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如何通过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消除或减轻这些问题

科学使用农在防治病虫、杂草等灾害方面的作用是积极的,但是,过去由于人们对自然界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规律认识不够,过分依赖化学农的杀伤作用而滥用农,缺乏生态的整体观念,从而导致了一系列令人忧虑的问题,比较突出的有几个方面:

如何通过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消除或减轻这些问题

1、引起抗性。长期使用同种农,导致了病虫害的抗性的产生,使化学农效力大大下降,从而不得不提高单位面积的施次数,提高了防治费用。

2、引起灾害再猖厥和次要灾害的大发生。如经常大面积施防治国槐尺蠖的地区,除了增强国槐尺蠖的生活力和抗性性外,由于杀伤了大量天敌,反而引起了国槐尺蠖频繁猖厥,同时又可引起其它次要害虫的猖厥。

3、污染环境,产生残害问题。农不仅可直接污染环境,或通过沟渠、河流、湖海而散播,或经生物界的食物链的关系,逐步浓缩构成对生态系的影响,而且农产品中残毒也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4、杀伤天敌,破坏生态平衡。天敌是生态系的重要成员,往往一种天敌能食多种害虫,因此抑制着许多次要害虫使之不易造成经济损失。而不合理的化学防治,特别是全部施防治,必然导致天敌大量死亡,破坏生态平衡。

合理使用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对症下。在防治病虫害选用的农种类和剂型时,应选用即能取得防治效果,又没有副作用的农。用前,必须了解剂的性能和防治对象,做到对症下。

2、适时施。要掌握防治病虫的关键时期,在预测预报的基础上,确切了解病虫发生发展的动态,抓住薄弱环节,做到治早治小。如一般害虫在幼虫时抗性弱,而且刚从卵里孵化出来,往往有群集性,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及时用防治。

3、合理的用量和施次数。无论那一种农,施浓度或用量都要适当。用量过大不但污染环境,而且植物易产生害,量太小,无效果,造成人力物力上浪费。我们在调查和测报环境的基础上,根据病虫发生发展情况,决定施次数,决不能不管病虫情况,随意施。

4、交互用。长期施用一种农防治一种害虫或病害,易使害虫或病菌产生抗性,降低防治效果。经常轮换使用几种不同类型的农,是防治害虫或病菌产生抗性的有效措施。

5、合理混用农,各种农各有其优缺点,混合使用可以互补缺点,发挥所长,起到增效或兼治两种以上病虫害。但是,混用并不是所有的农都适宜,更不是种类越多越好,混用不当,会产生分解、沉淀、油水分离不正常现象。

一般混用原则:同类农可混用,植物性农、微生物农可与有机农混用。不宜混用的农,如遇酸碱易分解的农,混用后易起化学的反应而引起植物害的农。

夏季用农药四大招:

1、在水剂、可湿粉剂中加入粘着剂。配制农药时,每100千克药液中加入100~150克大豆粉或洗衣粉,能增加农药在作物、害虫体表的附着力,提高农药使用效果。

2、选用速效性、内吸性农药。如速灭杀丁、灭扫利、速克灵、甲霜灵、灭多威等,这类农药作用强、击倒快,用后4~5小时,有80%以上有效成分被作物吸收,即使下雨仍可把害虫、病菌杀死。

3、不穿化纤衣服喷药。化纤衣服渗透性强,吸水性差,抗污能力差,易发生感染性中毒。因此,在夏季喷药以穿棉织品的衣服为宜,并戴好口罩手套等防护品。

4、用清水、河水稀释农药。井水一般含矿物质多,稀释农药易产生化合作用,形成沉淀降低药效。污水含杂质多,配制农药除易堵塞喷头外,还会破坏药剂的悬浮性,降低农药活力。

夏季施农药最好是早上9时前和下午5时后,中午前后温度正高、光照正强时喷施化学农药,一是药剂挥发性强,极易造成施药人员中毒;二是大部分害虫都躲于阴凉背光处,喷药不易击到“靶”上,同时农药分解快、挥发损失大,防虫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正确的方法是避开正午高温强光时喷药。

农药混用虽有很多好处,但切忌随意乱混。不合理地混用不仅无益,而且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不同剂型之间,如可湿性粉剂、乳油、浓乳剂、胶悬剂、水溶剂等以水为介质的液剂则不宜任意混用;具有交互抗性的农药不宜混用,如杀菌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具有交互抗性。混合用不但不能起到延缓病菌产生抗药性的作用,反而会加速抗药性的产生,所以不能混用;生物农药不能与杀菌剂混用,许多农药杀菌剂对生物农药具有杀伤力,因此,微生物农药与杀菌剂不可以混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05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