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劳模见行动写作提冈
学习全国劳动模范张淑珍同志心得体会
张淑珍同志是商南茶业的奠基人,现已68岁,依然担负着商南茶
业站站长和茶叶联营公司经理的重担,今年“五一”被国务院授予“
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最近,商南县委、县政府再次作出深入开展向
全国劳模、优秀***员张淑珍同志学习的决定,这既是深入推进先
进性教育活动的需要,也是进一步做大做强茶产业的需要。
一学她坚定的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张淑珍同志是河南
太康县人,1961年24岁从西北农学院林学系毕业后,与同班同学、丈
夫焦永才毅然放弃了分配到省直单位留在西安工作的优越条件,自愿
申请来到贫困落后的商洛山区商南县林业站,致力于南茶北移的试验、
引进和推广。她抱定“种一片茶叶,富一方百姓”的坚定信念,从19
62年开始试种茶叶,经过5年反复育苗和植播试验获得成功,从此,
她将毕生精力倾注在了商南茶叶的研究和发展上。无论是十年“文革”
政治动荡,还是无数次自然灾害、工作困境、疾病折磨,都未能改变
她“在商南把茶叶发展起来”的执着追求。
二学她开拓创新精神,做强做大茶叶产业。商南位于北纬33°,
过去不产茶。没有张淑珍,就没有商南茶。是张淑珍勇于探索,敢想
敢干,在商南创立了茶叶这一新兴产业,成为我国西部最北端的新兴
茶区,被国家林业局、中国经济林学会授予“中国茶叶之乡”,改写
了我国北纬30°以北不能生长茶叶的生态环境学。张淑珍探索创建的
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产供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
化、集体经营、集约管理的“公司+茶场+农户”的茶叶联营公司产
业化经营模式,有力地促进和保证了商南茶稳步发展壮大和从产到销
的市场化接轨。
三学她艰苦创业精神,弘扬艰苦奋斗作风。张淑珍在致力于商南
茶叶发展的40多年创业历程中,特别是在创业初期,一无所有、一穷
二白,既缺资金、缺种苗,又缺技术、缺人才,一切都靠自力更生,
白手起家,张淑珍同志硬是凭着一个优秀***员和科技工作者咬定
青山不放松的强烈事业心、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精神,克服和战胜了无
数艰难困苦,矢志不渝地研究茶科技、建设茶基地。她跑遍了全县各
乡村山沟坡梁进行土壤酸碱性普查,在适生地区大力推广茶叶种植,
直到今天,她仍无数次到各茶场进行技术指导,抓茶业站和基层茶场
建设,抓茶园科管和茶叶加工、包装、销售。
四学她敬业奉献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商南茶从无到有、从
小到大,从有到优、从粗到精、从精到特,既有历届班子、历任领导
和全县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作用,更靠张淑珍同志坚持不懈、锲而不
舍,一年接着一年,一步一个脚印,兢兢业业,辛勤耕耘。她亲手研
制的“商南泉茗”、“商南仙茗”、“商南炒青”,以其香高、味浓、
回甜、耐泡的独特品质,连续十多年被评为省优产品,荣获“陆羽杯”
大奖。茶产业的发展,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全县120多
个村建起茶园和茶场,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稳定收入来源,许多贫困
群众依靠种植茶叶走上了富裕之路。
五学她顽强拼搏精神,坚韧不拔努力工作。1990年张淑珍身患癌
症在西安住院治疗期间仍念念不忘全县茶叶的发展,经常过问茶叶生
产情况;病情刚刚好转,就急着出院,重返工作岗位,全身心投入到
茶叶生产。她用一个学者的睿智和一个女强人的坚韧战胜了肿瘤。张
淑珍同志把茶业作为自己一生惟一的追求和人生的寄托。在她心中,
茶业比家业重,茶农比儿女亲,茶叶的品质和信誉比个人的身体健康
和名利更高贵。她今年已68岁,仍一如既往起早睡晚,到农村抓发展,
进茶园抓科管,跑市场抓销售。她这种为了商南茶业的发展鞠躬尽瘁、
奋斗终身的精神非常感人。
六学她谦虚谨慎精神,增强淡泊名利观念。张淑珍同志为发展商
南茶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是商南经济建设的功臣,深受全县人民的
赞扬和各级组织的表扬,先后当选为党的十三大、十四大代表,荣获
省、市、县优秀***员、优秀知识分子、陕西省劳动模范、全国十
大扶贫状元、有突出贡献专家、“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劳模殊荣,
40多年共荣获各级各种奖励和荣誉称号130多项。但她从不居功自傲,
从未因受到表彰奖励而放慢奋斗的脚步,县上召开学习劳模报告会,
让她介绍先进事迹,她总是说成绩是大家干的,不断找差距,谋划今
后发展。这是多么高尚的谦虚美德。学习张淑珍,就是要学习她成绩
面前不骄不躁、谦虚谨慎、淡泊名利、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高尚情
操,不断纯洁自己的心灵,任何时候都要把权力、金钱、名利看得淡
一些,坚持做到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欲所惑,清清白白做
人做“官”,认认真真为民办事。
甘肃地区属于我国茶区的江北茶区,甘肃出产的茶叶你都知道哪些?
茶叶种植条件有哪些?茶叶种植主要集中在南纬16度至北纬30度之间,茶树喜欢温暖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0℃以上时芽开始萌动,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年降水量要在1000毫米以上;喜光耐阴,适于在漫射光下生育,一生分为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和衮老期。
土壤一般是土层厚达1米以上不含石灰石,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有机质含量1%-2%以上,通气性、透水性或蓄水性能好,酸碱度PH值4.5~6.5为宜。
雨量雨量平均,且年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不足和过多都有影响。
阳光光照是茶树生存的首要条件,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对紫外线有特殊嗜好,因而高山出好茶。
温度一是气温,二是地温,气温日平均需10度;最低不能低于-10度。年平均温度在摄氏十八度~二十五度。
地形地形条件主要有海拔、坡地、坡向等。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和湿度都有明显的变化,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雨量充沛,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漫射光强,这对茶树生育有利,但也不是愈高愈好,在1000米以上,会有冻害。一般选择偏南坡为好。坡度不宜太大,一般要求30度以下。
茶,(学名:Camelliasinensis?(L.)O.Ktze.),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无毛。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先端钝或尖锐,基部楔形,上面发亮,下面无毛或初时有柔毛,边缘有锯齿,叶柄无毛。
花白色,花柄有时稍长;萼片阔卵形至圆形,无毛,宿存;花瓣阔卵形,基部略连合,背面无毛,有时有短柔毛;子房密生白毛;花柱无毛。蒴果3球形或1-2球形,高1.1-1.5厘米,每球有种子1-2粒。花期10月至翌年2月。
野生种遍见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的山区,为小乔木状,叶片较大,常超过10厘米长,长期以来,经广泛栽培,毛被及叶型变化很大。茶叶可作饮品,含有多种有益成分,并有保健功效。
甘肃地区属于我国茶区的江北茶区,主要种植地域在陇南的康县、文县和武都区一带,出产的茶叶叫做陇南绿茶。也是甘肃省种植唯一产区。此地产茶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但由于海拔高、纬度高,茶叶的种植面积并不广泛,种植品种也主要是以小叶群体种为主。但是现在引进了很多新品种,不断的扩大了种植规模。
康县云雾绿茶、武都翠竹毛峰茶等,因产地属秦岭过渡山区,海拨纬度较高,作物生长期长,富含氨基酸和人体所需微量元素,茶叶品质非常优良,深受饮茶者称赞和好评。但因受产量及制茶工艺、价格较高,影响了甘茶在全国知名度。因为也只有文县纬度最低,与川北交汇。高纬度地区是不产茶的。我们这地方一般售卖的是四川、云南茶。我喜欢的是云南茅尖。不过像茶叶的评选,每隔几年都会有一次,每次的评选,最后选出来的十大名茶也都是不一样的,不过比较有名的那几个茶叶,知名度还是比较高的。
像比较有名的就有浙江临安市,四川名山县和浦江县,湖北恩施和利川市,福建宁德市和寿宁县,陕西西乡县,云南临沧市,重庆南川区,陕西商南县,广西凌云县,河南信阳市等都是我国有名的茶叶之乡。
中国的茶叶是中国的一张名片。在古代丝绸之路,中国于外国各国所交易的产品就有:丝绸、瓷器、茶叶、铁器等,其中的茶叶就是其中之一。江北茶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北部,包括河南、陕西、甘肃、山西等省和皖北、苏北、鄂北等地。主要产品为绿茶和黄茶;其中的名茶包括:安徽的六安瓜片、江苏的花果山云雾茶、湖北的仙人掌茶、山东的沂蒙碧牙、河南的信阳毛尖、陕西的紫阳毛尖等。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03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