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农药是有机食品生产中允许使用的?
下列农药品种可以在有机食品生产中应用:棉铃虫核多角体、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小菜蛾颗粒体病毒、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厚孢轮枝菌、放射土壤杆菌、块状耳霉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安达(氧化苦参碱)、安打(茚虫威)、金龟子绿僵菌、氨基寡糖素、印楝素、除虫菊素、鱼藤酮、噻嗪酮、苏云金杆菌、苦皮藤素、苦参碱、藜芦碱、浏阳霉素、蛇床子素、线虫消。
禁止使用的农药:
①化学合成的杀虫剂、杀菌剂、杀线虫剂、杀鼠剂、熏蒸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还包括化学合成的抗生素、制造农药的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用做种子包衣的塑料聚合体等。
②基因工程有机体,包括基因工程微生物和其他生物及其产品。基因工程指重组DNA、细胞融合、基因缺失和复制、引进外来基因、改变基因位置等,不包括发酵、杂交、体外受精、组织培养。
③其他禁用的还有高毒的阿维菌素、烟碱、矿物源农药中的砷、冰晶石、石油(用做除草剂)等。
辩论化肥农药该不该在生产中使用
1、对症下药
每种农药都有它的防治范围和防治对象, 所以确定防治对象后就要选用合适的农药, 才能得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做到对症下药。
2、在病虫最薄弱的环节用药
如虫害要求在三龄前防治, 这时虫子小, 虫子食量也小, 又集中, 抗药力又弱, 危害又小, 这时施药可获得很好的防治效果。病害是发现中心病株后就应马上防治。
3、用药时间
大多数农药适宜的施用温度为20~30℃, 温度过低影响农药扩散, 不利于药效的充分发挥,温度过高, 药液蒸发过快, 药效分解失效快, 降低了使用效果。
4、用药浓度和用量
严格按农药说明书的用药浓度和用药量使用农药, 不要盲目加大药剂浓度和药量。防止定期普遍施药, 防止配药时不称不量, 随手倒药的不合理做法。
农药使用须知
不要大风天使用农药,一般粉剂农药与喷雾农药会受到影响,农药易被大风吹散,降低农药的药效,达不到效果。而且农药随着风的扩散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随意在大风时候喷粉时,风速不宜超过1米/秒;低容量喷雾,风速不宜超过5米/秒;超低容量喷雾,风速不宜超过1-3米/秒。
不要阴雨天使用农药,农药很容易被雨水冲刷掉,或者雨水稀释农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农药流入土壤里面还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
不要高温炎热时间喷洒农药,农药容易被挥发,分解,影响农药效果,甚至还可能引起施药人员的中毒。一般喷药温度适合在20-30℃。
辩论化肥农药该不该在生产中使用,可以支持正反两方观点,充分展开辩论。
正方观点:使用化肥农药利大于弊。原因如下:
1. 增产增收:化肥农药能供给作物养分,增加作物的产量,改善产品品质,有句俗话叫“肥是农家宝”。
2. 调节作物营养和培肥土壤:化肥农药能调节作物营养和培肥土壤,可以改良性状,改善产品品质,对作物稳产高产有重要作用。
反方观点:使用化肥农药弊大于利。原因如下:
1. 对水域的污染:化肥农药进入水中,会引起水质下降,甚至发黑、发臭。
2. 对土壤的污染:施入土壤中,会改变原有土壤的结构,造成有机质减少,影响农作物耕作,对土壤有很大的污染。
3. 对农产品的污染:过量使用化肥农药,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与化肥会通过农作物的根系吸入到农产品中,从而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综上所述,使用化肥农药是否利大于弊,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正方观点认为化肥农药的使用可以增产增收,调节作物营养和培肥土壤,是作物稳产高产的重要物质保证;反方观点则认为使用化肥农药会造成水域和土壤的污染,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因此,在使用化肥农药时,应该严格控制用量和用法,遵循科学的轮作套作原则,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90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