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贡菊的种植
“贡菊”是生长在高海拔山地的一种菊花,明朝期间被列为贡品而得名,贡菊冲泡后色清黄亮,品味甘爽,有清热祛火、清肝明目的作用。在栽培过程中,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种前准备工作: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选择土壤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地下水位偏低的壤土或砂壤土地上进行种植,冬季要进行翻耕晒垅,有利改善土壤结构。
选中地块后,要提早在晴天深翻土地,将每亩30担的栏肥施于畦中,施肥后盖好土。一般畦宽1米,沟宽35厘米。
2、及时移栽。贡菊花属无性繁殖,在清明前后,采用上年栽种的分蘖苗(扩种比例为1∶10),栽种密度为行距66厘米,株距30厘米,每亩种3000~3500穴为宜,每穴栽苗2根,苗间距8厘米。移栽后要用淡水粪或低浓度过磷酸钙液点根二三次,促使早发根。
3、加强管理。
贡菊根系生长较浅,需肥中等,要以有机肥为主,做到看苗施肥,总的施肥原则是施足基肥,轻施苗肥,巧施分枝肥,重施花蕾肥。移栽活棵前期尽量少施氮肥,防止徒长;到8月底菊花开始现蕾时是需肥高峰,每亩采用20公斤复合肥加10公斤过磷酸钙冲水泼浇。
在做好施肥、除草管理的基础上,要及时做好打顶工作。打顶能够抑制顶端生长优势,防止植株徒长,促进菊花分枝生长,增加花蕾数量。一般要进行3次打顶,分别在5月上中旬、6月中旬、8月中下旬进行。
4、采收。贡菊一般到11月采收,选择晴天露水干后进行,做到随摘随晾,以确保干花色泽。当花心有点**为采花适期,一般贡菊初花期为**,盛花期则转为白色。采花时的盛装物应选择竹框为宜,不能采用袋装,以确保花的原形。
菊花严重的病害就是菊花叶斑病,它发生在植株的下部叶上,散布在叶片中。开始是氯点,然后变成棕色或黑色,病点逐渐扩展成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逐渐扩大和增加,并从工厂基金传播到。在严重的情况下,病点被连成碎片,叶子枯萎、下垂,倒挂在茎上,影响整个植株。
病原菌通过分生孢子在侵染植物的交叉处或土壤污染的残留物上传播,经风雨传播,气孔侵入,每年4月至10月为发病期,5月至8月为湿热季节。平时要加强管理。浇水时应避免浇水和浇水下部叶片,种植不得过密,并加强通风透光。菊花种植过程中病虫害较多一旦发现病叶,应及时清除和销毁,并喷洒500倍65%代森锰锌湿粉或500倍75%百菌清湿粉,可连续3~4次控制,或在发病前喷50%妥布津1000次或50%多菌灵500次,效果良好。
菊花最常见的瘟疫是跳蚤和红蜘蛛。使徒们从牡丹花开始到开花结束都会出现。当他们在春天出生时,就会出现藏身之处,成群地生活在幼嫩的茎叶上,吮吸汁液。受损植株变黄变形,花朵受损,花期缩短,发现蚜虫时,可使用15003000倍40%氧化乐果处理,25%亚硫酸铵1000倍,50%吡米松乳剂1500倍。红蜘蛛主要出现在夏季炎热干燥的季节。藏在叶背,吸叶汁,使叶干黄,开花也危害花瓣,使花迅速凋谢,发现红蜘蛛党后,可用40%氧化乐果1000溶液,80%二氯1000倍溶液,或40%三氯杀螨醇1000~1500倍溶液。在夏季高温干燥期,普通喷水器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07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