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独山村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独山村位于仙居西南,东与滕岗村相邻、南与七里村徐湾村搭界、北与肖店村接壤、西与罗山县竹竿乡隔河相望,距仙居乡人民政府约4公里。

独山村属于哪个省哪个市

1、区域面积9.8公里,耕地面积8800亩,林地面积1200亩,水域面积600亩,农作物以水稻、小麦、油菜种植为主,境内有小型二类水库两座。

2、人口资源,全村所辖17个自然村,33个村民组,共有784户,人口342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4户,计134人,村支两委干部共5人,聘干2人,支部成员5人,村委委员3人,全村共有党员42人,分三个党小组,2018年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人。

二、经济产业结构

全村共有合作社8家,大型养鸡场1个,中型养猪场2个,土地流转面积1500亩,外出务工820人,年收入1230

万元,村将加大调整内部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经济产业。

三、水利设施

山下河边已建成大型电力提水站一座,财政投入一千万,横穿独山境内,东上孙马路,沿孙马路开渠灌溉全乡三分之一的农田面积,为整个,仙居农业增收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四、农开项目

2015年村引进农业开发扶贫项目,在孔洼、章畈、刘畈、林岗平原地带开发了标准农田基本建设,将原来的2000多亩水田改造成一年两季种植的标准化农田,直接提高农业经济收入一倍。路、渠、林联网配套,全程实行机械化耕种,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力。提高了农民经济收入又为农业观光、旅游奠定了关键性的基础,己形成:道路出行方便,旱涝排灌自如,树渠配套合理,机械耕种高产,山上山下协调,风景独山独好的格局。

五、道路建设

独山通往仙居路段属于仙居乡“一带一路”的景观路,此路将高质量打造成绿化、美化、亮化为一体。独山村境内各村民组已全部通水泥路,现正在开工建设独山至二级站与孙、

马路连接线的工程,这样形成东南西北四方通往独山的道路。

真是客从四面来,财从八方进。独山的未来美丽富饶,独山的传说将更加神奇。

独山村附近有大苏山国家森林公园、邓颖超祖居、猪山圈生态旅游景区、王大湾会议会址纪念馆、桦昌生态景区等旅游景点,有光山麻鸭、光山麻鸭蛋、光山青虾、光山“双低”油菜、光山茶叶等特产。

掇刀区的历史沿革

荆钟村简介

荆钟村位于牌楼镇东南角,南与麻城镇裴庙村交界,东与麻城镇火山村和钟祥市彭墩村相邻,杨树港河贯穿于该村,国土面积4平方公里,现有6个村民小组,194户,776人。全村耕地面积1632亩,山林面积1000亩养殖水面500亩。2009年村民人均收入达4000元。

该村以传统的粮、棉、油种植为主。境内有小二型水库2座,泵站10处,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村两委心系民众,争取20万元资金,帮助该村一农户办起了千头养猪场。同时,50亩无籽西瓜的示范片已经形成,将积极助推该村特色种植的发展。

目前,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5公里通组公路的路基已基本形成,投资40万元地村级办公阵地和卫生室即将动工。

荆钟村附近有漳河国家水利风景区、荆门市龙泉公园、荆门市博物馆(荆门博物馆)、仙居山、香龙洞风景区等旅游景点,有漳河水库翘嘴_、漳河水库草鱼、栗树湾香菇、八角雪枣、万寿羹等特产。

掇刀,因三国名将关羽在此屯兵时将刀掇于石罅(xià)而得名。荆门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汉江、长湖、漳河三大水系就有人类集居生息。其设治历史始于殷商后期,西周分属权国、冉国,春秋战国归属楚,汉置当阳县。唐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置荆门县。宋建荆门军,明复荆门县,清为荆门直隶州,民国降州为县。

1949年属荆州专区,1970年属荆州地区。

1949年2月,荆门城区解放,7月荆门全境解放,8月1日,荆门县人民政府建立,下辖城关、仙居、盐池、山西、苏黄、烟墩、荆南、草场、柴刘、安平、路南、长湖、大官桥、沙洋等14个区。

1949年9月19日调整为城关、南桥、仙居、姚河、烟墩、杨集、十里铺、长湖、曾集、沙洋等10个区。

1951年底随着行政区域的变化,全县调整为12个区和1个镇,并将地名区改为数字区,城关区即为一区。当时的掇刀属城关区(一区)管辖,区下面设乡级机构,掇刀这块地方设有掇刀、新埠、双堰、谭店等四个乡人民政府。1952年10月,荆门县行政机构调整,分别从一区(城关区)、二区(烟墩区)、四区(五里区)各划出一部分设立十三区(团林区),掇刀、双堰、谭店、兴埠等乡从一区划归团林区管辖。1956年4月撤销区公所,由县委派出农村工作指导组,对各地党政工作实行统一指导,团林区(十三区)撤销,掇刀划归城关工作指导组管辖。1957年2月,城关工作指导组撤销,所辖范围划为南桥、高店、掇刀三个直属乡,属县直接领导。1958年9月,在“人民公社化”高潮中,全县成立了高峰、红旗、并举、万能、超美、东风、卫星、火箭等8个大公社,掇刀、团林及烟墩的部分大队划归万能人民公社领导,万能人民公社驻地在袁集,亦称袁集人民公社。1959年4月,荆门县将8个大公社调整为13个公社,撤销万能人民公社,成立团林人民公社,掇刀又划归团林人民公社领导。1961年5月成立湖北省国营罗汉山农牧场,掇刀恢复人民公社建制,隶属农场管理,其中交通大队、响岭大队直属农场领导。1963年2月,罗汉山农牧场撤销,掇刀人民公社划归烟墩区(后经改制称烟墩人民公社)领导。

1975年12月,撤区并社,全县组建22个人民公社(镇),掇刀是新组建的公社之一,原沈集区所辖的麻城管理区划归掇刀公社领导。掇刀的凤凰大队划归荆门县万头养猪场管辖。

1978年12月,全县22个公社(镇)调整为18个公社(镇),掇刀人民公社撤销,原掇刀大部分管辖范围划归烟墩人民公社管辖,麻城管理区及掇刀的迎春大队划归沈集人民公社管辖。1979年11月,为加速发展荆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荆门市(县级)。1980年1月,市人民政府决定设立东宝、车桥、牌楼、革集四个公社和龙泉、白庙两个街道办事处。掇刀的车桥、周河、仙女、双仙、双喜、杨店、响岭、交通、双泉等9个大队划归荆门市车桥人民公社领导。双井、谭店、袁集等三个大队仍归荆门县烟墩公社领导。

1979年析荆门县城关镇及近郊置荆门市,属荆州地区。

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荆门市升为地级市。撤销荆门县,将荆门县的行政区域并入荆门市。

1985年,设立荆门市东宝区、沙洋区。1992年5月20日,民政部批准(民行批[1992]48号)撤销钟祥县,设立钟祥市。1996年12月2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111号)将荆州市管辖的京山县划归荆门市管辖和将荆州市代管的钟祥市划归荆门市代管。1998年12月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荆门市沙洋区,设立沙洋县。县人民政府驻地为沙洋镇。

1992年,成立“荆门掇刀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年11月,成立“荆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1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荆门市掇刀区”。掇刀区、荆门开发区、荆门高新区,“三区合一”,一套班子。2007年3月,开发区(高新区)与行政区分设。建区以来,掇刀坚持走“一主三化” (以民营经济为主,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着力实施“兴工富区”战略,现已基本形成以石油化工、医药、机械制造为主导的工业体系。民营企业更是掇刀的亮点。

2001年3月17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1]25号)设立荆门市掇刀区。将荆门市东宝区的何场乡、麻城镇、团林铺镇、掇刀石街道和白庙街道划归掇刀区管辖。区人民政府驻深圳大道。

2001年6月辖掇刀、白庙2个街道,团林铺、麻城2个镇。

2001年6月19日,“中共荆门市掇刀区委员会”和“荆门市掇刀区人民政府筹备组”正式挂牌成立。

2001年9月18日至22日,召开了掇刀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区级机关及其组成人员。2007年3月,开发区(高新区)与行政区分设。

2004年底,掇刀区辖2个街道、2个镇,15个居委会、78个村委会。

截至2005年12月31日,荆门市辖2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全市共有57个乡级单位(5个街道、50个镇、2个乡)。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25180.html