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的资料简介
赵州赵州赵州赵州桥简介桥简介桥简介桥简介 摘摘摘摘要要要要:::: 历经千年的赵州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它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本文主要从赵州桥的建造背景,使用功能,受力特性,建造技术及社会影响等几方面进行介绍,并指出了石拱桥的一些缺点及改进办法。 关键字关键字关键字关键字:::: 赵州桥 敞肩式 力学性能 历史地位 一一一一、、、、赵州桥的背景赵州桥的背景赵州桥的背景赵州桥的背景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位于河北省赵县波河上,建于隋代大业年间(公元605年至公元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 赵州桥全长64.4m ,净跨37 02m ,弧矢7.05 m 。弧半径27.7 m ,大弧拱的二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一伏拱.两小拱的半径分别为2.3 m 和1.2m , 跨度分别为3.81m 和2.85m。桥高与跨度呈1:5的比例,这样既便于行人来往,也便于车辆通行;拱顶高,又便于桥下行船。 敞肩式的结构赵州桥建成距今已1400多年,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邢台发生7.6级地震时,这里也有4级以上地震,而赵州桥却完全没有被破坏。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1300多年就说明了一切。据记载,赵州桥自建成至今共修缮9次,屹立千年不倒。 赵州桥自重2800吨,但是是赵州桥的桥基是建筑在清水河河床的白粗沙层上,既没有打桩,也没有其他石料,桥台仅用五层高1.55米的桥台砌成,桥基很牢,结构简单。在1350年前,李春就敢用这样天然地基来承担大桥的全部重量,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李春的名字也永远留在人们脑海里,这是人类造桥史上的一大奇迹。
二二二二、、、、赵州桥的简要介绍赵州桥的简要介绍赵州桥的简要介绍赵州桥的简要介绍 ((((一一一一))))使用功能使用功能使用功能使用功能的介绍的介绍的介绍的介绍 隋代大业年间,赵州号称“四通之域”,当时的赵州是华北的交通咽喉,横跨赵州的渡河便成了百舸争流的交通大动脉。于是跨河大桥赵州桥,造桥大师李春率领能工巧匠,开始创造这个人类土木工程史上的壮举。 1111、、、、坡度平缓的坡度平缓的坡度平缓的坡度平缓的运输功能运输功能运输功能运输功能 赵州地处平原,赵州桥两岸地形平坦,李春设计时选择了坡度极其平缓的圆弧拱形式,桥面坡度约为1:12。这一坡度的设计用现代的观点来看,有非常好的运输功能。我国现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室内坡道不宜大于1:12,室外坡道不宜大于1:10,轮椅人使用的坡道不宜大于1:8。”由此看来,赵州桥的坡度设计是非常合理的。 因此赵州桥单孔净跨度达37.4 米桥高,却只有7 米多 ,所以桥面和当平稳,无论中间走马推车两旁挑担行路、都不吃力便于两岸的经商往来,大大地提高的运营效率。桥身长五十多米、宽九米多, 中间走车马, 两旁走人这样既便于行人来往,也便于车辆通行;并且赵州桥的拱顶高,又便于桥下行船,不会阻碍水路的运输。 2、、、、敞肩圆弧拱敞肩圆弧拱敞肩圆弧拱敞肩圆弧拱的的的的泄洪泄洪泄洪泄洪功能功能功能功能 赵州桥的敞肩圆弧拱提高了大桥的安全性。河中间没有桥墩, 桥脚跨落在两岸这样的设计不仅有利于泄洪,保持水流的畅通, 也避免广河水对桥基的直接冲击、能延长石桥寿命。而且赵州桥具有“撞”空而不实的特点也加强了这一功能。券的两肩叫撞,一般石桥的撞多用石料砌实,但赵州桥的撞没有砌实,而是在券的两肩各砌两个弧形的小券。这样桥体增加了4个小券,大约节省了石料,使桥的重量减轻了大约500吨。古代佼河每逢汛期, 水势较大, 对桥的泄洪能力是个考验,4个小劵可以分担部分洪流。据计算4个小拱可增加过水面积16%左右, 大大降低洪水对大桥的影响, 起到了泄洪的作用提高大桥的安全性。 3333、、、、弧线外形的弧线外形的弧线外形的弧线外形的审美审美审美审美功能功能功能功能 赵州桥的外形为一条平滑的曲线,平缓浑厚的曲线与自然融为了一体。2个小拱均衡对称, 大拱与小拱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 显得更加轻巧秀丽。在交河之上,一条优美的弧线沟通两岸,两岸花堤绿树,行人车辆,络绎不绝,好一派燕赵雄风!这样一幅美景,这就是赵州桥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结合。纵观国内外著名的建筑,都是建筑与自然的完美融合,因此这是赵州桥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二二二二))))受力特性受力特性受力特性受力特性的介绍的介绍的介绍的介绍 1111、、、、自然基础自然基础自然基础自然基础稳稳稳稳固牢靠固牢靠固牢靠固牢靠 赵州桥所在的地层是由河水冲积而成,地层表面是久经水流冲涮的粗砂层,以下是细石、粗石、细砂和粘土层。李春利用河底的粗沙层作基础 不打一根桩,仅用五层石料作桥台由于接触面大单位面积承受的压力很小。根据现代测算,这里的地层每平方厘米能够承受4.5到6.6公斤的压力,而赵州桥对地面的压力为每平方厘米5——6公斤,完全能够满足大桥的要求。选定桥址后在上面建造地基和桥台,自建桥到现在,桥基仅下沉了5厘米,说明这里的地层非常适合于建桥。用这样天然地基来承担这个千年名桥的全部重量,足以说明桥址选择比较合理。 2222、、、、赵州桥的桥台独具特色赵州桥的桥台独具特色赵州桥的桥台独具特色赵州桥的桥台独具特色。。。。 桥台是整座大桥的基础,必须能承受大桥主拱圈(桥身主体)轴而向力分解而成的巨大水平推力和垂直压力。赵州桥的桥台具有低拱脚、浅桥基、短桥台的特点。赵州桥的拱脚在河床下仅半米左右;桥基底面在拱脚下1.7米左右;并且由上至下,用逐渐略有加厚的石条砌成5米长、6.7米宽、9.6米高的桥台,这样的桥台既简单又使用。 为了保障桥台的可靠性,建造者在桥台上采取了相应的固基措施。桥台边打入的许多木桩,加强了桥台的基础,可以减少桥台的垂直位移(即由大桥主体的垂直压力造成的下沉),这种方法在今天的厂房、桥梁的建造上也经常采用。延伸桥台后座,可以以抵消水平推力的作用减少桥台的水平移动(即由大桥主体的水平推力造成的桥台后移)。沿河一侧设置的一道金刚墙,一方面可以防止水流的冲蚀作用,保护桥台和桥基,另一方面金刚墙和桥基、桥台连成一体,增加了桥台的稳定性。 赵州桥桥台简单实用的设计及其一系列的加固措施保证了大桥具有坚固的桥台,提高了大桥的坚实程度 3、、、、伏拱伏拱伏拱伏拱卓越的卓越的卓越的卓越的力学性能力学性能力学性能力学性能 两对伏拱的存在对于赵州桥拱桥拱券应力分布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据研究分析指出有伏拱情况下全桥不出现拉应力,且全桥的应力分布比较均匀。而在无伏拱情况下,桥拱轴线上两端约四分之一附近出现了微弱的拉应力,且全桥的应力分布起伏较太,这过对拱桥的强度是不利的。从而可以看出,伏拱的存在对于拱桥拱券应力分布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伏拱的存在,一方面使赵州桥的圆弧形的拱轴线充分接近既经济又合理的恒载压力;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伏拱的存在,既减轻了桥身自重,又消除了拱轴线截面上的拉应力,使赵州桥更加稳固耐用。既美观又实用的赵州桥深刻表现了拱桥结构的卓越力学性能。 ((((三三三三))))建造技术建造技术建造技术建造技术的介绍的介绍的介绍的介绍 1、、、、赵州桥的砌置方法赵州桥的砌置方法赵州桥的砌置方法赵州桥的砌置方法 赵州桥是由28道各自独立的拱券沿宽度方向并列组合而成,拱厚皆为 1.O3米。建造者就地取材,选用附近州县生产的质地坚硬的青灰色砂石作为建桥石料。这样的结构是采用了纵向(顺桥方向)砌置法砌置而成。这种方法具体做法是由于每券各自独立,所以便于单独操作,相当灵活,每券砌完全合拢后就成一道独立拱券,砌完一道供券,移动承担重量的拱架,再砌另一道相邻拱。 这种砌法有很多优点,它既可以节省制作拱架所用的木材,便于移动;同时又利于桥的维修,一道拱券的石块损坏了,只要嵌入新石,进行局部修整就行了,而不必对整个桥进行调整。 2222、、、、保持大桥稳定性保持大桥稳定性保持大桥稳定性保持大桥稳定性的的的的措施措施措施措施。。。。 加强各道拱券间的横向联系,使28道拱组成一个有机整体,连接紧密牢固,赵州桥的建设中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 l)在每一拱券和少量的桥的宽度上采用了下宽上窄、略有“收分”的方法。“收分”法使得每个拱券向里倾斜,相互挤靠,增强其横向联系,以防止拱石向外倾倒;而且桥的宽度从桥的两端到桥顶逐渐收缩,从最宽9.6米收缩到9米,以加强大桥的稳定性。2)在主券上均匀沿桥宽方向设置了5个铁拉杆,穿过28道拱券,每个拉杆的两端有半圆形杆头露在石外,以夹住28道拱券,增强其横向联系。在4个小拱上也各有一根铁拉杆起同样作用。 3)在靠外侧的几道拱石上和两端小拱上盖有护拱石一层,以保护拱石;在护拱石的两侧设有勾石6块,勾住主拱石使其连接牢固。 4)为了使相邻拱石紧紧贴合在一起,在两侧外券相邻拱石之间都穿有起连接作用的“腰铁”,各道券之间的相邻石块也都在拱背穿有“腰铁”,把拱石连锁起来。而且每块拱石的侧面都凿有细密斜纹,以增大摩擦力,加强各券横向联系。 这些措施的采取使整个大桥连成一个紧密整体,增强了整个大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四四四))))社会影响社会影响社会影响社会影响的介绍的介绍的介绍的介绍 赵州桥精巧的技术、科学的结构、优美的造型,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桥的使用功能得到漫长的河流尽致的发挥,人们子子孙孙从桥上获得切身的利益。在为人们带来平安吉祥的同时,又成为精神寄托的所在。桥历经千余年天灾人祸而不毁坏,仍能满足人们的功能需要,似是一件不可思念的事情,除非有神灵护佑,成为了人们的精神寄托。许多的神话传说由此产生如李春建桥演变成了神仙鲁班建桥等等。 赵州桥通过文化兼容来彰显协同于普遍社会心理的建筑主题:禾叶、斗子、竹节、八瓣莲花、蟠龙,元宝,或来源于佛教艺术,或萃取于民间理想,或依托于神话传说,尽管艺术符号来源各殊,然却表现了一个共同的艺术主题和社会理想:平安吉祥。尤其是桥巅栏板上的饕餮浮雕,形貌狰狞,望之令人毛骨悚然,用以警示行人:此凶险之处,桥高水深,车马频繁,不可停留。由此从心理学的角度进一步强化了桥梁“通济利涉”的功能和“平安吉祥” 的艺术主题。 赵州桥的核心价值仍然是历经1400年而不衰的“技术满足功能”的高效能状态。技术高超功能的满足,在时间的锤炼中如果愈见光大辉煌,在世世代代的读解中,人们逐渐对其产生日益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宿感。这种心理上的认同与归宿,使赵州桥存在于物质世界的同时,又长久地存在于人们的心灵之中?永葆鲜活的面貌。 四、赵州桥的的历史地位及拱桥的主要缺点 ?一?赵州桥的历史地位 赵州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中外的著名学者给予这个土木工程史上的成就与极高的评价。梁思成?“河北赵县安济桥可称为中国工程界一绝”。 桥梁专家福格·迈耶?H. Fugl-Meyer“罗马拱桥属于巨大的砖石结构建筑独特的中国拱桥是一种薄石壳体中国拱桥建筑?最省材料?是理想的工程作品?满足了技术和工程双方面的要求”。1961年3月4日中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定为世界第十二处“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并赠牌纪念?1999年被定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拱桥的主要缺点是 二?石拱桥主要问题 赵州桥历经千年风烛残年?迄今还在为人类服务。我国是修建石拱桥最早也是最悠久的国家?石拱桥具有造价便宜?技术难度小?施工方便等特点?在地质好的条件好?石料丰富的地方适宜建造。近年来?石拱桥出现拱圈变形开裂?墩台沉陷并开裂?甚至垮塌事故时有发生?石拱桥有自身的缺陷。 1? 自重较大?相应的水平推力也较大?增加了下部结构的工程量?当采用无铰拱时?对地基条件要求较高? 2? 拱桥一般都采用在支架上施工的方法修建?随着跨径和桥高的增大?支架或其他辅助设备的费用大大增加?从而增加了拱桥的施工难度?提高了拱桥的总造价? 3? 由于拱桥水平推力较大?在连续多孔的大、中桥梁中?为防止一孔破坏而影响全桥的安全?需要采用较复杂的技术措施?例如设置单向推力墩?也会增加造价? 4? 与梁式桥相比?上承式拱桥的建筑高度较高?当用于城市立交及平原地区的桥梁时?因桥面标高提高?而使两岸接线工程量增大?既增加 造价又对行车不利。 参考文献? [1]刘云驻?王大铂 . 伏拱对赵州桥力学行为的影响[J]. 力学与实践?2001?23?420-24 [2]刘丽, 王正明 。赵州桥多维价值的现代研究[J]. 古建园林技术 ,2001(1)?18-21 [3]董斐 .浅析赵州桥在古代桥梁建筑史上的贡献[J]. 历史学习,2008(2) [4] 汪法频 . 惊世一“跨”[J] . 建筑,2008(6): 1-1 [5]吴静波.赵州桥建造年代再探讨[J]. 文物春秋,2002(1): 50-52
中国古典园林颐和园解析
《傅熹年建筑史论文集》,文物出版社 ,1998年1月。
《傅熹年书画鉴定集》,河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月。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及建筑设计方法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1月。
《中国古代建筑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中国科学技术史·建筑卷》,科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傅熹年建筑史论文选》,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年1月。 优秀的古典建筑之一——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建筑学报》1957年01期)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中的北宋建筑(《故宫博物院院刊》1979年02期)
福建的几座宋代建筑及其与日本鎌仓“大佛样”建筑的关系(《建筑学报》1981年04期)
中国古代住宅建筑发展概论(与刘致平合撰,《华中建筑》1984年03、04期,1985年01—04期)
隋唐长安洛阳城规划手法的探讨(《文物》1995年03期)
浅谈做书画鉴定工作的体会(《文物》1996年11期)
记顾铁符先生复原的马王堆三号墓帛书中的小城图(《文物》1996年06期)
中国古代的建筑画(《文物》1998年03期)
对含元殿遗址及原状的再探讨(《文物》1998年04期)
中国古代院落布置手法初探(《文物》1999年03期)
试论唐至明代官式建筑发展的脉络及其与地方传统的关系(《文物》1999年10期)
中国古代建筑外观设计手法初探(《文物》2001年01期)
中国历史建筑遗产保护面面观(《小城镇建设》2002年08期)
关于唐宋时期建筑物平面尺度用“分”还是用尺来表示的问题(《古建园林技术》2004年03期) 弘扬华夏古建筑文化的鸿篇巨制——《中国古建筑大系》评介(《中国图书评论》1996年04期)
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与书画艺术的完美结合——庆祝启功先生书画集出版(《中国文物报》2001年12月12日)
推动典藏图书之风——《中国藏书通史》评介(《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5月16日) 傅增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藏书家、清代翰林。曾任民国教育总长、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我国著名的大收藏家。傅增湘一生共有四位妻子,只有第二位妻子王氏生育三子二女,其中长子傅忠谟留下了五个子女,三子傅定谟留下了四个子女。
1971年11月29日开始,西城区政府有关部门开始清退傅家的财物,到1989年8月3日全部清退完毕,共发还傅家财物17885件24箱13捆1匣,其中不仅有古书、古家具还有古玉近1000块,大部分财物有名称有编号。
此案的原告是傅增湘三子傅定谟的子女,以傅定谟的女儿傅钰年为首;被告是傅增湘长子傅忠谟的儿子傅熹年,傅钰年等人认为正是堂兄傅熹年的“文字游戏”剥夺他们对于祖产的继承权。
案件终结 纷争并未平息
继承案还是析产案,双方各摆龙门,但是每一方都不能够有足够的证据形成证据链条来支持和证明自己的观点。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姚欢庆教授接受央视《今日说法》栏目采访,姚欢庆教授认为,傅家祖辈们留下的是巨额遗产成为傅家后辈人的争论焦点。巨大的财富面前,怎么样来解决后辈人的纷争,最简单的办法遗嘱,也就是通过遗嘱的方式来解决身后事情的分配问题。当然如果傅增湘留有遗嘱,也不可能细致到处理每一块玉,大家应互谅互让。
这场持续了30多年的遗产纠纷硝烟仍没有散尽,因为傅钰年和傅延年还打算继续申诉下去,我们也不知道这场官司会打多久,也不知道这个家庭的纠纷会不会持续到下一辈人身上,当傅增湘收藏这些物品的时候,恐怕无论如何不会想到,后辈会因此产生巨大的纠纷。
颐和园是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郊,5A级国家景区。 颐和园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中文名称
颐和园
景点级别
AAAAA级
外文名称
The Summer Palace
代表景点
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所属国家
中国
北京西北郊原有瓮山,为燕山余脉,山下有湖,称七里澧、大泊湖、瓮山泊、西湖。金朝贞元元年(1153年)金主完颜亮在此设置金山行宫。元朝定都北京后,为接济漕运用水需要,水利学家郭守敬开辟上游水源,引昌平白浮村神山泉水及沿途流水注入湖中,使水势增大,成为保障宫廷用水和接济漕运的蓄水库。
明朝弘治七年(1494年),明孝宗乳母助圣夫人罗氏在瓮山前建圆静寺,后荒废。此后瓮山周围的园林逐渐增多。明武宗在湖滨修建行宫,称“好山园”,为皇室园林。明武宗、明神宗都曾在此泛舟游乐。明熹宗时,魏忠贤曾将好山园据为己有。
清朝乾隆初年,北京西郊海淀一带的园林增多,大量的园林用水使得耗水量与日俱增,当时园林用水除了流量较小的万泉河水系外,多来自玉泉山发源、流入西湖之水,而这也是明代以来通惠河的水源。 乾隆十五年(1750年),为了筹备崇德皇太后(孝圣宪皇后)的60大寿,乾隆帝以治理京西水系为藉口下令拓挖西湖,拦截西山、玉泉山、寿安山来水,并在西湖西边开挖高水湖和养水湖,以此三湖作为蓄水库,保证宫廷园林用水,并为周围农田提供灌溉用水。乾隆帝以汉武帝挖昆明池操练水军的典故将西湖更名为昆明湖,将挖湖土方堆筑於湖北的瓮山,并将瓮山改名为万寿山。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建成清漪园,耗银480余万两。清漪园内以中国古代神话中“海上三仙山”的构思,在昆明湖及西侧的两湖内建造三个小岛:南湖岛、团城岛、藻鉴堂岛,以比喻海上三山:蓬莱、方丈、瀛洲。清漪园的总体规划以杭州西湖为蓝本,同时广泛仿建江南园林及山水名胜,如凤凰墩仿太湖、景明楼仿岳阳楼、望蟾阁仿黄鹤楼、后溪湖买卖街仿苏州水街、西所买卖街仿扬州廿四桥等等。园内的主体建筑为大报恩延寿寺,并有一条长达700多米尺的长廊,其建筑与装饰绘画都相当精彩具有艺术价值以及众多游赏建筑。颐和园万寿山清漪园园中理政及居住性质的建筑极少,乾隆帝游览清漪园均为当日往返,从未在园中居住。
颐和园鼎盛时期,规模宏大,占地面积2.97平方公里(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大约220公顷)。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555古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为代表性建筑。古树名木1600余株。
清朝道光年后,由于国力衰弱,宣布撤三山陈设,清漪园逐渐荒废。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大火烧毁。 光绪十年至二十一年(1884年至1895年),为慈禧太后退居休养,以光绪帝名义下令重建清漪园。由于经费有限,乃集中财力修复前山建筑群,并在昆明湖四周加筑围墙,改名颐和园,成为离宫。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园内建筑及文物遭八国联军破坏,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修复。颐和园尽管大体上全面恢复了清漪园的景观,但很多质量上有所下降。许多高层建筑由于经费的关系被迫减矮,尺度也有所缩小。如文昌阁城楼从三层减为两层,乐寿堂从重檐改为单檐,也有加高的建筑,如大戏楼。苏州街被焚毁后再也没有恢复。由于慈禧偏爱苏式彩画,许多房屋亭廊的彩画也由和玺彩画变为苏式彩画,在细节上改变了清漪园的原貌。[1]
宣统三年(1911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溥仪退位,颐和园作为溥仪私产,仍由清室内务府管理。
由于皇家经费逐年短欠,清室财源日趋枯竭,为补贴园林的财政,民国三年(1914年)1月14日,清室内务府将颐和园改为售票参观。4月外交部、内务部、步军统领衙门和清室内务府商定:“于开放游览之中、寓存筹款之意”,提出《颐和园等处售券试办章程》。规定从5月6日开始正式对社会售票。
自2019年1月1日起,颐和园的门票收入由税务部门负责征收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24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