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敌畏如何杀虫?
可用乳油配成高浓度药液喷洒在仓库害虫、害螨、密闭3~4天后再通风散气,气温较高时药效更好。药液喷洒在棉仓墙面上熏蒸,可防治水稻褐飞虱、棉红铃虫。毒土或毒糠田间撒施熏蒸,可防治粘虫。药液喷洒,可防治稻纵卷叶虫等隐蔽性害虫。
敌敌畏施用后能迅速分解,持效期短,无残留,可在作物收获前很短的时期内施用,以防治刺吸式口器和咀嚼式口器害虫,故适用于苹果、梨、葡萄等果树及蔬菜、蘑菇、茶树、桑树、烟草上,一般收获前禁用期为7天左右。对高梁、玉米易发生药害,瓜类、豆类也较敏感,使用时应注意。
速效广谱性磷酸酯类杀虫杀螨剂,对高等动物毒性中等,挥发性强,易于通过呼吸道或皮肤进入高等动物体内。对鱼类和蜜蜂有毒。对害虫和叶螨类具有强烈的熏蒸作用以及胃毒、触杀作用。具有高效、速效、持效期短、无残留等特点。
扩展资料:
一、中毒症状
1、主因敌敌畏属有机磷农药,广用于农作物杀虫,还有家庭灭蚊、蝇。多见吸入或误服或用来自杀而中毒。
2、主症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流口水,瞳孔缩小、看东西模糊,大量出汗、呼吸困难。严重者,全身紧束感、胸部压缩感,肌肉跳动,动作不自主。发音不清,瞳孔缩小如针尖大或不等大,抽搐、口吐白沫、昏迷、大小便失禁,脉搏和呼吸都减慢,最后均停止。
二、注意事项
1、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
2、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3、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4、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5、废弃的管理: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与燃料混合后,再焚烧。焚烧炉排出的气体要通过洗涤器除去。
百度百科-敌敌畏
要想提高农药的防治效果,达到打一遍顶二遍的效果,一要掌握有害物的特性;二要选择合适的剂型和施药方法的科学性;三要选择最佳防治时期,适时用药;四要掌握好用药量,防止药害和抗药力的提高;五要注意合理混用农药,提高药效;六要注意轮换用药,减少抗药性的发生。
对于农民来说,对付作物病虫害的有效方法主要是使用农药。可是,这作物上的病虫害,地里的杂草的就是打不净,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打药少,效果好的问题呢?
第一,选择合适的水配合配制农药
很多人都不在乎配药时的水,什么雨水,泥水,浑浊的水等都用,这是不行的。
水有硬水和软水之分,硬水含钙和镁较多,如某些地方的井水,泉水,海水等含有较多的钙镁等无机盐类,它们会跟农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钙镁等沉淀,降低药效,还有可能产生药害。
所以,配制农药时所用的水最好是软水,如一般的河水,湖水,江水等含钙镁等物质较少,不会破坏农药的性能和降低药效。
第二,剂型的选择
农药有很多剂型,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微乳剂,水乳剂,乳油等。
药物的悬浮性,稳定性,湿润性,展着性越好,其防治效果越好。
如粉剂容易漂移,污染大;可湿性粉剂悬浮性好,湿润性好,扩展度高,是常用剂型。乳油,浓乳剂,微乳剂分散度高,是喷雾常用的剂型。
胶悬剂比可湿性粉剂分散更高,其悬浮性明显高于可湿性粉剂,防效也比可湿性粉剂好。
水剂可直接兑水使用,但不耐储藏,移水解失效,湿润性差,残效期短。油剂挥发性低,黏度低,对人畜安全。烟雾剂主要用于密闭场所,如大棚,温室,仓库等处。
一般来说,可湿性粉剂,乳油,悬浮剂等,主要是喷和灌为主,颗粒剂乙撒施或深层施药为主,粉剂可喷可撒,触杀性药剂以喷雾为主等。因此我们要尽量选择这样的农药使用。
第三,喷雾的喷头选择
喷雾的雾滴越小越细,药液在植物表面越均匀。但是细小的雾滴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容易漂移,影响防治效果。
而物滴太大易于沉降,但分布不均匀,所以我们要选择雾滴大小适中的喷头。
第四,防治时机的把握
如害虫有卵期,蛹期,幼虫期,成虫期等几个不同的发育阶段,各阶段对农药的敏感度不同。
卵期和蛹期不活动,又有外壳保护,许多杀虫剂不起作用。而幼虫期它们活动比较旺盛,很容易接触药物而被杀灭。
其中幼龄幼虫对药物敏感,容易防治,老龄幼虫抗药性增强,就差一点,因此选择初孵期用药就会事半功倍,也就是打一遍顶二遍,甚至三遍四遍。
病害的侵入部位和扩展方式不同,防治方法也不一样。土传病害要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才奏效,喷雾很难解决。
种子带菌传播的病害,常用种子处理的方法。如果植株上侵染的病害,大多采用喷雾,喷粉的方法防治。
同一种病菌,在其休眠孢子期抗药力强,孢子萌发时抗药力减弱,用药防治效果显著。
又如杂草,有单子叶有双子叶之分,单子叶叶片竖立,叶面积小,双子叶叶片平展,叶面积大等。而除草剂也就是利用了杂草的不同态来制作的,所以我们得要注意合理选择。
第五,其他措施
合理混用,根据害虫体表的结构选择杀虫剂,如侵蚀性,传透性,内吸性,触杀性等。
然后再就是根据气象条件的影响选药剂,大多数的农药适药温度为20-30℃,温度过低不利于药效的发挥,过高则促使药剂分解,残效期短。
对挥发性强的农药则不宜在高温下使用,如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如夏季多雨的季节,要选择内吸性的,速效性的,加入适量的黏着剂和辅助增效剂等,可提高防效。
总之,要想提高农药的防治效果,达到打一遍顶二遍的效果:
一要掌握有害物的特性;
二要选择合适的剂型和施药方法的科学性;
三要选择最佳防治时期,适时用药,
四要掌握好用药量,防止药害和抗药力的提高;
五要注意合理混用农药,提高药效;
六要注意轮换用药,减少抗药性的发生。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92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