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猪舍有几种建法?怎么建?

一. 猪舍的选址1.地形地势:宜建在地势高、排水良好、座北朝南、背风向阳、干燥、平坦或有缓坡,通风、僻静的地方,做到冬暖夏凉,以减少饲料消耗。2.交通便利:必须适度考虑交通便利,但若离公路太近建场,易造成疫病传播和受噪音影响,与公路的距离最好离主要干道400米以上。3.猪场应远离村庄和畜产品加工厂,并处在居民区的下风或偏风向。要距离居民点500米以上。如果有围墙、河流、林带等屏障,则距离可适当缩短些。禁止在旅游区及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建场。4.土质要求坚实、渗水性强、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5. 水源水质:猪场附近有充足、干净的水源。6. 场地面积: 猪场占地面积依据猪场生产的任务、性质、规模和场地的总体情况而定。生产区面积一般可按每头繁殖母猪40~50平方米或每头上市商品猪3~4平方米计划。为了将来生产规模的扩大,场地上还要留有余地。 二. 猪场的规划与布局 1.生产区 生产区包括各类猪舍和生产设施,这是猪场中的主要建筑区,一般建筑面积约占全场总建筑面积的70%~80%。种猪舍要求与其他猪舍隔开,形成种猪区。种猪区应设在人流较少和猪场的上风向,种公猪在种猪区的上风向,防止母猪的气味对公猪形成不良刺激,同时可利用公猪的气味刺激母猪发情。分娩舍既要靠近妊娠舍,又要接近培育猪舍。育肥猪舍应设在下风向,应在场门附近,方便出场销售。在设计时,使猪舍方向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成30~60度角,使每排猪舍在夏季得到最佳的通风条件。总之,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充分利用有利因素,从而在布局上做到对生产最为有利。在生产区的入口处,应设专门的消毒间或消毒池,以便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的消毒。猪舍间的距离保持在猪舍高度的2倍以上,中间可以种植落叶乔木,实现夏有树荫冬有阳光。场门设消毒池,消毒池与大门等宽,长度大于车辆轮胎周长。 2.饲养管理区 饲养管理区包括猪场生产管理必需的附属建筑物,如饲料加工室和储料室应建在一块,连接有运输车辆能够抵达的道路,并与母猪舍特别是怀孕母猪舍保持较远的距离。修理车间;变电所、锅炉房、水泵房等也在该区内。它们和日常的饲养工作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这个区应该与生产区毗邻建立。 3.病猪隔离间及粪便堆存处 病猪隔离间及粪便堆存处这些建筑物应远离生产区,设在下风向、地势较低的地方,以免影响生产猪群。 4.兽医室 应设在生产区内,只对区内开门,为便于病猪处理,通常设在下风方向。 5.生活区 包括办公室、接待室、财务室、食堂、宿舍等,这是管理人员和家属日常生活的地方,应单独设立,独成一院。一般设在生产区的上风向,或与风向平行的一侧。此外猪场周围应建围墙或设防疫沟,以防兽害和避免闲杂人员进入场区。 6.道路 道路对生产活动正常进行,对卫生防疫及提高工作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场内道路应净、污分道,互不交叉,出入口分开。净道的功能是人行和饲料、产品的运输;污道为运输粪便、病猪和废弃设备的专用道。以免造成污染。 7.水塔 水塔自设水塔是清洁饮水正常供应的保证,位置选择要与水源条件相适应,且应安排在猪场最高处。 8.绿化 绿化不仅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也可以防暑、防寒,改善猪场的小气候,同时还可以减弱噪声,促进安全生产,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在进行猪场总体布局时,一定要考虑和安排好绿化。 三. 猪舍的建筑设计 (-)猪舍的形式 (1)按屋顶形式分 猪舍有单坡式、双坡式等。单坡式一般跨度小,结构简单,造价低,光照和通风好,适合小规模猪场。双坡式一般跨度大,双列猪舍和多列猪舍常用该形式,其保温效果好,但投资较多。 (2)按墙的结构和有无窗户分 : 猪舍有开放式、半开放式和封闭式。开放式是三面有墙一面无墙,通风透光好,不保温,造价低。半开放式是三面有墙一面半截墙,保温稍优于开放式。封闭式是四面有墙,又可分为窗和无窗两种。 (3)按猪栏排列分: 猪舍有单列式、双列式和多列式。 (二)猪舍的基本结构 -列完整的猪舍,主要由墙壁、屋顶、地面、门、窗、粪尿沟、隔栏等部分构成。 (1)墙壁:总的要求是坚固耐久和保暖性良好。不同材料决定了墙壁的坚固和保暖性能的差异,草泥或土坯墙,造价低,保温性好,但易于被雨水冲塌和被猪拱坏;采用此材料,最好用砖砌50-60厘米的墙基。石料砌墙坚固耐久,但呆温性能差和晚于结水气,应外加5-10厘米厚的泥墙皮,砖墙则兼有以上两种材料的优点,有条件者可采用砖砌墙。要求水泥勾缝,离地0.8~1.0米水泥抹面. 群众把砖石结构标准式的猪舍概括为:“水泥地,砖面炕,木头架,十字梁,前坡短,后坡长,冬扣棚,舍里暖,留天窗,夏季凉”。 (2)屋顶:屋面是猪舍散热最多的部分,因而要求结构简单,经久耐用,保温性能好。常采用的材料有草、泥灰、瓦、水泥预制板等。这几种材料相比,以草造价低,但不耐用;泥灰次之,耐久性较强,并能避雨,防暑防寒;瓦造价高,坚固面用。比较理想的屋顶为水泥预制板平板式,并加15~20厘米厚的土以利保温、防暑.目前,北京瑞普有限公司的新技术产品,其屋顶采用进口新型材料,做成钢架结构支撑系统、瓦楞钢房顶板,并夹有玻璃纤维保温棉,保温效果良好。可因地宜,就地选材。 (3)地面:猪舍及运动场地面要求保温、坚实、平整、不透水,易于清扫消毒。比较理想的地板是水泥勾缝平砖式(属新技术)。其次为夯实的三合土地板,三合土要混合均匀,湿度适中,切实夯实。砖地最好采取立砖,不易被猪拱洞。 (4)门窗:双列式猪舍,宽度不小于1.5米,高度不低于2米。单列式猪舍走廊门要求宽度不小于1米,高度1.8-2米。无论哪种猪舍都应设后窗。开放式、半封闭式猪舍的后窗长与高皆为40厘米,上框距墙顶40厘米;半封闭式中隔墙窗户及全封闭猪舍的前窗要尽量大,下框距地应为1.1米;寒冷地区全封闭猪舍的后墙窗户可大小,若条件允许,可装双层玻璃。窗户的开设则以采光面积与地面面积之比来计算,种猪舍要求1:8-10;肥猪舍1.5:20。猪舍的门一律向外开。 (5)通风设备:半开放式猪舍,一般不加专用通风设备。密闭式则必须安装通风设备,特别在冬春季,而夏秋季可利用门窗通风换气。 (6)粪尿沟 开放式猪舍要求设在前墙外面;全封闭、半封闭(冬天扣塑棚)猪舍可设在距南墙40厘米处,并加盖漏缝地板。粪尿沟的宽度应根据舍内面积设计,至少有30厘米宽。漏缝地板的缝隙宽度要求不得大于1.5厘米。 (7)猪栏: 除通栏猪舍外,在一般密闭猪舍内均需建隔栏。隔栏材料基本上是两种,砖砌墙水泥抹面及钢栅栏。纵隔栏应为固定栅栏,横隔栏可为活动栅栏,以便进行舍内面积的调节。 (三)猪舍类型与设计猪舍设计直接影响着猪场的经济效益,猪舍设计应从猪只生长、繁育方面发掘潜能,对公猪舍、母猪舍、母猪分娩舍、保育舍、肥猪舍的各个方面要不断进行规范。在集约化养猪场,猪的适应能力会明显下降,所以要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猪舍的规划不但与猪场管理效率有关,而且与疾病控制,污染防治等密切相关。 猪舍的设计与建筑,首先要符合养猪生产工艺流程,其次要考虑各自的实际情况。黄河以南地区以防潮隔热和防暑降温为主;黄河以北则以防寒保温和防潮防湿为重点。1. 公猪舍的设计与注意事项公猪舍一般为单列半开放式,舍内温度要求15~20度,风速为0.2米/秒,内设走廊,外有小运动场,以增加种公猪的运动量,一圈一头。 1.1 维持公猪正常繁殖性能 猪场饲养公猪的目的在于有良好的配种性能和种用体况,能正常配种繁殖。因此,要避免公猪栏内有伤害公猪繁殖性能的设施。例如:不应让其养成轻易爬栏自*等恶癖,从而出现无成熟精子现象;公猪栏过分狭窄则会导致睾丸磨擦而受到创伤,以致影响繁殖性能。圈长3m,,宽2.4m。面积7.2平方米。 1.2 避免高温环境对公猪的影响 高温会严重影响公猪的繁殖性能。因此,公猪舍一定要考虑到降温设施,例如屋顶安装绝缘材料、洒水或舍内淋浴设施、通风设备,甚至空调等设备。 1.3 设计中防止猪栏损伤肢蹄 公猪配种时不论自然配种或人工采精,支撑体重最重要的部位就是后肢。为防止公猪肢蹄损伤应注意:第一,所有地面材料均应考虑清洗或排尿后地面仍能防滑。第二,地面不宜过于粗糙,以免磨伤肢蹄。第三,公猪栏应避免使用条状地面,宜采用不过滑或过粗糙之水泥地面及高压水泥砖地面。第四,公猪栏不宜过低,栏高以130cm为宜,以免爬跨。 1.4 公猪栏不应靠近待配母猪栏 母猪每天能看到公猪或闻到公猪气味,有助于刺激母猪发情。但对公猪有一定损害。 1.5 公猪栏舍应易于管理 第一,公猪舍内应设置采精间、化验室及精液品质检测室。第二,公猪体壮力大,设备要坚固耐用不易破损。第三,舍内应排水良好,地面斜度应以1/30为准;亦即每30cm之距离应有1cm之落差。 1.6 应有充足的运动空间 适度的运动可增强体质,提高精液品质,维持其正常的繁殖性能。一般运动场宜采用沙土地面或水泥地面,大小与栏舍面积相当。 2.空怀、妊娠母猪舍 空怀、断奶、妊娠母猪最常用的一种饲养方式是分组大栏群饲,一般每栏饲养空怀母猪4~5头、妊娠母猪2~4头。圈栏的结构有实体式、栏栅式、综合式三种。猪圈布置多为单走道双列式。猪圈面积对空怀、妊娠母猪,每头需面积1.67平方米,一般建7~9平方米。地面坡降不要大于1/45,地表不要太光滑,以防母猪跌倒。也有用单圈饲养,一圈一头。舍温要求15~20度,风速为0.2米/秒。设计时应考虑便于管理,防止流产、损伤肢蹄等。 2.1 促使断乳母猪早日发情 待配母猪可以采用并栏、公猪刺激、激素治疗及母猪群养(以每群饲养3~4头效果最佳)等多种方法,也可将公猪栏安排于母猪栏附近或每天将公猪赶至母猪栏中以刺激母猪发情排卵。 2.2 控制母猪采食量 母猪的肥瘦程度可由采食量来控制,避免母猪因争食而导致采食量过多或过少。母猪过肥,易造成卵巢脂肪浸润,影响卵子成熟和正常发情;过瘦,则易引起内分泌失调,使卵泡不能正常发育而影响发情配种。母猪配种体况一般以八成膘为宜。 2.3 防止胚胎或胎儿死亡 据生产实践,高温环境会导致母猪食欲下降,引起配种后21天内未着床的胚胎死亡及导致配种80天后至分娩间胎儿死亡。母猪栏舍高度应适当,一般为0.8米,避免母猪爬栏或混群争斗而引起流产。母猪栏舍最好装置自动化同步饲喂系统,以利母猪安静,防止流产。 2.4 防止母猪肢蹄损伤 母猪栏舍宜采用高压水泥地面或部分条状地面,以防损伤肢蹄。笼养母猪一般笼长252cm(含约50cm之饲槽空间),宽60~65cm,高100cm。 2.5 易于管理 母猪栏舍,第一,应易于周转调动。第二,应排水良好,地面斜度以1/30为宜。第三,应将饮水溢流排水管道和排粪尿管道分开,以减少粪尿中含水量。第四,降低噪音影响。第五,易于清洗消毒。 2.6 避免高温 降温措施可采用通风设备或间歇性淋浴外加通风等。一般每隔40~50分淋浴3~5分,并于每次淋浴后自动开启通风设施。淋浴设施不宜装置太高,以免增加舍内湿度和淋湿饲槽内的饲料。 3.分娩哺育舍 舍内设有分娩栏,布置多为两列或三列式。舍内温度要求15~20℃,风速为0.2米/秒。分娩栏位结构也因条件而异。 ①地面分娩栏:采用单体栏,中间部分是母猪限位架,两侧是仔猪采食、饮水、取暖等活动的地方。母猪限位架的前方是前门,前门上设有食槽和饮水器,供母猪采食、饮水,限位架后部有后门,供母猪进入及清粪操作。可在栏位后部设漏缝地板,以排除栏内的粪便和污物。 ②网上分娩栏:主要由分娩栏、仔猪围栏、钢筋编织的漏缝地板网、保温箱、支腿等组成。 分娩舍(产房)兼容母猪和哺乳仔猪,其对环境之要求各自不同,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各点。 3.1 防止母猪压死仔猪 由于母猪体型大、行动迟缓、视觉范围较小、个别母猪性情急躁,而初生仔猪体质较弱,易被母猪起卧时压死。为防止母猪压死仔猪,应采用防压架或限位栏(可用镀锌管做成高架产床,长2.1m,宽1m,地面采用铸铁板)。 3.2 仔猪保温 仔猪出生后最适宜环境温度为30~32℃。由于初生仔猪被毛稀疏,调节体温能力差,在寒冷环境下往往消耗自身能量维持体温,致使其抵抗力减弱。因此,初生仔猪应给予充分保温。一般设保温箱长1m,宽、高各60cm,悬挂150~250的红外线灯或60~100瓦白炽灯,灯高离地40~50cm。 3.3 防止猪舍潮湿 潮湿环境下,机体抵抗力减弱,发病率增加,易引发多种传染病。为此可采用条状或网状地面或将产床的床面提高至距地面50cm。 3.4 保持空气新鲜 可用风扇等设施及时排除有害气体如硫化氢、氨气等。分娩舍内氨气的最高限量为26g/立方米,硫化氢为6.6g/立方米。 3.5 防止仔猪和母猪肢蹄损伤 分娩哺乳猪舍使用条状、网状或铸铁板地面时,要注意防止损伤肢蹄,易于粪尿落下地面即可。 3.6 注意清洁卫生 分娩舍应便于清扫和舍内环境消毒,防止湿度过高,以利减少仔猪腹泻等疾病的发生。 4.仔猪保育舍 舍内温度要求26~30度,风速为O.2米/秒。可采用网上保育栏,l~2窝一栏网上饲养,用自动落料食槽,自由采食。网上培育,减少了仔猪疾病的发生,有利于仔猪健康,提高了仔猪成活率。仔猪保育栏主要由钢筋编织的漏缝地板网、围栏、自动落食槽、连接卡等组成。保育舍的设计与注意事项 保育猪只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但消化器官尚未发育健全。加上饲料条件的改变(母乳→固体干粉料)、生活环境的变化(产房→保育舍),因此在饲养管理、防疫等方面应特别细心,尽量减少各种应激。 4.1 注意保温 体重7~8kg的离乳仔猪进入保育舍后,环境温度应维持在24.5℃;20~25kg时维持在23.0~24.5℃。 4.2 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第一,注意防潮:保育猪易受病原菌感染而发病,因此舍内应保持干燥。第二,注意空气清新,环境卫生。最好以木板或电热板作为床垫,以防仔猪腹部受寒及损伤肢蹄。 4.3 注意栏舍建筑 第一,每栏饲养密度不宜过高。一般每栏饲养以不超过25头为宜,以免引起应激。第二,保育舍最好采用网状地面,以免外寄生虫繁殖危害。第三,栏舍高度要适中,防止仔猪跳栏,幼猪和肥猪一般为0.7米。栏内最好设置铁环玩具,避免咬斗、恶食癖等现象的发生。面积:体重在4~11kg的,每头需面积0.37平方米;体重在11--18kg的,每头需面积0.56平方米。每栏均可按养10--30头来设计建造。 5.生长、育肥舍和后备母猪 这三种猪舍均采用大栏地面群养方式,自由采食,其结构形式基本相同,只是在外形尺寸上因饲养头数和猪体大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以育肥猪舍的设计为例,说明如下: 饲养肉猪的最大目的是生长快、饲料报酬高、屠体品质好、饲养周期短及死亡率低。栏舍建设应考虑提供适宜环境,减少饲料浪费等。 5.1 适宜的温、湿度 饲养肉猪,体重60kg前,最适温度为16~20℃;60~90kg为14~20℃,最好不低于12℃;90kg以上为12~16℃。相对湿度为40%~70%。 5.2 适宜的栏舍面积 肉猪一般以群养为宜,每群以不超过25头为佳。每头猪所需栏舍面积为1.0平方米左右,条状地面为0.9平方米左右。猪舍的大小要根据养猪多少而定,养猪户可根据养猪多少选择建造小、中、大圈。小圈一间可养育肥猪5-10头,中圈(两间)可养10-20头,大圈(三间以上)可养育肥猪20头以上。 5.3 猪舍清洗方便 肉猪管理以清洗猪舍最为耗时,因此设计时应考虑如何减少冲洗时间。实地栏舍应有适当的斜度,使排水顺畅;条状地面应使粪便易于掉落沟内,同时还应避免损伤肢蹄。 5.4 减少饲料浪费 饲料槽的设计与置放正确与否,均会影响肉猪采食量及饲料的浪费量。肉猪采食的能量=维持需要+增膘长肉。一般随体重的增加,维持消耗相对增加。因此,肉猪肥育期不宜无端延长,以免浪费饲料。90~100kg左右出栏。 5.5 控制舍内有害气体 及时清除粪尿,通风换气,以利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干燥舒适的环境条件才能使肉猪保持旺盛食欲,获得较高的增重速度和饲料转换率,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四.不同猪舍数量之间的平衡:如果是自繁自养,需要建设的猪舍大体有断奶仔猪舍、后备母猪舍、妊娠母猪舍及带仔母猪舍和公猪舍、肥育猪舍、各类猪舍数量间应达到平衡。就1个饲养母猪30头、年出栏肉猪600头左右的猪场来说,需肥育猪舍15间(每间10头,每头0.5~1平方米,饲养期3个月),断奶仔猪舍5间(每间15头,每头0.2~0.3平方米,饲养期1.5个月),妊娠后期及带仔母猪舍10间(每间1头,每头6平方米,饲养期2个月)、后备母猪和妊娠前期舍4~10间(每间2~6头,每头1~3平方米),公猪舍1~2间(每间1头,每头8平方米)。 五. 设备 选择与猪场饲养规模和工艺相适应的先进而经济的设备,是提高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一)猪栏 1.公猪栏、空怀母猪栏、配种栏 这几种猪栏一般都位于同一栋舍内,因此,面积一般都相等,栏高一般为1.2~1.4米,面积7~9平方米。 2.妊娠栏 妊娠猪栏有两种:一种是单体栏;另一种是小群栏。单体栏由金属材料焊接而成,一般栏长2米,栏宽0.65米,栏高1米。小群栏的结构可以是混凝土实体结构、栏栅式或综合式结构,不同的是妊娠栏栏高一般1~1.2米,由于采用限制饲喂,因此,不设食槽而采用地面食喂。面积根据每栏饲养头数而定一般为7~15平方米。 3.分娩栏 分娩栏的尺寸与选用的母猪品种有关,长度一般为2~2.2米,宽度为1.7~2.0米;母猪限位栏的宽度一般为0.6~0.65米,高1.0米。仔猪活动围栏每侧的宽度一般为0.6~0.7米,高0.5米左右,栏栅间距5厘米。 4.仔猪培育栏 一般采用金属编织网漏粪地板或金属编织镀塑漏粪地板,后者的饲养效果一般好于前者。大、中型猪场多采用高床网上培育栏,它是由金属编织网漏粪地板、围栏和自动食槽组成,漏粪地板通过支架设在粪沟上或实体水泥地面上,相邻两栏共用一个自动食槽,每栏设一个自动饮水器。这种保育栏能保持床面干燥清洁,减少仔猪的发病率,是一种较理想的保育猪栏。仔猪保育栏的栏高一般为0.6米,栏栅间距5~8厘米,面积因饲养头数不同而不同。小型猪场断奶仔猪也可采用地面饲养的方式,但寒冷季节应在仔猪卧息处铺干净软草或将卧息处设火炕。 5.育成、育肥栏 育成育肥栏有多种形式,其地板多为混凝土结实地面或水泥漏缝地板条,也有采用1/3漏缝地板条,2/3混凝土结实地面。混凝土结实地面~般有3%的坡度。育成育肥栏的栏高一般为1~1.2米,采用栏栅式结构时,栏栅间距8~10厘米。 (二)饮水设备 猪用自动饮水器的种类很多,有鸭嘴式、杯式、乳头式等。由于乳头式和杯式自动饮水器的结构和性能不如鸭嘴式饮水器,目前普遍采用的是鸭嘴式自动饮水器。鸭嘴式猪用自动饮水器的结构见。它主要由阀体、阀芯、密封圈、回位弹簧、塞和虑网组成。 (三)饲喂设备 (1)间息添料饲槽 条件较差的一般猪场采用。分为固定饲槽、移动饲槽。一般为水泥浇注固定饲槽。 图中A与B的饲槽一致,都在隔墙或隔栏的下面,由走廊添料,滑向内侧,便于猪采食。饲槽一般为长形,每头猪所占饲槽的长度应根据猪的种类、年龄而定。较为规范的养猪场都不采用移动饲槽。集约化、工厂化猪场,限位饲养的妊娠母猪或泌乳母猪,其固定饲槽为金属制品,固定在限位栏上,见限位产床、限位栏部分。 (2)方形自动落料饲槽 一般条件的猪场不用这种饲槽,它常见于集约化、工厂化的猪场。方形落料饲槽有单开式和双开式两种。单开式的一面固定在与走廊的隔栏或隔墙上;双开式则安放在两栏的隔栏或隔墙上,自动落料饲槽一般为镀锌铁皮制成,并以钢筋加固,否则极易损坏。 (3)圆型自动落料饲槽 圆型自动藩料饲槽用不锈钢制成,较为坚固耐用,底盘也可用铸铁或水泥浇注,适用于高密度、大群体生长育肥猪舍。 (四) 其它 1.猪场人员配备设计 猪场人员配备,取决于猪场的规模、设备条件、人员的素质,甚至取决于猪场的所有制性质。不同条件的猪场按作业分类的直接生产人员配备。其他人员按工作性质配备。技术室的兽医、资料员每100头基本母猪配备各1名;饲料加工人员,每400~500头猪配备1名;另设电工1人、门卫2人、安全值班工1人、会计、出纳、保管各1人,每30名上灶人员设厨师1人。在猪场规模较小时,所配备的人员可以兼职兼工。 2.猪场常用表格设计 猪场常用表格主要指计划表和记录表两大部分。生产计划是使养猪场有序生产的指南,所以必须编制配种分娩计划表,猪群周转计划表及肉猪出栏计划表。生产管理的主要依据是记录,完善生产中各种技术及管理的记录是提高养猪场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保证。因此,必须搞好资料记录工作。主要包括:产仔报告表、猪群变动报告表、配种报告表、猪群称重表、转群报告表、猪死亡报告表、猪群变动月报表、猪群饲料消耗日报表、猪群防疫卫生月报表。 3.猪群及生产设计 生产条件、饲料供应、销售市场是决定猪群大小的主要依据.而决定猪群结构的主要依据是猪的生产性能,尤其是繁殖性能,其次是生产技术水平。这就是内因和外因的关系要结合起来,综合考虑。 1.生产性能 主要是繁殖性能。以年出栏1万头商品肉猪计,如果平均每头母猪每窝能提供断奶仔猪10头,全年产2窝可成活20头仔猪,则全年需要母猪数为500头,以一般本交水平公母比为1:25头计,需公猪20头。因此全场需种猪520头,占整个群体的9.42%(有50%的肉猪出栏或者尚未出生,则保留肉猪为5000头)。如果每头母猪提供肉猪24头,则需母猪为417头,需公猪17头,种猪占8%。如果每头母猪年提供仅16头,则需母猪625头,需公猪25头,种猪占11.5%。所以首先应了解猪的繁殖性能。 2.技术水平 如果采用人工授精新技术及早期断乳新技术,使母猪年产2.5窝,每窝成活断奶仔猪12头,则全年可提供30头仔猪,则年出栏1万头肉猪需母猪334头,公猪2头,种猪的比例可下降为6.3%。种猪的减少本身就意味着减少了成本,提高了效益。因此,技术水平也是影响猪群结构的主要依据。 3.母猪群的结构 母猪群的年龄结构对于生产指标同样有着重要影响。因为母猪的繁殖产仔成活一般规律是初产、2产<3~8产>9产以上。因此,繁殖母猪应以经产母猪为主.商品猪场猪群结构及生产组织较大型的猪场,商品猪成批出栏,则母猪的配种、妊娠、分娩、哺乳都是成批进行。每批母猪占用产床的时间为42天,母猪下床后还要进行消毒8~15天,则产床1年可利用6~7次。一般以6批考虑,即1个产床可供3头母猪分别上床2次;母猪少的情况下,可分为3批;在母猪多的情况下,为了充分利用公猪,可将母猪分为若干批,根据断奶后7天~10天可发情的规律,可间隔7天配种1批或进行生产组织安排。 4.旧猪场的改造和利用 传统猪舍改造后的养猪生产同样是将猪从出生到上市的整个饲养过程,依据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生理特点划分为若干个连续的饲养阶段,成为流水线生产。不少地方对传统猪舍改造后,取得了很好的效益,提高了圈舍利用率,增加了饲养头数,有计划地连续生产,全进全出,使商品猪出栏持续稳定,同时还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有利于防疫,使整个猪场的经济效益显著增加。主要参考:gz.putao9.com/kjtg/dwyz/ ... /18517.html 125K 2007-5-16 - 百度快照]

猪舍有几种建法?怎么建?

猪场实习总结3000字

 一段充实而忙碌的实习生活结束了,我们肯定学习到了不少学问,请好好写一份实习总结将它记录下来吧。那么如何把实习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猪场实习总结30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猪场实习总结 篇1

 20xx年01月10日,我满是期待的来到了二道湾子乡二间楼村养猪场,开始了为期10天的社会实践,我将和那里的员工一起工作、生活和交流。刚到猪场的时候,心里有点紧张,心想我能够做好这次社会实践调查吗?接待我们的吴厂长是一个很亲切的人。第一天先安排自己的住宿和生活,然后学习进场前的一些规定以及听厂长说一下养猪的一些状况!

 初来乍到,一切到不熟悉,需要我们认真地学习和虚心的讨教。根据种猪场的养殖程序,这猪场分为配种舍、分娩舍、保育舍、育成舍和公猪舍。其中妊娠舍、保育舍、公猪舍各有一组人负责,育肥舍、分娩舍由两组人负责,实行的是联产计酬责任制。同舍对比,多劳多得。我被分配到分娩舍进行实习工作,并且进行课题实验,分娩舍的主管兽医廖阿姨负责指导我。

 刚到分娩舍,我对母猪和仔猪的养殖技术的了解仅仅局限与书本上,实践方面还有所欠缺,实践能力还有待提高。第一次进场的时候,刚好碰到他们进行仔猪转栏,由于具体不知道如何操作,我就负责抽药水,师傅们打针速度真的很快,我都差点抽不过来。这里猪场仔猪转栏的时候都注射氨苄西林钠,目的是防应激!下午我们就按照毕业课题实验设计,选好了母猪开始了可也课题实验和生产实习!虽然只有7天时间跟着廖阿姨,但是我在她那里学到了很多。

 一、母猪和仔猪的日常饲养

 一开始,我们在母猪和仔猪的日常饲养管理方面还无从下手。比如一天要喂多少料、分几次喂,发病母猪如何医治、特别是仔猪拉稀等许多问题一下子摆在了我面前。后来通过饲养员和师姐的亲手和耐心的示教,我才逐渐了解和掌握饲养和管理分娩舍的技术。

 二、猪舍的环境卫生和保温工作

 分娩舍的饲养管理重中之重的工作主要是猪舍的环境卫生和仔猪的保温工作,每天早上7:30进场,首先是饲喂母猪,产前三天逐渐减料,产仔当天不喂料,以后每天增加0.5公斤,4天后喂两餐(观察母猪的剩料,不够填料剩料少加,每天喂6斤左右)。同时观察母猪的进食情况和精神状态,出现情况及时报告主管兽医并且自己动手帮忙解决问题。由于产床是定位栏,喂食母猪的时候一定要把母猪赶站起来,以防母猪产后瘫痪。这点据我观察蛮重要。在母猪产前我们做好了准备,安装好保温灯、垫布、毛巾、碘酊等各种药品和器械。产前用高锰酸钾溶液洗干净母猪的外阴部、乳房,同时搞好产床卫生,提供干净卫生的分娩环境。就等着小猪的出生啦。

 三、分娩舍的工作流程

 整个分娩舍的生产环节,大部分工作都是我亲自动手参与(饲养员和黄师姐负责指导),从赶妊娠母猪上产房到仔猪的出栏,这是第一次正规的猪场,以前没见过母猪分娩,所以当我第一次看见小猪生下来的时候,有点高兴,又有点紧张。我们先把小猪身上的粘液擦干净。然后拔出脐带,报小猪放到保温箱后,过几分钟后,断脐带,上消毒水!就这样我们接产一窝一窝的小猪。当母猪分娩第一头仔猪后,就给母猪静脉注射葡萄糖和抗生素以及催产素。据主管兽医介绍这里每个季度轮换一次抗生素。

 四、产后仔猪的护理

 当时,我们也遇到了母猪难产需要助产的情况,其中吴场长为我们演示啦!助产的全过程。遇到这种情况后的母猪,都要马上注射抗生素。在这实习期仔猪的拉稀是比较难解决的问题。24小时内我们就完成了称重、断牙、断尾(其中断尾由专人负责并且记录好产子数目);第2天和第10天的时候我们就对仔猪进行补铁。并且按照公司制定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出生后的仔猪根据产期相近做好拼窝,弱小的仔猪拼给乳汁足的母猪。我们做实习的时候是1月多,天气寒冷,要求注意了仔猪的保温工作也特别注意了,但是仔猪的拉稀还是随天气的变化而发生了(关于治疗一般我们都是灌服为主,打针为辅,当时我们用的灌服药是环丙沙星,打针则是青霉素)。小猪比较爱跑,当刚出生23天小猪吃完奶之后,一般爱睡在保温箱外面(9月天气有时候比较热),这时就要把小猪赶回保温箱防止感冒,就这样直到它们学会自己跑回去为止!还有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就是确保每头仔猪能吃上初乳,前三天我们把仔猪关在保温间内,定时放出(没一小时一次),定时哺乳。当整栋仔猪都达到7日龄的时候进行了公猪的去势。7日龄仔猪开始教料诱食,加料的时候少量勤添,保持饲料的新鲜。有时还会强行教料!一直到仔猪达到21日龄后我们就断奶,并于断奶后2天转入保育舍,断奶时4公斤以下的猪定为不合格小猪。

 五、猪舍的定期清理及消毒

 平时,先喂猪,后认真观察猪群的情况,时常得注意保持猪舍环境的清洁卫生,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清除猪粪。起初我认为铲猪粪是一项很累、很让人烦心的工作,后来我才懂得铲猪粪其实是很重要并且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清除猪粪可以使猪舍清洁,又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特别是仔猪拉稀)。另外,养猪场要定期对猪舍及其周边环境进行消毒,还要按照疫苗免疫注射计划按时对猪进行疫苗注射,遇到突发情况,一时还无法解决,及时请示厂长,厂长组织进行解决。每天要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保证猪群健康地生长。一直到我们的仔猪转上保育舍,宣告我们的实验圆满成工。在最后的几天了我去了配种舍和保育舍。因为时间比较短,这两个地方的生产环节并没有全部参加,其中在配种舍,动手操作了配种的过程,以及赶公猪去试情等。保育舍的话,一直跟着比我年龄还小的小朱主管,观察保育猪的情况,发现病猪及时给药并且要合理用药。平时勤于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同时我还记录了常用药有何用途,针对何种病。根据发病猪的病情,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六、在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

 (一)在这次社会实践中由于和场里员工交流和沟通不到位,人际交往的能力不够,遇到很多麻烦,导致了在工作中出现了一些不必要的失误,耽误时间。

 (二)产房的活比较繁琐,没有事先熟悉工作流程,不能适应工作的强度,在猪场的工作是辛苦和劳累的,没有想象的那样简单,还有很多活没有做到位。

 (三)发现猪场管理挺混乱,摸不到头脑,但是因为实践经验的缺乏,缺少社会阅历,并不能及时发现问题的所在。

 七、需要改进的方面

 (一)加强自己的交际能力,学好做人处事的方法,增加社会阅历,多虚心向员工们学习。我觉的去到每一个新的地方都要快速地融入集体中,有团队意识、集体感,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二)勤快一点,细心一点,多动手,多思考,对所要做的事情进行全面的具体的系统的分析,加强自己的认知能力,具体问题具体分。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完成计划好的事情!

 (三)我的体会之一“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从对猪的饲养到猪病的防治,都需要扎实理论知识的支撑。所以要学好基础知识,认真观察和研究,遇到问题要多问,刨根文帝深入调查。比如我们几乎天天去拉死猪(母猪),大部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死去。还有有时候居然一组人养的仔猪,居然少了几十头。有些员工在报表的时候居然作假!公司有明确的操作规范,并没有认真完全去执行!我觉得厂里缺乏严格的监管制度!

 在这10多天的`生产实习中,感触比较多的是理论和实际结合啦。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另外,重要的是在和场里员工交流的过程中,提高了人际交往的能力,全面接触社会。我们在实习中初步地了解猪场的经营管理理念及其技术,在学到专业知识之余,也拓展了自己的其他方面的知识。真是难忘的生产实习!

 猪场实习总结 篇2

 自从知道在寒假里,要进行实习,我就一直在思考,我到底要去哪里锻炼自己,直到有一天,和妈妈去买菜,当我看到猪肉的时候,我突然灵机一动,不如我就去养猪场进行我的社会实现,顺便了解一下关于养猪方面的知识。

 刚好我的一位高中同学他家是开养猪场的,于是在我的努力沟通下,我获得了在养猪场工作5天的机会,这5天是我与猪儿亲密接触的五天。

 第一天,猪场场长林叔叔先带我参观了一下猪场,叔叔向我介绍了养猪场的具体结构,叔叔说:“养猪场有500头左右的猪,分为小猪区、中猪区、大猪区、母猪区和哺乳区,每一个区域都有它的特点,比如小猪区,由于小猪它生长速度快,对环境的要求较高,需要在通风且干燥的环境下才能利于它的成长,所以猪场特别采用了“高床”的设计结构。”

 叔叔的话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仔细的观察了小猪区的结构,真的如叔叔说的一样,小猪是住在床上的一样,猪圈的前半部分是水泥地,后半部分是铁板,水泥地是给小猪睡觉的地方,后半部分是小猪排泄的地方,并且铁板是镂空设计,在铁板的底下是一个呈45度角的斜坡,当小猪到铁板上排泄时,排泄物会掉到铁板底下的斜坡中,从而保证了小猪猪圈的干净整洁,另外,由于“高床”底下有坡度的存在,保证了小猪区的通风,给小猪的健康成长营造了已给良好的生存环境。下图就是小猪区的“高床”结构的:

 随后叔叔带我参观了中猪区和大猪区,发现这两个区域没什么大致上的区别,结构都一样,就是两个区域猪的个头有区别,叔叔说:“中猪区的猪是小猪区的猪在长到一定的体重之后,把他们搬到中猪区来,由以前喂的断奶王饲料改喂小猪料,等小猪长到一定的体重后就在把他们搬到大猪区,开始最后的冲刺工作。”

 “冲刺?”我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明白冲刺是什么意思。

 叔叔笑着解释说:“这就好比你们的高考,在经历了高一高二的积累阶段之后,高三就是你们的冲刺阶段,考不考得好的大学就看你在高三阶段冲刺得有多猛了。养猪也是一样的,所谓的冲刺是说是给猪增肥,因为养猪嘛,看重的当然是猪的那一身肉咯,肉越多,猪越重,得的钱也就越多咯。”

 接着我和叔叔来到了母猪区和哺乳区,当我看到那一头头块头硕大的母猪时,我被吓到了,毕竟自己是女孩子,对于这体型硕大的家伙多多少少有畏惧的。叔叔在旁边安慰我,告诉我不要害怕,其实母猪的性情是很温顺的,并且叔叔叫我摸摸母猪的头,我发现当我摸摸母猪的头时,她安静了好多,一副享受的感觉。于是我的胆子大了好多,没有了当初时的那么害怕。

 我发现在母猪区和哺乳区都是用特制的钢管结构把母猪固定在一定的位置,叔叔介绍说这叫做定位栏,是为了减少母猪的运动量,从而降低了母猪流产的风险。可以说,母猪是整个猪场最重要的地方,因为那里是繁育小猪的地方,也是猪场能够一直经营维持下去的根本保证,而哺乳区则是母猪在生完小猪后给小猪哺乳的区域。

 猪场的结构在林叔叔的介绍之下,我了解了个大概,于是林叔叔安排了工作,叫我负责母猪区,因为这个区域的管理的难度不是很大,工作没有那么的繁重,很适合女孩子,于是乎我欣然接受了叔叔对我的工作安排,并且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出好的表现给叔叔看,不辜负他给我的这一个锻炼的机会。

 第二天我起了一个大早,换好工作服后,我开始了我一天的工作。

 由于我是初来乍到,很多方面我不懂,不知道自己该从哪里开始,于是叔叔给我安排了他儿子也就是我的同学来指导我工作。首先我先要把母猪的粪便给清理了,因为母猪是定位的,它们的粪便很好清理,只要用扫把把猪粪从定位栏里扫出来就可以了。接着就是清洗母猪的身体,这对于我来说比铲猪粪要轻松好玩得多了,当然洗猪也是有窍门的,如果只是一开始就直接用水来清洗母猪,由于夏天井水温度较低,容易造成母猪的应激反应,严重的会导致母猪流产,就像医学上所说的动了胎气,这样会使猪场遭受不少的损失。所以在洗猪的时候,第一遍先用水把地面冲洗一遍,这样一来可以使周围的温度下降,母猪这时会习惯性的躺在湿润的地面上,身体温度会降低到一定的程度。这时第二遍就可以开始清洗猪的身体了。清洗猪的身体很简单,第一次先用水把猪的身体淋湿,因为猪的身体上附着有粪便,湿透后再进行第二次清洗就更易洗净。

 由于我力气比较小,所以给猪配比饲料的工作就交给我同学。当我洗完猪之后,饲料已经配比好了,于是轰轰烈烈的喂猪行动正式开始。

 喂完母猪之后,我早上的工作就已经完成了。这时叔叔他们也喂完猪了,接下来便是午饭时间。吃午饭的时候叔叔跟我讲了许多养猪方面的知识,例如:养猪不光要把猪喂饱,还要注意猪各方面的健康,对于一个猪场来说防疫是非常重要的。在防疫方面要舍得投入,猪从一出生要防止小猪得败血症就要打牲血素,等到小猪断奶后要给它打虫,同时要打口蹄疫苗防止猪得猪瘟。在喂猪时要注意观察猪吃饲料的情况,如果猪不吃就要在这头猪的身上做好标记,等猪场工作忙完的时候就要及时给猪看病,看他是不是发烧了或者是得了其它病,要及时对症下药保证猪的健康。

 午饭时间过后,叔叔去母猪区把一头肚子滚圆滚圆的母猪赶到一个单独的猪圈。我好奇的问叔叔为什么要这样,叔叔解释说:“因为这头母猪的预产期快到了,赶去单独区是为它提供一个生产小猪的舒适环境。”

 至此,早上的工作已结束。短暂的午休之后,下午的工作随之展开,其实下午的工作就是把早上的工作重复一遍,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下午的温度较早上高,给猪清洗身体要比早上多冲洗一点时间。

 接下来的四天工作和第一天一样,就是洗猪喂猪。这五天的工作情况大致如此,虽然时间短,但足够我与猪儿亲密接触了。

 养猪场其实就像一个工厂,猪儿就是产品,从母猪怀孕到小猪长大成大猪,是一条生产线,每个环节有每个环节的特点,有不同的喂养方式和管理方式。虽然我们天天吃猪肉,但是真正了解猪变成市场上的肉产品的又有几个人呢?以前我也不懂,还以为养猪就是每天喂喂猪就可以了,没想到猪身上的学问这么多。

 这五天有苦也有乐。苦,暑假天气燥热,动一动就会出汗,在养猪场不能只穿自己的便衣,还要套上工作服,非常热,再加上要干几个小时的活,这对于我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我出身在一个教师家庭,家里不务农,重活是很少接触的。不过这也让我锻炼了自己的忍耐力和意志力,作为一个医学生,深知学医道路的艰辛,没有一定的意志和精神是很难学精学透的。乐,这五天我学到了不少关于养猪的知识和技能,还提升了自己的交际能力,虽然说林叔叔的儿子是我的高中同学,但是在养猪场接触的不只是林叔叔和我的同学,还有别的工友。通过与他们交谈,我很快就融入了工作环境,还得到了不少宝贵的经验。

 养猪每天的活几乎都一样,但是安排得很得当,因此我还学会了一点,就是在生活中学习上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合理地安排自己每天的任务,当天的事情确保当天就可以完成,每天必须要做更新的和新增的工作任务要合理得统筹安排,这样才能够确保每天的工作量。

 我明白学校里要求我们参加社会实践是为了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五天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虽然在这假期我没有在我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上有所提升。但是我感觉我懂得了太多的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假期实践增强了我的办事能力交往能力,让我懂得每种不同的职业都是一门学问,让我懂得要努力扎实的学好知识,要为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做好基础。

 猪场实习总结 篇3

 “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在这两个多月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感觉到自己在学校里的时候,只是掌握了理论知识,却没有把基础的专业技能学好,实际应用的专业知识的很匮乏。在xx教授的指导下,我在广西农垦xx畜牧集团xx有限公司进行生产实习和毕业课题实验。在为期70天的生产实践中,我学到的不仅仅是技术,也学到了管理。

 我要去实习的猪场是xx猪场,位于cc农场xx分场,占地总面积65亩,有11栋栏舍,面积为5309平米,该猪场是可存栏4000头育肥猪的农户场。在实习期间,我主要是负责协助技术员的工作和实验猪的饲养管理。现将实习所积累的经验和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猪场的饲养管理技术。

 (1)铲粪、冲栏工作。

 在收集猪粪的猪场,铲粪是冲栏前的必要工作。铲粪讲究速度快、不伤猪,用铲子将散落在各处的猪粪推至猪栏后面。在推粪的过程中要避免铲子伤到猪蹄,而且铲粪的速度要快,每栏猪至多2min,这样就可以避免猪过来拱人。最后,将铲至一堆的猪粪再铲至粪道上,这里讲究借力、省力,勿用蛮力。之后便开始冲栏,冲猪时栏由前往后冲,对于跑到猪栏后面的猪,对准其猪屁股冲水,刺激肛门,让它有想拉粪便的感觉,那么猪就会记住在这个位置是可以排粪的,这对与三角定位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冲栏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将水直接冲到猪头上,防止其着凉。冲栏的过程中有一个省时间的技巧,应先将整栋猪舍里的猪栏润湿一遍后,再认真冲洗一遍,该方法节约时间半小时左右。

 (2)扛料、解料袋、喂料。

 作为一名实习生,扛料、解料袋、喂料是其基本工作。首先,扛料。用料车将饲料拉至料槽旁,位于料车最上层的那袋饲料直接推至料槽上即可,而位于最低层的那袋料,应将料袋的一端紧靠自己的腹部,两只手用力拉起料袋另一端,将料袋180度一个转袋抛出即可搬到料槽,该法很省力。紧接着,解料袋。观察线头,呈三角形的那一段便为解口,用一长钉子将该解口的线拉断即可。最后,喂料。喂料讲究喂量,平时一定要注意观察每栏猪大概半天能吃多少饲料,再投以适量饲料。不可使料槽盛料过满,这易使猪在拱食饲料的过程中,将料槽拱出料槽,掉在地面上的饲料往往很难再利用,从而造成浪费。

 (3)日常消毒。

 猪场一周进行常规消毒两次,这对于防止疾病的传播有一定的效果。该猪场常规消毒所用的消毒剂是威特,按1:200的比例兑水。给猪舍消毒时,讲究立体消毒,不留死角。在消毒的过程中,向空气中喷洒消毒液,以地面刚好湿润为止,特别注意墙角、料槽边角、屋梁背面等死角。

 (4)配药、打针、洗针、煮针。

 配药是一名技术员每天的常规工作,要严格按照药品的使用说明配伍药品。之后,便开始打针。打针时要注意三点,第一,人生安全为第一位;第二,针头不能对准人;第三,打针要准。给猪打针的正常注射部位是耳根后2-3指之间,尽量不要偏移,不能打在脂肪里,不然易起泡,导致猪生病,适得其反。在进行全群打针时,在打针之前应不喂料,采摘适量红薯藤。红薯藤放在猪栏门口,开始投放饲料后,便可以打针,依次从在猪栏门口吃红薯藤的猪开始打起,可以不进入栏内就可打3-10头。这样给猪打针可以省时省力,方便快捷。紧接着,洗针。拆卸针管时,注意戴上手套,既可以增大摩擦力拆卸,也可以保护手。然后用水冲洗干净即可。最后,煮针。煮针不要放太多水,不需要没过最上层的针管。因为水少,易煮干,产生的蒸汽足以起到灭菌作用。大概蒸煮30min左右,切记勿煮过久,因为铁制针管里的胶塞高温易老化。

 二、毕业实验过程总结

 (1)大猪采血。

 在给大猪采血的过程中,猪的站姿很有讲究。采血是否顺利往往取决于站立式保定的好坏,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给猪保定的过程中,应保证猪的后脚直立,前脚要一前一后,用力拉金属保定绳,使猪的仰头,以暴露猪的胸前窝。采血针头刺入该凹陷,其方向呈近似垂直并稍向中央及胸腔方向刺入,同时做抽吸动作,如果针头扎到前腔静脉血液随着抽吸快速流入针管,如果未见血液调整进针深度,见有回血即稳住注射器,慢慢抽吸。

 (2)收集粪便。

 实验用的猪粪必须是新鲜的、未落地的猪粪,这就要求我们快速用袋子接住猪正在拉的粪便。接猪粪的过程中若猪不排粪的话,可以驱赶猪运动,让猪在猪栏内跑动后聚集在一个角落,便可观察猪屁股,静待猪排粪。若有条件的话,可利用猪场内废弃物品(大的可乐瓶、长的小棍子、铁线)制作一个长手柄的勺子,将接猪粪的袋子套在勺子上即可,那么收集猪粪就变成了干净卫生的工作了。

 三、个人心得 

 一段充实而忙碌的实习生活结束了,我们肯定学习到了不少学问,请好好写一份实习总结将它记录下来吧。那么如何把实习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猪场实习总结30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体会。

 (1)关于该猪场的工资制度。

 该猪场共有饲养员5名,杂勤人员2名,其工资是固定工资1700元。固定工资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对于饲养员工来讲,安全感和稳定性比较高,缺点是工资固定,对员工的激励性较差,而且饲养员工资和猪场效益的关联度较低,不利于控制人工成本,增加猪场利润。就猪场饲养员工作中散漫的态度而言,我建议该猪场调整工资制度,固定工资和浮动工资的比例适中,浮动工资与其所管猪舍的效益相关联。这样既能保证饲养员对于安全和稳定的追求,又能有效提高饲养员劳动积极性,也利于控制人工成本。

 (2)关于该猪场硬件设备问题。

 该猪场的水管都是暴露于空气中的,这导致在炎热的天气中,水管里的水是热的,猪的饮水量自然减少,采食量也随之下降,最终导致日增重下降。建议其改建水管,用隔热物资包裹住水管,达到隔热的目的。

 料槽设计有缺陷,猪在采食饲料时,易将饲料拱出料槽,从而造成浪费。建议在改建料槽的前提之下,要求饲养员一天多次投料,每次投料量以猪不易将饲料拱出为适量。

 (3)关于防疫制度。

 该猪场由于是育肥场,防疫制度不是很严格。饲养员可以随意进出猪场,外来人员也不用严格隔离,第二天即可进入猪场工作。特别是有一个技术员服务员两个猪场,这极易导致猪场间疾病的交叉传播。建议该猪场一定要严格管理,按制度操作。

 (4)个人问题。

 ①和场里员工交流和沟通不到位,人际交往的能力不够,饲养员地方口音较重,有时听不懂;

 ②铲粪、冲栏、扛料的活比较繁琐,不能适应工作的强度;

 ③个人理论知识掌握不熟,不能运用到实践中。

 建议:

 ①加强自己的交际能力,学会做人,融入集体,多虚心向饲养员学习;

 ②勤快,细心,多动手,多思考,认真负责自己的任务;

 ③返校后加强对猪饲养、猪病防治的学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未来的生活中,我将不断学习理论知识,积累实践经验,以百倍的信心和万分的努力去迎接更大的挑战,用辛勤的汗水和默默的耕耘,在养猪业谱写更美好的明天!

 非常感谢猪场给我这次学习机会,让我不仅学到了技术,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10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