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种植攀援植物和滨水植物种植需要注意的哪四点?

城市滨水开放空间景观的建设与保护(论文)

种植攀援植物和滨水植物种植需要注意的哪四点?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福州为了改善城市园林绿化面貌和城市自然生态环境,最终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在城市的滨水区域,建成大量的公共绿地。这些绿地来看各有特色,服务对象不同,已形成的滨水开放空间景观,也不尽相同。回顾这些城市滨水开放空间的现状,颇有收益。

(1)为住宅小区居民服务的滨水供给绿地,往往紧。邻城市住宅新村,绿地宽度小。如白马河公园滨水绿地,宽度一般只有几十米、二十几米,最多也只有30~40m,沿着河岸建设,地势平坦。建成的滨水开放空间景观,以植物造景为主,辅以一些景观小品,景观特色多小巧玲珑;再如1990年建成的福州白马河公园,面积5.82h㎡,紧邻黎明新村、上海新村;1991年建成的福州晋安河公园,面积15.51h㎡,紧邻洋下新村、浦下新村、王庄新村。这些新村与滨河公园,只隔着宽七八米马路,使用起来非常便捷,其服务对象是新村居民。这类绿地面积83.7h㎡,约占滨水公共绿地的24.5%。

(2)城市滨河道路绿地,一般都跟随城市道路而延伸,绿地宽窄不一,或宽不足10m,或宽40~50mk,滨水绿地环境多是城市河边荒地、杂居地。经改建的滨水开放空间景观,也都是以植物造景为主,且都注意使用景观小品。例如1988年建成的福州仓前公园,面积1.5h㎡;1996~1997年建成江滨大道的公共绿地,沿路长26km,宽度8~15~20m不等,面积近28h㎡,作为街头开放性道路公共绿地,空间景观以植物造景为主。这类绿地面积60.3h㎡,约占滨水公共绿地的17.7%。

(3)滨水区域大面积拆迁危旧房,建成公园绿地。近年福州城市经济实力增强,对沿江几万平方米的违章搭盖及破旧危房进行拆迁。新建成的滨水区域,如闽江公园,北岸线长5.5km,河岸绿地宽100~200m,面积47.5h㎡;南岸线长7km,河岸绿地宽150m左右,面积达6.5万㎡,使福州滨水城市空间景观得道改造提高,美化了城市景观形象。

(4)利用滨水滩涂自然绿地,建成可供休闲娱乐的城市公共绿地。这类绿地的沿岸植物生长茁壮,绿化景观良好,并能较好地保护自然生态景观原貌。例如,现在正在建设的福州金山公园,位于福州金山新区南部,三环路一期东侧,东邻城市旧防洪堤――建新南堤,西界规划道路。公园建设基地,自然景观资源条件优越,大树成荫,物种丰富。还有很多体现福州榕城地方特色的古榕树,白鹭纷飞。河湾水面宽阔稳定,宽达100~200m,公园景观具有浓郁的村野湿地自然生态风貌。

(5)把滨水的采矿迹地建成滨水观光风景游览区。这类公共绿地沿江河两岸透迤而下,原地貌荒凉破败,经整治后,迅速改变了滨水区域开放空间景观,成为优美的旅游观光风景名胜地。如长乐市沿闽江口金刚褪附近3km的江岸,原是采掘花岗岩石材的坛口迹地,开采了几十年,岩壁陡峭,植被残缺,土壤流失,自然生态被破坏。经过长乐市近两年的整改,利用了滨水的人文景观与自然地理资源,使滨水的人文景观与自然地理资源,使滨水采矿坛口迹地得到再生利用,建成为优美的旅游观光风景名胜地。

(6)利用原有湿地地貌建成湿地保护区。例如,在闽江口,还未被人为严重破坏的自然湿地,就有鳗鱼洲湿地、道庆洲湿地,还有在福州金山新区堤外建成的湿地公园,它们都是利用滩涂沙地植被与水滨等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形成保护自然生态景观板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廊道。

以上6种市域滨水区域,有效地提高了滨水绿地生态空间景观水平,改善了群众居住、休闲、娱乐、健身等环境。

2.滨水绿地设计创意理念及形成空间景观效果

2.1 创建优美的滨水人居环境景观

处在城市居民新村附近的内河滨水开放空间,规划设计考虑为新村居民服务。这类滨水绿地的服务半径在500m之内,要求创建优美的滨水人居环境景观,提出“以人为本”的设计创意理念,并通过各种设计措施来达到目的。

在滨水公共绿地空间中,设计按照人体行为工程学原理,安排多种健身设施与器具,创造舒适休闲建身空间环境。游步道宽1.2~1.5m,以便两个人相向步行,能宽松地通过在林荫下漫步。路面铺装应平坦,尽量在临水面安排铺装广场,设置较舒适的坐椅,让人近水观赏,游赏水景。

2.2 追求园林植物群体美景观,发挥大自然生态群落效应

园林植物群体美,是现代风景园林美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是通过相近植物与同种植物按园林艺术美的韵律节奏与比例协调关系的组合布局,表现植物群体规模,以体现景观的气势雄伟,并且表现组合植物景观美。园林植物按生态规律布局,最大限度发挥植物自然生态群落效应,改善生态环境;并为城市输送大量氧气,成为“城市绿肺”,最大限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如晋安河公园、光明港公园的绿化。现着重论述晋安公园植物群体景观。晋安河公园位于晋安河两岸,开辟出宽20~30m的带状滨水开放公共绿地,长约7km。公园岸边有丰富的观赏立面,林冠线起伏变化,色彩与季相变化丰富,最主要的是晋安河公园追求壮观的园林植物群落,体现群体美的景观特色,从南到北,有葵林景区,南洋杉景区(爱乡园),椰林春月景区。

葵林景区位于晋安河公园王庄新村河岸段,沿河长200多m的滨水绿地。疏密相间,自然群植高3~8m的大蒲葵林。设计布局三五成丛,数丛成群,株间距4~8m,并安排3块200~300㎡的林间疏林草坪。葵林边缘及河岸边还配置有成丛的美丽针葵、七姐妹、南迎春、扶桑、九里香球等灌木花卉,为葵林景区增添了色彩变化,丰富了层次与季相的变化。昂扬挺立的蒲葵林,令人产生奋发向上的情怀,其葱绿茂密的蒲葵林纯林之景观,充满了浓郁的亚热带南国风光。

爱乡园景区位于福马路北晋安河东岸200多m的河岸绿地。自然群植有92株高几十米的南洋杉林,主要树种是塔形南洋杉、肯氏南洋杉和毕氏南洋杉,形成开放式滨水公共绿地空间景观。岸边及绿地边缘植有马樱丹、南迎春、榕树球、扶桑及红花羊蹄甲等植物,形成南洋杉林。柔和的水平线与南洋杉的雄伟垂直线形成鲜明对比,在水中呈现出优美的垂直倒影。

椰林春月景区,在晋安河桥北、晋安河西岸近长1km的河岸开放式绿地。设计种植棕榈科混交林,植有蒲葵、华盛顿蒲葵、美丽针葵可、假槟榔、皇后葵、丛生鱼尾葵、长穗鱼尾葵、大王椰子、散尾葵、棕竹等棕榈科植物30多种,还有黄金叶、小蜡球、红刺林投、象腿丝兰、南迎春等植物。大量的乔灌地被草坪植物组合,形成自然群落,成为城市生态廊道,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另外,具有滨水带状绿地群体美的植物景观,还有光明港的蒲葵混交林、羊蹄甲混交林带。

2.3 充分利用历史人文景观资源,展现滨水开放空间景观特色

结合地形改造,发掘利用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历史人文景观。这一设计理念,是福州滨水开放绿地空间又一景观特色。

例如,长乐闽江出海口,历史上曾是明朝郑和7下西洋船队候风与补给驻泊地。长乐市为了开发建设闽江出海口风景旅游观光带,建成长3km的滨水开放公共绿地空间。为了纪念郑和7下西洋的伟大航海壮举600周年,把其中一段以前曾是闽江船运码头滨水的长800m的绿地景区,开辟为“郑和广场”,面积近4.5h㎡。充分利用郑和船队7下西洋,以长乐为出发驻泊地的历史,建成祭海誓师台、三宝亭、了望台、郑和兵营、亲水船平台、郑和史迹纪念馆以及郑和雕像,配置各种树木、花卉、草坪。对过去的采石坛口、砂石地,覆土0.50~1.00m,并清理岩壁,种植各种榕树、芒果、棕榈科乔木,以及垂直攀援植物和时令花卉,形成优美的滨水公共绿地。开放之后,游人络绎不绝。

再如,两年前建成的闽江北园闽风园,面积5.81h㎡。在防洪堤外侧,利用当地原有造船厂遗址,突出展现福州2000多年的古城历史文化与船政文化景观。精美的“闽都春秋”巨型浮雕,向人们述说福州的许多壮阔伟业,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长廊,并成为中外游人的必到之处。

2.4 根据亲水性的设计理念,创造各种亲水景观

亲水是人类的特性;水是园林的灵魂。因此,充分展现人和水的景观关系,是滨水开放空间的又一设计理念。

江滨公园闽水园,面积1.5h㎡。以闽江文化为主线,用抽象的艺术表现技法,表达“闽水长闽江清”的设计理念,体现人与水之间共生互利的情感关系。“闽水谣”“浮雕”,叙述了闽江两岸风土人情和闽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水文化景观。“闽水魂”雕塑,体现闽都儿女激流勇进的奋斗精神,升华人与水相依共存的造园思想。临水是形成滨江水公园空间最大的特点,要把壮阔的闽江风光组织到公园临江风景的观赏透视中。为了最大限度地让游人观赏透视中。为了最大限度的让游人观赏闽江风光,并满足群众晨练及傍晚的休闲活动,江滨各个公园景区都安排大面积的临水铺装广场。

如台江江滨公园规划了近8000㎡的铺装广场;在仓前公园也辟有3700㎡的铺装广场;在缤纷园、闽水园、闽风园等景区,都把广场延伸到水边,做各种标高的平台,让游人能与水亲密接触,满足人们对亲水性的要求。而在金沙园、西河园,则把踏步平台改为一望无垠的沙滩,让游人能在3万多㎡的沙滩,尽情嬉戏,在金沙碧水之间,沐浴阳光,享受大自然赐予的闲适放飞心情。

而在福州长乐郑和广场,由于闽江出海口风浪较大,在其临水船形平台,加栏杆、坐凳,让人感受郑和船队万船竟发的壮观气势,也是一种绝妙的亲水性做法。

2.5 利用自然地理生态资源建造滨水旅游观赏景观

在滨水开放空间中,有的地段对自然地理生态资源是可资利用、充分发掘,为风景旅游光事业服务。例如在长乐闽江出海口的金刚腿景区。金刚腿原是半山上的巨岩,延伸到闽江水岸边,形成大条岩,形如天生的金刚大腿。腿弯之下空悬,如一座拱桥,脚如穿靴,脚尖翘起,自古以来就被俗称为“金刚腿”。腿上方,半山岩壁,有中国海军宿将萨镇冰题的“金刚濯足”4字石刻。在日本《福州考》一书中,把金刚腿称为仙人脚。金刚腿和闽江口五虎礁、南北龟、皇帝井等,并称为“闽江口七景”。据历年水文测定,金刚腿靴底标高4.83m,腿踝标高8.42m。而60年以来,福州马尾平均水位标高仅2.76m,最高水位仅6.48m。历来无论闽江大水,还是海潮大潮,都不会淹过金刚腿的腿踝。所以俗语有“大水淹不到金刚腿”。建成的金刚腿公园,专门在滨水岸边勒石,记述金刚腿采石坛口开拓为公园的事迹简介,以及金刚腿的历史、自然地貌传说。

在金刚腿景区,还有一个自然地貌景观,即金刚腿刚好处于闽江入海口谈水和海水的分界线上。故腿股内外,水有咸淡之分。闽江上游的漂木和浮物,由于海潮顶托作用,也都在金刚腿附近水面打转。2002年,金刚腿公园特在此辟建海水、淡水分界碑,以此体现金刚腿自然地理景观。

上述的滨水自然地貌景观,都是自然历史遗留和演替形成的,经过人为加工整理、再生利用,形成著名自然地貌景观。还有一类滨水自然地貌景观,是大自然赋予的,要加以保护,才能永续利用——即滨水自然湿地景观。

目前,福州市区域闽江滨水自然湿地,有多类近城滨水区域已进行开发保护。如金山湿地公园只是在清理原有自然地貌的基础上,种植各种乔灌木,利于自然湿地的保护。

还有一类是面积较大的湿地,自然原生地貌离城稍远,人为扰动较少。此类湿地要依法严加保护,严禁开发利用。如道庆洲自然湿地景观,严禁开发利用。如道庆洲自然湿地景观、鳗鱼洲自然湿地景观等,只有严加保护,才能成为永久的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斑块。这类湿地一经开发,则将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产生重大的破坏作用。

道庆洲湿地面积约2.3k㎡,距离市区不足10km,是最靠近福州城区的大型湿地,位于闽江、五龙江、白龙江3条江汇合处。涨潮时几乎看不见,退潮时才能见道洲地。

目前,道庆洲湿地自然条件好,各类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种子植物85种。附近水域有鱼类39种,各种浮游生物多达110种。在宽阔的潮间带滩涂,还有丰富的鱼虾,特别是甲壳类和双壳贝类等,这些都是鸟类的主要食物。由于条件适宜,在不同季节还吸引了白鹭、苍鹭为主的30多种水禽群体,到那里栖息、觅食和繁衍,曾一度成为当地独特的生态景观。

道庆洲湿地景观的再生利用、保护,目前已引起有关的再生利用、保护,目前已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民间资金及组织,参与了湿地的自然生态环境。

2.6 根据规划设计理念建设充满寓意的滨水造型景观

一般园林设计者,通过各种设计思维活动创立理念,运用各种园林植物、园林景观小品和构筑物,及各种规划构图等,建成隐含各种意念的造型景观,即意象景观。“九洲方圆”是为纪念第三十一回旅日福建同乡访华恳亲团在榕举行,而规划设计的。位于晋安河公园中段爱乡园内,南有南洋杉草坪,北有樱花园,主景点是20m x 20m方圆叠加的花坛平台。底层方形平台上的花坛,种有梅花、樱花、腊梅各9株,以及反映榕城乡土特色的榕树球、茉莉花;上层圆形平台中心,是高6.3m的“环球同凉热”不锈钢雕塑,雕塑基座呈九角形,磨光花岗岩贴面,圆形平台地面划分9个弧形地块,按图案铺及火烧板与磨光花岗岩板。精雕细琢9个梅花浮雕图案,象征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上下两层平台踏步9级,“九洲方圆”,寓意中日两国人民传统以友谊如日中天,如梅花一样高洁,如樱花一样灿烂好。

闽江公园的望龙园景区大门口,是望龙造型是全园标志性景观,是根据福州唐末闽王王延钧在江滨钩白龙,飞舞上天的历史传说设计的。巨龙昂首远望、腾飞起舞。

能容纳2500人的露天演歌台,为缤纷园景区的主景物,围绕演歌台,为缤纷园景区的主景物,围绕演歌台有五彩缤纷、变幻无穷的水景,还有螺旋式、错落式的看台和5组帆形钢架造型,宛如江中乘风破浪的白帆,蔚为壮观。

在长乐闽江口风景旅游观光区,有一个“吉祥公园”景区。根据吉祥长乐的主题,按照中国传统吉祥寓意,进行石刻浮雕组景,其主题是“万象更新”雕塑。在榕树、竹林丛中,小路蜿蜒向前,设立组雕巨石景观序列;一帆丰顺、四海升平、八卦太极、万象更新等,表达了和平幸福、吉祥安康的美好意愿。

当然,福州市域还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有的住宅新村紧挨内河边,绿化带很少;有的大江边的滩涂沙洲湿地,正逐步被改造成生活居住地。因此,开发与保护滨水区域的矛盾还很严重。滨水区域开放空间的保护与再生利用,还是一项艰巨的历史课题,有待我们去研究。

有需要建网站的,请百度HI我,或Q我.

问题一:竹子的种类中最矮的是哪种竹 菲白竹,学名:Sasa fortunei (Van Houtte) Fiori ,为世界上最小的竹子之一,菲白竹材用和笋用价值不大,但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饲用价值,杆高一般为10-30cm,观赏地被竹,矮小丛生,株型优美,叶片绿色间有**至淡**的纵条纹,可用于地被、小型盆栽,或配置在假山、大型山水盆景间,兼文化、观赏和生态于一体,是地被中的优良植物。笋期4~6月。原产日本。中国华东地区有栽培。浙江的安吉、杭州、南京、上海、北京有引种栽培。

baike.baidu/...zJRaRZ

问题二:竹子最大和最小的品种是什么 ? 世界最小:

菲白竹Sasa fortunei,为世界上最小的竹子之一,秆高一般为10~30cm,叶片绿色而具明显的白色或淡**条纹,作地表绿化极佳。竹秆矮小的竹子还有菲黄竹、铺地竹、翠竹、黄条金刚竹,宜作草坪或盆栽观赏。

原产日本。中国华东地区有栽培。浙江的安吉、杭州、南京、上海有引种栽培。

赏地被竹,丛生状,节间无毛,秆每节具2至数分枝或下部为1分枝。箨片有白色条纹,先端紫色。末级小枝具叶4~7枚;叶鞘无毛;鞘口有白色Z毛;叶片长5~9cm,宽7~10mm,叶片狭披针形,绿色底上有黄白色纵条纹,边缘有纤毛,两面近无毛,有明显的小横脉,叶柄极短;叶鞘淡绿色,一侧边缘有明显纤毛,鞘口有数条白缘毛。笋期4~6月。

菲白竹植株低矮,叶片秀美,常植于庭园观赏;栽作地被、绿篱或与假石相配都很合适;也是盆栽或盆景中配植的好材料。叶面上有白色或淡**纵条纹,菲白竹即由此得名。它端庄秀丽,案头、茶几上摆置一盆,别具雅趣,它是观赏竹类中一种不可多得的贵重品种。

世界最大:

巨龙竹(歪脚龙竹),禾本科竹亚科,牡竹属。巨龙竹是分布在我国云南省西南部佤山傣乡的大型丛生竹,生于海拔600~1000m坝区河谷。属珍稀特有竹种,是世界上最大的竹子,该竹种最高可达45m,最粗达36cm,最重达360kg,属珍贵的特大型工业用材。

问题三:竹子的种类有哪些? 慈竹

慈竹是丛生型。竹的典型代表:高大、筒长、叶葱浓。

生物学特性:

⑴地上部分生长特征:6至8月笋芽出土,10月中旬生长基本停止。一般为20-30节,8至13米高;生活年限最长9年;1-2年生母竹成笋能力最强,3-5联代发生新笋增长率大,可培育大材;一年换一次叶;开花与年龄无关,与水分和营养有关,开花前叶变黄,开花后叶渐脱落,陆络枯死,材质变脆;1年生为幼竹,2-3年生为壮竹;4-5年生为老竹。箨上有毛。

⑵地下部分生长特征:秆茎有6个节,其中只有一个节上有笋子长出(秆柄与老竹子连接部分);地下部分密集在一起,不向他处延伸,并有向地面拱起的特性;单丛茎竹地下茎须根发达,大部分于表层,最深达2米。新生幼竹当年不发根,第二年形成根系,以后逐渐减弱,6、7年生老竹活根很少;失去地上部分的茎,可在地下保持十多年才烂,如不及时处理,则层层盘结合,影响竹笋的形成和竹林生长,应割断竹株与老篼的联系,这叫“打篼”。

慈竹秆纤维韧性强,节稀筒长,是竹编工艺品的上乘材料。慈竹是青神最主要的竹种,在农村,几乎家家都栽有它。

单竹

民间俗称“苦慈”,是慈竹属中,筒最长(有一米多长)的优质慈竹。竹质细腻,纤维韧性特强,能启成薄如蝉翼、细如发丝的竹篾丝,编织成似绸、似绢的精档竹编工艺品。这种多生长在土壤肥沃的阴山处,是竹编的最佳材料。除青神外,眉山、邛崃一带也有些这种“苦慈”竹。

四季竹

这是最近几年引进青神的优质竹种。丛生型,四季生笋而得名。慈竹属的一种,最大的特点是秆粗大高直,一根就有几十斤重,纤维细腻,繁殖生长快,是造纸的好材料,经济价值大。青神西龙、观金、桂花、白果、罗湾等乡镇,有上十万亩此竹基地。这种竹原产于湖南沅陵县大坪乡。

硬头簧

丛生型,秆高直、坚硬、质厚空小,故多用于建筑材料,农村都用于承重,挑、抬东西。种植量小。

斑竹

又名湘妃竹,散生型,秆高直,挺拔,径大,质硬,竹面上有褐色斑点,传说是尧帝的两个女儿泪夫的眼泪洒在上面而形成的,故名“斑竹”。这种竹多用于建筑材料,也可启成篾条作编织用。古代拉船的纤绳,多用此竹篾编制而成。其特点是水不易浸蚀它,轻便,拉力强。青神种植量不大。主产于湖南湘水流域。

楠竹

又名毛竹,是散生型竹的代表。秆高直,坚硬。径大20公分左右,是建筑上的好材料;竹头是雕刻工艺品的好材料;竹笋是最佳菜肴,称为“玉楠片”。青神种植在中岩寺、德云寺等地。盛产于四川长宁、贵州赤水、江西、浙江、湖南等地。

刺楠竹

楠竹属的一种,秆和枝丫上均有坚硬的“刺”而得名。丛生型,秆高直,挺拔粗大(径有10多公分),肉厚、空小,笋箨无毛,叶子少。多用于建材。青神竹艺城、天庙等地有少量种植。

水竹

散生型,秆细长、坚硬,形如钢管,叶稀少,竹质韧性较强。多用于竹家具制作材料,成片大面积生长时,可用作造纸材料。青神罗湾曾有一片水竹,称为“竹海”。

墨竹

散生型,是珍稀竹种。秆和枝都是黑色而得名;笋尖外壳呈红褐色,一年后成材。是制作笛、箫管乐器的最佳材料。青神个别地方少有。

白粉竹

丛生型,慈竹属,秆节长,形如“苦慈”,竹秆面上有一层薄薄的白粉而得名。

青神“竹艺城”引种的观赏型竹有:

罗汉竹

丛生型,秆不高,头部大,上身小,头部几节像“罗汉”肚子凸起起,故而得名。可作工艺品材料。

琴丝竹

丛生型,有的高大,有的矮小,秆面呈淡**,上面有绿色粗、细相间的线条,形如“琴丝”而得名。

凤尾竹

丛生型,秆细而矮小,枝叶很细小,形如凤尾而得名。

方竹

混生型,竹秆约呈方形而得名。面呈淡**,节环上有一圈小刺,故又名“刺竹”。可用于工艺品加工材料。此竹稀......>>

问题四:最矮的竹子叫什么名字, 在竹子中,凤尾竹是株型矮小,它绿叶细密婆娑,风韵潇洒,好似凤尾。。 小型丛生竹,竹秆直径间于牙签和筷子之间,叶色浓密成球状,粗生易长。

凤尾竹枝叶纤细,茎略弯曲下垂,状似凤尾,体态潇洒,观赏价值较高,宜作庭院丛栽,也可作盆景植物,配以山石,摆件,很有雅趣。

问题五:竹子的种类有几种? 竹,是禾本科的一个分支竹亚科(Bambusoideae)的总称,分布在亚热带地区,又称竹类或竹子。有低矮似草,又有高如大树。通常通过地下匍匐的根茎成片生长。也可以通过开花结籽繁衍。为多年生植物。有一些种类的竹笋可以食用。已知全球约有150属,1225种。竹子主要分布在地球的北纬46度至南纬47度之间的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世界上除了欧洲大陆以外,其他各大洲均可发现第四次冰川时期的乡土竹种。 竹类植物根据地下茎的生长情况可分为三种生态型,即单轴散生型、合轴丛生型、复轴混合型。竹类的种类繁多,我国有500余种,大多可供庭园观赏。常见栽培观赏竹有:散生型的紫竹(Phyllostachysnigra)、毛竹(Ph.pubescens)、刚竹(Ph.uiridis)、桂竹(Ph.bambusoides)、方竹(Chimonobam-busaquadrangularis)等,丛生型的佛肚竹(Bambusauentricosa)、孝顺竹(B.multiplex)等,混生型的箬竹(Indocalamuslatifolius)、茶杆竹(Pseu-dosasaamabilis)等。 1.叶呈狭披针形,长7.5~16厘米,宽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钝形,叶柄长约5毫米,边缘之一侧较平滑,另一侧具小锯齿而粗糙;平行脉,次脉6~8对,小横脉甚显著;叶面深绿色,无毛,背面色较淡,基部具微毛;质薄而较脆。

问题六:请问这种竹子具体是什么种类的?造园时粉墙竹影的这种比较矮小的竹子 孝顺竹,是很典型的丛生竹,在园林上应用比较广泛,主要是观形的。

问题七:这是什么种类的竹子? 斑竹

问题八:中国最著名的竹子都有哪几种 福建的建瓯市、顺昌,浙江的临安、安吉,江西的崇义、宜丰,广东的广宁,安徽的广德,湖南的桃江、贵州的赤水等10县市为“十大竹子之乡”。

问题九:哪种竹子适合庭院养 你要瘦的还是高的,你要,奇怪的还是普通的?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05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