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园常规灌溉的方式有哪几种?
漫灌。在水源充足,靠近河流、水库、塘坝、机井的果园,可在园边或树行间开挖明沟,将水引入果园进行漫灌。漫灌用水量大,灌溉后湿润程度不均,土壤易板结,加剧土壤中水、气矛盾。在低洼栗园,还有抬高地下水位、使土壤泛碱的弊病,现在多不提倡应用。
分区灌溉(水池灌溉、格田灌溉)。将果园划分为许多方形小区,做成纵横土埂,将各区分开,通常每一棵树单独成为一个小区。此法缺点突出,表现为破坏土壤结构,使土壤表面板结,土埂过多,平整土地费时费力,妨碍机械化耕作。
沟灌。在果树行间开沟,沟深20~40厘米,把水引入沟中。灌溉沟与配水沟之间有微小比降,便于水流畅通。沟的数目视栽植密度和土壤类型而定。密植园每一行开一条沟;稀植园如土壤黏重可在行间每隔100~150厘米开沟,如为疏松土壤则每隔75~100厘米开沟。灌溉完毕,将沟填平。沟灌的优点是节约用水,土壤湿润均匀,水分蒸发量和流失量均较少;对土壤结构的破坏性小,土壤透气性好,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减少果园中平整土地的工作量,便于机械化耕作。因此,沟灌是地面灌溉较为合理的方法。
畦灌。也称盘灌,是以树盘或树行为中心,作树盘或围堰,灌溉时将水引入树盘或围堰内。灌溉前,将树冠投影内的土壤耙松,以便于水分向下渗入;灌溉后疏松表土,或用草覆盖树盘,防止水土流失。畦灌用水量少,比较好管理,但浸润土壤的面积较小,一般成龄栗树的根系通常是其冠幅的1.5倍,故距离树冠较远的根系不能得到水分供应。此外,此法仍会使土壤板结,但在山地、丘陵,此法应用最为普遍。
穴灌。在树冠投影外围挖沟,将水灌入穴中,以灌满为度,此法适用于山地、丘陵等容易干旱的地区。穴的数量依树冠大小而定,一般为8~12个,直径25~30厘米,深20~30厘米左右,以不伤深根为准,待水渗后埋土保墒,如在穴上覆盖地膜或杂草,则保墒效果更好。
常见的灌溉方式为喷灌、滴灌、穴灌、沟灌等,其中喷灌是借助水泵和管道,将自然水源喷洒至空中,使其形成水雾降落至植物上,滴灌是利用管道将水送到作物的根部处,而穴灌是借助移动运水工具浇灌植株根部的土壤。
常见的灌溉方式有哪些1、喷灌
喷灌是利用水泵和管道系统,把具有压力的自然水源喷洒至空中,使其形成水雾降落至植物上,且喷灌的特点是省水,因为它能够控制喷水量,不会造成土壤渗漏损失,而且喷灌的适应性较强,可以在起伏不平的地面上进行。
2、滴灌
滴灌是借助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为10毫米的孔口或者滴头送到植物的根部处,它是一种局部灌溉,是目前干旱缺水地区的有效节水灌溉方法,且滴灌的水分利用率可达95%,能够使肥效提高一倍以上。
3、穴灌
穴灌是利用移动运水工具浇灌植物根部土壤,这种方法多在果园处使用,需要先在果树的树冠投影边缘处挖穴,再将运水工具中的水倒入穴中,等水灌满后,即可将土壤重新填入坑中,穴灌的优点是不会引起土壤板结。
4、沟灌
沟灌普遍饮用于中耕作物,需要先在作物的行间挖一条灌水沟,再用输水沟或者毛渠将水送入到灌水沟中,在水流动的过程中,能够从沟里和沟壁向周围渗透并润湿土壤,且沟灌的优点是不会破坏土壤结构。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21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