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我国古代掌握水利灌溉技术始于哪个时代

开渠道满足作物的水分需要,开水沟排除农田多余的水,

我国古代掌握水利灌溉技术始于哪个时代

是农田水利的主要任务。所以沟渠工程是最普遍的一种型式。商、

周时期农田中的沟洫分别起着向农田引水、输水、配水、

灌水以及排水的作用。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为达到富国强兵目的,

水利事业倍受重视,大型渠系建设迅速兴起。

魏国西门豹在今河北临漳一带主持兴建漳水十二渠,

为中国最早的大型渠系。自西汉以下数百年间,

本地区一直是重要的政治经济区域。公元前三世纪,

蜀守李冰主持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工程,

至今历时二千多年而不废,效益有增无减。

都江堰建于岷江冲积扇地形上,为无坝引水渠系。

渠道工程主要由鱼咀、宝瓶口和飞沙堰三部分组成。

整个工程规划布局合理,设计构思巧妙,管理运用科学,

施工维修经济,为中国古代灌溉渠系中不可多得的优秀工程。

建成后,四川平原遂“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关中平原上的郑国渠是规模最大的一个渠系工程,

由水工郑国主持修建。渠西引泾水,东注洛水,干渠全长三百余里,

计划灌溉面积达四万顷。

司马迁评价郑国渠在秦统一事业中所起的作用说:“渠就,

用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

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西汉时,

灌溉渠系工程继续有发展,关中地区建成了白渠、六辅渠、成国渠、

蒙茏渠、灵轵渠等;在今河套地区和河西走廊“皆引河及川谷(水)

以溉田”;新疆古轮台(今轮台县)、渠犁(今库勒尔县)、伊循(

今若羌县一带)、车师、楼兰(今罗布泊北岸一带)和伊吾(

今哈密附近)等地也多有灌溉工程。西汉以后,

灌溉渠系工程的发展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

只是在少数地方略有兴建而已。

隋唐时期经济、农业发展。

隋唐时期农业发展特点:

1、江南土地资源的进一步开发。2、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3、农田水利灌溉的发展。

4、农具的改进,筒车、曲辕犁等。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纺织技术发展特点,1、种类多,地区分布广,技术进步,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

2、特征,居主导地位,设专门机构进行管理,生产规模大,工匠由征调而来且技艺高超,从作坊的原料来源到产品制成、消费,基本上不同市场发生联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93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