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
以山东为例:
一是落后动能加快淘汰。全省治理“散乱污”企业超过11万家,关停化工生产企业1500多家,化工园区从近200家压减到85家,今年前三季度,高耗能行业投资持续减弱,下降20.9%。
二是传统动能加快提升。实施“万项技改”,加快推进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技改项目6543个,钢铁、化工等产业重组迈出较大步伐,日照钢铁精品基地、烟台裕龙岛炼化一体化等项目顺利推进。
三是新动能加快成长。全省新动能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6年的39%提高到2018年的48%,“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6年的20.7%提高到2018年的25%左右。今年前三季度,“四新”产业投资占比达到43.1%,以新产业、新产品为代表的工业新动能指标发展壮大,生物药品制造、电子器件制造、智能消费设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5%、8.4%和22.9%。
四是创新能力加快增强。省级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深入推进,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挂牌运营,布局建设20家“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916家,今年突破1万家;住鲁院士达到73人。今年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8.5%,增加值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1个百分点。
五是改革开放加快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24条、拓展消费市场12条、“六稳”30条等一批制度创新成果陆续出台,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新旧动能转换促进条例,有效制度供给不断增加。自贸区和上合组织合作示范区加快建设,市场多元化进展良好,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进出口增长6.4%,比全国高3.6个百分点,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15.5%。
六是市场活力加快释放。省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迈出坚实步伐,各级权属企业近60%实现混改,整合组建了山东港口集团、山东机场集团、山东文旅集团、山东颐养健康集团。“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市场活跃度进一步增强,今年前三季度,新登记市场主体163.2万户,增长40.2%。
俯首脚踏实地,聚焦一粒花生良种;抬头长谋远略,布局食用油、调味品、米面三大产业板块,30余年,鲁花步步“飘香”,趟出了一条以自主创新助力新旧动能转换的民族企业发展之路。
“绝不让消费者食用一滴不利于 健康 的油”
“绝不让消费者食用一滴不利于 健康 的油!”10月31日,鲁花集团轮值总裁辛旭峰说,这是鲁花集团老董事长孙孟全做食用油的初心,也是鲁花集团对产品品质的承诺。30多年来,鲁花人秉持这一品质承诺,逐步建立起研发设备齐全、人才队伍健全、研发能力较强、成果效益显著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鲁花集团也正是靠着 科技 与质量,步步发展,从一家乡镇小油厂发展到如今的百亿企业。
以高品质产品提高软实力,是鲁花集团增强自身竞争力的有效路径。而这种软实力的造就却离不开鲁花自主创新的动能。目前,鲁花已累计申请专利152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2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4件。2013年,鲁花集团以5S压榨工艺为核心技术的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这是国家对食用油行业颁发的最高 科技 奖项。鲁花5S压榨工艺的问世,确立了鲁花在食用油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面对来自 社会 的肯定和赞誉,鲁花人没有停下创新的脚步。
2017年底,由鲁花自主培育、自行生产的鲁花高油酸花生油宣告正式上市,其油酸含量达到75%以上,可与橄榄油相媲美,而且香味浓郁,更加符合中国消费者追求“色、香、味”的饮食习惯;并且由于其油酸含量高,油品自然抗氧化能力更强,货架期更长,可保存2-3年。
同时,鲁花高油酸花生良种的培育及研发成功,不仅有效满足了消费者对 健康 、高品质食用油的消费需求,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也引领了中国花生第六次更新换代,提升了中国花生的国际竞争力,在促进花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贡献了一份“鲁花力量”。
谁说中国没有好酱油,鲁花人用十多年的光阴酿出好酱油
鲁花在花生油产业做的风生水起时怎么干起了“打酱油”的事?这还要从鲁花集团老董事长孙孟全一次赴日参观说起,他发现许多中国人到日本抢购酱油。“难道中国就酿不出好酱油?”
也就是从那时起,鲁花人就下定决心,不计成本,也要酿出好酱油。当时,辛旭峰负责这个项目,他说,优质酱油最重要的两个因素,一是发酵菌种,决定了酿造的风味,是企业最宝贵的“独家秘方”;二是酿造工艺,好的酿造工艺成本较高,需要对温度把控、封闭性有严格的要求。
培育优选菌种是个复杂的过程。为此,鲁花集团研发人员修筑了四十六个十吨的发酵实验池,根据发酵效果由专业人员进行味觉辨识,挑出最优样品,辨识气滋味,分析菌株成分,去除杂味菌,提纯、繁育,再分散到这四十六个大池子,进行二次选育。就这样,年复一年的优选,直到培育出气味滋味最纯正的菌种。
这一过程是极其漫长而艰难的。每当团队感到酱油的品质有所提升时,就拿去董事长办公室品尝。做食品出身的孙孟全,自小就有一种优于一般人的味觉灵敏性。“有时候我们实验室里对一些细微的杂菌味道没能尝出来,到他那里都能被他品尝出来。”辛旭峰说,“老总对品质的要求到了极致。”
“在第十个年头,2009年11月的一天,有一个池子的酱醪,挥发出特别浓郁的香味。”辛旭峰说,经过多次的验证,确定是因这株菌种的原因产生了非同一般的浓郁酱香味!
样品很快送到董事长那里,大家小心翼翼地观察董事长的反应:拧开瓶盖的瞬间,他的脸色开始有了舒展,紧接着急忙品尝了一口,他猛地拍了下桌子站起来:“成了!你们成了!这就是我苦苦寻找的味道!”
鲁花人把这个菌种称之为“鲁花酱香菌”。
第一瓶“自然鲜”终于正式诞生了,尽管优质的品质需要较高的成本,但孙孟全董事长还是鼓励鲁花集团研发团队,“我们先不管这个工厂赚不赚钱,起码我们为中国老百姓酿造一瓶好酱油的心愿实现了!”
说来容易,但鲁花人为了这个心愿,前前后后付出了十三年的时间,用了15个亿的资金。
创新远不止如此,鲁花对酱油行业进行了另外的两个技术颠覆。一是创新取油工艺,传统的“水淋法”通过向酱醪多次淋水,取得头抽、二抽、三抽酱油,品质分级严重,导致大量的低端酱油在市场寻找出路,这也是中国酱油品质无法晋升的重要原因。鲁花把榨油的压榨技术应用到制酱的最后取油阶段,通过压榨技术把优质的酱油直接从酱醪中分离出来,品质均达到特级酱油的标准!避免了分级现象。一家食用油企业能把千年的制酱工艺进行革命性创新,这在当时,引起了行业的轰动。其二就是“音乐发酵”。菌种在发酵中是生命活力转化的过程,研发人员根据“音乐胎教”的启发对发酵中的酱醪播放音乐,结果却分外惊喜:听音乐的酱油色泽更加鲜亮,结晶柔和、规律,味道要鲜美很多。
十三年光阴,一瓶属于中国的好酱油终于酿造而成!2017年、2018年,来自中国鲁花的“自然鲜”酱香酱油参加了“在欧洲素有国际食品业‘诺贝尔奖’之称”的世界品质评鉴大会,经过全球36个国家有关专家的评审,鲁花自然鲜酱香酱油连续两年荣获了“世界品质品鉴大会金奖”。为什么一瓶酱油能获得这么高的荣誉?这就是答案。
一条越走越“香”,越走越“宽”的发展路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鲁花凭借5S物理压榨技术,以生产鲁花5S压榨花生油为主,高油酸花生油、压榨葵花仁油、压榨特香菜籽油等多品类为辅的食用油产业链;及利用独特的生物发酵技术,生产高端鲁花自然鲜酱香酱油、全黑豆酱油、酿造黑糯米香醋、自然香料酒、生鲜蚝油等多品类为辅的调味品产业链等两大产业板块已悄然形成,并日臻完善,并持续迸发出新的活力。
然而,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既要心无旁骛,也要把准市场脉搏,求新求变。因此,继“油香”、“酱香”之后,鲁花又再次踏上新旧动能转换新征程,再为消费者的餐桌奉献优质的“米面香”。
2018年,鲁花以优质原料为导向,从源头做起严控产品品质,先后在素有“鱼米之乡”美称、原粮稻花香2号的原产地黑龙江五常市建立加工基地;在“世界水稻发源地”江西省万年县投资建设山东鲁花(万年)米业有限公司;在“天下第一麦”的故乡河南省延津县投资建立山东鲁花(延津)面粉食品有限公司等加工基地。
在立足原产地供应优质原料的同时,鲁花整个生产过程采用世界先进的加工检测设备和加工工艺,为广大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福花”米面系列产品。至此,鲁花的第三产业板块正悄然崛起……
目前,鲁花食用油年生产能力已达150万吨,调味品年生产能力30万吨,米面年加工能力50多万吨。
“中国味鲁花香!”鲁花集团轮值总裁辛旭表示,鲁花集团在深入挖掘传统产业新价值同时,向深向远;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不断塑造鲁花集团的新形象。步步稳、步步新、步步“飘香”。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03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