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如何种植枸杞
枸杞又被誉为"红宝"而驰名中外,我国出产的枸杞子沐塞北之寒露,润天地之精气,鲜果玲珑剔透,红艳欲滴,状似红宝石,干果色泽红润,皮簿肉厚,籽少味甜。果实内含有枸杞多糖,18种氨基酸和胡萝卜素、钙、铁、磷、锂等多种微量元素。在我国枸杞曾经只用来强身健体和入药食用。而今天枸杞深加工成多种产品:枸杞果汁、枸杞酒、枸杞咖啡、枸杞花蜜、枸杞多糖等品种。在餐桌上,枸杞可以煲汤,可以制作成各种菜品:枸杞三鲜、枸杞滑仔菇、枸杞炖羊肉等等。它的嫩叶、嫩梢都可以做成枸杞山野菜食用,还可以加工成枸杞茶。
我国的枸杞主要出产在宁夏、甘肃、陕西、河北、内蒙古、河南、新疆等省区,而以宁夏平原出产的枸杞品质最好。因此有"世界枸杞在中国,中国枸杞在宁夏,宁夏枸杞在中宁"之说。宁夏枸杞名甲天下。是全国种植枸杞的最佳地区,这里的光照时间、昼夜温差、降水量等都为枸杞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植物学特性:
枸杞属于茄科枸杞属。是一种落叶灌木。枸杞树的主干粗大约10至20厘米。主枝粗壮,外皮淡灰色。树高1.5米左右。栽培时,经人工整枝而形成圆形树冠,树冠围径约1.6米。果枝生长于叶腋处,短而细长,通常弯曲下盘,叶片丛生于短枝上。呈长圆形。
枸杞每年的休眠期,从头年11月到次年的3月,每年的生长期为7个月,即每年的3至10月。在生长期内,枝条生长,花芽分化、开花、果实发育连续不断,交错进行。花冠呈漏斗状,粉红色或深紫红色,花凋谢前为乳白色。花期是每年的5至10月,连续开花,连续结果。果实成熟时为鲜红色。果期从6月中旬至10月中下旬,直到霜期到来截止。一年内有2次大规模开花结果期,春季4月下旬开花,6月下旬采果。另一次8月下旬开花,9月中旬采收秋果,幼树当年栽植,当年开花结果,以后,随着树龄的增长,开花结果能力逐渐提高,15年后,开花结果能力又渐渐降低。
果肉内有种子。枸杞种子很小,千粒重只有0.83-1.0克,常温条件下,可保存4-5年,在20-25℃适温条件下,7天种子就能发芽。
生长环境:
枸杞是一种耐干旱、耐贫瘠、耐盐碱的多年生灌木经济作物。经济年龄达到15年。枸杞适应性强,一般年平均气温在5℃-20℃之间的地区都可栽培。枸杞喜阳光、要求光照强。对土壤没有严格要求,在壤土、沙土或者贫脊的盐碱土都可以种植。
在品种上,我国主要有宁杞1号、宁杞2号、宁杞3号、宁杞4号,还有蒙杞1号等品种。下面,我们就以宁夏中宁县栽植的品质优良,适应性强的宁杞4号为例,向农民朋友们详细介绍枸杞的栽培技术,供大家参考。
苗木培育技术
栽培枸杞首先要掌握育苗技术。枸杞育苗分为种子播种育苗和硬枝扦插育苗两种方法。在育苗前先准好苗圃地。两种育苗方法苗圃地的建设都是一样的,下面我们先看一看对苗圃地的要求。
苗圃地建设
苗圃地选择:枸杞苗圃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的沙壤土上。要建立良好的排灌系统,以方便干旱少雨时引水灌溉。苗地的地下水位要求在1.5米以下,土壤含盐量在0.2%以下。
施基肥:枸杞是一种高耐肥植物。枸杞在苗期生长好坏,与育苗前施基肥有直接的关系。苗圃地施肥,以腐熟的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基施选用猪粪、鸡粪、牛粪、厩肥都可以。化肥选用磷酸二铵和硫酸钾两种。翻地前,在苗圃地撒入肥料。农家肥的施用量每亩2500-4000千克;磷酸二铵的用量为10公斤;硫酸钾为5公斤。
整地深翻:施足基肥后。首先要进行深翻和平整,翻土深度在20-25厘米之间,以利于日后苗木根系生长发育。翻土完成后,可以适当晾晒2-3天。育苗前用耙子平整碎土1-2次,越平越好,土壤越细碎越好。然后清除杂草、石块等杂物。
下面我们先介绍种子育苗技术。
种子育苗
作床开沟:种子育苗一般在每年的春季进行。将育苗地做成长4米,宽2米的平床。畦面要平坦,土壤要充分细碎。然后在平床面上,拉直线,沿着直线开沟,每隔40厘米,开一行2厘米深的浅沟,作为播种穴。
土壤防虫:在播种前,准备好细沙土,消毒用的药剂,一般我们选用,病毒虫菌统杀药剂。如果每亩用细沙土80千克,用药的量就为300至400克。备好后,将药剂倒入1千克水中,搅拌均匀。再将药液倒入细沙土中,用铁锨拌匀。接着盖上塑料薄膜,焖土24小时,使药液浸入土壤。足够时间后,揭开薄膜,取出处理好的细沙土备用。
拌种播种:播种时,加入相当于种子量6至7倍的细河沙,进行拌种。因为枸杞种粒细小,用细河沙拌种,可以使播种更加均匀。撒播种子一手端盆,一手撒种,尽量做到细致均匀。播种完成后,我们还要将处理过的细沙土,撒入播种穴中,不要太厚,以便杀灭苗圃地的金龟子、地老虎等破坏枸杞根系的害虫。最后,用脚踏实。使种子和深层土壤紧密接触,播种工作就算完成了。
拨土覆膜:接下来,我们要将播种穴两边的土拨开,拨开这些粗颗粒土的目的是防止它们滚入穴中,压住种子,阻碍种子发芽。这样拨平土壤也有利于盖膜提高地温。盖膜时由多人操作进行,一般由一到两人固定好一端,另1人铺膜,1人铲土压边,最后完成覆膜。在气温适宜的地方,播种时不用覆膜。
种子育苗具有抗旱、抗盐碱的优势,并且种子苗的根系深广。风沙大的地方选择种子育苗,可以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在管理上,种子育苗和扦插育苗一样。因此,我们先介绍扦插育苗技术,之后我们再一起介绍苗期管理方法。
硬枝扦插育苗:
硬枝扦插育苗的时间,一般在春季的3月底至4月上旬。扦插之前的第一件事,就是确定母本采穗圃。在枸杞园中选择品种好,长势好,无病虫害的地块儿,作为硬枝插穗的母本采穗圃。
插条采集:插条采集也是在3-4月份进行。选择采穗圃中,母本树上,大约0.5-1厘米粗,并且完全木质化的枝条。用修枝剪剪下来。采穗完成后再修剪成插穗。下剪刀时,将入土生根的一端,倾斜45度角剪断,生长发芽的顶端部分,平齐剪断就可以了。插穗的长度大约在13厘米左右。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以免影响到成活和发根。采集好的插穗,在扦插前还要经过处理。如果插穗条不能及时扦插入土,就必须挖插穗假植坑,将枝条埋入深土层中,以保持枝条的水份不流失,这样可以保存一个星期左右。
插穗处理:扦插用的插条,要用生根激素一萘乙酸和酒精作处理。首先,将生根激素一萘乙酸溶解在酒精内,稀释到15-20ppm。将插穗入土生根部分放入生根液中,浸泡深度大约3-4厘米。浸泡时间为24小时。
起垅:将苗圃地的土壤整平,用耙子把土整碎。在苗床上按照长4米,宽90厘米,高60厘米的标准起扦插垅。起好后将垅两旁的土,用铁锨开出小沟,便于扦插后压保温薄膜。
扦插技术:扦插时将浸泡过的生根部分朝下,插在沟内。插穗之间的株距保持在15厘米左右为宜。插穗露土高度为1-2厘米。插完一行立即用手填土,再用脚将土踏实。为提高地温,使插穗早成活,北方地区扦插后,用可降解地膜覆盖垅面,温度适宜的地方不用覆膜。硬枝扦插育苗最大的优点是苗木能保持母本优良性状,结果早,并且产量高。无论是种子苗还是扦插苗,在覆膜后大约30天左右,都会长出新芽。这时就应该进行苗期管理了。
苗期管理:
整个苗期大约为一年的时间,大家要注意下面几项管理内容。我们先来看看春夏季需要做哪些工作。
破膜:苗木成活后,我们首先要破膜,扦插苗,直接用手在插条处弄穿薄膜即可。种子苗就要用硬枝,在即将出芽的地方插穿薄膜。以免气温高时酌伤小苗。以后我们不用揭开地膜,让它继续起到增加地温的作用。到高温季节来临时,可地膜都会降解腐烂到土壤里了。
前面我们施足了基肥,因此在4-6月这段生长期内,不用太多的管理工作,让苗木自然生长即可。但是,到了7月份,苗木长到一定高度就应该进行一系列的管理工作了。
除草松土:当苗木高度达到30厘米左右时,进行第一次松土和除草,以免草的长势超过幼苗。除草工作应掌握除草早、除得净的原则。松土结合除草工作进行。这一时期,我们除草和松土2~3次。
抹芽:当幼苗的根部长出侧枝时,我们就要把这些侧枝及时抹除,以免它们争土争肥,妨碍主枝生长。用手将嫩芽抹除即可,稍老一些的幼枝,最好用修枝剪剪断。
施肥:为了幼苗更好地生长,在5月中下旬,我们施一次肥,以促进根系生长,最好以磷肥为主,以氮肥为辅。每亩施用磷二酸铵10千克,尿素5千克。将肥料拌和均匀,撒施在植株周围即可。
灌水:施肥之后灌水,漫灌和浇灌都可以,以灌透为好,以满足高温季节的生长需要。以良好的水肥条件促使苗木生长。灌水从夏季到入冬前,要进行4-5次。
到了9、10月,管理好的育苗地,苗木都长成60厘米以上高了,并且成为枝条旺盛的大苗木。也就进入秋冬季节,这时我们又需要进行哪些管理工作呢。
除草:这一时期杂草也很多,必须进行一次人工除草。除草宜浅。充分地除草避免杂草抢夺肥料,传播病虫害。除草之后我们还要对枝条进行一次修剪。
修剪:枝条太多会妨碍主干枝生长,应进行修剪。修剪时选择一个健壮的枝条做主干,其余全部剪去。以保证主干粗壮,并且上下均匀。达到60厘米高的苗木,要剪掉主干枝。也叫着摘心,控制苗木生长高度。培养成有第一层侧枝的大苗,特级苗种。
修剪后为保证苗木的营养供应,我们要施一次肥,以氮肥为主,磷肥为辅。将两种混合的肥料撒施在植株周围。一般每亩施用尿素15千克,磷肥5千克。
病虫害防治:枸杞苗期的病虫害重在防治。主要用剪螨2000-2500倍液,10%吡虫啉1000-1500倍液,大约在10月中旬,每隔七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3次,以防治蚜虫、瘿螨和绣螨。
苗木越冬:苗圃地的枸杞苗木在深秋季节叶片变黄,到霜冻之后叶片脱落,但不需要特别的管理可以在苗圃自然越冬。等待来年春天出苗定植。
定植技术
经过一年的培育,在第二年的3至4月。就可以起苗移栽定植了。定植前先建立枸杞园。我们来看看枸杞园需要些什么条件。
建立枸杞园:
园地选择:建园时最好选择土壤深厚,通气性良好的轻壤、沙壤和壤土建立种植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最好在1%以上。地下水位保持在1米以下。
园地规划:枸杞园选择好之后,首要的工作是进行规划。枸杞果园要有健全的排灌系统。要具备引水灌溉的主渠、支渠和毛渠,还要有排水沟。做到旱季能灌水,雨季能排水。其次,种植地四周,要设置四通八达的道路,方便运输。在地块儿与地块儿之间还应设置防护林网。起到防风沙的作用。准备好枸杞园,就可以起苗定植了。
定植
起苗:定植的时间,一般在春季土壤解冻后,大约3月下旬至4月中旬这段时间。起苗时,做到主根完整,少伤侧根。起苗后立即放在阴凉处,做好定植前的处理再定植。对于起苗后不能及时定植的苗木,挖15-20厘米深的假植槽,假植槽的长度和宽度,要根据假植苗的多少而定。挖好后,将树苗根系朝下,一棵一棵地埋入土中。再用脚将土踩实。在与第一排相隔10厘米处,挖第二层假植穴。同样一根一根放入苗木,再覆土踩实。深埋假植有利于保持植株水分不流失,保证定植时苗木的成活率。假植应选择地势高,背阴的地方,最多保存半个月左右。
定植前修剪:苗木定植前要进行一次修剪。对苗冠部位的枝条剪短,促使成活后发新枝。对挖苗时挖伤的根要剪平,以防止栽后腐烂,影响成活。剪掉越冬时枯干的枝条。
苗木浸泡:修剪后,准备好酒精和生根粉一萘乙酸,或者其他生根剂,将一萘乙酸溶解在酒精里,再稀释到15-20ppm。放入苗木浸泡12-24小时,随后移栽。
定植方法:定植前按株距1.5米,行距2米定点,挖定植穴。挖定植穴的长40厘米,宽40厘米,深40厘米。挖出的表土和心土分别放在一边,接着在每个定植穴内,先施入复合肥100-150克,再填入心土,使心土与肥料混合均匀,然后填入表土,大约填5厘米厚,再放入枸杞苗木,操作时一个人扶苗,一个人填土。最后用脚踏实。栽苗深度,要求和原来苗圃中生长时的深度相一致。栽植后要及时灌水一次。
枸杞定植后的经济寿命可达到15年,在管理上,第一年的管理技术与第二年以后枸杞的管理有较大差异,因此,下面我们分为栽植当年幼龄枸杞的管理,和二年以上枸杞的管理两个阶段分别介绍。我们先来看看栽植当年的枸杞园是如何管理的。
栽植当年枸杞的管理
当年栽植的枸杞幼树在除草、施肥技术,修剪技术,以及抹芽等方面都不同。要细心地呵护,才能在当年结出质优量大的果子。下面,我们来看看每个月都有哪些工作。
4月管理
灌春水:定植后,在4月中下旬进行一次灌水。灌水方法是打开主渠道,导入支渠,再打开闸门,引水漫灌。栽植当年,苗木成活的迟早与灌水多少有直接关系。灌水以没过地面为准。
5月管理
到5月份,苗木进入快速生长期,这个月的管理工作较多。
人工除草:枸杞定植当年,由于株距和行距大,枸杞园各类杂草生长快,因此必须做到及时除草。以免杂草抢光抢肥。
增设支撑拱:定植成活后,一些苗木幼嫩,不利于直立成为主枝,这时需要人工给幼树设立支撑杆,具体做法是:用直立的木棍,顺根插进土中,扶直幼树主杆枝,用绳索将主杆技绑在木棍上。使幼树直立地生长。
施促枝肥:追施促枝肥前,先将草除干净。肥料以氮肥和磷肥为主,可施用尿素和磷酸二铵(第三声)。氮肥和磷肥的配比量为1:2,一般每亩施用尿素 5-10千克,施用磷酸二铵10-20 千克。施肥由两人操作为好,一个人将肥料均匀地撒在植株周围20厘米处。另外一人用铁锨将肥料埋入土中,以利于根系充分快捷地吸收。施肥后进行灌水,灌水方法仍然是开渠引水漫灌,灌水可使肥料及时溶化以利于幼树的充分吸收。
6月管理
强化夏季修剪 培育第一层树冠:进入6月就应该开始夏季修剪了。枸杞的修剪十分重要,它贯穿植株的整个生育期。修剪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改造和利用各类枝条,使所施用的肥料不因生长无用枝条而浪费,让尽可能多的枝条发挥出最大作用,达到迅速扩大树冠和增加结果枝条的目的。
对于当年栽植的幼树,重点突出6月的夏季修剪。这个月要修剪2-3次。对于无侧枝的苗木,在距地面55-60厘米处短截中心主干,促使植株在旺盛生长期内多长侧枝。对于在苗圃已形成一定侧枝的苗木,主要是选择3-4条侧枝作为主干枝,在距树中心12-15厘米处短截。诱发剪口处生长新枝,充实树冠。剩下枝条要根据角度而定,与主干枝角度小于30度的剪除,在30-40度之间的,枝条稀少的可以留做果枝,枝条密集的应适当疏除。对于角度大于40度的枝条不剪不动。6月的2-3次修剪都按这个方法进行。
施促花肥:当年栽植的幼树,在七月份就会开花了。因此在开花之前的6月中下旬,施一次促花肥。我们仍然选择优质氮肥尿素和优质磷肥磷酸二铵。在施肥前,将地面的草除干净。施肥由两人操作,一个人将肥料均匀地撒在植株周围23-25厘米处。另外一个人用铁锨将肥料埋入土中,以利于根系充分快捷地吸收。施促花肥氮肥和磷肥的比例为1:1。因此每亩施用尿素 15-20千克,磷酸二铵 15-20千克。6月枸杞生长旺盛,需水量也增加,施肥之后,灌水一次,满足了植株对水的需求,同时促进肥料被迅速地吸收。但灌水要适量,不宜长时间漫灌,造成土壤板结,阻碍根系的发育。施肥之后,在6月份还应进行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夏季的杂草太多,枸杞园的除草最好用除草机除草。用机耕除草速度快,节省劳动力成本,用机器浅耕的方式除草,有利于保持土壤的通风透气。
病虫害防治:枸杞进入快速生长以后,危害枸杞生长的蚜虫、瘿螨和锈螨,就会对幼苗进行危害,这时,可以选用吡虫啉2000倍液,全园喷洒一次,提前进行预防。如果植株感染了病虫害,我们可采用下面的方法:
枸杞瘿螨
危害症状:瘿螨也是一种螨虫。瘿螨钻入叶片组织内吸食。危害嫩茎和叶片,被害叶片形成黄绿色,圆形隆起的鼓包,叶片扭曲,不能生长。果实产量和质量降低。一般6月是危害高峰期。
防治方法:防治瘿螨主要用瘿锈螨净2000-2500倍液,喷洒叶面,最好采用超低容量喷雾法,保护叶片在展叶成长过程中不受瘿螨危害。如果发现症状,每隔七天喷药一次,连续喷2-3次。
枸杞锈螨
危害症状:枸杞锈螨主要危害叶片,对枸杞生产危害很大。锈螨是一种肉眼无法看见的螨虫,主要分布在叶片背面,和叶主脉的两侧。螨虫吸吮叶片汁液,叶片受害变硬、变厚,严重时,整树变成为铁锈色。使叶片失去光合作用的能力。造成叶片脱落。造成减产。
防治方法: 每年6月中下旬,用哒螨灵乳油或者瘿锈螨净2000-2500倍液喷洒叶面。每隔7天喷杀,连续喷3-4次可有效防治。
7、8月管理
在7月份旺盛的生长时期,幼树发出的枝条越来越多,修剪任务也更加繁重,这时也是树冠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要注意培育树冠的修剪方法。
培育标准树形:在生产中,枸杞要形成标准树形:枸杞标准树型称为三层楼树型。在高出地面70厘米处,围绕中心干,形成第一层树冠,第一层树冠围径最大。树冠上的主干枝大约3-5条,经过修剪,从树心到树梢生长为四级,在每一级主干枝上,着生不同数量的结果枝。第一层和第二层树冠的间距为40厘米。第二层树冠上的主干枝大约3-5条,经过修剪这些主干枝都大致形成三级,在主干枝的每一级上,着生不同数量的结果枝。第二层树冠,到第三层树冠的之间距为40厘米。在第三层树冠上的主干枝仍然是3-5条。第三层上的结果枝,一般修剪成二级。在这两级主干枝上,自由地生长果枝。这就形成了上小下大的三层楼树形。三层楼树形使结果枝条生长的空间越来越大。冠幅越来越小,树冠越来越紧凑。方便了各种营养的输送。三层楼树形是优质高产树形。那么三层楼树型是怎样形成的呢?
我们将在每一阶段的修剪工作中详细为大家介绍。
7月必须修剪2-3次,这是为来年培育第一层树冠打下基础。在6月份的主干枝短截后,经过10-15天的生长,在剪口附近,萌发出角度不同的3-5个枝条。修剪时,对与主干角度小于30度的强壮枝,及时剪除。对角度大于40度的枝条,采取不疏除,不短截,自然生长,留作结果枝。对角度在30-40度强壮枝条,在12-15厘米处剪断,成为二级主干枝。在剪口处形成的枝条以后继续进行修剪。对于那些直立的徒长枝要剪除。当年栽植成活早的苗木,如果水肥条件好,经过夏季修剪,可以在树心两侧形成2级主干枝。
灌水:7、8两个月要引水漫灌2-3次,灌水以没过畦面,灌透为准。因为这两个月天气炎热,地面蒸发量大。灌水时间可以根据土壤含水量,和当年的雨水情况而定。土壤保水差,多灌一次,排水差,少灌一次。
花期: 通过三个月精心的管理,在7月中旬, 枸杞幼树长出与枸杞一样大小的花蕾。枸杞的花期为3-5天,第1天,花朵含苞欲放,第2天,花瓣盛开,呈紫色五角星形的小花朵。第3天,紫色渐渐变为白色,第4天5天呈褐色慢慢脱落留下出果的果腔。之后结出青绿的幼果。
防虫:枸杞进入花期,防虫很重要,选用广谱类高效杀螨剂螨锈清。配比成2500-3000倍液,进行全园喷洒,因为在枸杞花期,幼树也比较容易出现锈螨、瘿螨和枸杞蚜虫。这些虫害对叶片造成危害,及时的预防从7月中旬开始,每隔7天喷药一次,连续喷三次就可达到满意效果。
施促果肥:除了防虫之外,7月中下旬,大部分植株已经开花出果,必须提供充足的肥料。为了促进花果更好、更快的生长发育,这时应施好促果肥。追肥前,先将杂草除干净,准备施肥。施肥用优质的尿素和磷酸二铵。施肥方法同6月份,要注意每亩施用尿素 15-20千克,磷酸二铵 7.5-10千克。
8-9月管理
采摘:进入8月,一些先开花的果子逐渐由淡黄变为黄红色,再变成鲜红色,这时就可以采摘了。枸杞的采摘主要是人工采摘。采摘前准备好果框。采摘方法是一手扶果枝,一手轻捏果实,不能摘下果把,损伤叶片。当年栽植的枸杞由于时间短,发枝开花相对较少,因此采果时间集中在8月中下旬和9月上旬这段时间,大约间隔7-9天采果一次,当年可采摘4—6次。采完为准。
10月管理
扩冠施基肥:在采果之后,将幼龄枸杞当年生长的枝条剪短回缩,利于枝条粗状。在深秋季节必须重施一次基肥。选择优质的农家有机肥,猪粪、牛粪、羊粪都可以。施肥时,选择距离幼树根部20厘米远处,围绕幼树四周挖施肥穴,施肥穴的深度在30厘米左右。挖穴之后,将肥料填入穴内。最后覆土盖平。施肥量每亩保持在2500—3000千克。这次施肥,既可以扩大树冠的生长,又能满足越冬时幼树对肥料的需要。施肥时间,应该在当年10月下旬采果后进行。
11月管理
冬灌:到了11月,枸杞园进入冬季休眠期,这时引水。对全园进行一次冬季灌溉。灌水量以高出地面为好。冬灌对枸杞越冬十分重要,这次灌溉,给过冬幼树提供充足的水份,通过灌水,还可以起到压碱的作用,使蒸发到地表的盐碱物质,深入到深层土壤中,有利于幼树的扩冠,和根系的发育。
具有一定的遗传物质、在苹果生产和育种上有利用价值植物的总称。包括苹果属植物的种、品种、类型,以及近缘的植物。苹果种质资源是培育苹果新品种或新类型的遗传物质基础,还可为生产提供可资利用的砧木,因而对苹果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起源及分布
苹果属植物确切的起源时期尚缺乏确凿的佐证。根据现代对孢粉学的研究,认为被子植物起源于白垩纪。苹果属植物是被子植物中发展至高级阶段的植物,因此其起源的时期当在白垩纪以后的某个时期。
关于苹果属植物的起源中心曾有不同说法。瑞士的德坎多(A.De Candolle)在《栽培植物的起源》(1882年)中认为苹果起源于欧洲东南部、西亚以至伊朗一带。苏联的瓦维洛夫Н.И.Вавилов,认为苹果属植物起源于中亚细亚、小亚细亚、近东及中国。1975年苏联农业生物学家茹科夫斯基(П.М.Жуковский)与荷兰人齐文(A.G.Zeven)在《栽培植物及其分化中心辞典》中,提出苹果属植物起源并分布于中国—日本起源中心;中亚细亚起源中心;前亚细亚起源中心;欧洲—西伯利亚起源中心;北美起源中心(见栽培果树起源)。
分类及近缘植物
分类
苹果属(Malus Mill.)在植物学分类上属于蔷薇科(Rosaceae)苹果亚科(Maloideae Weber)。苹果属植物广泛分布于北温带的亚洲、欧洲及北美洲。本属约有35种,其中苹果(Malus pumila Mill.)经人类的长期改良,已成为遍及世界的重要栽培果树,其余的种也多为重要的砧木或观赏树种。原产中国的苹果属植物已发现23个种,在中国全境广泛分布,但以四川、陕西、甘肃、云南等省最为集中。苹果属植物种间多数可以进行杂交。栽培品种的染色体基数为17,绝大多数品种是2倍体,即2n=(4×4)+(3×6)=34。但是,无论种或品种都有染色体数改变的情形,因而有3倍体、4倍体等类型。
苹果属植物的分类,历史上曾有柯汉(E.Koeh-ne)依据萼片的残存与否和扎别尔(H.Zabel)依据成年树上有无裂叶等分类方法。1920年雷特(A.Rehd-er)根据幼叶在芽内的状态,成龄叶有无裂片等特征,把苹果属分为5个区,其中与果树栽培关系密切的是真正苹果区(Eumalus Zabel),花楸苹果区(Sorbo-malus Zabel)和洋沙果区(Chloromeles Rehd.)。俞德浚等在雷特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结合中国的情况,1956年发表对中国苹果属植物的分类方法。以叶片分裂或不分裂,幼叶在芽内卷叠状态、果实石细胞的有无及果实萼片宿存与否等为依据,把中国原产的苹果属植物划分为3组5系。
图1真正苹果组(Eumalus Zabel)叶片不分裂,在芽中呈席卷状;果实内无石细胞,萼片脱落或宿存。分以下2系。
山荆子系(Baccatae Rehd.)。萼片脱落;花柱3~5:果小,直径不过1.5厘米,中国有以下6种:①山荆子(M.baccata(L.)Borkh.)(图1)。②毛山荆子(M.mandshurica Komarov)。③丽江山荆子(M.rockii Rehd.)。④锡金海棠(M.sikkimensis Koehne)。⑤湖北海棠(M.hupehensis Rehd.)。⑥垂丝海棠(M.halliana Koehne)。
苹果系(Pumila Rehd.)。萼片永存;花柱5;果形较大,直径常在2厘米以上。中国有以下6种:⑦苹果(M.pumila Mill.)。⑧沙果(M.asiatica Nakai)。⑨楸子(M.prunifolia Borkh.)。⑩海棠花(M.specta-bilis Borkh.)。?西府海棠(M.micromalus Mak.)。?新疆野苹果M.sieversii(Ldb.)Roem.)(图2)。
图2花楸苹果组(Sorbomalus Za-bel)叶片常分裂,在芽中呈对折状:果实内无石细胞或有少数石细胞:萼片脱落,有时宿存。分以下3系:三叶海棠系(Sieboldia-nae Rehd.)。萼片脱落后留下一个大形浅洼:花柱3~5,基部有毛茸;叶片在结果枝上不分裂,在生长枝上有时呈3~5裂,有时不分裂;果小,圆形,无石细胞。中国有1种:⒀三叶海棠(M.sieboldii Rehd.)。
陇东海棠系(Kansuenis Rehd.)。萼片脱落很迟,脱落后在果上留下小形深洼,有时仅部分脱落,或宿存:花柱3~5,光滑无毛;叶片分裂,深浅不一;果椭圆形,有少数石细胞或无石细胞。中国有以下4种:⒁陇东海棠(M.kansuensis Schneid.)。⒂山楂海棠(M.komarovii Rehd.)。⒃变叶海棠(M.toringoides Hughes.)。⒄花叶海棠(M.transitoria Schneid.)。
滇池海棠系(Yunnanensis Rehd.)。萼片宿存;花柱5,无毛或有毛;叶片浅裂或不分裂:果近球形,有石细胞。中国有以下4种:⒅西蜀海棠(M.prattii Schneid.)。⒆河南海棠(M.honanensis Rehd.)。⒇滇池海棠(M.yunnanensis Schneid.)。310266沧江海棠(M.ombrophila Hand.et Mazz.)。
栘310266海棠组(Docyniopses Schneid.)叶片浅裂或不裂,在芽中呈对折状;花柱4~5,基部有毛;子房室延伸到花柱基部,果心伸长成一尖顶;果实直径2~4厘米,果肉内有石细胞。中国有以下2种:310266台湾林檎(M.formosana Kawak.et Koidz.)。310266尖嘴林檎(M.melliana Rehd.)。
品种分类
苹果作为一种重要的栽培果树,绝大多数品种起源于M.pumila Mill.或M.pumila Mill.与其他种的杂交。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栽培品种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一般认为约有8000多个。对于栽培品种的分类,中国古代习惯上根据色泽、风味、熟期进行划分。16世纪以后,欧洲果树学家对于苹果品种的分类说法很多,并未形成一致意见。19世纪以后逐渐倾向于按色泽、熟期等划分品种,1859年英国霍格(Robert Hogg)提出按熟期、果形、色泽把苹果品种划分为3类群9系27组。但是,由于苹果品种繁多,这种方法难以恰当地将中间类型归类,实际运用尚有困难。20世纪以后,对苹果品种分类的依据,除考虑形态特征外,还注意到了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多以某一品种为代表,划分为若干品种群。美国的毕屈(S.A.Beach)用这种方法,把纽约州近700个苹果品种分成为10个品种群。1986年中国出版的《河北省苹果志》中、提出以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为基本依据的品种分类方法,按分类层次为:系统—组—品种群—品种亚群—品种—品系。具体把栽培品种分为海棠系统(包括尖嘴海棠品种群;平顶海棠品种群),沙果系统(包括红沙果品种群;白沙果品种群;槟楸品种群),苹果系统(包括中国苹果组,下分绵苹果品种群,香果品种群;欧亚苹果组,下分为14个品种群)。对苹果品种的分类还在发展和完善中。通过同工酶酶谱分析,花粉形态观察,染色体鉴定等途径,判断品种间亲缘关系进行分类的方法,尚处于探索阶段。
近缘植物
同为苹果亚科的苹果属近缘植物有20属,中国原产16属。有些近缘属植物作为苹果的砧木,嫁接可以成活,具有致矮的效果。例如栒子属(Cotone-aster Ehrhart)的水栒子(C.multiflorus Bge.),毛叶水栒子(C.submultiflorus Popov),灰栒子(C.acutifolia Turcz.)等,嫁接苹果后植株表现半矮化或矮化。牛筋条属(Dichotomanthus Kurz.)的牛筋条(D.tristaniaecarpa Kurz.)嫁接苹果后有矮化和结果早的效应。此外,栘311267属(Docynia Done.)的栘依(D.indi-ca Done.);以及花揪属(Sorbus L.)、木瓜属(Chae-nomeles Lindl.)、唐棣属(Amelanchier Medic.)的某些种嫁接苹果也可愈合,有不同程度的矮化效应。但苹果与异属植物嫁接后,常有不同程度的不亲和现象,影响植株寿命。
中国栽培品种的发展
中国历史上栽培的苹果属果树主要有林檎和柰。至迟在公元前2世纪已有对林檎和奈进行栽培的文字记载。林擒为中国原产,即现今所说的沙果、花红,果实可供生食或加工。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北、华北等地。奈即绵苹果,在西汉时期传入中国内地。柰原产何处尚需查证,但在中国栽培历史已有2000年左右,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省(自治区)。
中国现在生产上栽培的苹果品种,是19世纪后期从国外陆续引入的,又称为西洋苹果,以便同绵苹果有所区别。1871年从美国传入翠玉(Yellow Newton Pippin),丹顶(Red June),伏花皮(Gravenstein),虾夷衣(Roxbury Russet),大绿(Fall Pippin),凤凰卵(Yellow Bellflower)等10多个品种,首先在山东烟台栽植。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从美国、日本等国家传入的品种渐多,有国光(Ralls)、红玉(Jonathan)、元帅(Delicious)、金冠(Golden Deli-cious)、倭锦(Ben Davis)、旭(McIntosh)、青香蕉(White Pearmain)等100余个品种。除了山东、辽宁、河北等沿海省之外,也已传入内地如陕西、四川等省。其中一些品种在中国苹果生产上至今还有重要作用。20世纪50~60年代,从苏联及东欧各国引入200多个品种,如理想(Мечта),600克安托诺夫卡(Антоновка 600г.),肉桂海棠(Коричная-Китайка),北方西纳波(Северны Синап)等,这些品种除在耐寒性方面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外,品质并不十分理想,生产上应用不广。从1950年起,果树科研与教学单位,开展了苹果新品种的选育(见苹果育种,至1988年已命名表现较好的新品种约有60余个。1970年以后,从美国、日本及欧洲国家引入许多新品种,如新红星(Starkrim-son),富士(ふじ),乔纳金(Jonagold)等,有些已开始推广。
种质资源研究
收集与保存
对全世界苹果品种或类型能收集到并加以妥善保存的不超过3000个。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苏联全苏作物栽培研究所(Всесою3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теловатстьний Инстнтут РастсшеволстВа),保存有苹果属69个种和变种的2670多个品种;英国国家果树品种试验站(National Fruit Trials,Brog-dale Experimental Horticulture Station),保存苹果品种2300多个;美国纽约州立农业试验站(New York State Agricultural Experiment Station),保存苹果品种和品系1300个。在亚洲,日本保存苹果栽培品种和野生、半野生种950多个(1984年)。中国1950年开始组织了全国范围的资源调查,以后又经补充调查。发掘出一些新的苹果属种质资源,如具有无融合生殖特性的锡金海棠、湖北海棠等。根据1979~1985年全国果树科技发展规划,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辽宁省兴城市)负责建立国家苹果种质资源圃;吉林省果树研究所(吉林省公主岭市),负责保存耐寒小苹果的种质资源。1988年国家苹果种质资源圃建成并通过了国家验收,保存苹果属的种、栽培品种、类型约700份(1989年)。
评价与利用
需要在常规观察和性状鉴定的基础上进行。对苹果种质资源的常规观察,包括对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适应性、抗逆性、果实经济性状等内容的观察记载。作为苹果育种的原始材料,各国对许多品种的观察记载早有进行。通过观察,明确了一些品种的性状表现,筛选出一些可资利用的优良品种;汇总资料编写各种文献。1905年美国出版了《纽约的苹果》(The Apple of New York),详细记载了673个品种和一部分小苹果;苏联1982年出版了《苏联培育的苹果品种》(Сорта Яблони Культивируемые в CC-CP)。中国1980年出版了《辽宁苹果品种志》,记载了348个苹果品种;1986年出版的《河北省苹果志》,描述了607个苹果品种。
育种工作的效率取决于掌握种质资源的数量,及对资源性状了解的程度。性状鉴定之目的是从生理学、遗传学、细胞学等角度,对种质资源进行更深刻的了解,特别是对抗病性、矮化性、耐寒性等性状尤为重视。
抗病、虫种质资源
苹果生产中病、虫害是一个严重的威胁,育成抗性品种是国内外普遍追求的目标。美国利用对黑星病的抗性资源多花海棠(M.floribunda(Zuccagni)Schneid.)为亲本,经多代杂交,育成了抗病品种Freedom。根据国内外研究资料报导,苹果属中部分种和栽培品种,对病、虫害的耐受程度如表1。
表1
表1抗逆性
许多原产中国的种对于冬季低温的抗性很强。例如山荆子能耐-40℃的低温,抗旱;毛山荆子抗寒性很强,且抗苹果腐烂病;海棠果(楸子)抗寒、抗旱、耐盐碱,作为砧木广泛用于生产,还常作为抗寒育种的原始材料。苹果属一些种的抗逆性如表2所列。在栽培品种当中,原产中国的沙果抗寒、抗旱性强,且较耐盐碱,可以用作砧木。1950年以后,中国开展了抗寒品种的选育,先后选育出金红、久光、元红、新花、伏甜、冬红、双秋、北光等耐寒品种或优系。在育成地可耐冬季-30℃低温。从国外引入的耐寒品种资源如美国酸苹果(M.adstringens),包括大秋果(Olga),铃铛果(Dolgo),红芯子(Hopa),拐把子(Hyslop)、大鲜果(Soulard)等;苏联的西伯利亚酸苹果(M.robusta),包括黄海棠(Жёлтая Ранстка),黄太平(Ефремова1.),婀仙果(Анисик Копы-лова),胡家果(Худякова),扁海棠(Янтар-ка)等,多用作抗寒育种的原始材料。栽培品种中抗寒性强的有凤凰卵·海棠果,金色·秋天,甜伊萨耶娃,江界4号等。比较耐寒的有赤阳,黄魁,美尔巴,花嫁等。
表2矮化性
乐园苹果(M.pumila var.para-disiaca Schneid.)和道生苹果(M.pumila var.praecox Pall.)是矮化砧木育种的重要资源。二者矮化程度不同,类型很多。英国东茂林果树试验站在收集了英、法、德、荷等国70多种类型并加以分类以后,从中选出了具有不同矮化作用的M系砧木(即东茂林系砧木),其中矮和极矮的有M9、M8、M20、M21和M26。中国原产的河南海棠、沙果、陇东海棠、花叶海棠、楸子、滇池海棠、锡金海棠等,其中某些变种或类型嫁接苹果后有不同程度的矮化。这些具有矮性的资源,都可以作为选育矮化砧木或品种的亲本。苹果品种当中的短枝型品种,是一种自然发生、具有矮化特征的芽变。某些品种的短枝型芽变作为亲本,杂交后代出现短枝型的比率很高。例如1969年拉宾斯(K.O.Lapins)报道,旭的短枝型芽变威杰切克旭(McIntosh Wijicik)与金冠杂交,后代短枝型的比率可达43.9%,认为它所具有的紧凑型性状是受显性单基因Co所控制。另一个旭的芽变本迪旭(McIntosh Bendig)也具有这种特性。传递矮化性状给后代较突出的品种还有美尔巴,青香蕉,阿尔克明(Alkmene)等。而红玉、君袖、加利亚美丽(Gallia Beauty)为亲本,后代出现短枝类型的机率很低。短枝型芽变也可以在选育矮化品种时利用。除元帅系、金冠系的矮枝型之外,尚有富士系的短枝型(如长富3号),以及短枝旭(McIntosh Spur),矮摩尔(Mor Spur),短枝澳洲青苹(Granny Smith Spur),以及中国选出的烟青(青香蕉短枝型芽变),新元帅(元帅短枝型芽变),玫瑰红(红星短枝型芽变),短枝印度(绿光),短枝国光(新国光)等。这些短枝型芽变品种(系)作为亲本,其矮化性状对后代传递力的强弱尚需鉴定研究。
早果性及丰产性
嫁接后结果早的品种有秦冠、鸡冠、金冠、金矮生、锦红、甜黄魁、早金冠、辽伏、帕皮罗夫卡、旭、红玉、花嫁等。秦冠、鸡冠、金冠、金矮生不仅结果早,而且丰产性也强。结果迟的有君袖、赤龙、翠玉、绯之衣、青龙、大锦等。普遍栽培的元帅、红星、印度、国光等开始结果也较晚。
无融合生殖
苹果属植物中具有无融合生殖特性的种大多是多倍体。锡金海棠为3倍体、湖北海棠、柯瑞海棠(M.coronaria(L.)Mill.)、针叶海棠(M.la-nceofolia)、扁果海棠(M.platycarpa)、变叶海棠有3倍体和4倍体类型;沙金海棠(M.Sargentii Rehd.)有2倍体、3倍体、4倍体类型;三叶海棠有2倍体、3倍体、4倍体和5倍体类型。沙金海棠和三叶海棠的2倍体类型可能是有性的。
多倍体品种
苹果品种绝大多数是2倍体。有报导说从2倍体品种的实生苗中出现3倍体的频率为0.3%。3倍体品种的植株生长旺盛,果实个大,孕性低,丰产性较强,抗逆性较强,因而在栽培和育种实践中受到重视。重要的3倍体品种有:乔纳金、新乔纳金、北斗、陆奥、伏花皮、赤龙、大珊瑚、红珊瑚、斯派金(Spi Gold)、新金冠(Sir Prize)等。
4倍体品种很少。从苹果栽培品种中发生的4倍体芽变较多,但都是不同类型的嵌合体。2倍体品种给3倍体品种授粉,可出现4倍体的实生后代。这样育成的品种有瑞典的阿尔发68(Alpha 68),表现树势旺盛,单果重可达400~700克。
观赏资源
花、果、叶具有观赏价值的苹果属植物。某些种具有花色鲜艳或重瓣的特点,如垂丝海棠是中国古老的观赏树种。中国新疆原产的红肉苹果,从苏、美引入的红叶乐园,红芯子都具有嫩梢、花蕾、花瓣鲜艳的特点,可供观赏。从日本引入的栽培品种乙女(アルプス乙女)果实兼具生食和观赏的价值。此外,一些紧凑型且果色鲜艳的品种也可资观赏或盆栽。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90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