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噱头”还是真赚钱?正邦、天邦、海大、牧原纷纷入局光伏!
又一养猪企业入局光伏板块了。
7月下旬,森特股份发布消息称,近日与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太阳能发电领域进一步深化业务合作。
今年以来,猪企入局光伏产业不再是新鲜事。
6月,唐人神表示正在与部分能源企业接洽商谈合作事宜,盘活屋顶闲置资源。
而且子公司龙华农牧部分猪场已在屋顶安装并运行了光伏发电设备。
同样是6月,正邦科技在饱受质疑之时,宣布与国家电投浙江分公司签订400亿框架协议。
具体合作模式是:国家电投为正邦科技提供清洁能源电力,采取“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
5月末,牧原股份称内乡牧原肉食光伏项目已投入运行。
而且猪舍和屠宰厂屋顶也筹备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4月,天邦股份宣布与国家能源集团江苏电力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光伏、生物质发电等多个维度开展合作。
其实早在10年前,河北定州市国香公司就已开始探索猪舍屋顶光伏发电,但当时因为种种原因,类似项目没有获得大范围推广。
如今,猪企光伏发电再掀热潮,有人提出疑问,这是在“造噱头”还是真赚钱呢?
“造噱头”VS真盈利?
以下以正邦科技为例进行探讨。
从正邦科技与国家电投签订的协议来看,双方将在3年时间内,投资约400亿建设生态光伏、风电、分布式及集中式综合智慧能源约1000万千瓦。
有人质疑正邦是否有充足资金来进行投放时,正邦表示,公司在项目前期可以通过租赁的方式收取租金,建设资金主要由国家电投提供。
租赁的资源可分两种:土地资源、屋顶资源。
那正邦的土地资源和屋顶资源有多少?查阅数据显示,正邦在江西、四川、广东等20多个省份可提供的土地资源为30余万亩,屋顶资源为2000多万平方米。
土地资源方面,根据相关机构数据,光伏电站土地租赁费用,中西部省份为200-300元/亩/年,山东、江苏及河北部分地区为700-800元/亩/年,正邦科技土地遍布全国,折中取500元/亩/年的价格估算,正邦科技一年可获得租金约1.5亿。
屋顶资源方面,按照国家电投以往中标的类似项目数据,屋顶租金报价4元/平方米/年,可以计算出正邦的猪舍屋顶资源一年可获得8000万的租金。
两者合计来看,正邦科技通过盘活资源,一年可获得约2.3亿元租金。
这个数字对一家猪企来说,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但谁会跟资金过不去呢?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数据仅供测算,实际金额还要看具体项目中的协议金额。
当然,猪企入局光伏,并不只是为充裕资金,还有一些宏观层面的东西在里面。
猪企“碳中和”目标压力大
2021年,我国明确了碳中和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十四五”及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相关文件明确指出,到2025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应累计降低13.5%,二氧化碳排放量应累计降低18%,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提高到20%左右,煤炭发电的比例则降至5%以下。
“碳中和”目标明确以来,作为新能源领域的主力军,华能、大唐、华电、国电、国家电投五大发电集团便开始加速发展,在多地寻找合作对象。
对于发电集团来说,他们需要寻找有资源优势的合作对象,规模猪企的屋顶资源和土地资源丰富,是不错的选择。
就猪企本身而言,在碳中和目标下,耗电量大是一大压力。
天邦食品董事长张邦辉表示:“作为能量消耗大户,我们如果不能尽快实现碳中和,将来的经营压力会非常大。
相反,解决了碳排放问题,对于我们提升盈利能力、拓展客户非常有帮助,特别是一些西方在中国的猪肉产品用户。
”
发电集团有资源需求、有资金,猪企有闲置的土地、屋顶资源,同时在猪周期冲击下亟需资金“补血”,二者优势互补,合作也就不奇怪了。
由此可见,猪企入局光伏,属于盘活资源获得收益,并不是赶潮流造噱头。
而且,未来猪企入局新能源可能是常态。
但是从目前来看,猪企入局新能源并不是“跨界”,一方面他们只是提供场地租赁,另一方面,猪企也未投入到光伏研发过程中,可以说,猪企入局光伏,并不会改变主业。
双胞胎养猪场不把合同给养护怎么办
日前,多家猪企公布了1月销售业绩。
按养殖成本推算,温氏、天邦、大北农、神农等猪企无一例外,均处亏损状态。
这一情况与业内先前热议的“2022年猪企预赚”形成强烈反差!那接下来猪企能不能再度扭转亏损格局?2023年上半年行情有望反弹吗?
1月猪企大多亏损
根据企业发布的公告,温氏、天邦、大北农、东瑞、神农等猪企1月生猪销量与销售收入环比去年12月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具体来看,2023年1月份:
温氏股份销售肉猪158.71万头(含毛猪和鲜品),收入27.68亿;
天邦食品销售商品猪38.31万头,收入5.46亿;
大北农控股及参股公司生猪销售数量合计49.42万头,收入8.15亿;
唐人神生猪销量23.23万头,收入约3.61亿;
东瑞股份销售生猪5.32万头,收入0.91亿;
由上表可以看出,以上猪企1月份出栏量、销售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缩减,其中天邦、唐人神、神农、罗牛山等企业生猪销量降幅接近20%,而销售收入降幅却都在30%以上。
猪价行情的波动确实对企业业绩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从卖猪均价看,除东瑞股份均价在18元/公斤外,其余企业的销售均价基本维持在14元/公斤左右,但这个价格已经远低于各企业的成本。
以温氏股份为例,2022年全年其肉猪养殖综合成本约17.2元/公斤,但1月毛猪销售均价仅为14.73元/公斤,按110公斤/头的均重计算,温氏股份一头商品猪要亏损271.7元,那整个1月或亏损超4.3亿。
如此来算,1月份猪企业绩大多亏损。
猪价旺季不旺成亏损主因
究其亏损原因,部分猪企表示:1月有春节假期,可供出栏的天数减少,叠加猪价行情下滑,造成了此种情况。
的确,2022年10月猪价达到高点以来,行情便一路走跌,这与业内预期的“旺季高价”正好相反。
而10月的猪价高点使得市场上有相当一部分从业者进行了压栏和二次育肥,意图在元旦和春节卖出高价,这种现象造成了市场上生猪出栏均重与数量大幅提高,而需求没有跟上,猪价一路下滑,大多数养殖户赶在年前集中出栏,造成了价格踩踏。
据猪好多数据监测,2022年10月猪价最高点达到了28.36元/公斤,1月低点价格降至14.46元/公斤。
以当时130公斤/头的出栏均重计算,一头猪的利润缩水了1807元,养猪自然由盈转亏。
春节假期结束后,居民以消耗囤货为主,猪肉需求进入季节性淡季,部分地区猪价跌破14元/公斤。
2月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猪粮比过度下跌一级预警,收储即将托市,那猪价是不是要反转了呢?
2023上半年猪价将反转?
我们从收储的作用及当下供需情况来分析。
从历年收储情况看,官方每次进行的收储量只占全国消费量很小的一部分,收储不会直接拉高生猪价格,而是提振市场信心,传递出未来行情将向好的信号。
猪价的涨跌主要还是取决于供需。
供应方面,据业内人士调研,目前河南地区许多养殖场二次育肥的猪源基本出清完毕,部分地区大肥价格稳中有升,侧面说明了大肥存栏偏少。
但是农业农村部曾透露,2022年11、12月份规模场中大猪存栏分别增长了10.9%和5.6%,这些生猪将在春节前后出栏!如今已到春节假期后,规模场恢复了出栏节奏,生猪供应量依然有保障。
需求方面,上面也提到,春节假期结束后,居民以消耗囤货为主,猪肉需求进入淡季。
当下学校开学、叠加旅游业复苏,对消费稍有支撑,但难以跟上供量,短期内需求难有大幅提振。
专家表示,二季度开始猪肉消费将恢复往年水平。
也就是说,二季度开始,猪价有望逐步回升。
值得提到的是,不论猪价何时反转,行业降本已迫在眉睫。
当下多数猪企的成本还在8元/斤左右,散户的成本也在7元/斤以上,饲料价格居高不下使养殖压力倍增。
牧原、温氏、新希望、天邦等企业纷纷提出了降本目标,天邦目标甚至剑指5元/斤。
猪企成本大战已经打响,谁能控住成本,谁就能站稳脚跟。
那行情到底何时反弹?谁又能在成本战中脱颖而出?我们拭目以待!
1、尝试与猪场进行沟通,明确表达自己的担忧和不满,并要求他们履行合同中的养护义务。可以书面或口头地与他们进行交流,确保双方对合同条款的理解一致。
2、仔细检查合同条款,确定猪场是否有确切的养护责任和义务。如果发现猪场确实违反了合同约定,并且有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那么可以采取更进一步的行动。
3、如果与猪场的沟通没有解决问题,或者情况严重到需要法律干预的程度,建议您咨询专业的法律顾问或律师。
4、如果猪场的不履行合同义务导致您遭受了实际损失,可以考虑提起诉讼。法律程序和诉讼程序将根据所在地的法律体系而有所不同,所以最好与律师合作来处理相关的法律程序。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06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