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撞雨”天气对水产养殖的危害有哪些,应该怎么办?
1、引起养殖动物气泡病,发生急性死亡
2、引起“返底”,造成水体缺氧
3、引起强烈应激,诱发其它病害
如果对虾活力差,在发病前期体质差,抵抗力不强,发生细菌感染对虾红肝黄肝,白撞雨会加快加重其发病。在白斑病毒病暴发的季节,白撞雨更容易使白斑病毒病暴发。白撞雨后倒藻返底引起塘底产生大量有机质上返到水体中,为纤毛虫生长提供了丰富的饵料白撞雨后也容易滋生纤毛虫。
“白撞雨”的应对措施
1、平时经常性使用改底产品(抵青青)
2、“白撞雨”前后打开增氧机增氧、曝气
3、“白撞雨”后及时解毒(水清清)、抗应激(液肽美)
一般水产养殖用什么饲料呢?用猪血可以吗?
气温逐渐回升,养殖水体的温度也随之升高,因此养殖鱼类开始摄食、活动、生长。同时随着水体温度的变化,水体中的各种致病因子也渐渐发育、繁殖,如细菌、寄生虫孢子、孢囊等。经过越冬期的鱼类体质也尚未恢复、较虚弱,对不良环境及各种致病因子的抵抗力相对较差,同时春季乍寒乍暖的天气也容易造成养殖鱼类的应激反应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因此,从春季开始,就要着重做好鱼病防治工作。
一,要对水体进行监测和处理,在春季到来之时使养殖水体保持健康稳定,从而更好预防鱼病的发生。在水温逐渐升高后,可选择安全性较高的净水及对水体进行处理,以有效抑制水体中各种蠢蠢欲动,即将繁殖的致病因子、细菌、寄生虫等,可使用碘类制剂如强碘、PV碘对水体进行全面的消毒,也可选用主要成分为复合过硫酸氢钾复合盐的解毒底安对水体进行净化,此段时间要注意不要选用具有强烈杀藻作用的氯制剂,不要选用刺激性强的杀虫剂等,以防止因水质突变或鱼体质弱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二,合理增氧。在水温逐渐升高的季节,应慎重使用增氧机,如叶轮式或水车式增氧机。秋冬季节,对于养殖水体,水面温度较低,而中下层水温往往高于表层水温,此时使用增氧机会促进上下水层对流,从而降低整个水体温度,易造成养殖鱼类冻伤或冻死。这个时间段可以采用泼洒增氧剂的方式进行增氧,如汉宝底加氧,对于放养密度不高的养殖池塘,一般情况下白天溶氧应是充足的。
三,合理投喂。随着水温的回升,养殖鱼类逐渐开始进行摄食时,应选择沉性饲料进行投喂,使鱼类尽量在水体下层摄食,投喂的饲料中可拌些能够提高预提免疫力及抗病能力的制剂,如三黄散、肝胆康、汉宝多维等,来增强鱼体抗病能力,降低应激,增强体质。
四,做好鱼病防治工作。鱼病的防治工作应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遵循以下几点:
1、内服与外用制剂结合使用,达到内外结合、标本兼治的目的;
2、尽量选用中草药、微生态制剂等安全性高的水改制剂,在预防与治疗病害的同时可使水产品复合安全绿色无公害的要求;
鱼病防治与生产管理相结合,合理的管理是减少鱼病发生比不可少的条件。
喂虾:猪血可用于饲喂罗氏沼虾和青虾。饲喂时,将猪血煮熟捣烂,与豆饼、麦麸一起投喂。苗种阶段,猪血用量占饲料量的10%~40%,养成阶段占40%~80%。
喂胡子鲶:从苗种到成鱼整个养殖过程中均可使用。苗种阶段熟猪血的添加量为饲料总量的20%~40%,与鱼糜、鱼粉、麦麸等饲料煮熟投喂。随着鱼的生长,猪血的添加量可逐步增至占饲料总量的50%~70%。
喂河蟹:河蟹在春夏秋季节中,猪血在饲料中添加量一般为10%~20%左右。在河蟹越冬期间为了不减少蟹的体重,暂养期间要适当投喂适口性强的饲料,饲料可用煮熟的猪血、小麦、玉米、高粱等制成配合饲料。投喂量随气温下降而减少,初期占蟹总量的4%,霜降后可减少到2%,水温降至8℃以下可隔日少喂或不喂。
喂成鱼:水质清瘦或肥水鱼比例大的成鱼养殖池塘,用生猪血与宰杀猪时从猪胃内取出的残食糜一起泼洒,既当饲料又施肥。实践表明,主喂猪血的成鱼池,鱼的增重效果好于喂菜子饼的池塘。喂黄鳝:将猪血置于蝇笼或育蛆池内,繁殖蝇蛆,供黄鳝摄食,可大大降低黄鳝的饲料成本。
喂鳗鱼:用鲜猪血和豆饼粉、麦麸等与鳗鱼配合饲料充分拌匀,至饲料被猪血凝成块时,将饲料投喂鳗鱼,鳗鱼十分爱食。或首先投喂饲料,占投喂总量的70%,然后再投喂30%煮熟的猪血块。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的猪血一定要是刚宰杀不久的新鲜未变质的血液,防止猪血腐败变质而引起鱼虾中毒,并选用健康猪体的血,以防引起某些疾病传播;另外,猪血中钙、磷元素含量较低,不能满足鱼虾生长需要,因此,饲料中最好同时添加2%~3%的矿物质,且池中须定期泼洒可溶性钙、磷。?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14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