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地质灾害的防治建议

7.5.1 海(咸)水入侵

地质灾害的防治建议

广饶县东北部发生了较严重的咸水入侵,采用Pearl生长模型预测,2000~2010年咸水入侵平均速度达到240m/a。地下水疏干性开采和咸水入侵使有限的淡水资源面临枯竭和污染的危险。颜徐和稻庄一带改为渠灌,2000年和2003年后年引客水分别为721×104m3和1100×104m3进行补源,即能够在颜徐和稻庄一带形成淡水帷幕。到2010年,花园和稻庄镇南两漏斗中心水位标高各为-14.00m和-12.66m,地下水位下降一段时期后,又逐步回升。如果实施得到的优化方案,既能够阻止北部咸水的入侵,同时区域地下水位也将得到逐步回升。

7.5.2 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是一种缓变的、不可恢复的地质灾害。据有关资料,当不考虑1980年以前的地面沉降时,实测沉降测量剖面上的年均沉降值为0.9~43.1mm,局部地段沉降速率较快,为了减少由其引起或加剧的海水入侵、海岸侵蚀、风暴潮、洪水泛滥等灾害,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建立地面沉降监测网络,进一步查清地面沉降现状及诱发因素,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

7.5.3土壤盐碱化的防治

土壤盐碱化的影响因素较多,气候因素虽然是一个主要因素,但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是不易改变的。因此,盐碱化防治应从治水与治土的角度考虑。

1.控制地下水位

地下水位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土壤的积盐作用减弱,降水、灌溉对土壤盐分淋洗作用加强,所以土壤盐分逐渐减少。控制地下水位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若单纯以抽取地下水的方式是很难办到的,但多途径多方法综合运用,则会达到经济可行的目的。

(1)建设良好的地表排水系统:通过排水沟渠的建设,可以使地表径流畅通,避免积水的形成,减少地表水渗入补给地下水,另一方面,使排水沟渠的深度在地下水位以下,在非雨季尚可排泄一定的地下水。

(2)科学地引黄灌溉:区内现状的引黄灌溉多以漫灌的方式进行,使灌溉水一部分渗入地下,另一部分蒸发,用于作物生长的水分所占比例较少,长期下去,渗入地下和蒸发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加剧土壤积盐过程。因此,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不仅是有节约水资源的意义,而且对土壤改良亦具有积极意义。

(3)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淡水、微咸水:区内除广饶县南部外,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程度很低,但区内分布有一定范围的浅层淡水、微咸水,可作为枯水期的灌溉用水。并制定鼓励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的政策,使油田开采注水、工业冷却、空调用水等利用浅层地下水。而关于黄河三角洲地区细颗粒含水层取水技术方法,也正在进行专题研究,已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果。

2.改善土壤结构

土壤的盐碱化与土壤的颗粒组成特征和结构特点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因此改善土壤结构也是一条重要措施,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秸杆还田等方法来改善土壤结构,破坏土壤的毛细作用,控制或减轻盐分上升到地表,从而达到防治盐碱化的目的。

上述措施对盐碱化的治理都是相辅相承的,任何单一措施都难以根治这一地区的盐碱土,因此说,土壤盐碱化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政府干预,制定相应的激励与制约措施和政策,建议尽快建立土壤改良试验基地,开展试验研究工作。

微喷的长处

1.省水

因为微灌是有些灌溉,削减了深层渗漏和地上蒸发。通常比地上灌溉省水1/3~1/2,比喷灌省水15%~25%。

2.节能

微观体系选用低压运转,可下降泵站的能耗,通常作业压力为50~150千帕,比喷灌低。

3.灌水均匀

围观是准确灌溉,全体系能过做到有效地操控每个灌水器的出流量,灌水均匀度可达80%~90%。

4.增产

微灌能当令适量地向作物根区供水供肥,使土壤水分保持在最好水平,便于作物吸收水分和营养;微喷还可调理田间小气候,为作物创造最好的成长环境,与其他灌水办法比较通常可增产30%左右。

5.对土壤和地势的适应性强

既适用于黏性土壤也适用于沙性土壤,因为是压力管道输水,所以既适用于平地也适用于山坡丘陵区域。

6.在必定条件下能够运用微咸水资本

实践证明,运用微咸水滴灌,作物仍能正常成长,并能取得较高产值。但在干旱和半干旱区域,在灌溉时节晚期使用淡水进行洗盐,防止土壤恶化。

7.节约劳动力

微灌体系不需要平整土地、开沟打畦,可实行自动操控,大大削减田间灌水的劳动量和劳动强度。

微喷的局限性

1. 易导致阻塞 灌水器因为出水孔较小,易发生阻塞,严峻时会使全部体系无法正常作业,乃至作废。因而,微灌对水质的请求较严,通常均应通过过滤,必要时还要通过沉积和化学处理。

2. 也许限制根系的开展 因为微灌只湿润有些土壤,加之作物的根系有向水性,这么会导致作物根系会集向湿润区成长。

3. 工程出资相对较高 一次性出资较高,与自流灌溉比较运转费用也高,因而影响了此项技能的推广使用。

4. 对办理的请求较高 因为微灌工程技能含量较高,设备较为杂乱,因而对办理人员的请求较高,办理水平将直接影响工程的运用寿命。

总归,微灌的适应性较强,运用范围较广,各地应根据本地自然条件、作物种类等量体裁衣地挑选。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07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