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辣条的制作原料都有哪些?

辣条是以小麦粉或其他谷物、豆类为主要原料,加入辣椒、花椒、孜然、糖、盐、植物油等佐料的一种食品。

辣条的制作原料都有哪些?

辣条的来源与1998年特大洪水灾害有关,当时洪水导致农产品受损,平江县酱干产业的主要原料大豆出现了大幅度的产能下降,严重打击酱干产业。

在此情况下,平江县三市镇富有创新精神的平江人邱平江、李猛能、钟庆元在探索中用面粉代替豆粉,改进生产工艺,采用单螺杆挤压机械加工,加入辣椒、花椒、孜然、糖、盐、植物油等佐料,创新发明了麻辣味的辣条,行业叫面筋,平江人叫麻辣。

扩展资料

辣条国标出台:

2019年12月1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调味面制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公告,从统一“辣条”类食品分类、加强原辅料和生产过程管控、倡导减盐减油减糖等6个方面对加强调味面制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出要求。

此次发布的公告中明确,今后,辣条统一按照“方便食品,调味面制品”生产许可类别进行管理,生产企业要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的相关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还要求辣条生产企业改善产品配方,减盐减油减糖。

根据“GB 2760-2014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辣条生产企业将不得使用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和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甜蜜素的使用量也将有严格限制。这也意味着,不仅辣条可能会“变味”,南北标准不统一带来的异地监管困境也有望得到破解。

辣条(4)

辣条(别名大面筋、素牛筋,外文名:Spicy bar)是一种调味面制食品,通常以小麦粉或其他谷物、豆类为主要原料,是休闲零食中的头号“网红”。

辣条含有大量的食品添加剂,尚无统一制作标准,市面上辣条厂家一般按照地标执行生产,执行标准一般为DB41/T515-2007和GB2760。

快速导航

词条图册知乎精选

中文名辣条别称辣条、辣片类型零食主要原料小麦粉,食用盐,香辛料,味精(谷氨酸钠),食品添加剂,植物油副作用可能肠胃不适食品添加剂阿斯巴甜、甜蜜素、食用香精等 外文名Spicy bar / Spicy gluten/hot strip/spicystrip味道咸、辣、甜、麻储藏方法室温保存是否含防腐剂是主要营养成分淀粉、辣椒价位0.5~10元

展开

概况

知乎精选最新

1发展历史

辣条起源

问题爆发

待定标准

行业现状

2行业问题

添加剂

连上黑榜

3安全隐患

4制作方法

机器制作

人工自制

5流行元素

6词条图册

1发展历史

编辑

辣条起源

辣条这款食品最开始起源于一场事故。湖南平江具有十分久远的酱干豆制品制作历史,是平江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8年湖南发生特大洪水灾害,导致农产品损失严重,平江县酱干产业的主要原料大豆出现了大幅度的涨价,由7毛一斤迅速攀升至一块五一斤,直接对酱干产业造成了毁灭性打击。为了养家糊口,平江县农民迫切需要新的出路,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对廉价易得的面粉成为首选材料。为了降低成本,外地酱干作坊的师傅们,一同研发了一种面筋小食品的配方。

这种面筋小食品就是辣条的原型,最初的辣条只要咸味与辣味,主要用来调味的。后来经过一些经销商反应,小孩子比较喜欢吃甜一些的辣条,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专门制作出带有甜味的辣条,面向市场后迅速获得人们的欢迎。[1]

问题爆发

而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平江县并不生产小麦,原材料都是从外地运送过来,一来需求破费工夫来运输,二来添加了物流的本钱,三来长工夫的运输能够会使小麦的质量遭到影响。故而生产小麦的中原地区(河南)成为辣条生产的首选地。也正因如此,辣条生产后续分为南北两派,“南派”主要集中在发源地湖南平江县周边,辣条厂商较小、品牌众多,但缺乏代表性企业;“北派”则主要集中在河南郑州、漯河等地,以卫龙辣条为主要代表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辣条的诸多问题(小作坊、黑心工厂、添加剂超标等)也是在这一时期集中爆发的,并且这些问题一直延续2017年,仍然有许多不良厂商制作不符合标准的辣条并面向市场发售。[1]

仅在2000年,河南的调味面制品企业多达4000家,“当时全是手工作坊,加工粗糙,除了一台挤压膨化机外,再难找到第二件像样的食品机械,每天产能在几百件以上的微乎其微。”郑州市平江商会秘书长李长根说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23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