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山东临沂兰山区知名特产有哪些

山东临沂兰山区风景秀丽,四季分明,水源丰富,气候适宜。这里的人文物都有极高的探索价值,所以,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山东临沂兰山区知名特产有哪些吧!是否有适合带走的兰山特产让我们把美味美景美物都带回家去呢!

山东临沂兰山区知名特产有哪些

1.山东临沂兰山区知名特产:方城西瓜

西瓜是夏季必备,尽管现在夏季已经和我们擦肩而过了,但它的美味,它的好处倒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里大多的土壤都属于沙土,深而厚,这样的土质种出来的西瓜是非常好吃,充足的阳光照晒,优质的水源灌溉,成就了这款香甜可口的西瓜,也是美事儿一桩呀![详情>>]

2.山东临沂兰山区知名特产:孝河藕

藕,在山东临沂兰山区知名特产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这孝河藕,顾名思义,它必然是出产于一条叫孝河的小河,喝水清澈,水质优越,里面的淤泥是黑紫淤泥,虽然里面产的莲藕品种甚多但只有这白莲藕最为出名,在当地大多居民都喜欢用它来炒食或炖食,非常美味。又脆又绵的口感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每每到这里他们都会去品尝这道美食呢。[详情>>]

3.山东临沂兰山区知名特产:糁

“糁”你知道读什么吗?你知道它是什么吗?嘿嘿,不知道吧,它读sa,是当地的一种传统小吃。用牛羊肉制作而成,在食用的时候通常是加入鸡肉骨头等熬制的汤加入各种调料,放入自己喜欢的配料即可食用。这种糁在当地非常出名,到这里来的游客都会忍不住去尝一尝它的美味。[详情>>]

4.山东临沂兰山区知名特产:高桩馒头

馒头应该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吧,我相信你一定吃过。那我这里要介绍的是山东临沂兰山区知名特产“高桩馒头”,它是当地的传统小吃,颜色洁白,表皮光滑,质地酥松可口,有韧性也有弹性,冷热都可以食用。我个人比较喜欢吃冷的,因为冷的没有热的那么松软,在韧性加弹性上再附加一点点硬,我感觉是再好不过的了。[详情>>]

5.山东临沂兰山区知名特产:王氏熟梨

熟梨是山东临沂兰山区的知名小吃,最为出名的牌子就是这王氏熟梨,无论是它的配方还是它的制作方法都已经流传几百年了。这熟梨之所以叫熟梨,是因为它是通过煮熟的梨制作而成的,酥烂可口,醇厚甜香,非常好吃。而且它还有化痰止咳,润肺解酒的功效,对哮喘和气管炎都有很显著的效果,在市场上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详情>>]

相关内容推荐>>

山东泰安新泰知名特产有哪些适合带走的新泰特产

山东临沂知名特产有哪些适合带回家的临沂特产礼品

山东临沂莒南县知名特产有哪些莒南县特产推荐

山东临沂沂水县知名特产有哪些沂水县特产推荐

山东临沂河东区知名特产有哪些适合带走的河东区特产

沂河发源于山东省沂源县,有北、西两源。北源出沂源县鲁山西南三府山,西源发源于沂源、蒙阴、新泰3县(市)交界处老松山北麓的大张庄河。大张庄河为沂河主源。北、西两源汇于沂源县城西南,东南流经沂水县城西折而南流,经沂南、临沂、苍山、郯城等县(市)于郑城县吴道口村入江苏境。沂河在江苏境分两股,东股为沂河干流,南入骆马湖;西股为老沂河,江苏省已建闸控制。山东境内沂河长287.5公里,流域面积10772平方公里。

据史料记载,沂河治理,始于明代。1464年(天顺八年)修邳州沂泗堤、芦口乱石坝。1699年(清康熙三十八年)筑沂河两堤共一万六千八百余丈。1743年(乾隆八年)修邳州沂泗堤、芦口乱石坝。1747年(乾隆十二年)浚郯城柳、墨二河,建兰山(临沂县)江风口石工及芦口碎石坝,又浚沂河、修堤岸。这些治理,主要是为引沂济运和保障运河安全,防止沂河渍决害运而进行的。民国期间,1912年,全国水利局总裁张謇曾编制《沂水入海施工计划图》;1946年省建设厅编制的《沂蒙山区计划纲要》中,也提出治理沂、沭河。但均未实施。

建国后,沂河干流较大规模治理可分三个时期:1951年到1953年为导沭整沂时期,以沂河干流筑堤、疏浚、裁弯、切滩、护岸和开辟分沂入沭水道为主;1954年到1958年重点是江风口建闸,扩大开挖分沂入沭水道及邳苍分洪道和部分建筑物工程;1971年沂沭河洪水东调工程开工,到1981年工程停建。

疏浚、培堤及护险工程

1951年4月至1953年5月,在整沂工程中,按沂河临沂附近6000立方米每秒、李家庄以下3500立方米每秒进行疏浚、培堤,左岸自阎家口至吴道口,右岸自唐沙沟至吴道口、唐沙沟至临青公路共长100公里进行筑堤。开挖武河口行洪道及新墨河七孔桥到小张庄的中泓河槽5.6公里,整堤护险11处3965米。共完成土石方337万立方米,实用工日185万个,实支工资粮409万公斤小米。治理后,李家庄以上行洪能力达8000立方米每秒,李家庄以下达5500立方米每秒。1

957年沂河遇特大洪水,临沂站实测洪峰达15400立方米每秒。1958年对沂河干流临沂城附近按15400、刘家道口至李家庄按12000、李家庄以下按8000立方米每秒,培堤110公里,顶宽3~6米,险工段干砌石护坡长12公里,完成土石方106万立方米,国家投资135万元。1964年又按临沂附近洪峰15400立方米每秒,对沂河干流培堤188公里,石护岸0.9公里。自建国到1985年,沂河干流培筑堤防长达235.3公里,其中左岸118.5公里,右岸116.8公里,石护岸70处长36.2公里。

分沂入沭水道开挖

分沂入沭水道是自郯城县刘道口村北沂河左岸向东南至临沭县大官庄西老沭河开挖的一条泄水道,将沂河洪水向东泄入老沭河。分沂入沭水道长19.5公里,于1951年4月开工,至1952年7月结工。按临沂城附近二十年一遇洪峰6000立方米每秒时分泄1000立方米每秒入沭河,设计河底宽98-206米,口宽106-223米,地面以下挖深2~2.5米,堤距260-410米。同时挖排水沟27.3公里,筑村庄围埝6.3公里,建桥涵10座。完成土方419万立方米,开石0.9万立方米,实用工日300万个,支付工资(小米)593万公斤。当时由于资料不足,计算不准,1953年当临沂洪峰6000立方米每秒时,仅能分洪405立方米每秒,不到设计标准的一半。

1954年对分沂入沭水道又作了扩大设计,即当沂河在临沂城附近6000立方米每秒时,除分泄1000立方米每秒外,并汇主要坡水黄白排水沟流量132立方米每秒、朱村至大哨排水沟流量78立方米每秒。当临沂城洪水8500-9200立方米每秒时,相应分洪1565和1730立方米每秒入沭河。由!陆沂专区施工。1955年完成部分水道扩大开挖及黄庄、朱村、后河口3处护岸,改建大墩、韩埠两座涵洞,增做小墩块石铺路等6处工程。

1956年完成全部水道扩大开挖及大墩、黄庄两座漫水桥、益新公路石铺路、进口处护岸、黄庄和大哨两座涵洞跌水,禹王城石铺路等7处工程。上述工程共完成土石方515万立方米,砌石1.1万立方米,混凝土756立方米,工日375万个,国家投资446万元。水道进口河底高程56米,末端高程47.5米,河槽成复式断面,底宽100~160米,地面以下挖深2.5米左右,堤距280米左右。分沂入沭水道工程自1956年扩大完成后,经14年分洪,当1957年临沂洪峰15400立方米每秒时,最大分洪流量3180立方米每秒,达到设计要求。

江风口分洪闸及邳苍分洪道

江风口亦名武河口,是清代引沂济运水口,乾隆年间建有石坝、石裹头等工程,民国时期均已圮废。建国前,江风口因无法控制分洪流量,为害邳苍地区。建国后,为减轻郯苍两县80万亩涝灾,确保沂河李家庄以下行洪安全和减轻对陇海铁路的洪水威胁,1954年兴建了江风口分洪闸。闸址位于郯城县王沙沟村西北,1954年11月1日开工,次年6月建成。设计分洪流量2000立方米每秒。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弧形闸门7孔,闸高6.5米,闸总长96米,交通桥载重8吨,桥面宽4.3米,工程投资343万元,完成土方128万立方米,石方2.3万立方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1.1万立方米。建闸后曾9次分洪,1957年超标准分洪3380立方米每秒,运用正常。也曾出现些问题,均已加固处理。

邳苍分洪道,亦名武河行洪道,是江风口闸下泄洪水道。部分是原武河河道,部分是新开挖的河道。经临沂、郯城、苍山3县,在苍山县徐桥村西入江苏境,在柳林庄注入中运河。全长77公里,山东境内40公里,沿河8个乡镇76个村庄。校核洪水流量3000立方米每秒。分洪道从分洪闸到多福庄为原武河河道,两岸筑堤行洪。多福庄至省界平地挖河筑堤,分洪闸至蝎子山堤距由600米渐变为1公里,廖屯至沙埠为1公里,至芦塘渐变为1.5公里入江苏境。堤高3~4米,顶宽自江风口闸以下12公里内为2米,12公里以下为8米。两岸支流在临沂地区境内右岸有陷泥河、新涑河、程子河和燕子河,左岸有小涑河等注入。在左岸多福庄拦河处建分洪闸,设计流量200立方米每秒,1957年4月苏鲁两省协议控制分洪流量84立方米每秒入武河。 该工程于1957、1958年两期施工,因行洪道堤质量差,又于1963、1964年两个冬春加固整修。左岸自江风口闸至徐桥筑堤42.4公里,右岸从江风口闸至庞庄筑堤40.2公里,修建涵洞23处,排灌站9处,石护岸1.48公里,至1985年底国家累计投资776万元,完成土石方560万立方米,工日437万个,行洪能力达3000立方米每秒。该河自1974年后未再行洪,群众有麻痹思想,扒堤取土,窃取料石及涵洞设备,植树、打坝蓄水,将造成分洪隐患。

分沂入沭水道扩大工程

是沂沭河洪水东调工程的一部分。沂沭河洪水东调工程是将沂沭河洪水通过分沂入沭水道和新沭河东调入海。工程项目包括:分沂入沭水道和新沭河扩大开挖工程;沂河刘道口抠纽工程(由刘道口节制闸、彭道口分洪闸及电站、排灌放水涵洞组成);沭河大官庄枢纽(由沭河人民胜利堰节制闸、新沭河泄洪闸及电站组成);沂沭河回水段复堤、护险、截渗、灌溉工程,总干排工程及附属工程。沂沭河洪水东调工程于1971年11月动工,临沂地区9个县(市)民工56万人次及省与临沂地区、南四湖水利工程建筑安装队等单位参加施工,经19期施工,至1981年该工程列为停缓建项目而停工,完成计划工程量一半稍多。已建成彭道口分洪闸、新沭河泄洪闸,部分完成分沂入沭水道扩大、新沭河扩大和总干排等项工程。

分沂入沭水道扩大工程1971年11月动工,经12期施工,于1977年春结工。完成彭道口至大墩扩大河槽长8.5公里,由原宽170米,加宽到200-210米,加深1~2米,挖河结合筑堤,堤顶宽6米。建成韩埠、大墩、黄庄3座交通桥和加固益新公路桥。共完成土沙方148万立方米,石方365万立方米,砌石1.9万立方米,完成工日619万个,国家投资1214万元。原计划将分沂入沭水道调尾入新沭河,因东调工程停建,未实现。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14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