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辣椒栽种时为获得优质高产对土壤条件有什么要求?

要实现辣椒优质高产,土壤条件是首要的选项。栽种辣椒的土壤条件包括两类,一是土壤自身的条件,二是种植者创造的土壤条件。

辣椒栽种时为获得优质高产对土壤条件有什么要求?

一、土壤自身的条件。

辣椒对土地的适应性较强,无论砂土、沙壤土或粘土均能正常生长,辣椒对土壤酸碱度(PH值)的要求以6.2~7的微酸性和中性土壤为宜。要实现辣椒优质高产的目标,应

选择土层深厚,地势开阔,离水源较近,排水条件好的田块和土块。

要尽量避免在易于发生涝害的低洼地,因为辣椒对涝害没有任何抵抗能力。

辣椒不宜连作,

凡是上年种植过辣椒的土壤,均不宜再种植辣椒。

因为辣椒连年种植会导致土壤中的病虫积累,使辣椒第二年的产量和品质显著下降。很多辣椒种植新区的农民不懂这个道理,头年丰收尝到了甜头,第二年又在相同的地方再种植辣椒,结果是吃了大亏。

同时要注意的,上年种植过茄子、番茄、烟叶、洋芋、生姜等作物的田块或土块,均有可能在土壤中遗留下青枯病菌,从而导致辣椒青枯病的发生和蔓延,因此,

上年种植过茄科作物和烟叶、洋芋、生姜等有可能了遗留下青枯病菌的土壤,均不宜再种植辣椒。

二、种植者创造的土壤条件

1、开沟防涝 。

辣椒根系不发达,既不耐旱,更不耐涝。湿润的土壤条件是辣椒高产的基本条件;但与干旱相比,涝害对辣椒植株的危害更大,不仅造成减产,甚至造成绝收。不论是平坝地区还是山区和丘陵地区,只要辣椒种植的田土是水平的,就必须在田土的周围开挖排水沟。大雨和水涝很难预料,种植者不要有侥幸心理。事先挖好排水沟,建立田间排水系统,可以做到有备无患。笔者考察了很多辣椒种植基地,凡是事先做好了排涝工作的,都可以保证有相当的收益;凡是不讲科学,靠运气吃饭的,最终都吃了大亏。缓坡地种植辣椒不易积水,可以不挖排水沟;平地栽培的排水沟必须要有相当的深度,一般要求围边沟深度在60~80厘米,以确保大到暴雨形成的地表水能够及时排走。

2、起垄作厢。

夏秋季节雨水较多,平地栽植辣椒最好是实行起垄栽培,畦面高于走道20~25厘米,既可以增厚辣椒栽植的土层,又可以防止大雨之后形成涝害。坡地不容易积水,可以实行平畦栽培。很多种植户认为平地起垄作厢太麻烦,其实,起垄作厢不仅有利于排灌,而且便于田间操作。厢面的宽度可根据覆盖塑料薄膜的宽度来确定,一般为1米左右,定植2行辣椒;也可以厢面1.8米,定植4行辣椒。覆盖的塑料薄膜最好是采用新料生产的黑色地膜,即可保湿,又可以抑制杂草。

3、增施有机肥。辣椒喜肥耐肥,在一定的限度内,均衡施肥的数量越大,其辣椒产量就越高。适量增加施用经过腐熟的农家肥还可以有效抑制土壤中病原菌的繁殖和蔓延。一般在稻田和旱地翻耕或翻挖后,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2000~2500千克,复合肥50千克,油枯30~50千克。有些种植者认为大量施用农家肥费工费时,不如单施化肥简单方便,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因为农家肥的营养元素比化肥更全面,更丰富,适量增大农家肥的施用量,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改良土壤,实现养分的持续均衡供给。

生姜的种植时间

生姜是喜阴植物,而玉米是喜阳植物,生姜与玉米种植在一起,是充分利用植物特性而采取的一种高矮植物套作间种的一种种植方式。事实上,农村人对间作套种技术掌握得十分成熟,如水稻田埂种大豆、棉花地边种高粱、小麦地套作西瓜、红薯地边播种豇豆、辣椒地边种黄瓜等。套种间作技术的应用,让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作物,得以充分利用生长,让有限的资源产生更大的效益。

在一块土地上,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隔行、隔畦或隔株栽培称为"间作";不规则的混合种植称为“混作";前作作物生育后期,在其行间或株间种植后茬作物,前后共生期较短,称为"套作"。合理间套作,就是将不同生态特征的植物种植在一起,发挥它们之间相互利用的作用,有效地利用光能与地力、时间与空间,造成"相互有利"的环境,甚至减轻病虫害,达到增加复种指数和花色品种,提高作物单产,节省劳力,均衡供应,缩小季节矛盾的作用。但如果掌握不好,就会适得其反。因此要掌握以下原则:

1、合理搭配作物的种类与品种——一般可采用高杆与矮生、直立与塌地的种类搭配,如玉米与辣椒、生姜、毛豆、大蒜和菠菜等。深根性与浅根性种类相搭配,如果菜类的行间种苋菜、小白菜。生长期长的与短的、生长快的与慢的、成熟期早的与晚的间作,人如甘蓝与小白菜、番茄与冬瓜间作,胡萝卜与小白菜、四季萝卜混作。喜光与耐萌的蔬菜或作物间作。有些蔬菜间作可减轻病虫害或杂草延蔓,更值得采用,如茄子、辣椒田块,先播小白菜、苋菜,可减轻地老虎危害茄子苗;大白菜与葱蒜类间作,可减少大白菜疫病,春甘蓝套种冬瓜,有防止香附子蔓延的效果。

2、应合理安排田间群体结构,处理好主副作物间争光、争水、争空间的矛盾。一般在保证主作密度和产量的前提下,适当安排副作密度考虑其产量;为减少两者矛盾可适当加宽行距,缩短株距,以充分发挥边行优势的作用。前后作间套种,应尽量缩短两者共生期,以不妨碍壮苗和生长为原则。

3、采取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如保证肥水供给,采取培土、灌水、除草、及时采收等,防止主副作之间的矛盾发生与发展,发挥其互利作用。

总之,玉米与生姜套种,是一种荫与阳、高与矮、干预湿的相互依存生长关系,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高效延伸种植模式,在我国南方地区可作为一种高效种植模式推广,促使有效的土地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在清明前后或谷雨节令播种。播种实行条播,行距35~40厘米,株距26~30厘米,沟深10—20厘米,每亩用种500公斤左右。

播种方法:

1,亩用15公斤尿素、25公斤复合肥作种肥,将肥料放入沟内与土壤混匀。

2,播前1小时左右浇底水,使土壤湿润。

3,将姜块水平放在沟内,使幼芽方向保持一致,并用手轻轻按入泥中,覆湿润细土5厘米左右。

注意事项:

生姜是喜阴,不耐高温和强光的植物,因此夏季生长期间要进行遮阴,以促进生长。

生姜不耐干旱,也不耐涝,对水分要求严格。生长期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宜,在夏季高温期间,应及时浇水降温,以早、晚浇水为好,雨水天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以减少姜瘟的发生。为防止根茎露出地面,表皮变厚,品质变劣,要进行培土,一般结合浇水施肥进行2—3次培土,每次培土3厘米左右。

病害主要有腐烂病和斑点病。腐烂病一般在7月始发,8~9月为发病盛期,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挖去带病菌土,在病穴内撒施石灰,用干净无菌土填埋。斑点病发病初期喷洒50%百菌清8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虫害主要有姜螟、姜蛆,用敌百虫或辛硫磷进行叶面喷洒防治。

黄姜采收一般在秋冬植株完全枯萎后,挖取地下根状茎,采收时间以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为最好,根状茎繁殖栽培一般2-3年采挖一次。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05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