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龙虾
小龙虾养殖技术
一是营造良好的龙虾生长环境。龙虾属虫壳类动物,与蟹相似,有一对特别发达的螯,有掘洞穴居的习惯,一般在水边近岸掘穴。龙虾喜阴怕光,光线微弱或黑暗时爬出洞穴,光线强烈时,则沉入水底或躲藏在洞穴中。根据龙虾的习性,可在河塘边加设50厘米高的防逃网,防止龙虾外逃。同时河塘模拟自然条件下龙虾的生态环境,池边浅种植10-15%的水草、隐蔽物,营造龙虾栖息和脱壳的环境,减少相互残杀。
水质对龙虾产量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龙虾的健康生长和发育,养殖过程中,池水的ph值保持在7.5-8.5之间,透明度为30-40厘米,要经常加注新水,定期泼洒生石灰溶液,调节水质,防止病害发生及脱壳不遂等。
二是合理投喂饲料。龙虾在饥饿和食不足的情况下,会自相残杀,所以投饲量一定要充足。龙虾的饲料是动植物饲料。植物性饲料为小麦、水草、菜籽饼等,动物性饲料为杂鱼、杂肉以及畜内脏等。平时根据龙虾昼伏夜出的习性及池内虾的密度来确定投喂时间、投喂量及投喂方法。否则,会增加饲料加本,降低养殖效益。
三是科学捕捞。在龙虾养殖过程中,幼虾在温度适宜、饲料充足的情况下,一般60-90天即可长到商品规格。3月份放苗,6月左右开始轮捕,卖大留小。由于捕大留小、轮捕轮放,可提高回捕率,卖出好价钱,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
淡水小龙虾)养殖技术简介
淡水龙虾,学名克氏螯虾,又称龙虾、大龙虾、大红虾。该虾原产于美国,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日本传入我国,现已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该虾属温热带淡水虾类,适应力强,繁殖率高,食性杂,生长快,抗病,耐高温,耐低氧,离水数小时也不会死亡。虾肉味细嫩,营养丰富,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而脂肪含量较低,并含较多的原肌球蛋白和副肌球蛋白,可食部分较高。深受国内消费者喜爱,出口量也日渐增加,销售和收购价格不断上升,养殖前景和效益均看好。
淡水龙虾广泛生活于淡水湖泊、河流、池塘、水沟及稻田等水域,底栖生物、浮游生物及各种水草均是适口饵料,在这些水域中生长良好。幼虾生活在浅水区或池边,喜穴居,有时躲藏在石砾水草的隐蔽处,通常虾穴挖在大水面周岸粘土较多沼泽地芦草丛生的滩岸地带,虾穴一般圆形,向下倾斜,深达30厘米左右,且曲折方向不一。淡水龙虾栖息地点常有季节性移动现象,春天水温上升,虾多在浅水处活动;盛夏不温较高时就向深水处移动;冬季在洞越冬。淡水龙虾蜕皮、生长和繁殖也在洞穴中进行,以防被伤害,并且该虾喜阴怕光,光线微弱或黑暗时爬出洞穴。雨水季节,淡水龙虾也经常会爬上陆地活动。该虾并具有较强的耐饥饿能力,一般能耐饿3~5天;秋冬季节一般20~30天不进食也不会饿死。摄食的最适温度为25~30℃;水温低于15℃以下活动减弱;水温低于10℃或超过35℃摄食明显减少;水温在8℃以下时,进入越冬期,停止摄食。淡水龙虾雄虾的寿命一般为20个月,雌虾的寿命为24个月。
淡水龙虾一般是10月底至翌年3月间交配抱卵,不同的水域交配时间不一,过早交配卵子常常未成熟,过迟则卵子过熟而老化。交配的适宜水温为22~25℃,交配季节最好不要捕捞,让其抱卵孵化,繁衍后代。淡水龙虾在春、夏、秋季交配,一年可产卵3~4次,一般体长7~10厘米、体重15~30克的亲虾,其怀卵量为220~270粒,而个体大小不同,其怀卵量差距很大。正常情况下,交配产卵后的抱卵虾需有1~2月的孵化过程(即胚胎发育),需消耗很大的体力,因而要加强对抱卵虾的营养和培育。抱卵虾孵化的适宜水温为22~27℃,孵化时间6~10周。虾苗培育前需清塘消毒、过滤进水,然后施有机肥以培育天然饵料生物供虾苗摄食。一般虾苗培育时放养幼体密度为15~20万,如用“豆浆”法培育,则放养密度可为16~18万。
二、龙虾养殖技术
一般养殖日本沼虾的池塘均可养殖龙虾,普通的池塘也可进行养殖,其放苗后的养殖技术与日本沼虾的相近,包括前期准备工作、饲料投放和水质管理等,但需注意其打穴的习性,并且防逃措施也需要加强。龙虾的忍耐能力较强,养殖其产量较高,目前市场的需求量也较大,养殖的经济效益可观。现以最常见的浅水型稻田养殖为例介绍如下,其它养殖方式可参照。
三、稻田养殖淡水龙虾
稻田养淡水龙虾一般每亩的产量可达400~500公斤,产量高时可达600公斤。稻田养虾可以吃掉田中消耗肥料的野草和其它水生生物,不仅节省了除草的劳动力,还能消灭危害人、畜的蚊蝇。并且虾在稻田里不停地行动、觅食,不仅能帮助稻田松土、活水、通气,增加田水溶氧量,同时通过新陈代谢排出大量粪便,起到保肥、增肥的效果。
1、稻田的选择
稻田养淡水龙虾要选择水源充足、不受旱灾、洪灾影响,水质清新、无污染,土壤肥沃、保水性能好,阳光充足的稻田,有些山溪或泉水的水质虽然比较贫瘠,水温比较低,但如能有较长流程或穿过不养虾的稻田,再流入养殖虾稻田,其水温将会增高,也适宜养虾。
2、稻田的改造
为了便于生产管理和日常投饵,一般以排水渠间区域为一个养殖区块。距四周边埂内侧0.6米处挖深0.5~0.6米、宽1.0~1.2米的环流缓冲沟,并把土全部翻到边埂上,使边埂达到0.8~1.0米高、顶宽0.6~0.8米。边埂要夯实,内坡要平整, 同时在埂顶内侧用塑料薄膜围起封闭式防护墙。围栏地上高度为0.4~0.5米,地下埋入0.1~0.2米。上、下进排水口要设立防逃网。
为了便于水稻田浅灌、晒田、施化肥、农药或捕捞,必须在养虾稻田开挖虾沟和虾潭。虾沟可在插秧后开挖,其开法应视田块的形状、面积大小和排水口的方向而定。如水稻田较小,可开成“田”字形;如是长且大的田块,可开成内“井”或内“田”形,沟的宽和深分别以0.3~0.4米为宜。虾潭可开在虾沟的交叉处或田的四角,与虾沟相通。虾潭一般1.0米见方深0.8~1.0米。
稻田养虾要开好进、排水口,其地点应选择在稻田相对两角的土埂上,养殖过程中进排水时均可使整个稻田的水流畅。在进、排水口要设置拦栅,避免逃虾。
3、虾种放养
放养时间:不论是当年虾种,还是抱卵的亲虾,应力争一个“早”字。早放既可延长虾在稻田中的生长期,又能充分利用稻田施肥后所培养的大量天然饵料资源。常规放养时间一般在每年11月份或来年的3月底。
放养密度:每亩稻田按30~40公斤抱卵亲虾放养。也可待来年4~5月份放养幼虾种,每亩稻田按1.2~1.5万尾投放。注意抱卵亲虾要直接入外围大沟内饲养越冬,秧苗返青时再引诱虾入稻田生长。一般的养殖和放养殖模式有以下两种:
(1) 夏季放养:以放养当年人工繁殖的稚虾为主。放养时间为7~9月份。每亩养虾沟放养稚虾1.5~2万尾。
(2) 冬季放养:通常在12月份进行,每亩虾沟放养3厘米左右的虾种1~1.5万尾。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两季虾养殖,7~10月养一季青虾,12月至翌年5~6月养一季淡水龙虾。
4、饲养管理
(1)投饵:稻田养虾也要定时、定位、定量、定质投饵。早期每天分上、下午各投喂一次;后期在傍晚6点多投喂。投喂饵料品种多为小杂鱼、螺蛳肉、河蚌肉、蚯蚓、动物内脏、蚕蛹、配喂玉米、小麦、大麦粉。还可投喂适量植物性饲料,如水葫芦、水芜萍、水浮萍等。日投喂饲料量为虾体重的3~5%。平时要坚持勤检查虾的吃食情况,当天投喂的饵料在2~3小时内被吃完,说明投饵量不足,应适当增加投饵量,如在第二天还有剩余,则投饵量要适当减少。
(2)清除敌害:稻田养虾敌害较多,如水蜈蚣、蛇、水鸟、鳝鱼、水老鼠等。在放虾初期,稻株茎叶不茂,田间水面空隙较大,此时虾个体也较小,活动能力较弱,逃避敌害的能力较差,容易被敌害侵袭。同时,淡水龙虾每隔一段时间需要蜕壳生长,在蜕壳或刚蜕壳时,最容易成为敌害的适口饵料。到了收获时期,由于田水排浅,虾有可能到处爬行,目标会更大,也易被鸟、兽捕食。对此,要加强田间管理,并及时驱捕敌害。另外,当虾放养后,还要禁止家养鸭子下田沟,避免损失。
(3)田沟管理:虾放养后,管好田沟是十分重?
父亲与责任田
多包可以赚很多的,少包就赚不了多少。
1.大面积水稻种植承包地,如300多亩,综合机械化管理,每亩利润约500元,年利润15万元,加上冬季种植一季其他作物,采取一些政策补贴,总收入20多万元。 如果我们经营优质大米、精装礼品盒、有机大米、特种大米等,市场潜力巨大,价格高,我们也可以赚钱。如果面积很小,只有几英亩,最好忘记所涉及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2.现在有一个大米的竞争,很多人还依靠今年几十万大米的收入,一亩能赚多少钱,它还根据种植水稻的成本,将水稻分为大农户和普通农户。普通农民的成本非常高,无论是种子还是化肥,都没有优惠待遇,所以成本普遍较高。不算劳动力成本,一亩基本上要800元。但农民的水稻产量不高,一亩大约一千斤,再算一斤,也就是一亩收入150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每亩挣700元,一个家庭的最高收入是10亩。经过一轮水稻种植,收入达到7000元,一年仅1万多元,你几乎不能省钱。
3.在农村地区,大农户在种子和肥料方面获得优惠待遇。虽然他们需要劳动力,但成本可以控制在每亩700元左右,所以他们可以每亩挣700元。如果他们种200亩,一年可以赚20多万元。60-80亩水稻的规模效益较好,但剩余的规模效益不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输入系数增加,输出也会增加。60亩以下的土地规模是规模收益递增阶段。如果农民增加投入,产量就会增加。如果规模超过80亩,则为规模递减阶段。
:
如果投入扩大,产出将不会增加,生产将处于规模不经济状态。大户水稻种植的佳规模为60-80亩。为了实现既定收入目标和产量目标,水稻种植大户经营规模为60-80亩的综合效率佳,水稻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生产要素得到优配置和利用,实现规模效益大化。
父亲与责任田
1981年中秋节前夕,生产队田土下户方案几经研究与讨论,最终丑媳妇见公婆,按人均0.95亩水田计算,父母亲与我和两个弟弟一家共分到4.75亩,以及相应的旱土和部分山林。
田土造册丈量到户后一段时间,熟悉惯了上工哨子的父亲一时适应不了,这位从旧社会翻身过来的农民,对***和人民政府怀着深厚的感情。年轻时,他从解放初的互助组干起,经历过初级社再到人民公社,三十多年的集体生活让他认准一个理,生产队是农民的家。
而今农村推行改革,集体变单干,社员成个体,就父亲而言,几十年来生活在新社会体制下,从情感到观念,一时半会很难转过弯来。见我待业在家,一次他悄悄问我,你来谈谈看,田土下到户,与过去的地主不就没有差别了吗?我把学到的政策讲给他听,论性质截然不同,旧社会地主靠剥削农民,新社会农民靠自食其力。接着他又追问我,都说政策提在手里跑,下放的田土还能收归集体吗?我提醒他大会上干部作报告,讲好了三十年不变,这是国策。
时值禾苗扬花季节,一年的农耕只剩下秋收,闲下来的父亲人闲心不静,于是,像大王巡山一样天天去巡田,遇上同样扛着锄头上田埂的乡亲,一个手势立马招到一块闲扯起来。
一天晚饭后,一家人坐在煤油灯下聊天,父亲当着我的面问母亲,争工分时生产队有干不完的活,下户后,大小事像被风卷走似的,如果集体不散场,年尾的冬修也该开始了。还无不忧虑地说,照这样子下去,包括几家五保户在内,今后谁来管。母亲立马接上话,车到山前自有路,别操瞎心了。话刚讲完,父亲把大腿一拍嚷道,说得妙,老子帮手齐了怕个卵。
憋足了底气的父亲,是他手里握着一张王牌,三个儿子即我和弟弟渐渐长大成人,在当时生产力还普通低下的农村,劳力资源弥足珍贵。这年九月份,秋风秋雨也多情,竟然在一个月内用晴不过三四天的雨水,润泽着新政下的华夏大地。然而,不停的雨并没有难倒父亲,他照例撑着雨伞天天去田埂巡视一番,而我呢也自作聪明,瞒着他干了件自认为很了不起的事情,报名参军。
待到十月初,雨停了,太阳出来了,稻田里慢慢金黄一片,就在开镰前二天,我接到公社武装专干送来的入伍通知书。
离开家乡后的月底,我在中越边境的哨位上收到弟弟的来信,他告诉我家里几亩责任田收成不错,总产过了三千斤,我琢磨着,单看这组数字,这一季的收成远远超出吃口粮时年终决算的总和。不过高兴片刻后又无不担心起来,凭家里现有的几间面积不超过七十平米的丁字屋,怎么能装得下这突然降临的丰收和喜悦。
接下来一年,从边关到内地,责任田象根纽带把我和家联系在一起。这年秋收后,弟来信再爆冷门,早晚两季收成合计产粮七千多斤。这下轮到我犯糊涂了,按推算,如果单季亩产五至七百斤,年总产量不会越过五千斤,多出的数据从哪里钻出来的呢?弟弟来信中含糊其词,我又一时猜不透,事也凑巧,这一年边境形势相当严峻,疑虑成疑团只能挂在心上。
服役到第三年,我的人生一波三折,秋末来临时,服役期满又赶上全军裁军百万,没有等来责任田收成的消息,人己经脱下军装,坐上回原籍的列车。
离开军营后第二天傍晚,我回到阔别三年的故乡,心中迷恋的老屋从眼前消失了,父亲和母亲领着弟弟,站在一栋标有湘北农村风景的瓦屋前迎接我。弟弟接过我从肩膀上滑落的背包时,母亲一个踉跄冲上前牢牢扣住我的手臂摇喊着崽回家就好。母子连心,我敢断定,过去几年,面对边境紧张的形势,母亲的神情一刻也没有松驰过。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堂屋的灯光下拉起了家常。父亲列举了近几年家里的收支情况,粮食三连增,茴坨花生豆类等农作物和喂猪养鸡鸭得到的钱年收入不菲。还高兴地告诉我,家里充分利用这些收入,还掉了老帐,还盖起了新房,添置了农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炒菜时再也不用油抹布刷锅底了。
我粗略算了一下,花去的钱累计起来不低于四千元,这在还没有诞生万元户的年代,象刚刚解决温饱的我家,每积攒下一分一厘钱,都离不开父母亲的操劳与勤俭,的确来之不易。
听到我退伍的消息,几位邻居也赶过来叙旧。五保户冬娭姆进门就朝我亮起了嗓子,她的客套话说不上二三句,老套路就派上用场,用手指点着我父亲的头一通数落,这老馆子一根筋,说好了帮我家犁包田,活干完了却不肯收工钱。这时,坐在我旁边的宗叔接连帮上腔,你父亲像条老黄牛,只知道吃草干活。宗叔目前担任大队书记,他还告诉我,田土下户后,的确有一部分村民,连耕种自家的责任田都嫌找麻烦,而你父亲恰恰相反,居然开垦出二亩多荒田来。接着宗叔高兴地谈起近年来农村的发展,刚下户时人心涣散,有的人支持,也有的人反对,更多的人则抱观望态度。一年后政策见效,群众从中尝到了甜头,大队干部及时调整思路,积极引导村民自治。
听完宗叔的讲述,我像吃了颗定心丸,之前留在心里的许多疑问迎刃而解。再瞧瞧坐在身旁的父亲,他仍然像从前一样,一副不亢不卑的老样子,朴素得如同一碗照人的清水。
客人散尽后,我用探询的口气问父亲,您还愿意去吃大锅饭吗?父亲摆摆手答没必要去折腾了,我又问他分地时生产队并没有留下尾巴,从哪里跳出这么多荒田来。父亲伸手指向东北角的周吉桥答,跪子园的旁边有块空坟山,话音刚落,我的心扑腾几下,那不是家族遗留的一块风水地吗?心想,他的胆子也够大的了,竟敢悯顾祖宗。
见我一脸惊悚,父亲解释给我听,这些年来生产队人口增长快,堂客们的裤带只要松一把,几个月内准能蹦出个崽来,人增田减,与其活人跟活人争口粮,不如趁早替儿孙占地皮。
在父亲面前我自愧不如,他算是高瞻远瞩,可是,我回忆起以粮为钢的年代,生产队有许多荒山坡地以及湖沿,也包括这处坟山,都改造成田块土块。跪子国成田时我记忆犹新,奶奶左牵右抱着我和弟弟,从家里急匆匆赶到桥头,见到低头干活的父亲劈头盖脸一顿臭骂,遭报应的家伙,竞敢欺宗灭祖挖?吃粮?兑来的坟山?奶奶哭着闹着,竟把坟盘当坐盘,赖在上面不走了,不管乡亲们如何劝说,就是不愿挪动身体。对峙僵持了一阵子,缓解从一名社员在奶奶的眼皮底下挖出一堆生锈的炮弹开始,奶奶看见后立即止住了哭闹,然后带上我和弟弟悄悄离开现场。当年我不足十岁,在长年缺衣少食的年代,误认为?吃粮?就是混饭吃,长大一点后,父亲告诉我晚清时期去当兵统称去?吃粮?。由银两和担粮确定身价。还说,听你爷爷讲,跪子园是十世祖随左公去新疆平叛时用?挤兑银,勤节俭,兴家族?置办下来的,族谱上有记载,也立下了规矩,平常连铲草皮,折树枝都写入禁条,你想想看,奶奶怎么能允许外人挖坟掘祖。
至于接下来你奶奶临场变脸,父亲接着讲,起因还是那批出土的炮弹引起的。日本人进攻长沙时,在跪子园一带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杀害了许多抗日将士和老百姓,走兵时,你奶奶躲在桥对面的竹鸡园,目睹了这里发生的一切。父亲还说,跪子园是走南闯北的人落脚的桥头堡,先祖远行也是从这里启程。一块看似普通的黄土地,之所以发展丰富,却蕴藏着一段民族抗争史。融入先辈的精神和情感,它在我的心中不单纯是祭祀与产粮的地方,而是一座丰碑。
照这样说来,跪子园已非同寻常。父亲新增的荒田位置我也弄清楚了,依山的一座大土堆,田土下户时曾作为山林类划配到我家。可是,要想把它改造成良田,那叫麻石翻身,要不是夜深了,我准能赶过去一睹为快。于是,建议父亲,明天一起去见识它,顺便再去看看几年来未曾谋面的责任田。
至于田间管理,我认为行为与行动只是一种形式,而父亲始终把它当作一项责任去履行。退伍回乡头两年,我拜父亲为师走进田间地头,摸索日出而作的变化规律。平常他问我,当好农民的职责是什么,我回答自然是多产粮食,父亲告诉我那只是掌握了一种生产技巧而己,谈到长远的生存方式,你更要像当战士一样牢牢守住这块田土,千万不能让长粮食的土壤长出杂物来。
他帮助我去分析稻谷增收的三要素,离不开天时地理人和。告诚我一年之计在于春,农耕从初春开始,到秋收冬藏,每一步环节都不能松懈。还说道,老天爷从来不吝啬勤劳人的付出,如果具备了上面这些条件,家里头自然就会钱多粮多,跟着国家的粮库也会堆升,人心也就安稳。
二年后,我完成人生三部曲,结婚,生子,分家。接下来由父亲作主,他开垦的荒田荒土抛外,家里的责任田按兄弟三等份。我开始独立门户。在父亲的眼里,缺少农村生活经历的大儿子自始至终算个泡夫子。而我性格使然又不甘示弱,总以为农活即粗活,技术含量低。
分家过头一年,我接过父亲划过来的样板田耕作,收成不错,无形中加注了自满情绪。第二年,随着在外打拼的义务增多,钱多的想法胜过增产增收,从而蔬于田间管理,早晚两季收割时,一季不如一季,差到快要去粑草里寻稻谷了。
父亲见到后心痛不已,一时又找不出理由直接冲我发态度,于是借题发挥找我母亲发抱鼓气,骂我和老婆是共一窝的败家子。
母亲息事宁人,把知道我的部分情况告诉他,大伢子在外接工程,几天的收入超过你一年的收成。这下更激怒了他的情绪,他再次冲我母亲发火,一丘田都管不好,钱赚再多顶屁用。五四年发大水,五八年连续三年自然灾害,土里不长苗,田里不产谷,你就是搬座金山银山来,也买不到半碗米粥。
母亲反传话给我,我自知在父亲面前理亏,于是和老婆商量选准时机做了桌饭菜,邀请母亲陪着父亲过来散散心,目的有二点,在老人面前检讨自己对农业生产存在的模糊认识,也顺便告诉他今非昔比,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农业经济已经冲破世俗,朝外向型转移。
父亲进门时,正好碰上我儿子,小家伙立马张开小手跳到他爷爷的怀抱撒起欢来,父亲满腹的牢骚就这样在戏闹中冲减掉大半。饭桌上,我与父亲边吃边谈,我希望他支持我的工作,他也劝我尽早放弃对田土的管理,交由他代劳,许诺只要我点头,燥谷子提成不差斤两。前者是我求之不得的事情,后者我敢肯定父亲在用激将法。谈判结果双方都满意,于父母我孝敬还来不及,就提出提成免了,另外搭上几包肥料钱送给父亲作酬劳。
谈到化肥父亲又有想法,他扒了口饭继续对我说,邻居都知道我作田只把化肥当调料使,追肥与垫底主要施用土杂肥,种田有了基础,还要你掏钱干什么。
这个事实我也认可,农闲时父亲经常挑着粪桶上县城收集人畜粪,还选择稻田的边角位置,用锄头挖出涵坑来化酵草皮,农家肥的优点很多,集中在土壤改良,抗病抗倒伏力极强。
边聊边吃时,伏在桌沿的儿子不小心碰翻了手里的饭碗,汤饭顿时洒满桌面,我起身去清理时,父亲麻利地把筷子横过来,贴着桌面顺势一扫,剩饭就稳妥进了饭碗。还没等我反应过来,接着他开始用嘴巴对着碗边吃起来,这样做下去还嫌不够,再用手指头把掉落到桌面上的饭粒一颗不留捡起来送进嘴里,边咽边唠叨,柴米油盐贵,粒米渡三关。父亲这一举动,给我敲响了警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人往高处走时,切记不能产生骄傲的思想,俭能持家,奢能毁家。
餐桌和解后,我和父亲沉下心来各干各自的事业,我带老婆孩子住县城,时间长了,父亲便挑上大米,鸡蛋等土特产,步行十多里上县城,借口看孙子,顺便看儿子。每当我吃上父亲送过来的香喷喷,软绵绵的大米饭,心里头自然而言感觉到父爱如山巍巍不倒,如江河奔流不息。
我父亲一生坷坎,真正能让他过上温饱生活是从分田下户后,对土的敬畏让他把粮食奉为生命,经历过的苦难和困难,又使他努力去追求责任田以外的收获。
1997年湘北发大水,洋沙湖周边37点水位以下土地房屋悉数被淹没,唯有父亲开垦的荒田略高于警界水位惨获收成,因而救助一家人渡过了难关。以这件事为契机,他把我兄弟召集在一起宣布一条家规,今后,不管社会形势如何变化,家里的责任田只容许种植水稻或其它农作物。
父亲心有定力夭志不移。一次,一位亲戚找上门来,愿出高价求助父亲,希望流转他的责任田种植苗木。父亲不加掩饰告诉他,本老馆的良田只种吃的,不种玩的。他这一 口号 喊出来,持续到1998年秋末,父亲积劳成疾走完七十岁人生。
送走完父亲,我和弟弟继承遗志,继续种好责任田。2007年,政府一则征地通告打破了这里的宁静,以跪子园为中心的周吉桥地区,包括八个自然村纳入县域发展规划,父亲没有料到,他一生格守的信条就此画上句号。2017年,在我父亲谢世后第二十个年头,因政策调整,原周吉村与紫花村合并为洋沙湖社区。随着城市扩大化,乡村在萎缩。接下来第二年,我属黄新屋生产队土地征收补偿款发放到位,花名册人口显示为258人,比田土下户时多出百余人。
这两年陆续有战友联系我,说老部队边防师裁撤了,新组建的边防团继续履行戍边的任务。
如今,在我父亲耕耘过的责任田及其周围,学校,工厂和小区拔地而起。
2017年我母亲去世。父亲母亲没了,跪子园和责任田都没了,留在我心中只有田祭,土祭和祭祀曾经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一切。一天晚上,我在睡梦中被父亲吵醒,他站在室外朝我喊,这里成了迷宫,我和你母亲都迷了路,回不了家。
睁开双眼时,我看到窗对面的工地上灯光如昼,父亲安寝的地方曾一挪再挪,最终魂归南泉陵。我想照这样子下去,随着社会的变革,发展与进歩,谁又能预测到未来。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08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