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视频有什么方法技巧?
就是因为使用了不太专业的设备,录制视频的时候,一些技术方面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1、在录制的时候拍摄设备要尽量稳定,没有持稳设备的晃动,会让录制的视频视觉感受非常不舒服,也显得很不专业,严重影响视频的效果。解决的办法:拍摄时使用三脚架、手持稳定器,以保证画面的稳定,必须手持拍摄时,注意尽量保持稳定。
2、录制现场的光线要均匀,不要有强光直射镜头,太亮和太暗的背景,都会影响录制好的画面的亮度,因为简单的设备无法准确控制周围复杂的光线,导致画面忽明忽暗,或者亮度不准确,逆光拍摄要尽量避免。
3、如果录制主持或采访,设备尽量要靠近一些,这样做一是不容易被人的走动所影响,二是录音效果会好一些,有外接话筒录出来的声音那就更好了。
4、录制一两分钟的短视频,可以一个镜头拍完,尽量固定拍摄,也可以移动拍摄,移动拍摄可以改变画面中人和物的大小和位置,丰富画面内容和效果
5
不会,还有部分不想。
1、录制视频时设备要稳、平:
要拍好视频首先要得拿得稳设备,你要是拿不稳的话就最好用三脚架固定,并调整摄像机与地面水平或者根据实际情况不同拍摄效果与不同的参照物水平。如果摄像机不稳,摇摇晃晃的,不用说,你拍出的视频也是摇摇晃晃的,给人感觉是非常差的。
2、录制角度——黄金分割线:
录制视频就想拍照的一样,都要选好角度,这样录制出来的视频才会美观。经典角度就是主体在你录制画面的黄金分割线处了。
3、合适的景深——及主体与背景之间的设置:
看电视的时候是不是总是发现人物很清晰,但是背景很虚啊。这在影视行业叫做景深。如果同一段视频,你录制出来之后主体和背景是一样大小清楚的话,这样就很难凸显出主体,也不是很美观,所以现在都讲究突出主体,虚化背景这种操作方法了。
4、延时拍摄方法:
很多人经常能看到一些视频如飘动的云,人流、车流速度极快。这些称之为延时拍摄。这种拍摄方法很花时间。例如拍飘动的云,选择一个好天气,将你的设备固定在一个三脚架上,再选择一个好角度,就这样你就去一边睡觉,睡上几个小时, 1个小时的视频可以加速到只有几分钟甚至不到一分钟,这就看你想要的效果了。
5、跟踪拍摄:
跟踪拍摄就是,你的要拍摄的主体移动到哪里,你就移动到哪里。这里要保证你和拍摄主体要拍摄过程中保持相对的稳定,也就是说它移动的速度是多大,你移动的速度就是多大,同时你要保证与主体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
6、俯拍
俯拍就是你的主体在你的镜头下方。这种录制效果给人以震撼。这就要求你的镜头要在你的主体正上方了。不过现在都有很多高 科技 了,直接用航拍就好了,遥控控制。
1.有一部拍照像素好的手机。
2.买一个性比价高的手机架。
3.有时间多练拍照技术,剪切,处理视频技术。
4.善于发现美的素材,寻找灵感。
5.坚持每天都发布视频!
如果是打算经常录制,条件允许可以买稳定器之类的工具。只是偶尔那买个便宜的支架也方便平时追剧什么的也能用。只是移动不便。如果没稳定器什么,最好就固定拍摄,后期剪辑。
艺术来源于生活,用心观察,用心拍,用心学!
说起清晰视频录制,我们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手机拍摄了。严格意义上来说,手机拍摄应该算是我们使用最多、最广、最原始的录制方法了。这种方法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当我们有录屏需求的时候,只需打开手机的拍摄功能。然后调整好拍摄角度,点击开始拍摄即可。但是这种方法也有一定的弊端,那就是录制的视频不够专业,一般情况下是不能满足专业人士的专业需求的!
视频录制时,出了设备因素的差异之外,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一些技巧:
第一,视频的像素,要用高清,一般用1080P;手机不要将它设置为省电模式,否则它会自动改变你的像素。比例最好选择16:9的宽频
第二,对高大建筑和近景一般采用广角,对远景可以拉大,对小的景物要贴近拍摄。
第三,拍摄时,可采用绕拍,或从下至上,从上至下的扫拍。
最后,最好能有一个带稳定器的支架,能够提高拍摄的稳定性,提高观赏效果。
你是的是手机拍视频吗,首选需要一部像素差不多的手机,拍摄视频的时候横幅拍摄,调视频像素到最高,稳定拍摄。
其实拍摄就两种设备,一种是专业的设备器材(单反相机)还有一种就是传统的手机拍摄。专业的设备需要专业的技术知识去拍摄,而手机比较智能化程度高,易上手,易操作,易处理的特点。所以二者看自己的选择和自己的需求。
毕业季不容错过的拍照技巧「技术贴」
可以说在很多人的心里,旅行的意义不仅仅只是为了参观美景,更多的却是为了发朋友圈,不管是出于各种心理,旅途中把美景、美照分享朋友圈已经成为了一种“本能”的习惯。
可是很多人因为拍照技术不佳,或者背景选择不到位,再加上刻板生硬的姿势,拍出来的妥妥就是一套典型的游客照。但另外也有很多人,同样的景点,在她们的相机里呈现出的却是截然不同的、令人惊艳的效果。
想要拍出一张能够惊艳朋友圈的照片,虽然“颜值”是取胜之关键,但却又不是必须的,找准角度,选好背景,摆出自然的姿势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1、选好参照物
尽量避免使用上面刻有“xxx景点”这种标志作为背景,在这种刻着“xxx景点”的前面拍照,最容易拍出游客照。平时可以多看看那些旅游达人拍出来的旅行照,会发现在她们眼里万物皆可做背景。例如:很多美女会选择在路口的交通指示牌下面拍照,有的指示牌还有镜面,会从镜面里拍照;还有美女会在景区无车的路口,坐在路中间的斑马线上拍照,背景就很清新、有创意。
2、拍照的姿势
拒绝生硬,拒绝电线杆的站姿。反面案例可以参考七八十年代那种拍照姿势。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拍出或文艺、或活泼的风格。可以奔跑、跳跃、大笑,也可以静静的漫步、低头一笑或者抓住不经意间的回眸一笑。
3、选择遮挡物,扬长避短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颜值高”,对于相貌平平的人可以采用遮挡的手法露出自己的优点,例如,眼睛漂亮的人可以用一片树叶遮住下半张脸只露出眼睛,或者挡住一只眼睛,露出一只;后背好看的人,可以多拍拍背景。
毕业季不容错过的拍照技巧「技术贴」
时光的河如海流,终于我们分开走。又到凤凰花朵开放的时候,一年一度毕业季,也是各位摄影大神发挥强大创造力和创意的时候,每年都会有层出不穷的另类毕业照,在这种时候,技术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想法和创意,今天我们邀请90后型男摄影师邹浩坚,用他强大的自拍能力为大家展现一组高大上的时尚大片范儿的毕业照,希望也能为你找找灵感。
开篇
自我介绍,我是邹浩坚(微博@邹浩坚),东莞90后摄影师,浩野文化创始人,江湖人称好贱。又到了一年一度毕业季,即将要在母校东莞理工学院毕业了,这一次终于到我当上主角。自从上一年的旅行自拍帖子火了之后,我一直都在想着将自拍的技巧运用在集体毕业照上,为大家整理出高格调的自拍毕业照干货帖。
F22,35mm,1/100s,ISO 100
本帖子分为开篇、扫盲篇、准备篇、拍摄篇、后期篇以及结尾篇。以下内容纯属摄影师个人摄影习惯以及创作想法,若有出入欢迎指正以及交流。
F12,16mm,1/320s,ISO 1250
扫盲篇
上一年的旅行自拍相信很多朋友已经看过了,大家对于自拍应该有了新的看法,现在推出一种新的、好玩的自拍项目:集体自拍照(自拍毕业照包含在内)。自拍照,顾名思义,这个功能主要是给用户,在单独使用数码相机、手机等拍摄工具时,想拍摄自己的影像所使用的。而集体自拍照则是在集体中的一人使用数码相机、手机等拍摄工具时,拍摄集体的影像所使用的。
F13,16mm,1/320s,ISO 640
准备篇
毕业照开拍之前应该要做些什么东西呢?一一告诉你:
1、确定时间
F13,16mm,1/80s,ISO 400
很多大四的同学最后一个学期都在实习,因此需要提前确定好要拍摄的时间。此外,五月和六月开始进入夏天,比较炎热,因此我建议大四的同学第一学期秋冬的季节拍摄,一定要等到学士服批下来的人除外,一来天气凉爽适合外拍,二来天气太热会融化妆面,三来大家还有课都在学校,比较齐人,四来秋装和冬装花样比较多,拍摄出来的效果会比单调的T恤或是衬衣更酷。当天的时间安排建议在午后的13点开始拍摄,13点~16点阳光猛烈,适合在室内拍摄,比如说图书馆、课室等,16点过后阳光开始柔和,开始室外拍摄,例如操场、校道等。
2、凑人数
F16,32mm,1/100s,ISO 1250
俗话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一个人的装逼毕业照会被雷劈。因此,要装一起装,想到一个人拍毕业照要玩多重曝光充人数的场面也挺心塞的,不如叫上几个失恋时一起劈过酒的哥们、无聊时一起讲过全班八卦的姐们一块拍。人数在8~10人为宜,人太少不像毕业照,人太多太难控场。
3、服装配饰
服装没有硬性的规定,但我有软性的建议:服装最好能够统一,正常点的组合是白衬衫+黑西裤+黑皮鞋,特立独行点的是全套篮球服、恐龙睡衣、美少女战士服等。假如不能做到全部服装统一的话可以选择大家共同拥有的衣物,比如说NB运动鞋、AJ球鞋等。颜色也需要提前进行沟通,我的毕业照选择的是白色的T恤+深色裤子/裤子+鞋子随意,共同颜色就是白色,让人一目了然。
配饰方面有很多,学士帽、领带、领结、红领巾、太阳眼镜(装逼利器)等等,搞怪点的可以买一些怪兽面具。
F16,40mm,1/100s,ISO 1250
F8,32mm,1/80s,ISO 3200
4、器材
(1)单反+镜头:我使用的单反机身是佳能5D MARK III,镜头是佳能EF 16~35mm F/2.8L II和佳能EF 24~70mm F/2.8L II,一只超广角和一只变焦人像王足以应对自拍毕业照的拍摄。
(2)三脚架:富图宝MGC-684N+T7专业碳纤维三脚架,超便携超稳定户外单反相机三角架。
(3)无线快门遥控器:品色T8,性价比高。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相机所配置的无线快门遥控器不一致,购置前需要了解清楚。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88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