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种植之前,如何进行整地做畦还有开栽种沟?
整地
大姜是大水大肥作物,需水量多,但大姜又不耐涝,如果姜地坑洼不平,局部易积水造成涝害。如果姜地一坡顺,灌溉时(非滴灌)水流快易造成灌不透、灌不均从而影响大姜生长,所以开沟前需要整平地,不要有坑洼也不要让姜地一坡顺。另外姜地一定要有排水条件,不能在雨季发生倒灌现象且能排出水。
(得不平,降雨造成局部涝害)
喷水润地
土壤湿度不够,直接开沟会造成姜背土散不实,种姜时会造成背上土下塌,且操作不便会造成盖土不均的现象,后期进姜地稍不注意也会造成土塌,不方便后期的操作,如果开沟前土壤湿度不足,需要喷水,亩用水量6方左右。
压土
喷水后待土壤湿度能进地时,需要整块地压实表土,力度与手扶车车轮压的力度差不多就可以,这样才不会造成后期姜背土壤下塌。开沟时土壤压实,才会容易开沟。
规划行距
开沟前根据大姜种植的棚式规划行距,平膜及二米棚式行距相同,行距为66-68公分。四米、五米、六米棚式要留出大行便于压膜,一般小行66-68公分,大行80-85公分。规划好行距后,画好开沟线,沿开沟线开沟以确保姜沟直。当然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有的开沟机能自动划线和定位,省去了许多操作,但是也需要提前规划行距,画好第一行开沟线。
开沟
开沟前要调好开沟机的开沟深度,大姜(面姜)开沟深度一般为25-28公分,小姜(小黄姜)开沟深度为28-30公分。
1、适时追肥。苗期追肥以轻、淡肥为主;以后重追肥两次,第一次是在6月上旬至7月上旬,此时是孙姜旺长期,是生姜的吸肥高峰期,亩追施复合肥20公斤、尿素10公斤;第二次是在9月上旬-10月上旬,此时是生姜块茎迅速膨大期,亩追施复合肥30公斤、氯化钾10公斤。
2、适当遮荫覆盖。夏季气温高、日照强,对生姜越夏极为不利,做好遮荫覆盖十分必要。可在畦边间套种玉米、大豆等作物或搭棚遮荫。同时在姜行间覆盖稻草,减少地面辐射,增加土壤湿度。
3、水分管理。生姜整个生长期间必须保持土壤湿润,干旱时要求灌“跑马水”,畦沟渍水时要及时排清。
种姜的地块最怕什么?该如何科学应对?
1、严格选地,避免连作:选择土质肥沃、土层深厚、透气性好、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力强的沙壤土、壤土、粘壤土,要求田块地势稍高,排灌方便,不易积水。生姜不宜连作,应与水稻、十字花科、豆科作物等进行3—4年的轮作。
2、精选姜种,促进早发:选择姜块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质地硬、具有1—2个壮芽、重50—75克、无病害的老姜作种姜。种姜播种前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泡消毒。种姜消毒后,先晒2—3天,待姜块表面发亮时,即可堆放,用稻草覆盖进行保温催芽,要求保持湿润,温度控制在20~25℃,当姜芽长到1厘米时即可播种。
3、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灌溉条件好,气温高,且不催芽,在惊蛰节令播种;无灌溉条件及气温低,且需要催芽,在清明前后或谷雨节令播种。播种实行条播,行距35~40厘米,株距26~30厘米,沟深10—20厘米,每亩用种500公斤左右。亩用15公斤尿素、25公斤复合肥作种肥,将肥料放入沟内与土壤混匀。播前1小时左右浇底水,使土壤湿润,将姜块水平放在沟内,使幼芽方向保持一致,并用手轻轻按入泥中,覆湿润细土5厘米左右。
4、施足基肥,科学追肥:生姜生长期长,应采取施足基肥、多次追肥的原则。整地时,亩用腐熟有机肥3000公斤、钾肥25公斤作基肥。当苗高30厘米左右、1—2个分枝时,追1次肥,亩施20公斤尿素,也可用清粪水浇苗;立秋前后,亩施复合肥50公斤、硫酸钾25公斤,在距植株基部15厘米左右开沟施入,覆土灌水;地下根茎膨大时,亩施尿素10—15公斤、硫酸钾15—20公斤。
5、遮阴降温,促进生长:生姜是喜阴,不耐高温和强光的植物,因此夏季生长期间要进行遮阴,以促进生长。遮阴方法很多,可以搭棚遮阴,也可与高秆作物玉米进行间作。
6、防旱防涝,及时培土:生姜不耐干旱,也不耐涝,对水分要求严格。生长期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宜,在夏季高温期间,应及时浇水降温,以早、晚浇水为好,雨水天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以减少姜瘟的发生。为防止根茎露出地面,表皮变厚,品质变劣,要进行培土,一般结合浇水施肥进行2—3次培土,每次培土3厘米左右。
7、搭架:黄姜出苗后茎长达30cm时,应尽快搭架,将事先准备好的长1.5-1.8m左右,手指般粗细的竹、木棍插入沟、穴的外边沿上,一蔸一根,每四根上端扎为一捆,成“x”宇型,以利除草追肥,捆扎处离地面高度1.2-1.4m,引茎蔓上架,让其顺架生长,并注意控制茎蔓生长高度。
8、打顶:当主茎蔓生长至一定高度(1.4-1.5m)到达架顶或侧枝长达20-30cm时,要对主茎及侧枝及时去头打顶,控制营养生长;现蕾开花时,要及时摘除花蕾,一般每隔10天摘除一次,以减少养分消耗,促进养分向地下根状茎转移积累。
9、搞好病虫害防治:病害主要有腐烂病和斑点病。腐烂病一般在7月始发,8~9月为发病盛期,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挖去带病菌土,在病穴内撒施石灰,用干净无菌土填埋。斑点病发病初期喷洒50%百菌清8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虫害主要有姜螟、姜蛆,用敌百虫或辛硫磷进行叶面喷洒防治。
10、采收:黄姜采收一般在秋冬植株完全枯萎后,挖取地下根状茎,采收时间以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为最好,根状茎繁殖栽培一般2-3年采挖一次,产量较高,如急需也可当年栽培,当年采挖。
我相信每个人现在都是最关心的流行病的最新消息,并且流行病严重,但春季农业生产不能延迟。我们不说,不要利用你的时间,直接进入主题,今天我们分享了大姜病和疾病保护技术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种植姜“姜疾病”太难,如何防止控制是关键!一篇文章说
种植姜,经济效率仍然很好,因为许多农产品的农产品越来越多年,虽然许多害虫和句子众多,但农民最大的头痛是姜疾病,一旦姜疾病会导致大量的减少,甚至承诺,特别强调,以防止种植家庭。
一,姜疾病的特征:
它主要危害根茎茎,大部分疾病在姜茎底部和上地下根的疾病,开始水渍,棕褐色,失去光泽,软化腐烂。然后成为白色粘稠液体,具有臭气的气体。在每年的中间,姜疾病的高峰期高达100多天,这可能导致姜。
二,发生姜疾病:
1,原因是由病原体引起的,源是一种病原体,土壤,脂肪和水与病原体姜,而姜在去年的矿床上矿床,姜种子浸泡。福尔马林消毒,效果达到90%,植物到来年植物生姜物种。
2,姜爆破和周围地块,也可以导致生姜疾病的发生,前一年的姜疾病,直接影响周围地块的发生率。
3,具有疼痛来源的牲畜也可以导致姜疾病的发生,如高调病毒灭菌水流入底部图,也可以引起姜疾病的快速侵犯。因此,当浇水姜时,必须用非污染井水灌溉。
4,姜疾病的主要原因,除了疾病受降雨,湿度和温度的影响,疾病源的适当温度为20多程度,最脆弱的温度为27? -? 35度。温度高,细菌的增加将增加,甚至增加研究的数量。这表明20或25度的疾病将需要大约16天的死亡,并且疾病的35多度只有7天。
5,降雨量也会影响姜疾病的发生和传染性速度,根据7月的降雨量的规模,取决于病人的大小,它较少。6.各种姜对抗血浆产生直接影响。品种具有不同的疾病,因此造成各种对抗病性的抗性。
7.其他因素也可以引起姜疾病,如地下害虫,姜受细菌的影响等,有利于病原体的侵扰。
三,预防和治疗姜疾病:
1.种植应用于旋转,必须是4年的轮子。当改变时,应该有组有组织播种,每亩70千克被消毒。2,姜治疗:建立无菌储存,育种无菌姜,积累40%福尔马林熏蒸和消毒治疗。
3,姜养殖:姜物种应事先消毒,使姜物种浸泡约5小时,用40%的甲素100次浸泡约5小时。
4,没有污染肥料,井水,牲畜肥,高温灭菌,也可用漂白粉灭菌。
5.发现姜植物应及时浸入,土壤处理与雄蕊进行。
6. 7月份雨季在雨季预防和治疗药物:姜战斗机进入疾病时期,并观察了田间苗,50%灭菌,70%的腐烂,50%敌人关闭等。无论根对照,或30g肼是30g肼。
7,姜应该贯穿太阳的阳光,让姜萌芽可以促进,而姜确定,筛选坏姜。
8.选择强大的姜块作为姜,没有害虫,没有腐烂,没有冰冻的健康姜作为繁殖姜。
9,姜的选择,姜不是干旱,没有干旱,姜是合适的,良好的排水,土壤土壤良好,有利于姜的生长和根系发展,提供排水,在雨季时及时排水,防止姜水。
因为姜疾病来自根,叶子基本上无效,所以有必要腐烂根,成本非常大,但它可以增加疾病的发生,并发挥很多提高质量。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88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