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经济指标
技术经济指标分析是什么
所谓技术经济指标分析,就是借助于一系列经济指标,对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寻求技术与经济之间最的最佳关系,使设计方案技术上的先进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有机地统一,进而作出决策。
技术经济指标分析方法很多,最常见的有:
①决定型分析评价法。它以直观判断为基础,用评价项目和评价标准,使综合评价定量化,并以得分高低判断其优劣。常用的决定型评价法有评分法、图形表示法、检查表法、实数法、效用评价法等。
②经济型分析评价法。它是以经济观点评价技术方案的优劣,以经济效果最大化为准则进行选优。常用的经济型评价法有效果分析法、效益费用比率法、效益费用现值比较法、内部收益率法、投资回收期法等。
③不确定型分析评价法。它主要采用盈亏分析、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等方法,确定可行的技术方案。
④比较型分析评价法。它通过对实现同一目标、满足同一技术要求的各种不同技术方案的经济计算、分析比较、论证评价,选出最优方案。
⑤系统分析法。它是把研究对象放在一个系统中进行分析与综合,找出各种可行方案,供决策者选择。分析时应考虑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的结合、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结合、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结合。
⑥价值分析法。通过对产品功能成本的分析,在保证产品达到必要功能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成本。
⑦可行性分析法。它是对投资决策前进行的预先分析与估计,通过研究比较工程建设项目的不同方案,确定技术可行和经济合理的界限。
常用建筑经济技术指标有什么
规划用地面积、可建设用地面积、代征用地、总建筑面积(地上、地下),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化率、建筑高度、建筑层数、停车位等等
建筑经济指标
建设用地面积:是指项目用地红线范围内的土地面积,一般包括建筑区内的道路面积、绿地面积、建筑物所占面积、运动场地等等。
总建筑面积:指在建设用地范围内单栋或多栋建筑物地面以上及地面以下各层建筑面积之总和。 巉瞬
建筑面积:指建筑物各屋外墙(或外柱)外围以内水平投影面积之和,包括阳台、挑廊、地下室、室外楼梯等,且具备有上盖,结构牢固,层高2.20m以上(含2.20m)的永久性建筑。
基地面积:指根据用地性质和使用权属确定的建筑工程项目的使用场地,该场地的面积称为基地面积;
建筑密度:建筑物底层占地面积与建筑基地面积的比率(用百分比表示)。
建筑容积率:系指建筑总楼板面积与建筑基地面积的比值,与建蔽率为不同概念。例如:在1万平方米的建筑基地上,建有单楼层5千平方米,共两层楼的建筑,则容积率为100%,建蔽率为50%。公式: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与占地面积不同)
绿化率 :指项目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化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
日照间距: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一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日照间距的计算方法: 以房屋长边向阳,朝阳向正南,正午太阳照到后排房屋底层窗台为依据来进行计算。
檐口高度:指结构外墙体和屋面结构板交界处的屋面结构板顶,檐口高度就是檐口标高处,到室外设计地坪标高的距离。檐口高度就是檐口标高处,到室外设计地坪标高的距离。檐口”又被误叫作“沿口”一般说的屋面的檐口是指大屋面的最外边缘处的屋檐的上边缘,即“上口”,不是突出大屋面的电梯机房、楼梯间的小屋面的檐口。
技术经济指标是什么
技术经济指标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企业、生产经营组织对各种设备、各种物资、各种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结果的度量标准。它是技术方案、技术措施、技术政策的经济效果的数量反映。技术经济指标可反映各种技术经济现象与过程相互依存的多种关系,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经济成果。各部门和企业都有一套与本部门、本企业的技术装备、工艺流程、所用原料、燃料动力以及产品特点相适应的技术经济指标。
1、经济意义:
技术经济指标是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管理、指导、控制、监督和检查的重要工具。利用技术经济指标,可以:①查明与挖掘生产潜力,增加生产,提高经济效益;②考核生产技术活动的经济效果,以合理利用机械设备、改善产品质量;③评价各种技术方案,为技术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2、表示方法:
技术经济指标既属于经济指标,但又区别于经济指标,如消耗总量、产品产量等单纯表示资源消耗与经济成果的指标不是技术经济指标,只有将两个相关的经济指标进行比较而得到的经济指标才是技术经济指标。技术经济指标的表示方法主要有三种:
①双计量单位表示法。即将消耗与成果进行比较时所得到的指标,如产值能耗、棉布用纱、劳动生产率等,用双计量单位表示:产值能耗用“吨/万元”表示,棉布用纱用“公斤/百米”表示,劳动生产率用“价值量(实物量)/人(人年、人日、人时)”表示。
②百分率表示法。即在某一总体中某一部分所占比重,如优质品率、材料利用率等均用“%”表示。
③指数表示法。即在两个相关指标中,用“一个为100时,另一个为多少”表示。如百元产值提供利润、百元资金提 *** 值等都是用这种方法表示。
3、指标设计:
技术经济指标设计应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是:①科学性。即指标的设计必须同技术经济范畴的科学含义相一致,指标的数量应取决于实际经济部门的需要和理论研究的完善程度。②实用性。即指标设计应适应于经济发展水平、计划水平、统计水平,以及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技术与经济的相应变动;对于不同的工程项目、不同的技术方案、不同的技术实践,其指标设计应有不同,各有侧重。③可比性。即指标设计应在统计数据、满足需要、时间、价格、消耗费用等方面可比的条件下进行,要将不可比因素转化为可比因素。
4、分类:
技术经济指标一般分为:
①价值指标与实物指标。前者是以价值形态反映出来的指标,后者是以实物形态反映出来的指标。
②综合指标与单项指标。前者如成本指标包括了原材料、燃料动力、折旧、工资等各种消耗费用,后者如每百元燃料动力费用提供的产值等。
③宏观指标与微观指标。前者是从整个国民经济角度进行评价的标准,后者是从企业经济角度进行评价的标准。
④绝对数量指标与相对数量指标。前者如国民收入、利润总额等,后者如产值利润率、投资收益率、成本利润率等。
⑤总量指标与人均指标。前者如国民总收入等,后者如人均国民收入等。
⑥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前者如能源节约额、资源节约额等,后者如质量等级、优质品率、合格率、废品率等。
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是什么
设计技术经济指标一般分为:
①价值指标与实物指标。前者是以价值形态反映出来的指标,后者是以实物形态反映出来的指标。
②综合指标与单项指标。前者如成本指标包括了原材料、燃料动力、折旧、工资等各种消耗费用,后者如每百元燃料动力费用提供的产值等。
③宏观指标与微观指标。前者是从整个国民经济角度进行评价的标准,后者是从企业经济角度进行评价的标准。
④绝对数量指标与相对数量指标。前者如国民收入、利润总额等,后者如产值利润率、投资收益率、成本利润率等。
⑤总量指标与人均指标。前者如国民总收入等,后者如人均国民收入等。
⑥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前者如能源节约额、资源节约额等,后者如质量等级、优质品率、合格率、废品率等。
设计技术经济指标设计应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是:
①科学性。即指标的设计必须同技术经济范畴的科学含义相一致,指标的数量应取决于实际经济部门的需要和理论研究的完善程度。
②实用性。即指标设计应适应于经济发展水平、计划水平、统计水平,以及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技术与经济的相应变动;对于不同的工程项目、不同的技术方案、不同的技术实践,其指标设计应有不同,各有侧重。
③可比性。即指标设计应在统计数据、满足需要、时间、价格、消耗费用等方面可比的条件下进行,要将不可比因素转化为可比因素。
项目主要技术、技术经济指标是指什么啊,申报2013年区科技局科学技
项目主要技术就是指你们公司正在研发的项目的技术参数 、技术流程 、详细的技术介绍 ,是如何实现产品的生产的。
技术经济指标就是项目发展期内能产生的各种效益, 比如产值、 产量 、交多少税, 这个项目拨下来要以这个签指标 ,几年之内达到什么样的产量。 : 项目是指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
项目参数包括项目范围、质量、成本、时间、资源。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在其出版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PMBOK)中为项目所做的定义是:项目是为创造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进行的临时性工作。
工程概预算是园林技术经济评价的核心内容。
1、园林建设工程的特点与施工质量要求
园林建设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文明的追求理念也会有所迁移,在中国,孟母三次搬家的故事妇孺皆知,其目的就是选择一个好的环境。而园林建设从某种意义 上说,就是要为人们提供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环境基础。它对人的影响是多方位、综合的,有时,其潜移默化的作用会影响人的一生,直至影响到几代人。
就广泛的意义而言,园林绿化建设工程是以环境利用、改造为内容;以获得每时每刻于人有益的(以提供游憩活动为主要功能、景观优美的)理想的环境空间及空间氛围(编者注:理论上包括所有空间,而通常则指室外以游憩活动为主要功能的空间)为目的的基本建设工程。
就具体的工程项目而言,不同于其他基本建设工程,园林建设工程尤为强调富含文化信息之环境景观创作的艺术性、生态建设的科学性和以人为本的功能性……一方面,园林设计目标的充分实现,如园林植物种植目的的实现,园林环境文化信息积淀、完善等,要在较长时间内才能完成,即园林建设工程,在园林已投入使用以后,一般还要经过大量的建设、管理工作,才能达到园林设计目标实质性的完成;另一方面,不同项目的园林建设工程,内容要求一般不同,其建设施工中所采用的工艺也不尽相同;而同一建设项目,也会因种植施工季节性强、施工现场条件复杂、作业地点分散、项目繁杂等等而各具特色。
1.园林建设工程的特点。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包括风景区、城市公园、小游园、居住区绿化、宅旁绿化、庭院绿化、街道绿化、机关厂矿绿化等。(编者注:此处所谓“绿化”应为绿化、美化、文化等环境空间建设的简称)与其他建设工程比较,园林建设工程有如下特点:
①目标多样性:园林设施的性质、功能作用等很复杂,每一设施一般都具有多重目的。概括而言,园林建设的目的主要包括:
1.生态环境改善:园林绿化工程一方面需占用一定的自然生态资源,另一方面它又以改善环境,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并使之可持续利用为建设目标。
2.提供适合的游憩活动条件。
3.创作美丽景观。
4.形成健康的、有特色的文化氛围。
5.城市防灾、安全。
需要强调的是园林建设的中心目的是建设“每时每刻都于人身心有益的环境”,一般不能简单地以获得资金回报为目的。这是园林建设的特点。
②社会性:园林建设产品受技术发展水平、经济条件影响较大,还受当地的社会、政治、文化、风俗、传统、自然条件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体现着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和对环境的理想追求。所有这些因素决定着园林空间布局、景物造型、设施布置、园林建筑及构筑物结构形式和设计技巧。所以世界各地、各民族的园林形式形成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风貌、具有明显特色的园林建设风格。
③投资规模:园林建设投资规模大小不等。从资源投入与利用上来说,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植物及动物资源、光照资源、风力资源、时间资源、风景资源等自然资源和人力、物力、能源、交通等社会生产资源;还包括许多历史、文化、信息等资源。从价值上来说,园林建设投入资金大小不等,少则千元、万元,多者可达上亿元人民币。
④特色要求:园林绿地的建设要考虑地域的差别,利用地方植被、景观、文化风俗、经济技术等条件,创造出各具特色的产品。
1.每一园林建设项目由于所涉及的因素不同,一般只能单独地设计与生产,不像其他工业产品可批量生产。
2.就园林艺术创作而言,不同于其他基建工程,园林建设中的有些产品,如雕塑、书法、绘画、诗词、楹联等,追求“不能归类”的独特的艺术形式或内容。不能规范化、标准化生产。
⑤强调综合与协调:工程作业涉及内容广、技艺复杂,物尽其用、一物多用、互相兼顾、统一协调,是园林设施布置的主要原则。
1.多方面协调:一方面是指园林产品 ,传统中国园林建设讲究“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现代园林绿地建设强调表现各方面的协调性,如环境的协调、景观的协调、空间的协调、美的空间形式与健康游憩内容的协调……另一方面,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园林建设中的每一步骤、每一工艺都需要多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工种,必须经过计划、协作配合才能进行正常的生产活动。
2.多种设施综合:园林中的设施包括园林建筑、小品、给水、排水、水景、照明、文化艺术、体育运动、卫生等设施,在各种设施能够发挥各自功能的前提下,还要求不同设施组合,发挥总体作用来满足人们的需要。园林设施的多样性及其布置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园林工程的特点。
3.施工作业技艺综合。
⑥季节性:园林种植施工有很强的季节性,不同季节栽植植物,直接影响种植成活
率、施工投入、植物生长好坏及后期养护管理难易等等。
⑦固定性:一方面是指已经建成园林,不能移动,因此,它只能在指定建设地点建造
施工;另一方面,园林设施或终极产品,一般是固定的整体(或不可分解使用,或分解重组后即成为全新的产品而非原作)。
2.园林建设工程的质量要求。园林建设的质量要求,一般应遵循基本建设的质量要求,如:可靠性、安全性、耐久性、经济性等等。与其他基本建设比较,一般还会有如下一些要求。
①造景质量要求:园林建设造景是重点,对景观的质量要求主要表现为色、声、香、味、触、秩序;统一协调、对比、节奏、韵律、比例、尺度、色彩搭配……具有特色并能令人感官愉悦、身心健康等等的形式美要求。一般包括如下层面:
1.景物构成(或称设施的景观构成)层面的质量要求。
2.空间构成(空间塑造)层面。
3.基础景观氛围(如欢快、静谧、运动、休闲等等)创造层面。
②生态环境质量要求:园林绿化工程,生态环境质量要求是又一重点,主要表现为改善环境生态、卫生条件方面。应注意,园林绿化工程,好的生态质量,应既适合局部,又适合整体,并且可持续发展。一般包括如下层面:
1.植物立地条件适宜,植物种类搭配合理。
2.有适合人活动的通风、采光、温度、湿度。
③艺术、文化、游憩设施的质量要求:园林中的艺术、文化、游憩设施应以表现积极、健康、适合的内容为主。其质量应充分考虑适合群众参与,主要要求为:喜闻乐见、雅俗共赏、建康向上;安全、适当。
2.园林工程技术经济评价
1.园林工程技术经济评价的意义
①园林技术经济评价的含义:园林工程技术经济评价是指对园林工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方案、技术措施、技术政策的经济效益进行计算、比较、分析和评价,以便为选用最佳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园林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就是为了比较、分析与评价设计和施工方案中的经济效益。
园林工程技术经济评价内容包括园林规划方案、园林设计方案、园林施工方案等。
②园林技术经济评价的意义
1.选择最优方案:通过评价工作,能够对该项技术方案的应用,事先计算出它的经济效益。通过分析计算,找出各种不同技术方案的经济价值,据以选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最优方案。
2.制定政策的依据:通过评价工作,能对该项技术方案的采用、推广或限制提供意见,以便更好地贯彻适用经济的原则,为园林行业各级主管部门制定合理的技术路线、技术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3.提高园林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通过评价工作,可以为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提出建议,指明途径,以便有力地促进园林技术的发展。提高园林企业的技术水平,提高园林建设的投资效益。
开展园林工程技术经济评价工作,是使各项技术更有效地服务于生产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加速我国园林建设发展的重要措施。
2.园林工程技术经济评价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①园林技术经济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力求做到先进技术与经济合理的统一:技术与经济是辩证的关系。从理论上,技术先进与经济适用应是统一的关系,即所谓先进的技术必须同时有好的经济效益。就具体情况而言,技术本身先进,但因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限制,经济效益有可能不及另一技术经济效益好。当然,随着条件的变化,这种情况也会发生变化。
在进行技术经济评价时,既要求技术上的先进性,又要分析经济上的合理性,力求做到两者统一。
2.坚持以全局的观点计算经济效益:园林工程技术经济评价,不仅要计算建设施工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要考虑相关投资的经济效益;不但要对各园林建设专业部门带来的经济效益加以详细计算,还要考虑给相关行业部门和整个国民经济带来的效益和影响。
3.既要计算目前的经济效益,又要考虑长远的经济效益:在设计评价时,既要评价建设阶段的各投入的经济效益,又要考虑后期养护经营的方便及其所需的经济投入情况。
4.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游憩效益、景观效益等的统一:园林建设工程技术的评价是以经济效益为主要依据的。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园林建设工程技术的评价,园林技术方案的影响,除经济效益方面以外,还涉及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景观效益、游憩效益等方面。因此,经济效益在园林建设工程技术评价中不是唯一的依据。园林工程技术的评价,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对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景观效益、游憩效益等进行综合评价。
经验指出,好的环境,可以提高相关的人员劳动工作效益。在很多情况下,环境效益、社会效益、游憩效益或景观效益等是(或同样是,更应该是)园林技术评价的主要依据。
②园林建设技术经济评价的一般程序
1.根据评价的目的,明确方案评价的任务和范围。
2.探讨和建立可能的技术方案。
3.确定反映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体系:园林工程技术经济指标体系,一般可分为工.程技术指标、经济指标、景观及艺术指标、生态环境指标、其他因素或指标等(如安全因素、社会防灾减灾、健康性等等)。对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是:能全面反映方案的主要方面或基本特征;指标的概念要确切;指标要容易计算。
根据方案评价的目的,是将方案的指标分为主要(基本)指标、一般(辅助)指标。
4.对方案的各种指标进行计算。
5.方案的分析和评价。
6.综合论证、方案选择。
对方案进行全面分析、论证、综合评价,根据要求,选择最佳方案,然后作出最终决定。
3.园林设计方案评价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①园林设计方案评价的原则:具体应根据建设目的、要求、现状的实际情况,依据园林设计规范中的相关条款规定为评价原则。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人与自然关系的相关原则。
2.技术规范和实际操作的原则。
3.景观艺术原则:如特色、协调等原则。
4.安全原则 。
5.健康性、实用性原则。
②园林设计方案评价的基本要求
1.全面:整合、系统权衡。
现实应用与可持续利用;人与自然关系(强调以人为本时,应对自然环境给予可持续利用的关照;强调自然,同时应注重人文关怀);经济、技术、环境、文化艺术、社会等的全面评价立场、出发点和原则。
2.可比:多方案比较,要有可比性。若使用功能不同,建设目标不同,它们之间就不存在可替代的可能,不具备可比条件。
3.主次:突出主要指标。
4.园林工程施工方案评价的特点和内容
①园林施工方案评价的特点
1.园林绿化施工方案要考虑工期的时间因素。
2.园林绿化施工方案评价只考虑施工的决策问题,而一般不考虑宏观评价。
②施工方案评价的主要内容:施工方案是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是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平面图设计的重要依据。
施工方案的内容包括:确定合理的施工工序(工艺流程)、确定施工组织方案以及重要分部(项)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方案技术经济评价的主要内容有:
1.施工工艺方案的评价:是指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措施项目等的方案。包括施工技术方法,如不同工种的人力施工,施工机械配套、选择等。
2.施工组织方案的评价:施工组织方案,主要是园林施工组织方法,如流水施工、平行施工、交叉施工、施工衔接等组织方法。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18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