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西红柿青筋病怎么治。哪位老师知道

番茄筋腐病,表现着色不均,局部褐变,果皮内层和果肉的维管束呈黑褐色或茶褐色。部分果实伴有空腔,果面变硬凹凸不平但不腐烂。病因,植株碳水化合物不足,代谢失调导致维管束木栓化。钾镁含量少或夜温高时可引发此病。

西红柿青筋病怎么治。哪位老师知道

降低夜温,补喷磷酸二氢钾及螯合镁。不是病害药剂不能治疗,只能缓解。已经发病的无法恢复及时摘除

Banana bunchy top virus

症状(图2-33)

图2-33 香蕉束顶病

1.病株 2.病叶 3.传毒昆虫(香蕉交脉蚜)

病株新长出来的叶片一片比一片短而窄小,以致植株矮缩,叶片硬直并成束长在一起,形成束顶状。病株老叶黄化,而新叶则比健株的浓绿。病叶硬而脆,容易用手折断。仔细观察,可见病叶(初感病病株则在新叶上)很多叶脉上呈现断断续续、长短不一的绿色条纹,有时是褪绿透明后变为黑色的条纹,条纹长1—10mm,宽0.75mm,由于条纹浓绿色,使病株新叶比健株的显得浓绿。在叶柄和假茎上也有浓绿色条纹发生,俗称“青筋”。这是由于病毒为害造成植株体内叶绿素输导、分布不正常而引起的。浓绿色条纹和“青筋”是诊断本病特别是早期病株最可靠的一个特征。病株分蘗较多,根头红紫色,无光泽,大部分根腐烂或变紫色,不发新根。病株根部多有线虫。

病株一般不开花结蕾。若在将抽蕾时发病,则花蕾直生而不结实。此时已进入生长后期,叶片已出齐,不表现“束顶”症状,叶片亦表现**,但嫩叶的叶脉仍出现浓绿色的条纹。如果植株抽蕾后发病,症状表现不明显,一般仍可见有“青筋”,花蕾仍可结实,但果轴较长而细,果小而少,果端细如指头,果肉脆而无香味,有人称这类病株为隐性型束顶病。

用早期病株叶片的中脉或叶柄的韧皮部组织镜检,观察到韧皮部纤维鞘的发育受到抑制,变为含有无数叶绿体的细胞;韧皮部的基本组织里充塞着叶绿体(健株内无);韧皮部旁边的基本组织细胞发生“并列”的生长,产生许多多角形细胞,而这些细胞各含一个不正常的胞核。病叶里游离氨基酸浓度较健叶低。

病株常在抽蕾开花时死亡。成株感病后生长缓慢,心叶很难抽出,导致“心腐”。

香蕉束顶病已成为我国香蕉生产的一大障碍,广东东莞市的14万亩蕉园,束顶病的发生面积,1986年达10万亩以上,经济损失达2400万元。广西南宁市郊1979—1981年累积损毁蕉株10万株,香蕉150万公斤以上。

病原

病原病毒称为香蕉束顶病毒(Banana bunchy top virus)。病毒为等径球状粒体,此粒体在电镜下难以观察到。由于对它研究不多,分类位置尚不明确。此病毒主要借带病吸芽(蕉苗)和香蕉交脉蚜(Pentalonia nigronervosa Cog.)传染,因而病株及其带病吸芽是蕉园束顶病的侵染源。香蕉交脉蚜则是束顶病专化的、唯一的自然传病媒介。Saotry(1980)报道,棉蚜(Aphis gossypis)有时也能传播该病毒。

香蕉交脉蚜(若虫)在病株上连续吸毒17小时以上,经数小时至48小时的循回期,再到健株上连续取食传毒1.5小时以上,则可使健株发病。交脉蚜吸毒后的传毒能力可保留13天。因此,认为此病毒是一种“半持久性”病毒。

束顶病毒有强毒系(严重)和弱毒系(中度)两种类型。潜育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接毒后长出2片蕉叶所需的时间,一般夏天为19天,冬天为125天。用香蕉交脉蚜接毒后35—40天被感染的蕉株就可表现症状。

本病毒的寄主范围只限于甘蕉类和蕉麻。

发生规律

香蕉系宿根性植物,主要借吸芽繁殖。植株感病后,不仅母株发病,其吸芽也带病(但个别吸芽可避过病毒的感染不带病)。所以此病的初侵染源,在病区主要是病株及其吸芽,而在新区和无病区则是带病吸芽。一个地区有了初侵染源后,此病就可由香蕉交脉蚜或棉蚜传染。蕉苗感染后19—125天内就可发病,由于蚜虫不断地辗转传染,一个2—3百亩的蕉园在4—5年内病株率可高达80%以上。

在田间束顶病主要借交脉蚜、棉蚜传播,不能通过汁液传染,所以影响本病发生流行的环境条件,主要是影响蚜虫大发生的环境条件。一般少雨、天气干旱的年份,蚜虫繁殖的数量较多,有翅蚜虫发生的数量也较多,本病发生也较重。雨天多,气候潮湿的年份,蚜虫因天敌等因素死亡较多,束顶病发生较少。在广东东莞观察:蕉园周年均有蚜虫发生,但一般有两个明显的高峰期,即10月至11月和次年3月下旬至5月。蚜虫喜在蕉芽叶柄喇叭口群集吸汁为害,11月下旬(日均温17℃以下)开始藏在叶柄喇叭口深处越冬。蕉园病情的消长主要受蚜虫数量消长和病毒潜育期所左右。通常3月下旬开始发病,随后增多,5月为发病高峰期,6月份以后发病减少,12月至次年3月基本不发病。12月—2月间,由于气温低,雨水少,香蕉停止生长,植株虽感病但不表现症状,至3月气温渐升,雨水较多,蕉树恢复生长后,到4—5月才陆续表现症状。

由于蚜虫喜在幼嫩的吸芽和幼苗上为害取食,因而在病区里抽出的吸芽和补栽的幼苗较成株易感病。

香蕉类最易感病,其中Kanchikela和Venattukunnan品种表现高抗。粉蕉类和大蕉类较抗病。过山蕉类(龙牙蕉、沙蕉、糯米蕉等)抗病力较差。

香蕉遭受严重的霜冻后,则当年的病株率增多。偏施化学氮肥,氮、钾比例失调,有利于病害发生。过多的施用化学氮肥,使土壤酸性增大,从而削弱了蕉株抗病力,有利于病害发生。施用氯化钙(CaCl2)和氧化镁(MgO)(CaCl2∶MgO=3∶1)的蕉园,束顶病的矮缩症出现较迟。同时表明在蕉叶里CaCl2+MgO与K2O的比值越大,发病越轻。

防治方法

1.严格检疫

禁种病苗,培育和种植无病苗,应用氯化三苯基四唑氯化物来快速鉴定病株与健株,选出无毒母株与吸芽,进行种植。新区、无病区和病区新建蕉园,严格选用无病苗,是至为重要的措施。万不得已在病区取苗时,也要选取无病或极少发病园的蕉苗,而且必须对母株进行仔细检查才能挖苗。但由于病毒的潜育期较长,因此种植后必须经常检查,一旦发现病苗和可疑苗,应立即用辟蚜雾、安绿宝、乐果等防治蚜虫。然后挖除病株或注射40%草甘膦10倍液5—10ml,药后15天使蕉头腐烂。

用2000伦琴的γ射线照射带病吸芽,有部分吸芽可恢复正常生长,减少发病。

在蕉苗种植前,用喹磷-25,处理髓部和浸透吸芽,可防止束顶病的发生。

2.及时处理病株

由于病株不能恢复正常生长,要坚决挖除,每月应巡视蕉园,发现一株及时处理一株。在病株假茎离地面高10—40cm处打孔,用40%草甘膦(原液或10倍液)、40%毒莠定(原液或10倍液),灌注或注射8—10ml,15—30天后病株死亡,蕉头腐烂。此外还可用毒莠定或2,4-D原液浸渍的特制木头毒签,每病株假茎上插入2根至数根(每株注入6mg),21天内把病丛毒死以致烂掉,同时不会影响周围蕉株的正常生长。在已被毒死的病株穴内再补种蕉苗不会再发病。

在老病区,特别是病情较轻的蕉园,要消灭本病,必须在冬季1个月内全面彻底地把全园、全地区所有的病株,按上述方法处理或挖除、补植,以后随时发现病株,随时挖除,如此可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3.种植抗病蕉类、品种和香蕉试管苗

在发病达30%以上的蕉园,及时挖除病株后,健苗还会大量发病。在此情况下可改种大蕉、粉蕉等抗病品种,待束顶病彻底消灭后再种植香蕉和试管苗。

4.治蚜

及时、全面的防治蚜虫,以防止传病媒介传毒。可用40%乐果、50%辟蚜雾;10%安绿宝;稻丰散、硫丹、乐斯本等每月防治1次。用涕灭威、磺胺、虫螨威、异丙胺磷、高灭磷、久效磷和灭多虫配成药囊,施于香蕉叶脉中,防蚜效果很好。每隔3—4周在蕉茎内注射0.05—0.2ml的久效磷原液,对蚜虫有显著的防治效果。

5.加强蕉园的栽培管理

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改施尿素为施用复合肥,提高钾、氮肥的比例到1.5—3∶1。酸性土的蕉园可考虑施用适量的石灰和氧化镁,以减轻其为害,提高植株的抗病力。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96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