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果是什么样子的
核果状浆果,球状肾形,直径约8mm,成熟后红色。种子2颗,近球形,白色,直径2-3mm。花期5-6月,果期7-8月。
基部阔楔形至圆形,两侧叶片最小,椭圆形至圆状长卵形,长3.5-7厘米,宽1.3-3厘米,先端渐尖至长渐尖,基部偏斜,边缘具重细锯齿,齿尖具短尖头,齿间有1刚毛,两面沿脉疏被刚毛,主脉与侧脉在两面凸起,网脉不显。
雄蕊5,花丝与花瓣等长;子房下位,2室,花柱2,稍内弯,下部合生,结果时柱头向外弯曲。果扁球状肾形,径约1厘米,成熟后为鲜红色,内有种子2粒;种子白色,三角状卵形,微具三稜。
扩展资料:
三七多系家种,栽培土地宜选择向阳山坡。土壤一般以沙质黑壤土为佳,灰土次之,红土更次。粘土不宜栽培。
选地是引种三七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宜选海拔700-1500米、东阳、坡度10-20度的山坡。海拔400米以上的低山区或丘陵平原地区,病虫害比较严重,而且叶片常出现早期脱落现象。
经验证明,宜选阴凉通风,最好西面有高山遮阴的山坡为好。
田七和田三七是一样的东西吗?
三七为伞形目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短,肉质根圆柱形,掌状复叶,伞形花序顶生,花黄绿色;萼杯状。又名:参三七、田七、血山草、六月淋、蝎子草,古时亦称昭参、血参、人参三七、田三七、山漆、三七参等。
你好田七和田三七是一种东西哟。
大多数人认为三七和田七是两种药材,这种想法我相信在没有听说在三七之前都是这样认为的。我姑且在三年前算一个吧。
在云南文三大多数人都是使用三七这种称呼,包括在国家药典都是称呼这种药材为三七,所以三七应该是这种伞形目五加科植物的官方称呼。
三七的最早的记载源于神农时期▎唐·陆羽《三七经》:
“三七之为,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
西周时期也有一定的记载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
? “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三七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三七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并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三七园了.
近现代的记载源于明清时期:
公元1578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三七,他指出“三七生广西南丹诸州番峒深山中,……甘,微苦,温,无毒。止血散血定痛,颇似人参之味”;并说“此药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军疮要药,云有奇功”,“乃阳明厥阴血分之药,故能治一切血病”。这是对三七首次有准确记载的著作。这也表明三七在南方军队中被广泛用作金疮药。
? 在官方的记载并没有田七的出现,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主要是由于三七的生长条件要求冬暖夏凉、无严寒酷暑,半光半阴,潮湿的特定环境中,即低纬、高诲拔区域。由于三七对环境条件的特殊要求,三七的分布范围极其狭小,即北纬22°40'—24°28'和东经103°35'—107°46'。因此此特定了三七只生长干万由文山州及广西那坡靖西等很小的地理范用内。另广西出州府曾是三七的商业集散地,由该地出售的三七七就称“田七”,意思就是“田州府出售的三七”,“田七”这一名称流传至今。由清朝开始,三七的商业集散地集中到云南开化府(今云南文山州),商品名称“三七“。
关于三七为什么叫田七,还有这样一个传说:
古时候,一个叫张二的青年,患了一种疾病,口鼻出血不止,虽多方医治仍无效果。一天,一位姓田医生路过,他取出一种草药的根.研磨成粉给张二吞下,不大工夫,血竟然止住了。张二一家非常感激,并要求医生留下这种神奇草药的种子。
一年后,张二家的草药长得非常茂盛。恰巧,知府大人的独生女患了出血病,多方治疗不见好转,无奈只好贴f出告示;能治好女儿病者.拙其为婿,张二知后带上自种的草药,二话没说,拿出草药研磨成粉给**服下,**竟死了, 州府大怒.命人将张二捆起严刑拷订,他被迫讲出实情。知府大人即令捉拿田医生,并将其定为“谋害杀人”罪:临刑之日,田医生万般无奈,只好向亲自监斩的知府大人解释说; “此草药对各种血症都有疗效,但须长到三至七年才有效:张二所用之药,仅长满一年本无药性,当然救不了**,”说吧.他从羌役手中要过利刀,在自己大腿上划了一刀,鲜血直流,他从自己的口袋内取出约粉,内服外敷敷,即刻血止痢结,在场的人惊讶不已.知府大人后悔不已、只好放了田医生。人们为了记住这教训,就把这种药定为“三七”.表示必须生长到3—7年才有用‘。因为此药为田医生所传,故在我国的一些地方三七也被称田七。
由此看来三七才是这种植物(药材)的官方称谓,三七这种称呼更为正式,而田七只是民间叫法而已,两种称呼其实是同一种植————————————————————————————————分割线
由淘宝昌源三七回答,如果觉得满意请采纳,还有其他的疑问,请继续追问,或者提供更详细的和文字描述,谢谢!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03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