之后,需要注意水产养殖哪些问题
1.投饵率
立秋之后正是鱼吃食最好的时候,水温和溶氧都适宜,也是鱼上膘的时候,前期骨架基本成型,现在正长肌肉和储存脂肪。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注意投饵率的控制。投喂过少,则错过催肥的最佳时间;投喂过量,容易造成饲料的浪费,还可能会引起草鱼肝胆性疾病。另外饲料的选择也很关键,要选择优质高效的饲料进行投喂,且不可贪图便宜。投喂量控制在以鱼 “八分饱”为宜,根据天气、水质、鱼情和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原则,让鱼吃好,不饥饿,不过量投喂,保证鱼快速健康生长,又不污染水质。投饵率可参考饲料产品使用手册里的投饵率参考表,对应鱼体大小及水温选择适宜投饵率。
2.水质管理
随着鱼的生长,池塘内鱼的密度达到一年的极大值,由于投饲量大、有机质含量多,鱼类活动频繁,加之昼夜温差又大,池水对流强烈,极易出现“转水”,精养池塘极易发生缺氧浮头现象。
常见的应对措施有:
(1)早晚尤其是下半夜要加强巡塘,当发现鱼群出现浮头预兆时,需立即开动增氧机增氧,或加注新水进池塘,并适当排放一部分老水,增加池塘中的溶氧量,防止鱼缺氧死亡。
(2)秋季鱼塘应保持较高水位,以提高水体载鱼量和减缓水温下降,所以在水温还没大幅度降低前这段时间,一定要搞好水质管理,经常观察水色和水质变化,并根据天气变化和鱼的活动情况,及时加注新水,防止水质恶化。水源方便的池塘,要保持微流水或10天左右加一次水,每次加水10-20厘米,在降温前尽可能将池水加到最高水位,为鱼提供最大的活动空间。要把握每一个晴天,开动增氧机把下层溶氧较高的水层送到上层,防止夜间缺氧,为池鱼创造良好的生活生长环境,防止缺氧泛池事故的发生。
(3)可根据气温高低、水质肥瘦及鱼类活动,每10-20天施肥1次,一般每次亩施有机肥100-150公斤,使池水变肥转浓,促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越冬提供充足的饵料。
(4)注意保持池水透明度30厘米左右,使水质处于肥、活、嫩、爽的良好状态。
(5)八、九月份施肥以无机磷肥为主,如过磷酸钙5-10公斤每亩,少量多次施用。
(6)水体中残饵、排泄物、有机物消耗大量氧气,会产生硫化氢等有毒气体,氨氮累积增多,亚硝酸盐高,会造成鱼应激,导致吃食差甚至死亡。首先要及时换水,少量多次,稳定水质,防止蓝绿藻“水华”;其次要施用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EM菌液等微生物制剂调控水质,防止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pH值偏高。
3、鱼病防治
俗话说:“白露头,鱼死不断头”,从池塘养鱼的经验和实践来看,立秋之后鱼病将进入又一个流行高峰期。白露前后是肠炎、烂鳃等疾病的发病高峰期,特别是病毒性烂鳃病,在9月份是高发季节,更要做好预防工作:
(1)要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投喂工作,防止饲料过剩污染水质,也要避免投喂不足降低鱼的体质。
(2)要定期补充新水,改善池塘水质。
(3)掌握秋季鱼类发病规律,采取“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积极措施,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
(4)采取“外消”与“内服”相结合的方法来预防病害发生。平时每半个月用二氧化氯100克活化后,在食场周围泼洒,连续泼洒2天,在饲料中加入大蒜素、三黄粉防治细菌性鱼病。
(5)使用黄芪多糖等预防病毒性疾病。
做水产养殖需要哪些设备?
水产养殖恒温方式一:养殖温棚恒温方式
此类恒温方式应用范围:水体水温要求20℃以下的项目(海参育苗等)。
养殖温棚恒温方式是直接对温棚环境进行恒温来间接保证水温的,相比于池子铺加热管的加热方式系统更简单,省略中间保温水箱和一套水泵,主机加热后的热水直接进入末端风机盘管进行加热,减少了保温水箱侧的热量散失;再者末端的温度控制也相对简单、准确。
养殖温棚恒温方式对温棚的保温和池体池壁的保温要求更加严格,水体散热同样包括三部分(水池向环境的散热、水体向池底或池壁的散热和补充新水带来的热量需求),然而这个系统只对环境做恒温。限制了水池向环境的散热,池底、池壁部分就需要做好保温来减少散热。除此之外,在使用过程中池水的更换频次也需要做合理、科学的计划,降低换水带来的损耗。
养殖温棚恒温方式并不适合所有做温棚恒温来恒定水温的项目。水温要求太高的,用这种方式就满足不了整个水体的散热所需热量。养殖温棚恒温方式最佳应用实在水温要求低于20℃的项目。
养殖温棚的利用,水温可以保证恒定温度在30度以上,几乎满足所有常见养殖项目的水温恒定需求。
水产养殖恒温方式二:换水加热
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换水来恒定水体温度。类系统中,热泵通过对蓄水保温水箱的水持续加热,在允许的时间内加热至需要的温度,然后集中时间换水。
PS:水箱大小为日最大换水量。
热泵加热水箱,保证水箱水温,水箱的水再根据养殖池的需要,更换到水池。整个系统设计相对比较简单,施工难易程度也比较小。
举个例子:1000m?水体养殖项目,每天补充10%新鲜水,水源为海水,养殖期间海水最冷温度为2℃,养殖水池需要恒定的温度为18℃。
1)每天最大换水量为1000×10%=100m?
2)100m?水从2℃至18℃的热量为1.163×100×(18-2)=1860.8 kW·h.根据以上数据选择热泵机组,考虑最大程度的降低设备的初投。那么小时供热量越小,所选机组就越小。
3)每天换水过程需要2小时。(由养殖用户提供,不同项目,时间不同).根据换水时间,可设定机组每天运行时间为20h(预留2小时停机时间)
4)换水需要的设备大小为:1860.8÷20=93.04kw..选一个制热能力为93.04kw的设备即可满足恒温需求。
水产养殖恒温方式三:长流水模式
还有一种长流水方式的恒温方式,之所以叫长流水模式,是因为养殖水体要求24小时持续补水和排水。
长流水恒温系统中,板换的增加是要回收排水中的热量,以提高进入热泵机组的补水,降低能耗。
举个例子:一个长流水养殖项目,要求恒定水温20度,水流量为60m?/h,新水的水温15℃。
1)需要恒温的热量为1.163×60×(20-15)=349kW
2)板换回收热量:补充新水15℃,排水20℃。换热后新水温度17℃。
3)主机加热需要的热量为:1.163×60×(20-17)=210kW
如果不增加板换回收热量,那么需要选用349kW能力的主机,若选用回收后,选用主机的能力为210kW就可以。不仅降低了初投资,而且降低了后期使用的费用。
水产养殖恒温方式四:直接加热
直接加热很多时候都是用在循环水养殖水处理的系统中。
直接加热一般为水体直接进入主机。因水体中的含氧量及其他成分的量不可控,对主机有一定的危害。因此在实际案例中应用较少。
水产养殖恒温热泵助推水产养殖产业发展
全球目前大量养殖主要是淡水养殖、海水养殖和浅海养殖。养殖的主要鱼种有虾类、鲤鱼类、鳗鱼、罗非鱼、泥鳅、石斑鱼、鲷类等。在许些地区为解决当地水产养殖水土资源不足以及避免自然灾害,引进了工厂化系统,促进开发养殖用水循环再利用。
面对此种情况,中科能推出的水产养殖恒温热泵机组,从地表水源中获取热量,节能环保无污染,同时可完成冬季鱼池加热及夏季鱼池制冷,而中科能水产养殖恒温热泵为工厂化养殖提供了恒定水温的功能,无需专人维护值守,微电脑自动控制,水温超过设定温度时自动启动加热或降温到设定温度,LED状态显示,操作简单,有效的解决水产养殖的水温控制问题。中科能水产养殖恒温热泵专业为工厂化养殖系统提供恒定水温的功能,为养殖户解决了实际性的难题,应用前景非常广泛。通过水源热泵完成海水、淡水的加热和冷却,是一种低能耗、无污染的加热冷却技术,不消耗地下水,符合目前我国能源环保的基本政策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水产养殖生产需要一定的机械设备。机械化程度越高,对养殖生产的作用越大。目前主要的养殖生产设备有增氧设备、投饲设备、排灌设备、底质改良设备、水质监测调控设备、起捕设备、动力运输设备等。
(1)增氧设备
増氧设备是水产养殖场必备的设备,尤其在高密度养殖情况下,增氧机对于提高养殖产量,提高养殖效益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常用的增氧设备包括叶轮式増氧机、水车式增氧机、射流式增氧机、吸入式增氧机、涡流式增氧机、增氧泵、微孔曝气装置等。随着养殖需求和增氧机技术的不断提高,许多新型的增氧机不断出现,如涌喷式增氧机、喷雾式增氧机等。
①叶轮式増氧机。叶轮式增氧机是通过电动机带动叶轮转动搅动水体,将空气和上层水面的氧气溶于水体中的一种增氧设备。叶轮式增氧机具有增氧、搅水、曝气等综合作用,是应用最多的增氧设备。叶轮式增氧机的推流是以增氧机为中心作圆周扩展运动,比较适宜于短宽的池塘。一般养鱼池塘可按每亩0.5~1千瓦配备叶轮式增氧机。
②水车式增氧机。水车式增氧机是利用两侧的叶片搅动水体表层的水,使之与空气增加接触面积而增加水体溶氧的一种增氧设备。水车式增氧机的叶轮运动轨迹垂直于水平面,推流沿长度和宽度作直流运动和扩散,比较适宜于狭长鱼溏使用和需要形成池塘水流时使用。它的最大特点是可以造成养殖池中的定向水流,便于满足特殊鱼类养殖需要和清理沉积物。一般可按每亩0.7千瓦的动力配备水车式增氧机。
③射流式增氧机。射流式增氧机也叫射流自吸式增氧机,是一种利用射流增加水体交换和溶氧的增氧设备。与其他增氧机相比,具有结构简单、能形成水流和搅动水体的特点。它能使水体平缓地增氧,不损伤鱼体,适合于鱼苗池增氧使用。缺点是设备价格相对较高,使用成本也较高。
④吸入式增氧机。吸入式增氧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负压吸收空气,并把空气送入水中与水形成涡流混合,再把水向前推进进行增氧,它有较强的混合力,尤其对下层水的增氧能力比叶轮式增氧机强。比较适合于水体较深的池塘使用。
⑤涡流式增氧机。涡流式增氧机由电机、空气压送器、空心管、排气桨叶和漂浮装置组成。电机轴为一空心管轴,直接与空气压送器和排气桨叶相通,可将空气送入中下层水中形成气水混合体,高速旋转形成涡流使上下层水交换。涡流式增氧机没有减速结构,自重小,噪音小、结构合理,增氧效率高。主要用于北方冰下水体增氧。
⑥增氧泵。增氧泵是利用交流电产生变换的磁极,推动带有固定磁极的杆振动,在固定磁极杆的末端带有橡胶碗,杆在振动的同时会将空气压缩并泵出,压缩空气通过导管末端的气泡石被分成无数的小气泡,这样就增大了和水的接触面积,增加氧气的溶解速度。它具有轻便、易操作及单一的增氧功能,一般适合于水深在0.7米以下,面积在0.6亩以下的鱼苗培育池或温室养殖池中使用。
⑦微孔曝气装置。微孔曝气装置是一种利用压缩机和高分子微孔曝氧管相配合的曝气增氧装置。曝气管一般布设于池塘底部,压缩空气通过微孔逸出形成细密的气泡,增加了水体的气水接触面积,随着气泡的上升,可将水体下层水体中的粪便、碎屑、残饵以及硫化氢、氨等有毒气体带出水面。微孔曝气装置具有改善水体环境,溶氧均匀、水体扰动较小的特点。微孔曝气装置特别适用于虾、蟹等甲壳类品种的养殖。
(2)投饲设备
投饲设备是利用机械、电子、自动控制等原理制成的饲料投喂设备。投饲机具有提高投饲质量、节省时间、节省人力等特点,已成为水产养殖场重要的养殖设备。目前应用较多的是自动定时定量投饲机。投饲机一般使用电机带动转盘,靠离心力把饲料抛撒于养殖池中。
(3)排灌设备
排灌设备主要有水泵、水车等设备。水泵是养殖场主要的排灌设备,水产养殖场使用的水泵种类主要有:轴流泵、离心泵、潜水泵、管道泵等。
水泵在水产养殖上不仅用于池塘的进排水、防洪排涝、水力输送等,在调节水位、水温、水体交换和増氧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养殖用水泵的型号、规格很多,选用时必须根据使用条件进行选择。轴流泵流量大,适合于扬程较低、输水量较大情况下使用。离心泵扬程较高,比较适合于输水距离较远情况下使用。潜水泵安装使用方便,在输水量不是很大的情况下使用较为适合。
(4)底质改良设备
池塘底质是池塘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仓库,池塘底质的理化反应直接影响到养殖池塘的水质和养殖鱼类的生长,应根据池塘沉积情况采用适当的设备进行底质处理。底质改良设备是一类用于池塘底部沉积物处理的机械设备,分为排水作业和不排水作业两大类型。排水作业机械主要有立式泥浆泵、水力挖塘机组、圆盘耙、碎土机、犁等;不排水作业机械主要有水下清淤机等。
①立式泥浆泵。立式泥浆泵是一种利用单吸离心泵直接抽吸池底淤泥的清淤设备,主要用于疏浚池塘或挖方输土,还可用于浆状饲料、粪肥的汲送,具有搬运、安装方便,防堵塞效果好的特点。
②水力挖塘机组。水力挖塘机组是模拟自然界水流冲刷原理,借水力连续完成挖土、输土等工序的清淤设备。水力挖塘机组具有构造简单、性能可靠、效率高、成本低、适应性强的特点。在池塘底泥清除、鱼池改造方面使用较多。
(5)水质检测设备
水产养殖场一般应配备必要的水质检测设备,主要用于池塘水质的日常检测。水质检测设备有便携式水质检测设备以及在线监控系统等。
①便携式水质检测设备。便携式水质检测设备具有轻巧方便、便于携带的特点。适合于野外使用,可以连续分析测定池塘的一些水质理化指标,如溶氧、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温度等。水产养殖场一般应配置便携式水质监测仪器,以便及时掌握池塘水质变化情况,为养殖生产决策提供依据。
②在线监控系统。池塘水质监控系统一般由电化学分析探头、数据采集模块、组态软件配合分布集中控制的输入输出模块,以及增氧机、投饲机等组成。多参数水质传感器可连续自动监测溶氧、温度、盐度、pH、COD等参数。检测水样一般采用取样泵,通过管道传递给传感器检测,数据传输方式有无线或有线两种形式,水质数据通过集中控制的工控机进行信息分析和储存,信息显示采用液晶大屏幕显示检测点的水质实时数据情况。
反馈控制系统主要是通过编制程序把管理人员所需要的数据要求输入到控制系统内,控制系统通过电路控制增氧或投饲。
(6)起捕设备
起捕设备是用于池塘鱼类捕捞作业的设备,起捕设备具有节省劳动力、提高捕捞效率的特点。池塘起捕设备主要有网围起捕设备、移动起捕设备、诱捕设备、电捕鱼设备、超声波捕鱼设备等。目前在池塘应用的主要是诱捕设备、移动起捕设备等。
(7)动力、运输设备
水产养殖场应配备必要的备用发电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尤其在电力基础条件不好的地区,养殖场需要配备满足应急需要的发电设备,以应付电力短缺时的生产生活应急需要。水产养殖场需配备一定数量的拖拉机、运输车辆等,以满足生产需要。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77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