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人参如何种植方法

人参可露地栽培,也可温室周年生产,生长势强,病虫害少。

人参如何种植方法

一般采用种子繁殖,每亩用种量约50克。育苗移栽时,1份种子掺入10份细沙或草木灰,均匀撒播于苗床,覆盖地膜、小拱棚,保温保湿。苗龄30~40天,幼苗3~4片真叶时可移栽定植。也可在其生长过程中随时进行扦插繁殖,扦插后10天左右生根,极易成活。

1、整地做畦。

选择肥沃、易灌易排的沙壤土种植,每亩施腐熟厩肥2000千克,深耕15厘米,做宽1.2~1.5米的畦,畦面要求做到细碎松平,直播以条播为好,条播行距25厘米左右,开浅沟。按行距25~30厘米、株距25厘米定植,每亩栽7000株左右,温度高的地区,栽培收获时间长,密度稀小一些,反之密度大一些。定植后浇透定根水。

2、中耕除草。

缓苗后,及时中耕除草,以后视田间生长情况,每20天左右人工除草1次,保持田间清洁。

3、整枝矮化。

需要矮化的植株,可在株高10厘米时把生长点摘去,长出第一级分枝达到采收长度时再摘尖,矮化。直播田还要适度间苗。

4、肥水管理。

土人参喜湿润的土壤,但不耐涝,一般晴天每3~5天浇一次水,雨季及时排除积水;温室栽培原则是见干才浇水,浇水宜在晴天上午进行,以利于排湿,减少病害的发生。定植缓苗后施1次稀薄腐熟人粪尿水(如沼气液肥),粪水比按1:5比例淋施,或施速效氮肥,每亩施尿素5千克。每次采收嫩茎叶后,每亩追施一次沃叶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叶面喷洒。

5.防病治虫。

土人参很少发生病虫害,可以不使用农药及化学肥料。有蚜虫发生时,可用0.5%藜芦碱纯溶液800~1000倍液喷洒。

6.采收和贮藏。

食用部位为其嫩梢、嫩叶、嫩苗,及其肉质主根。从春季到秋季均可采集嫩苗、嫩梢和嫩叶食用。①采收小株。直播田在苗高5厘米以后可分批间拔采收小株。

一、播种:

1、播前先整地作畦,高23-33里米,宽126-133厘米,畦间作业道为2-2.66厘米。

2、采用撒播,每平方厘米0.5克,播后,覆土3-4厘米,经常保持土壤湿润,约至5月上旬出苗。?

3、春播在4月上、中旬播种。

4、夏播在7-8月果实成熟时,采下立即播种。

5、秋播在11月播种。

二、催芽

将1份种子混拦3份河沙,用新高脂膜600-800倍液喷雾土壤表面,提高出苗率。随即装入催芽箱中,置于室内或室外适当场所催芽,注意经常检查翻倒,控制好温度和温度播种,吉林抚松常于6月下旬播干籽(上年采收干藏种子)

三、移栽

1、春栽4月中、下旬、宜于越冬芽萌发前栽完。

2、秋栽10月中、下旬,宜于土壤封冻前栽完。

四、气候间距

出苗前,应搭前檐高100-133厘米、后檐高66-100厘米棚遮荫。随起,随栽,一般按行株距(15-30)×(6-12)厘米,平栽或斜栽,覆土5-9厘米。搭棚分全荫棚、又透棚、单透棚或双透大棚等荫棚种类,可根据气候、土质及地势条件选择。

五、田间管理

1、畦面覆盖,出苗后,盖碎稻草或半腐熟落叶。

2、松土除草,一般每年进行3-5次,防止土壤板结,消除杂草病株,培土扶苗。

3、追肥,开沟根侧施有机肥。

4、疏花摘蕾,留种田,开花初期疏掉1/3-1/2花序中部花蕾;生产田,开花前全部摘蕾。

5、越冬防寒,封冻前畦面培土或覆盖落叶,厚5-15厘米。参畦四财或风口处搭设防风障

扩展资料:

作用:

一、美容:

人参自古誉为“百草之王”“滋阴补生,扶正固本”之极品,含多种皂甙和多糖类成分,浸出液可被皮肤缓慢吸收且无不良刺激,能扩张皮肤毛细血管,促进皮肤血液循环,增加皮肤营养,调节皮肤的水油平衡,防止皮肤脱水、硬化、起皱,人参活性物质抑制黑色素的还原性能,使皮肤洁白光滑,能增强皮肤弹性,使细胞获得新生,是护肤美容的极品。将人参直接浸入50%甘油,10日后甘油搓脸,或将人参煎成浓汁,每日往洗脸水倒一点,用含人参的甘油搓脸或人参水洗脸,能让皮肤相当滋润。

二、药用:

人参的肉质根为著名强壮滋补药,适用于调整血压、恢复心脏功能、神经衰弱及身体虚弱等症,也有祛痰、健胃、利尿、兴奋等功效。?

按产地可分成美国、中国东北、朝鲜人参。同一品种由于气候不同,前者的参面横纹比后者更明显,进口人参有效成分含量也较高。

性味:味甘、微苦,性温、平。归脾、肺经、心经。补气,固脱,生津,安神,益智。

归经:入脾、肺经。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主治: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用于气短喘促,心悸健忘,口渴多汗,食少无力,一切急慢性疾病及失血后引起的休克、虚脱。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人参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12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