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农业特点,印度农业以什么为主
1、生产结构的特点:一是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又以粮食作物为主;二是农业结构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惰性”。2、农业的发展特点:小农经济占绝对优势,封建的、个体的和资本主义的经济成分并存,每个农户的经营规模较小;传统农业占优势地位,现代投入较少;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不平衡日益扩大,这是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经济社会环境条件以及采用现代技术的程度不同造成的,导致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在地区之间的不平衡。
一、印度农业特点
1、生产结构的特点
印度的农业生产结构特点:一是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又以粮食作物为主;二是农业结构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惰性?,长久以来印度的农业生产部门结构的格局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2、农业的发展特点
(1)小农经济占绝对优势
印度农业的社会经济结构特点:封建的、个体的和资本主义的经济成分并存,小农经济占绝对优势,每个农户的经营规模较小。
(2)传统农业占优势地位
印度传统农业的特点:一是农业对气候和雨水等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常遭受季风的危害而造成水旱灾害;二是以传统的生产工具和手工劳动为主,现代投入较少。
(3)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不平衡日益扩大
印度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经济社会环境条件以及采用现代技术的程度不同,造成了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在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其中印度北部和西部地区(特别是旁遮普邦和哈里亚纳邦)生产水平高,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较高;南部和东部地区的生产水平和粮食产量相对较低。
二、印度农业以什么为主
1、印度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其中又以粮食作物为主。在1988/89年度,种植业内部结构为:粮食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的48.3%,油料占12.7%,蔬菜和水果占10.4%,棉花占3.8%,烟草占0.5%。
2、印度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80%的人口以农业为生。自给自足为印度农业的最大特征,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大部分农民只能使用传统的生产工具和劳作方式。
古代印度什么农业发展较快
印度的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
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光热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恒河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恒河水提供灌溉水源。
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不稳定,容易发生水旱灾害。
印度的自然条件影响农业生产的分布:
水稻对水分的要求高,水稻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为1,200 毫米以上的东北部和半岛东西两岸的沿海地区;黄
麻集中分布在恒河下游,这里的湿热气候利于黄麻生长,而充足的河水又便
于浸泡麻秆,加以稠密的河网为黄麻纤维的运输提供了方便条件,历史上这
里就是黄麻集中产区;茶园大多分布在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气候湿润、排水
良好的低山坡上;花生、油菜、芝麻等油料作物则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南部。小麦比较耐旱,小麦主要种植在国土的北部地区,那里冬季气温较低,且有少量冬雨,适于小麦生长; 高粱、谷子、玉米等杂粮作物则种植在德干高原的大部分干旱地区;棉花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那里有肥沃的黑土,是印度最大的棉花产区。
古印度主要栽培作物有小麦、大麦、香蕉、胡麻、棉花等,个别地区还种植有水稻。
至于发展较快的应该是棉花,根据目前的史记资料料,在旧大陆世界上最早种植棉花的是古印度人,他们在很早的时候就掌握了棉花种植技术,并用棉花纺线织布。在哈拉巴文化遗址中发现的一些棉布残片,虽然做工还很粗糙,但从棉布上的各种颜色中可以看到当时的织染技术已经有所发展。古印度的棉纺织技术到孔雀王朝时已非常发达,大量的手工纺织者和纺织商人遍布各大城市,其产品远销世界各地,成为古印度最重要的出口货物之一。后来,古印度人从中国学到了养蚕和丝织技术,到芨多王朝时他们已经可以织出薄如蝉翼的丝织品了,并配有各种色彩和图案。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08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