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制药总厂

东北制药总厂创建于1946年,是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企业,是我国最大的以化学合成为主、兼有生物发酵和制剂产品的综合性制药工业企业之一,是中国医药产品重要的生产和出口基地。企业资产总额达35亿元,现有员工6000余人,年销售收入20亿元。

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制药总厂

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医药工业研究院、设计院、环保研究所、质量检测控制中心、计算中心等部门,设有博士后工作站;具有与国外客商直接进行贸易洽谈的进出口公司。拥有国内医药企业唯一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企业主要生产维生素类、抗生素类、心脑血管类、抗病毒类、消化系统类等各种原料药、医药中间体和制剂等产品。东药的制剂产品有20多个类别,上百个品种规格,拥有片剂、丸剂、胶囊剂、栓剂、散剂、颗粒剂、口服液、粉针剂等多种剂型。企业还拥有以主要原料药为基础,深加工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生产基地。

作为中国重要的医药生产企业之一,东北制药总厂具备强大的生产能力,企业年生产原料药达3万多吨。企业技术装备先进,主导产品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处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

主要产品有:维生素C系列产品、磷霉素系列产品、左卡尼汀系列产品、头孢系列产品、磺胺嘧啶、黄连素、维生素B1、硫糖铝、金刚烷胺、金刚乙胺、抗艾滋病药物等。

东北制药总厂单条维生素C生产线全球最大;全化学合成黄连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磷霉素钠、脑复康、维生素B1、磺胺嘧啶、左卡尼汀等产品销售额位于全球前三位;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安静娴选题,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的头孢噻肟钠,1985年率先在我国上市,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省级名牌产品称号。

东北制药总厂各产品均已通过国家GMP认证。产品质量均符合《美国药典》、《英国药典》等最新版本标准。磺胺嘧啶、脑复康通过欧洲COS认证;硫糖铝、金刚烷胺、金刚乙胺通过美国FDA认证。同时,企业正在筹备符合CGMP标准的制剂生产线,承接国外制剂品种的OEM。企业早在1999年即获得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O9000族标准这一权威质量体系资格认证。

产品市场销售网络覆盖广泛,除销往国内各地外,还远销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额达1.5亿美元。制剂产品营销网遍布全国各地,有数百个办事处,上千名销售员活跃在城市、乡村。东药产品以优质、安全、疗效确切在消费者中享有盛名。

近几年来,东北制药总厂大力推进机制创新、管理和技术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以创新工作统领全局。企业经济规模比1997年翻了3倍多,盈利水平不断提高。

企业的“东北”牌药品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同时,企业还被评为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辽宁省“高新技术企业”、外贸出口特殊贡献奖特等奖、优秀纳税企业等众多荣誉。

作为制药工业企业,东北制药总厂始终以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企业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地方政府有关法规,认真进行污染申报和排污费核定,严格遵守环保“三同时”管理制度。全厂排水已经达到进城市污水厂标准。2004年,企业又建成了位居全国制药行业处理量第一、沈阳市企业中最大的综合污水处理中心(日处理工业废水3万吨,处理COD能力为100吨)。

通过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制剂产品比重不断增加,通过开发系列产品、进行深加工、精加工,极大地丰富了产品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企业经济实力和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

东北制药总厂将凭借自身在生产、科研和市场上的优势,与社会各界加强交流与合作,为中国医药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很高兴 为您解答

我国的番茄酱生产与出口起步于60年代初期,但规模一直很小,真正具有规模化生产与出口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从新疆开始的,到目前已有20多年的历史。出口量从2000年的不足10万吨发展到2009年的100万吨以上,10年间其产量已增长10倍。目前,我国番茄酱已形成以新疆、内蒙、甘肃和宁夏等西部地区生产原料性出口大包装番茄酱、以天津、福建、浙江、河北、江苏等沿海内陆省市生产小包装分装番茄酱的格局。2010年,我国番茄酱年生产量达120万吨,出口量100万吨以上,出口货值达8.2亿美元。中国已成为继美国、意大利以后的第三大番茄制品生产国。其出口量则位居世界第一。

我国的番茄酱高度依赖于出口,其中90%用于出口,2010年我国番茄酱出口的国家已超过150多个,进口前五位的国家是依次是意大利、俄罗斯,尼日利亚、加纳和日本。中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番茄制品生产国和出口国。

我国原料性番茄酱的主要产区集中在新疆、内蒙、甘肃和宁夏等西部地区,并已成为了拉动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亮点。这些地区的共同特点是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偏远,多在少数民族地区。优势则是气候干燥少雨、光照时间长、日夜温差大、病虫害少、农残污染轻,非常有利于种植高品质番茄酱产品。同时,也对提高西部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创造就业机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我国出口番茄酱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安全质量问题。

从总体来看,我国出口番茄酱的安全质量趋势向好的,特别是农残和霉菌超标等问题近年来已得到明显改善。2010年,新疆检验检疫局共检验出口番茄酱检验5474批,共计75.09万吨,其中检出不合格批数22批,出口检验合格率为99.6%,较2009年同比合格率提高了0.9%。

但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张,安全质量隐患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我国的出口加工番茄的种植虽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种植管理模式仍很落后,目前除了个别大型龙头企业外,许多中小企业的出口番茄原料基地主要仍是以“公司+农户”的管理模式,千家万户的种植户各自为政,安全质量意识薄弱,规范使用农药、植物生长添加剂的情况难以实施有效控制。由于不能对品种进行科学的改良和优化,缺乏科学有效的种植管理,特别是种植户一味地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忽视科学合理的轮作制度,造成品种退化,抗病力差,病虫害多。特别是为了增产增收,盲目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情况日趋严重,给农药污染和残留超标带来风险。

二是随着日本肯定列表、欧盟新的食品安全法规和美国食品现代化法案的出台,对食品安全质量特别是农药残留要求极高,例如;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对番茄的农药残留项目的数量从过去的116项增加到328项;剩下未有规定限量标准的几百种农药还要执行不得超过0.01ppm的“一律标准”,而我国目前对许多农药特别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尚无限量标准和使用要求的规定,因此,控制不当容易造成农药残留超标的风险。

三是番茄酱的品质有呈现下降的趋势。由于我国番茄酱产业的发展速度过快,企业恶性竞争导致原料抢购、带来原料质量验收标准降低,各项品质指标下降。例如新疆部分地区曾经一度由于无序竞争,不注重番茄原料的品质改良,品质下降严重,番茄酱由过去的“三高一低”即红色素高、固形物高、单产高、霉菌低变成了“三低一高”即固形物低、红色素低、单产下降、霉菌高,品质优势正在逐步丧失。这种状况如不有效解决,会使我国的番茄酱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下降,最终丢失市场。

四是产品滞销,造成积压,导致产品出现安全质量问题。随着产品的滞销,长期储存在口岸,加上储存条件不好,特别是大包装产品基本在露天储存,经过不同季节及不同温度的影响以及野蛮装卸等因素,造成产品质量变质、胀桶漏酱、瘪桶、锈蚀等情况日益突出。特别是产品到达进口国特别是中东和非洲等热带区域,内容物发生败坏,造成索赔或退货的情况时有发生。新疆检验检疫局从一些发生腐败变质的问题酱体中分离出了嗜酸耐热和嗜热性菌株,这些嗜酸耐热和嗜热性菌株的存在与滋长,主要是原料污染严重,加工过程原料清洗用水不洁、清洗不充分、以及杀菌及冷却控制不当造成。

五是番茄酱体含沙问题。由于近年来,番茄原料采摘劳力不仅缺乏而且采摘费用高,一些企业或种植户使用或雇佣番茄采摘机采摘,虽然机械化采摘有节省劳力、效率高、速度快的优点,但缺点是原料中带有不少沙土,如果加工过程不采取除沙处理,酱体中则含沙量高,影响食用。另外,一些农户在采摘、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不注重卫生质量,甚至出现在原料中掺土等现象,也是造成酱体含沙高的原因之一。

(二)、企业扩张快、无序竞争、生产成本高,盈利小

近年来,由于出口番茄酱的快速发展,我国番茄酱生产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产能不断扩增,导致竞争剧烈。美国是世界番茄酱生产第一大国,全美仅有8家番茄酱生产企业,而我国2010年则发展到160家番茄酱生产企业。随着各类原辅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以及人民币的增值,番茄酱的生产成本创了历史新高。2010年番茄酱的成本较2009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据初步估算,2010年新疆番茄酱成本价为750-800美元/吨,较2009年600-650美元/吨的成本价已提高了150-200美元/吨左右,但是目前天津口岸交货价仅在700-750美元/吨左右,使得出口企业面临盈利和销售双重压力的困难局面。

(三)、中国番茄酱面临国外反倾销措施制裁的风险

2010年意大利全国农业种植者协会(Coldiretti)提出要求对从中国进口的番茄酱征收反倾销关税,其依据是2010年第一季度,从中国进口到意大利的番茄酱达到8200万公斤,同比增长了174%,而且中国进口的番茄酱产品要比意大利本地产番茄酱便宜43%。由于竞争激烈,成本增加,国内企业为争夺市场,不惜以低于成本价销售,为此,遭到国外同行的强烈不满。意大利是新疆番茄酱的最大的进口国,2010年意大利从中国进口番茄酱约10万吨以上。虽然这次反倾销措施最终没有成行,但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否则类似的情况会更多的发生,直接影响我国番茄酱的出口。

(四)、分装酱的潜规则问题,将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信誉。

近几年,由于国外市场特别是非洲等国家的需求,出现了生产和出口分装酱的情况,即用新疆、内蒙、甘肃等地区的大包装浓缩番茄酱经稀释后加工成小包装番茄酱,在其中加入非番茄的成分物质,如掺进胭脂红、改性淀粉、糖浆、植物蛋白或植物纤维等添加物以达到增加红色素、提高固形物浓度和粘度等的目地。而标签上的名称仍然是番茄酱,标签内容没有标明加入的任何添加物名称。这种情况即不符合食品安全法和标签标准的规定又容易引发质量纠纷。目前,非洲已成为我国出口番茄酱第三大市场,非洲的进口商为要求提供这类产品,如果处理不好,会丢失非洲这块巨大的市场。因此,有关部门应尽快研究这种状况,针对此类产品,制定标准规范和限制措施。以确保不出现问题。

当前我国番茄酱质量安全现状、问题及对策 - 2

二、急需采取的控制措施:

1、充分发挥商会和协会的作用,联合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遏制当前这种恶性竞争、自相残杀的局面。同时,研究制定合理的番茄酱出口最低销售统一价格,确保不低于成本价格出口销售,建立反倾销应诉机制,引导企业特别是新建的中小型企业尽量开拓多元化的国际市场和内销市场。控制番茄酱的增长速度,特别是防止不顾国际市场容量以及进口国相关产业的经营状况,大量或成倍增长和出口。以免遭到国外的反倾销措施的制裁。

2、针对当前产品滞销、储存时间长等的状况,2010年应重点控制引起番茄酱腐败涨桶的嗜酸耐热和嗜热性细菌。加强对原料的采摘、运输储存的卫生控制、加强原料验收和挑选,特别是用清洁水对原料进行充分清洗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应严格控制杀菌和冷却参数,增加55度的高温保温观察和加强对嗜热耐酸菌的监测。

3、使用质量好的无菌包装袋,也使减少产品发生质量问题的关键环节。从我们了解的情况,使用质量好的进口品牌包装袋出现的问题较少,特别是当前产品滞销,露天存放,经历风吹雨淋、寒冬和暴晒,包装袋的质量不好,特别是强度不高,透氧率不达标等,都会影响产品质量。所以,应根据不同的销售周期和国别选择不同性能的包装袋。

4、目前,我国70%的出口番茄酱是从天津口岸出境的,天津每年积压的全国的番茄酱约50万吨以上,压港量太大,储存的容量、条件和环境已不适应番茄酱的防护。应尽量分流到连云港、秦皇岛等港口。同时,提高储存条件和环境的质量,加强产品的防护,也是确保产品质量的主要环节。

三、相关建议

1、食品存在生产销售链条长、点多、线长、面广,安全隐患多,风险大,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造成大影响,甚至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生命和健康影响。从苏丹红、二恶英、三聚氰胺到近期发生的台湾塑化剂毒饮料和欧洲的恶性大肠杆菌等食品安全事件,都说明当前世界范围内的食品安全问题和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更加密集,管理难度更大。我国番茄酱产业已发展到了一个空前的规模,仅靠企业或一两家监管部门的管理是不可能实现规范番茄产业和提高其安全质量食品的,必须明确番茄酱安全质量主体责任、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以及当地政府的领导责任,建立并实行各政府监管部门分段管理、各负其责和协调一致的监管机制。强化番茄原料种植者、番茄制品生产者和销售者作为是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负责人,承担产品的安全质量的主体责任意识,认真履行地方政府对番茄产品负有的领导责任和农业、技术监督、工商、检验检疫部门在番茄原料生产、番茄酱加工、销售和出口检验等环节的监管责任。

3、积极鼓励和扶持企业建立自属番茄原料基地,加强番茄原料的培育和引进优良品种,加强田间管理,提高原料抗病、抗自然灾害和品质,解决番茄原料生长周期短、成熟太集中的问题。目前,新疆年生产和出口量超过10万吨的大型龙头企业屯河、昊汉均采取购买、租赁等方式建立了自属自控番茄种植基地,引进国外优良的品种,聘请国外的种植专家,按照发达国家的种植管理模式实行种植管理。对有效从源头上控制残留和提高品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要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出口企业和每一个种植户的产品安全质量意识,规范和加强对原料种植基地的源头管理,严格按照国家和进口国家相关的标准和要求进行种植和管理,特别是应当制定相关措施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进行限制和规范,并加强其残留监控工作。在当前产品出口销售不畅的情况下,更应注重和加强产品安全质量的检验和监管,保证其出口产品符合进口国家(地区)的标准或合同要求。

5、针对当前的食品安全突出问题,要有效防范食品安全问题,应引入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理念,通过建立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预警和风险交流机制,努力消除各种风险隐患,是保证食品安全重要前提。各地监管部门在番茄酱监管工作中应协作配合,力争对番茄酱及相关制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和出口环节出现的安全质量问题时能够作到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

6、推进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的建设,提高区域监管有效性。在番茄酱生产区域,按照“预防为主、全过程监控”的原则,建立“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带动、行业协动、全民行动”的出口食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示范区重点控制农业化学投入品的供给渠道,规范农业化学投入品的使用,对农业化学投入品实施准入制度和市场监督,具体体现在一是对农业化学投入品出口生产企业进行考核、实行登记备案,二是对农业化学投入实施品质量检验或验证,三是对农兽药的销售点和渠道进行清理,实行农业投入品专营专供,四是对最终使用环节加强指导、规范用药。以形成形成农业化学投入品产、销、用全程链式管理和有效控制。

虽然我国番茄酱已成为世界番茄酱三大产区之一,出口位居世界第一,但仅能够称得上是番茄酱生产大国,而不是强国。即使我国每年向意大利出口10万吨的番茄酱,也均是在意南部进行深加工成小包装后,再出口到非洲和中东等国家。其原因一是我国番茄酱的出口市场主要还是低端市场,价格低,在国际市场上还不能取得定价权。二是产品质量离其他番茄酱强国还有差距。三是我国的番茄酱至今在世界上没有自己叫的响的品牌,特别是小包装分装酱95%的出口仍然是OEM(贴牌生产),潜在附加值流失严重。

由此可见,我国要成为世界番茄酱的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政府、企业、相关监管部门和广大消费者不懈的努力,克服当前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品质,创建品牌,改进管理机制才能够实现。

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14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