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永顺莓茶好还是张家界莓茶好?

永顺莓茶和张家界莓茶的区别如下:

永顺莓茶好还是张家界莓茶好?

永顺紧邻张家界,从自然气候和土壤条件上,和张家界类似,都是不错的莓茶。但张家界因为独特的地理环境,相较于其他地方的,张家界莓茶更稳定,黄酮含量也更高。

张家界莓茶,生长于武陵山脉、以张家界为核心区域生长的小叶种显齿蛇葡萄植物,也叫小叶种藤茶。2013年,经原国家卫生计生委批准为新食品原料。该植物含有天然活性成分黄酮,幼嫩茎叶中总黄酮平均含量超过了26%,其中芽尖总黄酮含量最高达43.78%,是所有被发现的植物中黄酮含量最高的植物,被誉为“黄酮之王”。

永顺莓茶,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永顺莓茶干茶条索紧细、卷曲、匀齐,白霜满披。内质香气清悦高长,汤色黄亮清澈,滋味醇厚回甘,叶底嫩黄明亮。

2020年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批准对“永顺莓茶”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永顺莓茶种植区域位于武陵山脉中段,海拔300-1000米,森林覆盖率80%以上;属亚热带季风气侯,四季分明,年平均降雨量1360毫米以上,4-10月降雨占全年80%以上,年积温5196℃。

1.发展茶叶生产的地质体类型选择

根据各地质体类型的茶树宜种性评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各地质体的茶叶生产提出如下建议:

1)浅变质碎屑岩黄红壤类型分布区是优质茶和名特优茶生产发展区。

2)碳酸盐岩红壤类型分布区,土层厚度大,pH值为弱酸性者,可发展中档茶叶,在该区域发展茶叶生产,不与粮争地,对综合开发南方红壤是有利之举。

3)第四系土壤类型有利于茶树种植,但应考虑其光热条件;据此洞庭湖周边丘岗更新世红土土壤类型可发展优质名茶。

4)省内红层紫色土类型分布范围大,茶叶发展需选择土层厚度大的弱酸性土壤,在该类型区域可以发展茶叶生产。

2.施肥建议

根据茶树生理作用对各营养元素的要求及其相互间的拮抗性,施肥必须因地质体土壤类型而异,同时注意合理搭配,一般说来,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浅变质岩土壤类型种植的茶叶,要适当增施氮、钾肥,可以促进茶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碳酸盐岩土壤植茶区补磷是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的有效措施;同时要注意施用酸性肥料,以中和交换性钙的不利影响。

2)微量元素除锰外,对茶树生长的功用目前尚不清楚,同时按土壤元素有效态含量分级标准,硼处于很低水平,其他元素处于低到中等水平,从铜、锌等在优质茶叶中含量高的特点,因此适当施用Cu,Zn,B将有利于茶叶品质的提高。

3.富硒茶的培育

(1)富硒茶是保健茶

陕西紫阳毛尖自古以来,以滋味醇厚,保健功能强而成为“贡茶”。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紫阳茶种植于富硒地质环境中,使茶叶富硒,含量达0.6×10-6,而一般茶叶平均仅含0.22×10-6。最近中国农科院在湖北省有关单位支持下,对鄂西自治州硒资源分布和植物中硒含量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富硒区的茶叶含硒量高达6.42×10-6,是紫阳富硒茶和台湾乌龙茶硒含量的11倍和70倍,因此在该区开发富硒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2)湖南省具有开发富硒茶的地质条件

据有关研究表明,扬子地台的东南边缘部位是我国有利硒成矿区,湘西北区,即以雪峰山为界的西北部属于此区,现已查明该区域含硒有三个层位

湖南地矿局405队:湘西北地区硒矿资源调研报告,内部科研报告,1990。

1)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底部,含硒岩系主要为黑色炭质页岩、黑色含磷结构炭质灰岩、磷块岩、含炭泥质白云岩、白云质炭质页岩等,含硒(7~250)×10-6不等,一般为(30~50)×10-6。

2)中寒武统敖溪组,硒产于湘黔汞矿带中,该带南起新晃洒店塘,北达保靖水银厂,长150km,宽10~15km,硒与汞矿伴生,含矿系为白云岩,硒含量为n×10-6,最高可达40×10n×10-6。

3)下二叠统茅口组,含硒岩石主要是含硅碳质页岩和含碳硅质岩,硒含量一般大于50×10-6,硒与岩石的含碳量有关,当含碳量较高时,硒含量可大于100×10-6。

上述三个含硒层位,中寒武统敖溪组是碳酸盐岩,其余两个层位是以炭泥质硅质岩类为主,其上下层位都主要是厚层碳酸盐岩夹有泥质、砂质碎屑岩。其中以碳酸盐为主的寒武系在保靖、凤凰大片出露(图3-12),以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的二叠系在石门、桑植也大片出露(图3-13)。这一类以碳酸盐岩灰红壤为主的地质体类型对茶叶的宜种性在前面已经有所论证,表明是可以发展茶叶生产的。如果在此广大区域内,选择适宜茶树生长的土壤有效态元素含量(主要是有效钙要低)、pH值(酸性),以及靠近富硒层位,或富硒岩石作为土壤母质的地段,培育和发展富硒茶以及其他富硒作物是开发湘西北地区,科技兴农,振兴经济的有力举措。

图3-12 湘西北寒武系碳酸盐岩(含有硒层位)分布略图

图3-13 湘西北二叠系下统茅口组硅碳质岩(含有硒层位)分布略图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83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