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水产养殖户向池塘泼洒药物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在水产养殖中,使用渔药的目的是为了预防水产动物的疾病以及水质的调节。那么,怎样正确有效地使用渔药就成了十分重要的一环。其中,全池泼洒法又称遍洒法,是鱼病预防中最常使用的方法,能在短时间内杀灭鱼体体表和鳃上及水体中的寄生虫、细菌和病毒等,具有见效快、疗效高的优点,适用小型水体、池塘、网箱、水泥池等。如何全池均匀泼洒渔药是水产养殖户必须掌握的一项技术。渔药中的很多种类均是泼洒类药物。但是,往往有的水产养殖户用的全池泼洒的方法不到位或者很粗心,导致用药效果很差甚至加重疾病的暴发,这样不仅成本增加、劳动力白费,而且还可能损失惨重。

水产养殖户向池塘泼洒药物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1、不在清晨泼洒药物。因清晨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低,气温低,容易引起鱼的浮头死亡。泼洒时间一般在上午9~11点或在下午3~5时。对光敏感的药物,宜在傍晚施用。

2、不在阴雨天等异常天气的情况下泼洒药物。阴雨天、雷雨天和低气压时不宜泼洒药物,特别是刺激性强的消毒剂。因为在阴雨天,藻类管光合作用不足,水体中容易缺氧。为了提高效果,施药最好选在晴天。

  3、不在鱼类浮头时泼洒药物。鱼在浮头期和浮头刚消失时不能泼洒,应查明浮头原因并在消除浮头以后才能泼药。

4、不在鱼饥饿时泼洒药物。鱼在饥饿时容易抢食药物,引起中毒。

  5、不要使用金属器皿盛放药物。大多数鱼药是化学合成物,一些药物容易与金属发生化学反应,尤其是氯制剂,药物成分和性质都会发生化学变化。

  6、不过量泼洒药物。要科学用药,严格掌握用药剂量,防止药物过量中毒。同时,泼洒药物前应做好应急处理措施的准备,泼洒后应现场观察一段时间,一般是2~4小时,注意鱼的活动是否有异常情况。如有异常,及时进行处理。

秋季是从夏季到冬季的过渡,是一个气温和水温均不断下降的过程。秋季是鱼类催肥长膘的旺季。切实抓好这个时期的饲养管理,可增强鱼的体质,为鱼类安全越冬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夺取渔业高产丰收的关键措施。 1、及时掌握旱情,早安排,早部署。密切注意气象部门的旱情预报,提前作好应急预案,准备抗旱物资,全面安排部署水产养殖抗旱救灾工作。

2、增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从水域环境监控、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2程、市场准入等环节加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建立《水产养殖生产记录》、《水产养殖用药记录》和《水产品销售记录》,加强水产投入品监管和水产品检疫,严禁使用违禁药物,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3、成立技术服务专家组,主动做好技术帮扶工作。也可将专家组成员名单、联络方法通过各种方式告之养殖户,保证养殖户得到及时的技术指导。

4、加强生产管理,适当减少养殖密度,科学投喂。旱情严重的地方,应及时将商品鱼捕捞上市或采取并塘、转移等措施,降低养殖密度,缓解水体溶氧压力。并塘或转移时,要注意操作方法,尽可能减轻对鱼体的损伤,尽量选择在傍晚进行。对于不能上市的鱼种作好并塘或囤积处理,确保不能上市的鱼种安全度过干旱。适当减少每天投喂次数和投喂总量,尽量不施有机肥、少施无机肥。

5、加强水质调控和疫病防控,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要求每天增加巡塘次数,注意日常管理,密切养殖品种的变化。干旱期要经常清除池塘内的漂浮物,将未腐烂的杂质捞掉,以免引起水质恶化。加强病害监测,加大疫病防治,指导渔民科学用药,发现问题,及时应对。

6、及时修复养殖设施,做好苗种准备工作。对已干枯的池塘,及时清除淤泥、消毒塘体,修补塘埂和沟渠,做好旱情缓解后恢复生产准备工作。做好苗种储备供应和信息调度,组织干旱程度较轻的地区加大水产苗种生产力度,及时发布水产苗种供需信息,为恢复生产做好准备。

7、做好产销对接,保障市场供应,减少渔民损失。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的销售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组织水产批发市场、超市等上门采购,实现水产品均衡上市。做好水产品市场信息监测和收集分析工作,及时发布水产品市场供需和价格信息,引导渔民及时将达到上市规格的商品鱼捕捞出售,减少灾害损失。

8、针对灾区大量死鱼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原传播及污染养殖水体,预防处理不当对公共环境卫生造成的危害。及时清捞死鱼,集中做深埋处理,选择远离水源、河流、养殖区和居住区的地点挖深埋坑,先在坑底铺垫2厘米厚生石灰,然后将死鱼置于坑中,最后撒一层生石灰,再用土覆盖。发生死鱼的水体排放时必须进行消毒处理,达标后排放。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99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