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大益普洱茶的产地分布

古代普洱茶产地

大益普洱茶的产地分布

主要分布在今天的西双版纳和普洱市一带。

近代普洱茶产地

明清以后,普洱茶产地随着其繁荣而不断扩大,除西双版纳,普洱两地(州)外,临沧等地也相继成为普洱茶的产地。

现代普洱茶产地

云南面积最大四个的普洱茶茶区:西双版纳、思茅、临沧与保山。

西双版纳茶区造就了早期的西双版纳私人茶庄,以及现代的勐海茶厂。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澜沧江西部地区的勐海,是国际茶界公认的世界茶树原产地之一和驰名中外的普洱茶发祥地之一,是滇藏茶马古道的源头和滇缅通关的重要驿站。勐海茶厂在现代普洱茶发展历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重点产地介绍:

古六大茶山,就西双版纳来说,澜沧江以北的以易武为中心的地区称为“江内”,南以佛海为中心的为“江外”,江北江南各有六大茶山,虽然传统的江内六大茶山包括易武、倚邦、革登、莽芝、蛮砖、曼撒和攸乐,但江外的布朗、巴达,南糯、景迈古茶山(澜沧县)等地茶产量高于江内。

景迈

茶区位于云南省思茅地区澜沧县。主要茶品原料以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为主。茶青颜色青绿,条索较短,以轻发酵甜香著种之茶区,上颚中后段的清甜略带花香为其特色与舌面中段甘韵表同佳,汤质滑,较薄。

巴达山

巴达山基地坐落于西双版纳州府景洪西南110公里的巴达山上,毗邻1700年巴达野生茶树王,平均海拔在1700米以上,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为茶树生长提供了优质的自然条件,是大益集团的主要产茶基地之一。

布朗山

布朗山,位于西双版纳勐海县东南部,靠近中缅边境,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此地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署,极其适宜茶叶的生长,是著名的普洱茶产区。备受市场喜爱的大益布朗孔雀产品就产自这里。

作为古茶园保留的最多的地区之一,国内一些学者曾考证,布朗山种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

布朗山境内山峦起伏连绵,沟谷纵横交错,各式热带植物林立。旱季,明媚阳光普照大地;雨季,山壑雾气缭绕如临仙居。作为全国唯一的布朗族乡,能歌善舞的布朗族人民千年来在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安然自足的生活。佤族、德昂族、拉祜族也同样在苍莽大山中建立村寨,聚族而居,形成此地多民族文化融合汇聚的人文风貌。

建于布朗山林场内的勐海茶厂布朗山茶园基地,周围数十公里均为材林以及阔叶林区,属典型的生态茶园。经大益集团多年的努力打造,布朗山基地已建成为颇具规模的有机生态茶园,先后通过了有机产品认证、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和出口检验检疫备案,产出了大量生态、绿色、无污染、无公害的茶叶原料。来到布朗山基地,除了领略少数民族风情,自然少不了到各个山头一览茶园风光。每年的三月至四月,是布朗山水分蒸发量最高的时节,想目睹茶山云雾缭绕的景象,需待五月过后,并且由于道路状况的原因,凡大雨或遇持续降雨,车辆均无法上山。所以,想看到具有朦胧美的雾里布朗,还需要一点机缘与运气。至于晴天的布朗,当然是以春色取胜,层峦叠嶂的茶园,油翠的叶片,让人浑身发热的灿然阳光,身置其中你可以充分领略自然与人的和谐相融。

南糯山

南糯山位于景洪到勐海的公路旁,距勐海县城24公里。是西双版纳有名的茶叶产地。位于东经100° 31'~100° 39',北纬21°~220 01'之间,平均海拔1400米,年降水量在1500~1750毫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6-18°C,十分适宜茶树生长。在茶业小有名气7542生茶就产自这里。

南糯山距勐海县城26公里,自古以来就是澜沧江下游西岸最著名的古茶山,优质普洱茶的重要原料产地。南糯山最早什么时候开始种茶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直到南昭时期,布朗族的先民还在此种茶;后来布朗族迁离南糯山,遗留的茶山被爱伲人继承;根据当地爱伲人的父子连名制可推算出他们已经在南糯山生活了57至58代,大约已经历1100多年的时间。

南糯山茶园总面积有21600多亩,其中古茶园12000亩。南糯山古茶园古茶树主要分布在9个自然村,比较集中的是:竹林寨有茶园2900亩,古茶园1200亩。半坡寨有茶园4200亩,古茶园3700亩。姑娘寨有茶园3500亩,古茶园1500亩。南糯山古茶园由于分布较广不同片区的茶的口感滋味有一定区别。

易武

易武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原属古代曼撒茶区。以生产云南大叶种栽培野生茶为主。茶叶香气口感类似慢撒,属香扬水柔,刺激性较低的茶品;与慢撒茶区相同,汤质较薄。

蛮砖

蛮砖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以生产云南大叶种栽培野生茶为主。茶叶相较其他古六大茶山茶青色泽较深,舌面与上颚中后段口感厚质香滑,舌面微苦口感香气较沉,不若慢撒易武香扬。

曼撒

曼撒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以生产云南大吉种栽培野生茶为主。茶叶香扬水柔,在香甜茶系列中最具特色茶品;舌面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优质茶品甘韵及两类,汤质较薄。

莽枝

莽枝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以生产云南中小叶种栽培野生茶为主。跋涉叶种以特殊香形著称,与倚帮,革登香形口感类似上颚香甜微蜜感,汤柔,舌面剌激感较强。

攸乐

攸乐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以生产云南大叶种栽培野生茶为主。茶叶香形口感与曼撒易武接近,香扬水柔,舌面苦涩度稍高。

倚邦

倚邦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以生产云南中小叶种栽培野生茶为主。中小叶种以特殊香型著称,上颚香甜微蜜感,稍苦舌面中后段带苦有甘韵。

革登

革登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以生产云南省中小叶种栽培野生茶为主。中小叶种以特殊香型著称,上颚香甜微蜜感,微苦,舌尖甜味明显,中后段微苦有甘韵滥捕质稍薄。

班章

班章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属于勐海茶厂旧有布朗山初制所所在地,有新老班章茶区之分,所生产云南大叶种与布朗山香型口感受类似,但口感香气下沉剌激性更强,为舌面苦味最重者,上颚表现不明显。

普洱是“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也是普洱茶的原产地。

说到“茶马古道”,就不能不说到普洱市,思茅就曾经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

出现于景谷3540万年前的宽叶木兰化石(茶树始祖),还有拥有活标本2700年的镇沅千家寨野生世界“茶树王”和上千年的澜沧邦崴过渡型古茶树、1800多年的景迈山万亩人工栽培古茶园,足以证明茶叶在普洱市历史上的重要性。

普洱市野生茶树群落分布广泛,主要在无量山、哀牢山和澜沧江两岸。

普洱市茶山分布 普洱市史上有名的八大茶区,即景迈、邦崴、千家寨、无量山、板山、佛殿山、营盘山、牛洛河,分布在普洱市的东西南北四方。

从行政区划来说,主要茶产区有思茅,景东,景谷,澜沧,镇沅,江城等,还要提到目前逐步被发掘的困鹿山。

具体茶区信息如下表。

景迈: 澜沧县惠民乡,惠民乡与勐海县勐满乡相邻 现存有千年万亩古茶园,芒景(布朗族寨)和景迈(傣族寨)是云南所有古茶园中连片面积最大的,十分壮观。

主要分布在景迈、芒景、芒洪、翁居、翁洼等村寨。

古茶园为布朗族所种,居住已有1300多年。

老茶树上所寄生之石斛科植物—螃蟹脚,成为茶区另一特色产品。

邦崴: 澜沧县富东乡邦崴村 村里附近有数百亩老茶林,产量不大。

著名的千年“邦崴古茶树”是迄今全世界范围内发现的唯一古老的过渡型大茶树,确定了中国、云南普洱是世界茶叶起源地和发祥地的地位 景谷:古称“勐卧”,意为“有盐井之地” 景谷县,地处无量山脉西南侧 历史悠久,是唯一发现茶树起源始祖宽叶木兰化石的地方,至今约3540万年。

普洱沱茶(团茶) 原创地。

全县栽培百年以上古茶园3万亩,野生茶群落面积6.2万亩,主要分布在正兴镇黄草坝、通达,益智乡曼竜、苏家山,凤山乡顺南光山,景谷乡文山、文东等地,其中又以景谷乡(小景谷)古茶园面积为最多,品质也列于前茅。

小景谷各村基本都有古茶园分布,其中最有代表性和名气最大的是苦竹山和文山顶两处古茶园片区 困鹿山:宁洱县凤阳乡,地处无量山系南段 困鹿山古茶园在清代曾是清宫贡茶的指定生产地,故又称“困鹿山皇家古茶园”。

困鹿山古茶树群落地跨凤阳、把边两乡,总面积1万亩,其中凤阳乡宽宏村的困鹿山境内有1939亩,属半栽培型茶树群落与阔叶林混生形成的原始森林。

是目前宁洱县境内发现的面积最大、保护最完整的古茶树群落。

著名影星张国立出资认养了三号古茶树。

镇沅 & 千家寨:“威镇沅江”或“粮仓小城” 镇沅县 镇沅县位于滇西南哀牢、无量两山中段,境内群山并列,山区面积占97.7%,种茶历史悠久。

野生茶树起落主要分布在哀牢山中部和无量山支脉的老乌山、大亮山一带,栽培型古茶树主要分布于海拔1700至2100米的自然村寨周围。

古茶树面积总量高达26万亩,其中野生茶树、栽培型茶树面积分别达23万亩和3万亩。

千家寨茶山位于镇沅县九甲乡和平村原始森林,属哀牢山系,野生茶树群落万余亩,集中连片的4200亩。

著名的2700年千家寨1号古茶树,系目前发现的最大最老的野生古茶树。

景东 & 无量山: 景东:“坝子城” 无量山古称蒙乐山,以“高耸入云不可跻,面大不可丈量之意”得名 景东县 景东县产茶历史悠久,属普洱茶老产区。

景东野生茶树分布面积28.6万亩,其中无量山居群23.5万亩,哀牢山居群5.1万亩。

栽培古茶园3.71万亩。

其中老仓福德古茶山1.6万亩,主要分布在安定乡、文龙乡;金鼎古茶山0.75万亩,主要分布在林街乡、景福乡、大朝山东镇;漫湾古茶山0.3万亩,主要分布在漫湾镇;御笔古茶山0.5万亩,主要分布在锦屏镇、文井镇;哀牢山西坡古茶山0.56万亩,主要分布在花山乡、大街乡、太忠乡、龙街乡。

无量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景东、南涧两县境内,地处无量山狭长山地的中上部。

无量山两坡气候存在一定的差异,气候垂直分布明显。

江城 & 牛洛河 三江环绕,故名“江城” 江城县,与越南、老挝国境相连 历史上,江城茶叶生产经过了一个萌芽、兴盛、衰落又到发展的过程。

以牛洛河茶厂等为龙头,现代茶园面积达到12.8万亩(未含大树茶),出口欧洲,畅销国内。

牛洛河自然保护区,山上有森林与草场植被交错茂密,动植物呈垂直分布,较适合茶树生长,以万亩生态茶园闻名全省。

佛殿山 西盟县 西盟县境内存活有古茶树共五大群落总面积2.85万亩,佛殿山野生古茶树群落最大有9000亩 营盘山 思茅区城区东南郊十余公里 营盘山万亩有机茶园2.4万亩,被建设成为观光旅游的“中华普洱茶博览苑” 板山 宁洱县勐先乡原始林带 清代较早的贡茶产地,在板山金竹林箐、茶山箐及白草地一带发现大量栽培型茶树群落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04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